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猪舍的建造设计与注意事项

猪舍的建造设计与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防止动物逃逸
01
猪舍应设有足够高的围墙和坚固的围栏,确保猪只无法逃逸。
防止天敌入侵
02
猪舍周围应种植高大的植物或设置围栏,以阻挡野生动物进入

防止疾病传播
03
猪舍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干燥卫生,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
播。
环境友好性
通风良好
猪舍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
04
猪舍的环境卫生与防疫
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扫猪舍
保持猪舍的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防止细 菌滋生。
定期消毒
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可使用漂白粉、 酒精等消毒剂,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保持干燥
猪舍应保持干燥,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和霉菌 。
废弃物处理
合理规划猪舍废弃物处理
猪舍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如粪便、尿液等。
粪便处理
粪便可通过堆肥、生物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 物燃气。
废水处理
猪舍废水应进行适当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防疫措施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群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 计划,提高猪群免疫力。
隔离措施
如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在猪群中 传播。
定期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 相应措施。
封闭式猪舍
全封闭结构,保温性能好 ,但通风需依赖机械,适 用于气候寒冷地区。
02
猪舍的建筑结构
地面设计
地面材料
猪舍地面应采用耐久性好、防滑、易清洁的材料,如混凝土。
地面坡度
地面应设计一定的坡度,以便于冲洗和排水,防止积水。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猪场是养殖猪的场所,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猪的健康生长,合理的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场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猪场整体规划要点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地理位置时应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环境优美等因素。

最好远离居民区,以避免噪音和异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 土地面积和形状:猪场的土地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建议每头猪配备4-6平方米的空间。

土地形状应方便管理和扩展,避免过于复杂的地形地貌。

3. 建筑布局:猪场的建筑布局应合理,主要包括猪舍、饲料储存区、疫苗存放区、办公区等。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相互配合,便于管理和操作。

4. 环境保护:猪场应设有合适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设置垃圾处理区,定期清理和处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

二、猪舍建筑设计要点1. 建筑材料选择:猪舍的建筑材料应具有防腐、防潮、保温、隔音等特性。

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钢结构和彩钢板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猪舍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2. 空间布局:猪舍内部的空间布局应合理,包括合理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控制。

猪舍内的猪栏应根据猪的大小和养殖规模确定,每个猪栏的大小应保证猪的自由活动和休息。

3. 排污系统:猪舍应设有合理的排污系统,包括清洗设备和污水收集系统。

清洗设备可定期清洗猪栏和地面,污水收集系统可将污水集中处理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饲料供应:猪舍内应设有合适的饲料供应系统,包括饲料储存设备和自动投喂设备。

饲料储存设备应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自动投喂设备可定时定量地给猪投喂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三、猪场管理要点1. 疫病防控: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消毒和隔离等。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疫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疫情。

2. 饲养管理:猪场应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配方、饲喂时间和饲喂量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猪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精心整理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设计要点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关系到投资和经营成果,是件基础性工作。

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因而在规划建设上两者有很大差别,所以需分别讨论。

(一)工厂化养猪场1 (1) (2) (3) (4) (5)毫克毫5000 (6) 2.猪场总体布局大型工厂化养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维修及仓库、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2)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水井房、锅炉房、变电所、车库、屠宰加工厂、修配厂等。

(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等。

管理与生活区应建在高处、上风处,生产辅助区按有利防疫和便于与生产区配合布置。

3.猪舍总体规划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

所以,猪舍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

猪舍总体规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

(1)各类猪栏所需数量的计算:生产管理工艺不同,各类猪栏数就不同。

所以,这里按台湾罗兴华先生(1989)规划100头母猪场为例,可供其他规模和生产管理工艺的猪场作规划参考。

100头母猪的猪场所需各种猪栏数的计算,首先确定10条工艺原则和指标:(2)(3)转群距离,应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猪舍靠近保育舍,肥猪舍再挨着幼猪舍,妊娠(配种)舍也应靠近分娩舍。

可参看图5-2(据郭兴泉,1990)。

猪舍之间的间距,没有规定标准,需考虑防火、走车、通风的需要,结合具体场地确定(10-20米)。

4.猪舍内部规划猪舍内部规划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决定。

建设一个大型工厂化养猪场是很复杂的,猪舍内部布置和设备,牵涉的细节很多,需要多考察几个场家,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比较,再做出详细设计要求。

养猪场建筑规划设计

养猪场建筑规划设计

养猪场建筑规划设计养猪建筑主要包括出猪台、出粪台、沼气池、饲料间、兽医室、人员消毒间、车辆消毒间及道路等。

其规划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生产区最好只设一个出入口,并设有人员消毒、车辆消毒及值班室。

②出猪台和集粪池置于围墙外边,外来运猪、运粪车不必进入生产区即可操作。

③外来车辆将饲料运至饲料间,再由生产区内车辆将饲料运至各猪舍。

④生产区的道路设置,按用途区内道路可大致分为人行道、饲料道和运猪、运粪道。

⑤隔离猪舍应远离生产猪舍,且处于常年下风向或侧风向。

⑥水源、电源应靠近各猪舍,方便使用,减少浪费。

同时,对水源应有切实的保护措施,避免被污染,电源应做到安全用电。

⑦粪便污水处理应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条件,充分利用。

并注意污水和雨水分开,减少污水处理量。

6、办公生活区建筑规划设计办公生活区应远离生产区,并且置于优越的位置。

办公区的规划要方便管理,特别是对外来人员、车辆的消毒管理。

7、种猪运动场和消毒池的设计由于种猪舍每年至少要使用4〜5个月,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种猪的运动问题,可设计一个种猪运动场。

为了不增加封闭式猪舍的建筑面积,将猪栏与墙壁之间四周走道,设计成2.3m宽。

消毒池应建在进出养殖场的大门,为4mtimes;3m的消毒池,且每个猪舍的入口处,也要建一个lm2的消毒池。

8、猪床设计猪床圈栏可采用热镀钢管焊接成栏栅式,栏高2.5m,每个猪床而积为3m2左右。

9、通风保温设计猪舍后墙设5个窗户(70公分times;70公分),猪舍屋顶前沿向上开4个通风口(50公分times;50公分),以便猪舍臭气通过屋顶通风口排出舍外。

猪场设计与建设总结方案

猪场设计与建设总结方案

猪场设计与建设总结方案第一篇:猪场设计与建设总结方案猪场设计与建设总结方案1.选址原则:①节约用地,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地土地,并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②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地区建场。

③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相关法规。

④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环境。

⑤应尽量靠近饲料供应和商品销售地区,并且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

⑥选址还应注意各地小气候特点,趋利避害。

2.场址选择①地势地形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

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

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但不必苛求。

③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饮用量(升/头·天)总需要量(升/头·天)种公猪妊娠母猪带仔母猪断乳仔猪生长猪育肥猪④电力交通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猪舍建筑设计方案

猪舍建筑设计方案

猪舍建筑设计方案猪舍建筑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猪舍作为饲养猪的场所,需要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益和福利水平。

因此,本设计方案的理念是将猪舍建筑设计成具有良好通风、采光和隔离的空间,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猪的需求。

二、设计要点1. 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建筑的稳固和耐用。

建筑外墙采用隔热、防水的材料,以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并防止外界的影响。

2. 空间布局:将猪舍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饲养区、产房、保育区和发酵区等。

饲养区应设置足够的空间,以确保猪能够自由活动,并保持卫生和通风。

产房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隐私,以保证母猪和幼猪的生产和生长。

保育区应充分考虑猪的需求,提供安全和干净的环境。

发酵区应设在猪舍外部,以减少臭气的产生。

3. 通风系统:猪舍应设置专门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

通风系统应包括进风、排气和循环风机,确保空气质量和温度的稳定。

同时,通风系统应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进风和排气的量,以满足猪的需求。

4. 采光设计:猪舍应设置足够的采光设施,以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猪舍的窗户和天窗应通过设计,确保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到猪舍内部,以促进猪的生长和健康。

5. 温度控制:猪舍应安装温度控制设备,以确保猪的舒适和健康。

温度控制设备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自动调整,确保猪舍内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6. 隔离设施:猪舍应设置隔离设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隔离设施应设计成易于清洁和消毒的结构,以确保猪的健康。

7. 设备设施:猪舍应配备与猪的生产需要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包括饲料喂养设备、饮水设备、疫苗接种设备等。

三、效益分析1. 提高生产效益:通过优良的建筑设计,猪舍能够提供优质的环境,改善猪的生产条件,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2. 优化劳动力利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备设施安排,能够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3. 增加猪的福利水平:猪舍设计方案中考虑到了猪的需求,提供了舒适、安全和健康的环境,有利于猪的福利提升。

万头猪场的建筑设计要点

万头猪场的建筑设计要点

万头猪场的建筑设计一、猪场场址选择㈠地势和地形猪场场址一般应选在地势高燥、平坦、广阔、背风、旭日、没有畜禽疫病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工矿企业严重污染的地方。

地势高燥,有利于场区内粪尿等污水以及雨水的排放,使场区内湿度相对较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蚊蝇等有害生物的生殖和生计碰到限制,降低猪舍环境控制的难度,减少疫病的发生。

广阔的地形有利于猪舍通风、采光、管理。

背风旭日的地方降低寒冷对猪体的侵袭,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提高猪舍的温度。

山区和丘陵地区猪场选址要低于居民区,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要有必然坡度。

平原地区猪场应选在平坦、广阔、背风旭日的地方,同时应远离居民区、旅游区。

㈡土质和水源对土质的要求,一是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点的要求;二是对土壤卫生情况的要求,看土壤中可否存在恶性、烈性传生病病原。

如其他条件差别不大时,选择透气性好、排水性强、雨水简单浸透地下、能使地面保持干燥的沙壤土。

若是存在有恶性、烈性传生病病原,该地方绝对不能够建筑猪场。

猪场的用水量较大,包括生产用水(猪饮用水)、生活用水(人饮用水)以及其他用水(冲刷圈舍、用具,消防,灌溉等用水)。

若生产、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分开时,水质必定吻合人饮用水的各项要求,其他用水主要考虑水量的问题。

大量使用经净化消毒办理和水质监测合格的地面水,可节约用水成本。

㈢交通、电力和电信猪场应该建在远离闹市、交通便利,同时距离交通骨干道 1 000 米以上的地方。

猪场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电,没有充分的电力保障,将会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和生活。

畅达的信息有助于及时认识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有利于养猪生产者及时调整结构和规模。

二、猪场规划布局养猪场整体布局包括管理与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和隔断区。

年出栏10 000 头肥育猪的商品猪场,生产区需要 36 648 平方米(折合 55 亩),建筑面积 16 950 平方米(折合 25.4 亩)。

㈠猪场规划布局(见图1)⒈管理与生活区管理与生活区位于猪场的上风向、地势较高处,保证有优异的卫生条件,便于与外界联系。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1)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1)
• 窗户
– 有利于采光和通风 – 设计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计算夏季最大通风量和冬季最小
通风量需求,组织室内通风流线,决定其大小、数量和位置。
粪尿沟
• 要求平滑、不透水,沿流动方向有12%的坡度
• 粪尿沟一般设在猪栏墙壁的外侧 • 采用漏缝地板的猪栏,粪尿沟设在漏缝
地板的下面,宽度与漏缝地板尺寸有关; • 不采用漏缝地板的猪舍内粪尿沟宽度取
圈栏数/单元 1 1 1 5 4 24
3 5 5
单元数 24
4(+2) 12/2=6
5 14 6(5+1)
7 9 9
圈栏尺寸(长×宽)(参考)
公猪统一单栏饲养:2.0×3.0m
猪群类别
猪位/圈 栏
圈栏尺寸(m)
猪群类别
猪位栏/圈 圈栏尺寸(m)
6 后备母猪
8
空怀母猪 6
4.5×6.6 6×6.6 4.5×6.6
存栏量 24 4 33 112 312 120
7
1296
9
1640
9
1608
圈栏组成
猪种类型 种公猪
后备公猪 后备母猪 配种母猪 妊娠母猪 分娩母猪 哺乳仔猪
断奶仔猪 生长育成猪 生长育肥猪
单元头数 24 4 3 28 24 24
216 205 201
猪位/圈栏 1 1 6 6 6 1
80 40 40
7天 28 天 10 头/窝 90% 95% 98% 99% 85% 10 天 30%~40% 25%~30%
母猪年产胎次的计算: 两胎间隔期(FI) FI=G+L+IWO=114+28+10=152 天
母猪年产胎次=365/FI=365/152≈2.4 胎 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出栏肉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猪群规模通过对养猪工艺的了解来计算猪群规模,从而确定猪场规划与设计。

(一养猪的阶段饲养工艺规模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 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

1.四阶段饲养工艺(1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

配种约需1周,妊娠期16.5周,母猪产前提前一周进入产房。

母猪在配种妊娠舍饲养16~17周。

(2产仔哺乳阶段。

按预产期提前一周进入产房,在此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哺育期为4周,母猪在产房饲养5周,断奶后仔猪转入下一阶段饲养,母猪回到空怀母猪舍参加下一个繁殖周期的配种。

(3断奶仔猪培育阶段。

仔猪断奶后,同批转入仔猪保育舍,在培育舍饲养5周,体重达15~25千克以上。

这时幼猪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了相当的适应能力,再共同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4育肥阶段。

由育仔舍(仔培舍转入育肥舍的所有猪只,按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求饲养,共饲养15周,体重达90千克以上时,即可上市出售。

育肥阶段也可按猪场条件分成为中猪舍和大猪舍,这样更利于猪的生长。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饲养,当生产走入正轨之后,就可以实现每周都有母猪配种、分娩、仔猪断奶和商品猪出售,从而形成工厂化饲养的基本框架。

2.按工艺流程建设安排生产车间一个养猪场建场要有严格的规划与设计,工艺流程确定以后,按猪场工艺设计要求,安排配种妊娠舍栏位、产房栏位、育仔舍栏位和育肥舍栏位。

场内猪群的周转、建筑的合理利用,都必须和生产工艺、防疫制度紧密联系,以做到投产后井然有序,方便管理。

3.按工艺流程确定各阶段生产计划(1确定每头母猪一年内理论产仔窝数。

母猪年产仔窝数的多少,决定于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而母猪繁殖周期长短,主要受哺乳时间的制约。

以现代生产工艺为例,母猪哺乳期为4周,加上妊娠期16.5周,断奶至配种期2周,一个繁殖周期为22.5周。

一年共52周,因此,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应该是52÷22.5=2.3窝。

(2确定每周应该产仔的母猪头数。

按理论计算,假使我们已确定每头母猪年产仔2.3窝,那么,根据一个猪场所饲养的母猪总头数,就可算出全场每年应该产仔的总窝数,然后,就可以算出每周应该有多少头母猪产仔。

每周产仔窝数= 母猪总头数×2.3(窝/52(周那么,我们设计的25头母猪的猪场每周应产仔窝数为:25×2.3/ 52=1.1(窝(3确定每周应配种的母猪头数。

根据每周应产仔窝数,以及母猪配种受胎率(按80%掌握,每周参加配种的母猪头数应该是:每周参加配种母猪头数=每周应产仔窝数 /80%这样,25头母猪的猪场每周参加配种头数为:1.1(窝/80% =1.4(头(4确定每周断奶仔猪数及转群基础数。

以每周分娩1.1窝,每窝断奶成活9头为例:每周断奶仔猪数=1.1(窝×9(头=10(头;每周转群基数为10(头×95%(育成率=9.5(头。

由此可以算出,25头母猪规模的猪场存栏情况为:全场存栏:二元母猪25头(其中妊娠母猪18头,空怀母猪2头,哺乳母猪5头)。

后备母猪(每年按30%淘汰)2头。

种公猪1头。

后备公猪1头。

哺乳仔猪(28天断奶)存栏55头。

断奶仔猪(保育舍饲养5周)存栏60头。

生长-育肥猪(22周出栏)存栏130头。

(二所需猪舍计算公式1.产仔猪舍面积产床数=年产窝数×在产床的天数/365年产窝数=25头×2.3=57窝在产床的天数分娩前 7天哺乳天数 28天清扫消毒 7天共计 42天产床数=57窝×42天/365=6个。

每个产床为1.5×2.7米,加过道面积。

产仔猪舍面积4.6×11米=50.6平米。

2.妊娠舍面积妊娠单体栏数=妊娠母猪数=年产窝数×在妊娠舍天数/365天在妊娠舍天数妊娠天数 114天清扫消毒 7天提前上产床 -7天共计 114天妊娠单体栏数=57×114/365=18栏。

每栏宽0.66米,长1.8米,高1.06米。

加两边过道,妊娠舍面积为14×4.6米=64.4平米3.仔猪舍面积仔猪栏数=(收养天数+清扫消毒天数)×每窝断奶头数×年产窝数/365/每栏饲养头数=(35+7)×10×57/365/10=6栏。

每栏1.5×2米,加过道面积。

仔猪舍面积为4.6×6米=36.8平米。

4.育肥猪舍面积育肥猪舍=(收养天数+清扫消毒天数)×每窝育肥头数×年产窝数/365/每圈饲养头数=(105+7)×9×57/365/10=16圈。

每圈3.6×2.5平米。

加过道面积合计如下,育肥舍面积:20×4.6米×2栋=184平米。

以上计算均为理论数据,生产实践中可视具体情况在此原则基础上进行调整。

二、猪舍建筑(一)猪舍的位置和设计1.场址选拔和建筑布局场址的外部社会环境与防疫的难易密切相关。

为此,场址选择与建筑布局必须符合防疫卫生的要求。

(1)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潮湿的环境,容易助长病原微生物和孳生寄生虫,使猪群易患病,低洼地,雨后场内积水不易排除。

山坳凹处,猪场污浊空气会在场内滞留造成空气污染。

因此,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向阳、通风、有一定坡度的地方,易使猪舍保持干燥和环境卫生。

(2)交通便利,注意防疫:猪场生产的产品需要运出,饲料等物资需要运入,运输量大,对外联系密切;猪场防疫要求严格,还要防止猪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因此,猪场需选在交通便利又比较僻静,最好离主要道路100m以上和离居民点100m以上的地方。

禁止在旅游区、畜禽疫病区和污染严重地区建场。

(3)水、电供应,确有保障:猪群饮水、猪舍和用具的洗刷、职工用水等需要大量的水;猪场照明、保温、设备运行等都需要电源。

因此,猪场必须选择水源丰富、水质符合标准并有充足电源的地方。

(4)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应选择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体污染的沙质土壤为好。

要避免在可能滑坡、断层、新填或杂填土上建设。

(5)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场址应远离城镇、乡村和居民点,场地要有一定的缓冲地带,一般为建筑面积的六倍以上。

2.猪流动和建筑布局:猪在生产各阶段存在一最佳的移动方向(猪流动)。

应安排好猪舍的布局以便尽可能的缩短运送距离(断奶和怀孕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

同时也应考虑饲料运输道,而且工作人员行进路线也尽可能缩短。

3.屋顶建设猪舍相互间不应靠的太近,否则猪舍的通风会相互妨碍。

在猪舍间也有相互传染疾病的危险。

一个较好的经验法则是猪舍之间所留空地至少要等于单个猪舍宽度。

过于拥挤会引起动物不适及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

在绝大多数地区,猪舍的最佳方向是东西走向。

这样,在每天最为炎热的时候,太阳光也不能透进太多,因此能保证动物舒适。

在猪舍的每一端悬挂一向外延伸的屋顶可克服过多阳光从猪舍两端射入。

只用石棉瓦作屋顶,其隔热效果较差。

而稻草和陶瓦等传统材料则是理想的隔热保温材料。

可将石棉瓦和麦草或树叶结合作为隔热材料。

良好的全圈顶提供最有效的阴凉,但是在较温和地区,部分圈顶也能达到效果。

猪舍中央的空气流动受限是另一个问题。

这一问题的部分解决办法是猪舍宽度不应大于9m;另一办法是增加屋顶倾斜度,这可增加沿屋顶下面向开放式屋脊流动的空气速度。

4.预防疾病的措施(1)养猪场周围要有院墙隔离。

(2)不允许参观者的车辆进入养猪场。

(3)尽量防止鸟类进入猪舍。

(4)建造更换衣服、鞋以及消毒的设施(备有随时可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从外面购买种猪的养猪场必须建造一个与其他猪舍完全分开的隔离猪舍。

25头母猪猪场整体规划图妊娠猪舍后备公猪舍公猪舍母猪舍保育舍保育舍产仔猪舍生长-育肥舍生长-育肥舍装猪台饲料间办公室更衣室消毒间消毒池大门(二)断奶和妊娠母猪的猪舍系统妊娠母猪舍1.断奶母猪的猪舍使母猪断奶后尽快受孕是很重要的。

以此减少受孕时间的延迟和提高产仔数。

猪舍设备对母猪发情期的来临有巨大影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群养能促进发情。

与公猪接触方便。

制造发泄机会(运动)。

舍内的阳光强度。

家畜移动,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饲料量和粗料供给。

2.若干常识①部分漏缝地板的单养猪的母猪舍,室温应为18℃,而群养者应为15℃。

②通风能力:每头母猪每小时150m3。

③猪舍溶积:每头母猪7-10m3。

④日光:窗户面积约为占室内地面的40%。

⑤平均猪粪尿产量:每日每头母猪10L。

3.断奶母猪猪舍设备断奶母猪可以单养或群养。

单养和群养比较,有以下好处:母猪比较安静。

饲喂容易掌握。

卫生好。

好观察、省劳力:试验表明,在单独笼养舍中给予一定活动量的母猪比群养舍中的母猪结果要好(群养舍中的母猪彼此不能很快习惯)。

①群养躺卧面积:每头母猪1m2。

排粪或活动区:每头母猪(1.5m×1.90m 群养规模:4-6只。

②使用的单养饲喂栏(断奶及怀孕母猪圈内)栏宽:0.6 m 栏长:2.1m(包括饲槽。

栏高: 1.0m 栏后部低,易于进出。

本模式推荐使用单体母猪栏。

用寸管自制,费用200元/栏,食槽用水泥就地制作。

(三)育成期的小母猪猪舍年轻的小母猪可以和断奶及妊娠母猪分开或一起饲养,小母猪必须在交配前两个月和断奶母猪及妊娠母猪放在一起,以建立免疫力。

为了让它们良好发育,可让它们在舍内外做一些活动。

使用的猪舍类型可与育肥舍相同。

对于七八个月的小母猪,饲槽长需要0.40m和至少1m2的面积。

小母猪可以留在群养舍中直到交配,但也可以提前1个月放入单养舍。

小母猪猪舍(四)产仔母猪猪舍专供带仔母猪使用的猪圈对于防止仔猪的高死亡率是很重要的.有必要在母猪和仔猪之间设一隔离带.并非所有母猪都小心谨慎,所以为避免挤压而作一些特殊的安排是需要的.使用护栏和栅栏以及一个与母猪分开的作为温暖的产仔箱,能减少挤压造成的死亡率;另一方面,能方便靠近猪圈对猪进行饲喂和处理也是重要的。

1.几点要求:(1)母猪和仔猪都应有一舒适的躺卧区。

(2)保持良好的卫生:选择舒适的物料垫铺;(3)仔猪必须容易达到母猪的乳房;(4)最佳的是可调节的猪圈;2.若干数据:(1)产仔箱在第一周温度:32℃;(2)仔猪补饲区面积至少1m2;(3)栏杆的最低高度必须离地面23 cm;(4)饲栏底宽度必须65 cm;(5)舍内温度:18~22℃;(6)粪尿生产(每头带仔母猪):每天15L;(7)母猪躺卧在木板上。

3.母猪分娩床规格:长2.1米,宽1.7米,边栏高0.45米,包括钢编地板网、保温箱、限位栏、围栏、补料槽、母猪食槽。

自购材料制作,制造费用600元母猪分娩床(五)公猪猪舍母猪可以在公猪舍内交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