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区常见病临床路径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临床路径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的住院患者。
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ICD-10编码:C92.004),年龄≥60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四版拟定。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常见临床证候:热毒炽盛证毒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年龄≥60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患者。
2.患者如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特别注意观察发热、疲乏、瘰疬等症状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输血前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全套、D-二聚体、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心电图,腹部B超,骨髓细胞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髓流式、染色体、融合基因、胸部CT、头颅CT/MR、心脏彩超、其他生化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热毒炽盛证: 清热解毒。
(2)毒瘀互结证:活血解毒。
(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1)耳穴疗法(2)灸法(3)穴位敷贴(4)熨烫治疗4.西药治疗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病症好转或稳定。
老年病科 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的门诊患者。
一、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呆病(TCD编码:BNX1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ICD-10编码:G30.9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2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痴呆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的中文版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标准(田金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程度判断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病情程度评价。
MMSE得分=21-26分为轻度,MMSE得分=10-20为中度,MMSE得分<10为重度。
本方案选择轻度阿尔茨海默病(MMSE得分21-26分之间)。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呆病(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组制定的“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常见证候:脾肾两虚证髓海不足证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呆病(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组制定的“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呆病(阿尔茨海默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呆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
2.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程度为轻度(MMSE 21-26分)。
3.有认知损害但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符合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但痴呆程度为中度或中重度、符合痴呆诊断标准但非阿尔茨海默病原因的患者,均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等,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下是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为第一次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需要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体格检查。
患者出现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晶状体出现混浊,眼底像不清晰等症状。
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为诊断明确,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者进行日间手术。
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编码,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患者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及其他解剖结构基本情况,眼压、泪道等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等检查,眼科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
术前需使用抗菌药眼液。
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植入物为人工晶状体,手术用设备为显微镜和超声乳化仪。
术后需进行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等检查,必要时需使用抗菌药、糖皮质激素眼液和非甾体抗炎眼液。
出院标准为手术后眼部反应较轻,病情稳定,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稳定。
3.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
十一)手术前检查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手术前检查异常可能影响手术,需要特殊治疗。
2.手术后可能出现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患者个人原因也可能导致手术并发症。
二、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首次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0)的患者。
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D-9-CM-3:13.41+13.7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出院日期、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
时间住院第1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交代病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住院病历核实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前、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患者选择人工晶状体(IOL)选择手术用黏弹剂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长期医嘱眼科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术后抗菌素眼液滴眼临时医嘱血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眼科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计算、OCT(必要时)明日在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下行左/右眼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前30分钟术眼滴散瞳药水2次术前15分钟术眼滴表面麻醉药2-3次入院护理评估健康教育执行医嘱是否有变异:无/有,原因:1.2.时间住院第2天(手术日)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手术眼别实施手术完成手术记录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主要诊疗工作长期医嘱眼科一级或二级护理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制订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护士签名手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准备执行医嘱是否有变异:无/有,原因:1.2.时间住院第3日(术后第1日)检查患者术眼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更换敷料完成病程记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恢复情况评估患者今日是否可以出院若患者可以出院,则需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处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出具诊断证明书若患者不能出院,则继续住院治疗长期医嘱眼科一级或级护理治疗工作重点:进行眼科三级护理。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临床路径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性好,前房良好;
3、眼压基本正常,裂隙灯检查无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11、质量标准
1、视力:术后两周后裸眼远视力≥0.3的比率,应达
2、严重手术并发症要会诊处理,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2、随访
术后第一周,第30天各随访一次。
4、标准住院日
4天
5、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老年性白内障疾病(其它类型白内障参照执行);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可以进入路径。
6、术前评估
第1—2天
1、检查视力,眼压,泪道等;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HIV等;
3、心电图;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6、视觉诱发电位;
7、视病情需要而定:胸部X光片,视野,OCT等。
7、术前用药
1、术前抗菌眼药水,1次/小时;
2、清洗术眼,冲洗结膜囊。
8、手术日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
2、手术方式:①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②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路 径 内 容
1、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2、其它类型白内障参照执行。
2、诊断依据
1、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分册》;
2、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3、体检:晶状体混浊。
3、选择依据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0.5(光明扶贫工程≤0.3);
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共3篇

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共3篇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1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社区的居民面临着很多慢性病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慢性病的问题,各个社区医疗机构已经开始研究和应用慢性病临床路径以及双向转诊机制。
本文将从四种常见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出发,探讨城市社区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
一、糖尿病临床路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社区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应用糖尿病临床路径,为病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糖尿病临床路径的主要特点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大量沟通,医疗路径的明确等,这有助于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质量和医疗效果。
另外,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常规随访,这对病人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因此,社区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合理的随访机制,通过患者自我管理,达到控制血糖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二、高血压临床路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应用高血压临床路径,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药物控制,饮食调整以及运动干预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社区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宣传教育和随访机制,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状态。
三、冠心病临床路径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在中老年人中尤其高。
建立冠心病临床路径可以起到规范治疗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
冠心病临床路径的主要特点是医疗路径的明确,临床医生之间的协作以及对患者的全程预警和随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心功能锻炼以及手术干预等方式,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免费)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第一章、内科临床路径第二章、外科临床路径第三章、骨科临床路径第四章、妇科临床路径第五章、儿科临床路径第六章、五官科临床路径第七章、急诊科临床路径第八章、针灸科临床路径一、内科部分支气管哮喘日期项目护理内容入院当天评估1、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皮肤等。
2、专科评估:呼吸频率,节律以及幅度,呼吸困难的类型,紫绀及出汗情况,咳嗽,咯痰情况,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发作时间。
治疗根据病情吸氧、雾化吸入、吸痰、床边监测血压、心率、血氧、呼吸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
检查做相关检查,如肺功能、胸片、B超、抽血、痰标本。
药物按医嘱正确使用解痉、平喘、化痰、抗炎药物:氨茶碱类、激素类、沐舒坦类等,注意用药后的观察。
活动嘱患者卧床休息,床上解二便。
饮食1、根据中医辨证饮食2、禁止进食已知过敏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虾、蟹、海鱼。
3、瞩多饮水。
护理1、备半卧位,根据情况准备气垫床,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车、吸痰、监护仪等备用装置。
2、做好入院介绍,主管护士自我介绍。
3、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管道留置护理,皮肤、毛发、会阴、肛周护理措施。
4、视病情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密切观察是否有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胸闷、鼻咽痒、咳嗽、流涕、打喷嚏等。
6、观察并发症:如发生哮喘持续状态,沉默肺时,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7、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8、病室避免放置花草、皮毛等,减少病人不良刺激。
9、根据病情留陪人,上床挡,确保安全。
健康宣教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安全知识、服药知识等,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扩张支气管气雾剂,各种检查注意事项。
第2天评估神志、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等情况。
,治疗按医嘱执行治疗。
检查继续完善检查。
药物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解痉平喘后症状缓解情况。
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饮食同前护理1、基础护理、留置管道护理,皮肤、毛发、会阴、肛周护理。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完整)

绝对卧床休息。
饮食
1、根据辩证指导饮食。
2、根据病情选择是否留置胃管或禁食。
护理
1、准备好床单位,及时安置病人。
2、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建立人工气道
3、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氧的变化和24小时出入量,准确做好病情记录。
4、保持大便通畅,配合使用中药大承气汤剂灌肠通下治疗。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加强气道管理,注意痰液的引流,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和更换、湿化罐温度的控制、冷凝水的及时倾倒、呼吸机的报警值的设定等。
第2天
评估
同前
治疗
按医嘱执行治疗。
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生化检查。
药物
同前
活动
同前
饮食
同前
护理
1、保持气道通畅。
2、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氧的变化和24小时出入量,准确做好病情记录。。
3、继续配合做好各种标本的采集,完善相关检查。
4、做好气道的管理,并根据病情的好转,做好拔除气管插管的准备。
5、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的护理.。
6、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的护理。
7、做好心理护理和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健康宣教
1、与患者或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各项检查的知识等。
2、心理指导:解释先进的治疗方法,监护设备的作用,减轻病人焦虑情绪。
3、使用呼吸机者在上机前要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4、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大便干结时,不要用力排便,告诉医护人员。
检查
做相关的检查:床边X片、床边心电图、血液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血气分析、凝血三项、心酶谱)等。
药物
正确使用药物,注意用药后的观察:如呼吸兴奋药(可拉明、洛贝林)、要在气道畅通的情况下使用,并注意有无出现肌肉震颤的 过量现象;茶碱类的使用要经常检测茶碱浓度;雾化吸入祛痰剂,要在体位引流、吸痰、G5物理治疗等措施前使用。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及表单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CD-9-CM-3:13.41001+13.70001)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光反射黯淡。
3.没有眼部其他并发因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诊断明确;2.视力低于0.3;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检查项目。
1.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眼底;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心电图、胸透或胸部X光片;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5.眼科A.B超+角膜曲率、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计数、人工晶体测量、眼电生理检查。
6.根据病情需要检查的项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等。
(七)术前用药。
1.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1-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3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眼底;2.术后用药:抗菌素眼药水+类固醇激素眼药水+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4、中药辨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PR)、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痰涂片、痰培养及药敏
(4)胸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胸部CT、D-二聚体、B超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素。
2、药物选择: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初始治疗第2-3天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3)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生命征平稳,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3、肺部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
(九)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标准
1、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2、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吸收
3、痰培养阴性
好转标准
1、症状明显减轻
2、体温正常
3、X线胸片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部分吸收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形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2、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痰培养、痰涂片、痰找真菌菌丝、);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部CT检查。
(七)治疗方案:
1、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因职业或环境粉尘、刺激性气体所致者,应脱离污染环境。
2、一般治疗:控制性氧疗,休息等;
3、依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剂和(或)糖皮质激素;
4、处理各种并发症;
5、中医辨证治疗。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临床稳定24小时以上;
(十)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好转标准
1、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2、肺功能检查示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前改善
3、X线胸片检查肺部感染性病变吸收。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二)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