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开放式漏风治理技术

合集下载

采空区恢复治理措施

采空区恢复治理措施

采空区恢复治理措施
XX公司煤矿采用主立井、副立井、回风斜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为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经实际测量考察,村庄、工业场地均不在首采区内,首采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全采时,XX/XXXXX四个自然村、工业场地落在了-10mm等直线的边缘处或边缘以外,煤炭开采对其影响不大。

为了防止采煤对村庄造成影响,对采空区进行如下防治和治理措施:
一、采区留设了保留煤柱:工业场地留20m,村庄边界留设10m,上面松散层按45度投影留设,采区下面岩层按72~73度投影留设煤柱,井田边界留20m煤柱。

二、由于采用上述措施,我采区对地表影响较小,没有形成严重的地表塌陷、塌方或滑坡,而对于井田内地表受采动影响产生的一些较小裂缝,可对其采用充填、平整的顺序,使耕地恢复原状,以减小雨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三、旱地受地表影响形成裂缝,出现废弃,旱地逐步演变为草地,如果水分条件充足和人工干预,将逐步形成草地→灌草丛→灌木丛→林地。

总之,根据本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更多地采用退耕还草灌木,实行封山育林,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精华1篇)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精华1篇)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精华1篇)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1一、工程概况1501切眼掘进工作面将与1501回风巷贯通,通风系统调整为1501运输巷进风→1501切眼→1501回风巷→1501回风斜巷→一采区回风巷→风井。

(附图)二、措施为了保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工作小组,组长由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由机电工程师、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担任,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相关人员及通风队人员为小组成员。

组长:祝俊江(总工程师)副组长:叶斌( 机电工程师)、王希峰(机电矿长)、陈作(安全矿长)、郭电海(生产矿长)小组成员: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相关人员及通风队人员三、工作安排1、系统调整前准备工作1)、系统调整前作好调整系统所需的仪器仪表检查工作,如风表等,提前完善工作面各地点通风设施,检查通风设施的完好性等。

通风科测风人员对主斜井和主斜井、副硐、一采区轨道下山、1501运输巷和回风巷、1502运输巷和回风巷、总回风巷等地用风进行一次测风。

2)、贯通前在1501运输巷回风斜巷处准备搭建临时板墙所需材料,包括木柱,风筒布、钉子、木条等。

3、由当班瓦斯员负责检查切眼、运输巷、回风巷的瓦斯浓度,低于1%时,方可实施贯通作业。

4、贯通后,由瓦斯员协助当班掘进班长撤出运输巷、回风巷所有工作人员,并于运输巷、回风巷巷道口设置栅栏,悬挂警示牌板,禁止与调整风流无关人员入内。

5、贯通后,停止运输巷、回风巷局扇运转。

6、在1501运输巷与1501运输巷回风斜巷之间搭建临时板墙。

要求该1501回风巷内有进风100m3/min左右,防止1501回风斜巷至一采区回风上山之间形成无风段(该巷道将作1801运输巷回风绕道,绕道形成后再进行密闭施工和撤出1501运输巷的防突风门)。

2、系统调整工作安排1)、1501切眼完全贯通前在1501运输巷与回风斜巷交汇处设置好临时板墙,好回风斜巷板墙处通风风量。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1501切眼掘进工作面将与1501 回风巷贯通,通风系统调整为1501运输巷进风—1501切眼—1501回风巷—1501回风斜巷—一采区回风平巷-风井。

(附图)二、组织措施为了保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由机电工程师、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担任,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相关人员及通风队人员为小组成员。

组长:祝俊江(总工程师)副组长:叶斌(机电工程师)、王希峰(机电矿长)、陈作(安全矿长)、郭电海(生产矿长)小组成员: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相关人员及通风队人员三、工作安排1 、系统调整前准备工作1)、系统调整前作好调整系统所需的仪器仪表检查工作,如风表等,提前完善工作面各地点通风设施,检查通风设施的完好性等。

通风科测风人员对主斜井和主斜井、副平硐、一采区轨道下山、1501 运输巷和回风巷、1502运输巷和回风巷、总回风巷等地用风进行一次测风。

2)、贯通前在1 5 0 1运输巷回风斜巷处准备搭建临时板墙所需材料,包括木柱,风筒布、钉子、木条等。

3、由当班瓦斯员负责检查切眼、运输巷、回风巷的瓦斯浓度,低于1%时,方可实施贯通作业。

4、贯通后,由瓦斯员协助当班掘进班长撤出运输巷、回风巷所有工作人员,并于运输巷、回风巷巷道口设置栅栏,悬挂警示牌板,禁止与调整风流无关人员入内。

5、贯通后,停止运输巷、回风巷局扇运转。

6、在1501 运输巷与1501运输巷回风斜巷之间搭建临时板墙。

要求该1501回风巷内有进风100m3/min左右,防止1501回风斜巷至一采区回风上山之间形成无风段(该巷道将作1801 运输巷回风绕道,绕道形成后再进行密闭施工和撤出1501 运输巷的防突风门)。

2、系统调整工作安排1 )、1 5 0 1切眼完全贯通前在1501运输巷与回风斜巷交汇处设置好临时板墙,控制好回风斜巷板墙处通风风量。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 措施的撰写方法
,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 目录项标题
了解回采工作 面的通风状况
调风方案的目 的和原则
调风方案的具 体措施
调风方案的实 施步骤
调风方案的效 益评估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了解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状况
作顺利进行。
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
监测风流:定期检查风流方向和风量,确保符合调风方案要求 监测瓦斯浓度:实时监测瓦斯浓度,确保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监测温度和湿度:实时监测温度和湿度,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调整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调风方案,确保风流和瓦斯浓度符合要求
06
调风方案的效益评估
提高通风效率
优化劳动组织,提高通风 效率。
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理措施
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实时监测风流、瓦 斯浓度等关键参数。
制定应急预案,定 期进行演练,确保 现场人员熟悉应对 措施。
配备专职安全员, 负责监控系统日常 维护和异常情况处 置。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确保在发生异常情况 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保障人员安全。
的空气质量。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通 风需求的前提下,尽量 降低能耗和成本,实现
经济高效。
灵活性原则:根据工作面 的实际情况和变化,及时 调整调风方案,确保安全 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调风方案的具体措施
通风设备及设施的调整
调整通风设备的位置和数量,确保风流方向和风量分配满足要求。 对通风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风设备的运行参数,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建立完善的通风设备及设施管理台账,及时更新和维护相关资料。

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与堵漏风技术分析

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与堵漏风技术分析

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与堵漏风技术分析摘要:防治采空区煤体自燃的有效途径为减少通风风流向采空区分流,减少碎煤和遗煤与空气接触的机会。

因此,应首先对该局部通风系统的通风方式及风量进行优化并采取有效的堵漏风措施。

将风流充入工作面时,从进风到回风、巷道沿途都应进行精确监测,监测沿空留巷过程中的漏风位置及大小。

将监测数据输入FLUENT软件,模拟分析漏风的区域,以此为依据,设计更加合理的通风方式。

采用并研究了新型喷涂堵漏风材料及工艺。

关键词:工作面;通风系统;堵漏风技术矿井内部漏风是导致矿井通风系统有效风量降低、产生有害气体危及矿井通风安全的重大隐患,是干扰矿井正常安全生成的重大因素。

根据矿井漏风的位置可以分析出不同漏风的原因以及不同的处理办法。

兖州煤业结合矿井漏风实际,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技术封堵井下漏风通道,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消除了产生有害气体和导致矿井内因火灾发生的根源,有效地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1工作面漏风规律监测分析济宁三号煤矿9306综采工作面回采一段时间后,应对其采空区沿空留巷部分巷段进行测风,9307工作面沿空留巷测风点间距为100m,编号形式为An(n=1,2,3…..),9306运输顺槽及沿空留巷分别布置测点为B1、B2。

于此同时,实时监测9306工作面回风巷的总进风量并记录。

从上述分析得知:9307工作面进行沿空留巷时,通过过程中向采空区漏风最大时达到8.3%,最小时达到1.0%,而9306在进行沿空留巷时,漏风率达到8.0%。

所以,9306沿空留巷的漏风严重,主要漏风区域在9307工作面沿空留巷(靠近9306采煤作业点处)及9306工作面沿空留巷尾端(靠近9305工作面切眼处)。

2工作面漏风规律模拟分析2.1模型建立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值模型,采空区的走向距离为200m,倾斜长度为202m,设置的垮落带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13m。

进风巷道的宽高分别为5m、2.5m,回风巷道的宽高分别为5m、2.5m。

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防止漏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防止漏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防止漏风的安全技术措施无煤柱开采技术已广泛被应用,它是一项提高回采、减少掘进工程量、保证接续、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即安全又经济的有效开采工艺。

但是通过回采实践过程揭露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在有自燃倾向性煤层中采用该各开采工艺时,往往由于沿深留巷过程中漏风问题解决不好,造成采空区,开切眼上。

下顺槽,最终停采线漏风而自然发火,特别是在厚煤层中分层采和放顶煤开采时,采空区自然事故出现的几率更高、更明显。

为减少漏风稳定系统、抑制自燃发火方面做如下几方面的安全技术。

一、水砂充填带隔离采空区这种防火工艺就是在采煤过程中随即将开切眼附近,采面后部的上下顺或者左右上山依次充填,工作面回采完后将停采线附近予以充填。

如图1所示,最后用一个充填将采区予以封闭,起着一种隔离煤柱的作用。

充填带的宽度开切眼和停采线处一般为10宽,上下顺槽或上山则随该井巷的宽度而定。

开切眼和停采线处充填带的充填工艺和正常开采时充填法相同,上下顺槽或上山的充填工艺和一般巷道包帮灌浆充填相似。

这种水砂充填方法工艺简单,在有水砂充填的矿井无需增添设备,无水砂充填系统的矿井,只需添置砂浆泵和管材即可。

二、可塑性胶泥堵漏风如图2。

当两个前进式工作面(综采工作面)回采完成后,留出了两条沿空巷道,第三个后退式回采工作面就自然地形成。

为防止此两条沿空巷风流漏入采空区而引起煤的自然发火,应采用一种半塑性不凝固的胶泥,将胶泥压入采区矸石堆的缝隙中,胶泥与矸石堆能很好胶结,形成了一片4米宽的矸石墙。

这样在沿空巷道采区的一侧形成了一个不透气的隔离带,阻止了风流漏入老空区。

这种半塑性、不凝固胶泥与矸石胶结合当巷道动压来临时,随着巷道变形而变形,不会形成新的裂隙而漏风。

三、喷涂塑料泡沫防止漏风为防止巷道风流漏入采空区引起自然发火普遍采用常温凝固的塑料泡沫喷涂到密闭上、巷道壁上、形成厚度为20~30厘米的闭孔泡沫塑料层。

这种泡沫塑料一般都具有难燃、抗静电、耐压、不透气的特性。

采空区漏风形式与漏风通道

采空区漏风形式与漏风通道
• 美国于1974年首次将SF6气体示踪技术应用于矿井通风测定, 目前煤矿广泛使用六氟化硫(SF6)作为示踪气体。
四、漏风的检测技术
• (1)示踪气体及其选择原则 • 1)无色、无臭、无毒: • 2)常温下呈气态,且分子量小,易
于与空气混合; • 3)化学性质稳定,水溶度低,不易
氧化,受光照不分解; • 4)天然本底浓度低: • 5)释放、采样和检测方法简单: • 6)示踪剂成本低,来源方便。
➢邻近煤层开采(或厚煤层分层开采),两工作面采空区形成的对 角漏风,
➢后退式回采折返式通风
1、回采工作面小并联扩散漏风
• 这种漏风主要发生在后退式回采, 折返式通风工作面后部的采 空区。如图下所示。
回采工作面小并联扩散漏风形式
2、邻近煤层开采(或厚煤层分层开采)
• 邻近煤层开采时,当煤层的层间距小于煤层开采后的冒落高度、 且上下工作面相距又不远,则两工作面采空区会相互沟通,其 在通风系统中将形成对角漏风带。
邻近煤层开采(或厚煤层分层开采),作面全长的大片漏风
• 采空区的对角漏风通常是梁空区煤炭自燃的主要原因,与小并 联扩散漏风相比,它有较高的漏风压差,与地表漏凤相比,它有 较小的通风阻力,因此这种情况下将有大量的漏风通过采空区, 发火几率较大。
• (SF6)示踪气体作为示踪剂的优点: • ◆无色、无味、无毒,在空气中不燃烧。 • ◆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其惰性超过氮气或
其他稀有气体。 • ◆自然本底极低、对测定无干扰影响。 • ◆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良好,分析程序
敏捷。 • ◆释放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匀速定量释放。 • ◆采样方便。
四、漏风的检测技术
项目三 矿井内因火灾预测预报 任务三 漏风检测技术
一、漏风与自燃的关系 二、采空区漏风影响因素分析 三、采空区漏风形式与漏风通道 四、漏风的检测技术

工作面局部通风系统优化及堵漏风技术研究

工作面局部通风系统优化及堵漏风技术研究

2851 对工作面漏风的监测分析对综采工作面进行回采,开采过后变为采空区,此时在该区域的沿空留巷内的部分地点进行风量检测,每隔100m安设一个测风点。

对于运输巷道也要安设测风点,最后,对于矿井的总回风量进行监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 对工作面漏风的模拟分析2.1 建立模型进行工作面漏风情况模拟前,要先确定要分析的工作面,走向长200m,倾向200m,进行开采以后的垮落带为13m的高度。

还有通风系统中的进风以及回风巷,两者宽度都为5m,前者高为3.8m,后者高为2.5m。

2.2 模拟参数及边界条件由于采空区内岩石的粒径大小不同会导致渗透率有差异,对漏风量的大小有影响,选择渗透率的范围:10~14m 2。

分析时,将工作面之间的沿空留巷设置为边界。

一条巷道达到650m 3/min的进风量。

假定可以忽略工作面较低的瓦斯浓度,而空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两种组分。

初始状态为全部是氮气,然后判断工作面、巷道、以及采空区的氧气扩散状态。

出入口分别采用压力和速度。

3 模拟结果分析3.1 “Y 型”和“W 型”通风方式模拟对于“Y 型”通风,使新鲜风流从工作面的轨道巷和运输巷进入,污风再从工作面的另一条运输巷流出。

对于“W 型”通风,使新鲜风流从工作面的轨道巷和运输巷进入,污风再从工作面的另一条运输巷进行回风,但是回风的运输巷是“Y 型”通风里进风的那条运输巷。

之后对这两种通风方式进行模拟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①当系统使用的通风方式为“W 型”通风时,模拟风速选为0.02到0.01m/s之间时,运顺巷和工作面交汇处风速等值线较高,大于0.1m/s;当系统使用的通风方式为“Y 型”通风时,模拟风速选为0.05到0.002m/s之间,交汇处风速等值线较低,小于0.1m/s。

通过模拟可以发现采用“W 型”通风时漏风量较大。

②巷道内的氧气含量在分别采用“W 型”和“Y 型”通风的通风系统内有所不同,分析通过模拟得到的氧含量云图,可以看出“W 型”通风的这一指标的区域为 0.19~0.14,而另一种通风方式的这个指标是更小的,所以推断使用该通风方式进行通风时的漏风量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提出问题 离柳焦煤集团丈八井 9 煤层大部已被小煤窑
#
漏风通道相对固定, 来自其它地区的 CO2 会逐渐减 因此对工作面构成威胁的 CO2 主要来自工作面 少, 上方老空区, 所以对工作面上方 CO2 的分布状况进 行钻孔探测意义重大
[3 ]
滥挖乱采破坏, 且小煤窑相互沟通并与大面积的地 面裂隙沟通, 造成 10 煤层工作面漏风非常严重, 进 风顺槽、 回风顺槽均出风, 工作面中部无风, 采空区 携带大量有害气体窜入工 在向工作面漏风的同时, 作面, 主要是 CO2 , 其次有少量的 CO 和 CH4 等, 严 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 2 2. 1 治理措施 工作面上覆老空区有害气体的探测 经过实测可知, 工作面的 CO2 基本来自工作面 来自采空区的 CO2 又有 2 个来源 采空区,
:1 个
可靠有效的工作面通风系统隔离 , 完善的保障措 统, 施。 2 ) 开区均压设计方案。 工作面轨道顺槽进风、 运输顺槽回风均压通风方案; 区域均压通风方案; 工 作面运输顺槽增设煤仓均压通风方案; 和运输顺槽 进风、 轨道顺槽回风的工作面均压方案 。 2. 3 及时可靠的有害气体检测 [4 ] 《煤矿安全规程 》 根据 和《AQ1029 - 2007 煤
是来自工作面上方老空区之外的地区, 被漏风带入 工作面; 1 个是来自工作面上方老空区, 工作面顶板 冒落后, 老空区 CO2 下沉进入采空区漏风通道, 之 后进入工作面。随着工作面的开采, 由于老空区的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07BAB13B01 )
技术·创新
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 的相 关规定, 二氧化碳传感器安设于回采工作面的回风 报警浓度为 1% 。 巷与上隅角, 人工检测 CO2 的要求: 瓦斯员要在工作面上隅 角、 工作面中部、 工作面下隅角、 工作面、 回风顺槽、 采区主要回风巷人工检查 CO2 浓度, 检查次数同瓦 斯检查。 3 开区均压方案的优选
[1 - 2 ] #

探测钻孔应覆盖工作面煤层上方全部老空区, 并适当向外扩展, 考虑钻探工作量和老空区采煤方 将钻场布置在工作面两顺槽, 沿顺选取槽钻孔间 法, 距 10 m, 为探测工作面煤层上方不同地点老空区的 12. 5° 、 7. 5° , 气体, 设计钻孔倾角分别为: 33. 5° 、 钻 33 、 55 m。 孔设计取气点到顺槽壁距离分别为 11 、 2. 2 可靠有效的开区均压 1 ) 开区均压方案设计的原则。 可靠的电源系
#
风特点, 提出老空区有害气体的探测、 工作面开区 均 压等 技术 措 施, 并 辅 以 及 时 可 靠 的有 害 气体 , 。 检测等管理手段 有效解决了工作面有害气体超标问题 关键词: 开放式漏风; 开区均压; 采空区有害气体; 通风系统的可靠隔离 中图分类号: TD72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3 - 496X( 2012 ) 11 - 0068 - 03 Control Techniques of Open Air Leakage in Stope Face Goaf
· 68·
( 第 43 卷第 11 期)
技术·创新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开放式漏风治理技术
1 2 辛立旺 , 邢玉忠
( 1.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孝义 032300 ; 2. 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
要: 离柳焦煤集团丈八井 9 煤层大 部 分 已 被 小 煤 窑滥 挖 乱 采 破坏, 造 成 工作 面 漏 风 非 常 严 重, 携。通过分析工作面采空区漏 摘
XIN Li - wang1 ,XING Yu - zhong2 ( 1 . Shanxi Liliu Coking Coal Group Co. ,Ltd. ,Xiaoyi 032300 ,China; 2 . School of Mining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 ,China) Abstract: Most parts of the No. 9 coal seam in Zhangba Well of Liliu coking coal group, had been destroyed by small coal mines indiscriminately mining,which caused very serious air leakage in the face and carried large amounts of harmful gases to the face,it w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workers. By analyzing air leakag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goaf,the measures of hazardous gas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old mining area and face pressure equalizing technical had been proposed. Supplemented by timely and reliable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gas detection means,this effectively solves the issue of harmful gases overrun in the working face. Key words: open - type air leakage; open area pressure equalizing; harmful gas in goaf; reliable isolation of ventilation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