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5.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6.体会《行香子》中动静结合、白描和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7.体会《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词人浓墨重彩的“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四首古诗词的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咸阳城东楼一、导入新课,走近诗歌教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

)教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课题:咸阳城东楼(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有一位唐朝的诗人,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他是谁呢?预设:(出示课件4)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

2.背景资料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预设:(出示课件5)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在教授《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个课程时,我有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对古诗词非常
感兴趣,积极参与诵读,对于诗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也
有一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认为这些诗词过于古老且难以理解。

因此,我认为
在课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例如通过解读诗词的寓意和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以及介绍古诗词的作者和历史背景等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更大的兴
趣和认同感。

其次,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时候存在发音不准确的问题。

古诗词的发音一
般比较独特,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练习才能正确地诵读出来。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发音的训练,可以安排一些发音练习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模
仿和跟读经典的古诗词,以提高他们的发音能力和对古诗词的诵读理解。

另外,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缺乏情感表达。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和体现,通过语言和意象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更多
地关注诗词的情感内涵,帮助他们理解并表达出诗词所要传达的情感。

可以通过分析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从而能够更好地诵
读出来。

总的来说,教授《课外古诗词诵读》这门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发音的训练,以及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出诗词的情感。

通过这
样的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
和文学素养。

12.课外古诗词诵读(下册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下册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甲】诗首句写竹里馆即诗人所在地的环境,塑造了一位身居 茂密竹林的独处者形象。 B.【甲】诗第二句中诗人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 的孤单寂寞难以消解。 C.【乙】诗一、二句描绘自由成长的鱼鳖和荷花,突出表现了夏 日湖中特有的野趣。 D.从诗题和内容来看,【乙】诗是诗人在望湖楼酒后描绘夏日湖 景的七言绝句。
沧海》是古体诗;B.《春夜洛城闻笛》是绝句;C.《次北固山下》
是律诗;D.《木兰诗》是古体诗。
2.“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分) _“__龙__钟___”__原__指___流__泪__的__样___子__,__这___里__指__沾___湿__的__样___子__(_1_分___);___表__达__了___诗__人__ _远__涉__边__塞___的__思__乡__怀___亲__之__情__(_1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语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龙钟:沾 湿的样子。“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 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眼泪还是止不住。该句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手法,表现出思念亲人之情。
三、(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哪首古诗与本首诗的体裁一致(2分)( B )
A.《观沧海》
B.《春夜洛城闻笛》
C.《次北固山下》
D.《木兰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的把握。《逢入京使》是绝句。A.《观
归嵩山作①
建议:7分钟 答案:P23 总分:5分 得分:_____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0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0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了遍尝心酸之后无可言说 的复杂况味,体现词人“愁”的深沉的句子是: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 好个秋”!
2.词的上下两片紧扣一个“愁”字来写,“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 味”中的“愁”分别指什么?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 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
①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 相见一回。②两个“难”字连用,造成一种连绵纡曲之势,凸显两人 情深意重。
4.颔联表达的感情委婉而深沉,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 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2)诗中运用典故,借缥缈的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2.易错字强化练。 (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 风无力百花 残 。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 炬 成灰泪始干。 (3) 蓬 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 勤为 探 看。
3.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连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走近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 苏)人,北宋词人。
写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1068—1077),当时作者家居 ,尚未出仕。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质朴自然的村野风 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
主旨情感
这首词描绘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通篇洋溢着一种由衷的 快意和舒畅,表现了词人对田园大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1.易错字强化练。 (1)树绕村庄,水满 陂 塘。 (2) 倚 东风,豪兴 徜 徉 。 (3)偶然 乘 兴,步过东 冈 。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二)阅读《送友人》,完成题目。
7.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示__例__】__青__翠__的__山__峦__横__亘__在__外__城__的__北__面__,__波__光__粼__粼__的__流__水__绕__城__东__ _潺__潺__而__过__,__描__绘__了__一__幅__寥__廓__秀__丽__的__图__景__;__点__出__送__别__地__点__,__烘__托__了__作__者__ _的__送__别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完成题目。
9.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__孤__鸿__若__有__若__无__,__也__许__是__词__人__心__灵__的__投__影__,__与__词__人__合__二__为__一__。__一__个__“_孤__” _字__表__现__了__词__人__心__境__的__孤__独__。__
(四)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题目。
11.“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 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拟__人__。__“_碾__”_原__指__将__东__西__压__碎__、__压__平__,__在__这__里__指__梅__花__落__地__与__泥__土__混__ _合__之__后__的__情__景__,__写__出__了__摧__残__者__的__无__情__和__被__摧__残__者__承__受__的__压__力__之__大__,__描__ _绘__出__梅__花__悲__惨__至__极__的__境__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1.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情感。

一、导入新课听《玉树后庭花》陈叔宝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泊秦淮》(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杜牧】(公元803—约公元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明确: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听示范朗读。

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①理解词语商女:歌女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

李益
一说,当作 “回乐峰”,
回乐烽前沙似雪,
山峰名。在回
乐县(今宁夏 受降城外月如霜。
灵武西南)。 一作“城上”,一作“城下”。
赏析:这两句描写了边 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 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 立着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 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 ,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 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 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他 乡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 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dù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féng 落花时节/又逢君。
整体感知
xiáng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fēng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zhēng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 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夜上受降城闻笛
烽火台名。在 西受降城附近。
合作探究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这首诗写了哪一个 中国传统节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
重阳节 “九日” “登高”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 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16.课外古诗词诵读(下册二)

16.课外古诗词诵读(下册二)

第三步,品读诗歌,赏析内容。 此诗前半部分写所见之景,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 示千古兴亡之所由;后半部分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 诗主旨。
第四步,掌握方法,突破考点。 第1题:内容理解:定位选项诗句→结合诗歌背景及诗句内容进行 辨析(诗的第一句并没有描写“风也特别大的景象”)→确定答案。 第2题:诗歌赏析:定位选项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及相关手法进行 辨析(颔联主要通过写景来抒怀,所以应是“情景交融”,而非“托 物言志”)→确定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 “黄梅时节”,用“家家雨”三个字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 意画面。“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动衬静的 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 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 深人静时,诗人独自等待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D.“侧面烘托出贾谊学富五车、华彩照 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汉文帝对他的仰慕之情”有误,第四句讽刺 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
2.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4分) 此 ___句__借___贾__谊___的__典__故___,__讽___刺__当___政__者__的___无__能___和__不___重__贤__才___的__荒___唐__行__径___ (_2__分__)_,__表__达___了__诗__人__怀___才__不__遇__、___壮__志__难__酬__之___感__(_2_分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意思是可惜汉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苍生之事,只 问鬼神迷信之事。此句有讽有慨,寓慨于讽,借贾谊的典故,讽刺 当政者的昏庸无能和不重贤才的荒唐行径,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二、你来读 我来演
1.加上语气词来读一读 2.加上动作表情来读一读
2020/12/3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020/12/3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020/12/3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020/12/3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020/12/3
如 梦 令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李清照
2020/12/3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一、 你来读 我来评
如梦令 李清照
常 记 溪 亭 日 暮,沉 醉 不 知 归 路。 兴 尽 晚 回 舟, 误 入 藕 花 深 处。 争 渡,争 渡, 惊 起 一 滩 鸥 鹭。
2020/12/3
2020/12/3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三、你来读 我来唱
某知名导演想将《如梦令》拍成 MV,现场征集主题和曲子 。
2020/12/3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