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散步》学案及答案
《散步》学案

总结:本篇文章之所以很感人,源于它所表达的情是真的,所用的语言也是朴实自然、讲究对称的。所以在以后的写作之中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港湾,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四、自由选题合作探究
请你从下面的选题中选择你认为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可以从文中的词语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考3分钟,讨论交流)
选题一尊老爱幼理由
选题二强烈的责任感理由
选题三生命理由
【过渡】大家的思考很有宽度,也很有深度,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章只要我们用心读去思考,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五、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过渡】“好马配好鞍”,好文章除了有好主题,还须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其实文中有不少语句的句式很特殊,如: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过渡】大家看这些句子有何特点?比较对称。
很好!请你仿照老师的句式按照顺序再找几句。——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Fra bibliotek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布置作业
1、亲情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中,不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表示理解、感恩,比如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刷刷筷子,洗洗碗……
2、手写亲情:观察自己家庭、邻里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把它写出来。字数200字左右。
课后
作业
同上。
课后
反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知识目标:依偎妩媚粗犷小心翼翼潇洒涟漪二、能力目标:1.学习《散步》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三、情感目标:在阅读中体会《散步》这篇散文表现的亲情和温暖。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散步》一文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思路结构:《散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重点写散步的过程。
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三)、写作特点:本文注重语言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写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
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3.意在言外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细节动人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摸这个细小动作,注入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厚爱和期望。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散步学案优质课

《散步》学案
实验中学魏芳
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莫怀戚:
体裁: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信服各得其所嫩芽(nân) 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委屈各得其所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读懂课文: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自然,没有字词障碍。
2、读文思考:
(1)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
(2)散步期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读透课文:
一、小组对抗赛:
提示: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或哪个情景?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谈一下你的体会。
二、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小组内解决疑问。
当堂检测:
1、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要是你,会把这事写入文章吗?
2、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
思维提升:
读一读:
与课后练习三林文煌的《三代》作比较阅读,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理由。
《散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学习案

《漫步》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文章的阅读写作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一、预习字词解释:1、识记字音字形水泡.()水波粼粼.()各得其.所()一霎.()戚.()熬.()分歧.()2、掌握解释水泊粼粼:各得其所:信服:二、作者简介1、莫怀戚,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写作背景:(学生自行了解)三、初读感知1、题目的作用?给换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3、在漫步过程中产生了什么分歧?4、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四、解读“”我们“”1、我们都是谁?什么关系?2、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分析人物性情特点。
3、找出对妻子态度的描写的句子并画出来,尝试补充她的话。
五、解读“田野”1、漫步的地方选择很重要,我们选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2、“菜花,桑树,鱼塘”是春天典型的景物,体现了春天什么样的景象?六、解读“漫步”1、我们在田野上漫步,怎么漫步的呢?画出句子。
2、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七、仿写运用圆形句式仿写一段生活中的片段,分享。
学案4:第6课 散步

散步[作者链接]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解读文本]1.整体感知[思想内容]本文写了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母亲、儿子、“我”和妻子在初春的时候去散步,可后来发生了分歧: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使分歧得以解决。
这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全文贮满诗意。
作者把家庭成员之间的欢愉、深沉的真挚感情传递给了读者,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创造出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意境美。
它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结构层次]文章构思精巧,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重点写散步的过程。
第一层(第2自然段):专门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第3—5自然段):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第6—8自然段):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及解决的办法。
[问题探究](1)“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我”出于孝顺,为了母亲的身体着想;母亲从“本不愿”到“后来又答应”,则是出于对“我”的信服,不想逆了儿子的一片心意,表现了一家人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
(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状况,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文章中说“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谐,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的责任的重大。
《散步》学案

同煤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案(49--50)第23课《散步》(第1---2课时)主备: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划线的汉字注音。
分歧()信服()拆散()霎()时水波粼粼()嫩()芽熬()过2、解释下列词语分歧: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3、请给文中的四个人物加上恰当的形容词。
()的“我” ()的母亲()的妻子()的儿子4、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花,你最想把它送给文中的哪个人物?并请说说理由。
5、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的到底是谁说了算的?共2页第1页第二课时【合作探究美点寻踪】6、“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说成是背负着“整个世界”呢?7、“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8、找出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细心品读。
9、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课堂练习】1、请同学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家”为主题写几句话。
例: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2、真行实感(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共2页第2页。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6《散步》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学习过程】一、学名言感知1.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培根2.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
——比尔·盖茨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
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论语》(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①霎.()时②chāi()散③委qū()④水波lín lín( ) ( ) ⑤各得qí()所2.整体感知)1.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1)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要的是哪“两全”呢?(5)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写作手法探究。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8)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二、展1.组内展示2.全班展示三、点1.学生点评2.教师点评四、练1.课文主旨:2.写作手法:【课后反思】6《散步》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散步》导学案及答案

《散步》导学案及答案16095413756.《散步》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点】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方法】品读感悟法讨论对话法合作探究法【自主预习案】1、走近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分歧()一sha( )间chāi( )散各得qi( )所委qū( ) 水波lin lin( )(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嫩()芽(2)、理解词义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3)、根据原文填空A、母亲_________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B、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_______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C、我的母亲又___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D、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______着,有的浓,有的淡;E、小家伙突然_________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F、我的母亲___________高大,___________很瘦___________不算重;儿子___________很胖___________幼小___________也轻。
但我和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内探究课】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hellip;…众说纷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散步(第一课时)
姓名:班级:科组长签字: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霎.()时②chāi( )散③委qū( )
④水波lín lín( ) ( ) ⑤各得qí( )所
2、整体感知
记叙文六要素:()()()()()()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3、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陪老人散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老人走路很慢,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歇息。
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
(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要的是哪“两全”呢?
6.散步(第二课时)
【研讨与联系】
1、精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2)“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写作手法探究。
(1)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2)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课堂小结】
1、课文主旨:
2、写作手法:
【课后巩固】
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霎.()时②chāi( )散③委qū( )
④水波lín lín( ) ( ) ⑤各得qí( )所
2、简述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