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公开课)

合集下载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公开课)讲课教案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公开课)讲课教案

6
9600
1 60 × 60
9 6 00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 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普通列车30小时可以行走多少千米?
106×12= 1272(千米)
错在哪里?
106 × 12
106 × 12
中间有0的 笔算乘法要
32 16
192
2 12 106
注意什么?
1272
160
中×间有30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 80 0Leabharlann 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复习——口算
50×3= 150 20×20= 400
40×22= 880 53×30= 1590
P53例2: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60×30= 末尾有0
106×30=
中间有0, 末尾有0
我用口算:先口算出16×3=48,
160×30= 4800 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108×90= 9720(分钟) 1 0 8 9720分钟=162小时
× 90 9720
答:用了9720分钟(162小时)。
练习题2:
350×20= 7000(千克)
350 × 20
7000

7000千克=7吨 7吨 5吨
答:5吨食物不够大象吃20天。
小结我们的收获---
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答:已经行了1272千米。
普通列车30小时可以行走多少千米?
106×30= 3180(千米)
我这样列竖式:
自己试一试!
106 × 30
000 318 3180
这样列更好:
106 × 3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出示:60×50 240×20 (板书:因数末尾有0)2、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啊。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示范课教案_23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示范课教案_23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P48《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授课班级:通城县塘湖镇荻田完小四年级(2)班学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自主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渐养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自主探索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算式的简便竖式写法。

教学难点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

师:同学们,这些题你能用口算快速解决吗?老师来开下火车,请这排同学。

课件出示:350×2= 140×7= 280×3= 230×4= 13×60= 140×6= 60×50= 250×3= 240×20=师: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式子 240×20=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口算的?生(预设):因数末尾有零,口算这些算式的时候都是先不看零的。

师:打个比方,像“240x20”我们该怎么口算?生(预设):可以先算“24x2=48”然后再在后面添上两个零。

师:那添几个零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预设):两个因数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后面添上几个零。

师:你上课非常认真,对口算方法掌握得很好。

同学们,在我们口算因数末尾有零的口算乘法时,我们可以先不看零,先计算前面部分,算好后再在后面添上零。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我们就添上几个。

是这样子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二、新课学习1.自主读题,列出算式。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修改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笔算167X24= 237X34= 250X5= 205X5=2、学生尝试笔算、板演,说笔算方法。

3、观察第二行的两个算式和第一行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生:因数的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

师: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

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然后再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我们可以运用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师板书: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1、出示主题图,列车的信息2、提问:从这些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说:条件和问题(1)师: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包含了几个问题?(生1:包含2个问题,生说: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因为它有“各”字)我们先来解决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出示思考题: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同时小组派代表板书)3汇报订正(师课件演示第三种方法)生讲解计算方法。

通过汇报板书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160×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PPT课件下载2021课件PPT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PPT课件下载2021课件PPT

105×3= 315
你是怎样计算的?
探索新知
【课本P48例2】 (1)160×300= __4_8_0_0_
先口算出16×3=48, 再在积的末尾添_2_个__0。
我喜欢这样笔算
160
×3 0 48 0 0
探索新知
【课本P48做一做】 220×40= 8800
220 × 40
8800
160×60= 96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感谢你的聆听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38.永远不要放弃你真正想要的东西。等待虽难,但后悔更甚。 92.机会远比安稳重要,事业远比金钱重要,未来远比今天重要。 70.成功的道理有千万条,但如果意志薄弱,一切的道理都没有用。 32.愿你像那石灰,别人越是浇你冷水,你越是沸腾。 22.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没有理由逃避问题,你也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4.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当初为什么坚持走到了这里。 3.每个人都会累,没人能为你承担所有的伤悲和疲惫,所以人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学会自己长大。 58.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47.万事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等到事情发生,你再去应付,可能已来不及了。 90.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71.人们总是在努力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51.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而衰靠子助;父母给的叫背景,自己打的叫江山;不要假装很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78.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19.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
350×20= 7000(千克) 7000千克=7吨 7吨>5吨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四单元《2.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配套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四单元《2.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配套教案)

重点关注学生:教学过程:一、课堂准备(3分钟)1.口算天天练(2分钟)(出示第2页PPT)2.引入新课。

(1分钟)师:同学们,上面的计算题有的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相信大家都能正确地算出它们的乘积。

如果这些因数的位数进一步增加,大家还会算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然后请学生讲解、交流算法,重点关注口算时如何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和笔算时乘的方法及积的书写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顺利进行知识、方法的迁移。

二、课堂探究(20分钟)1.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0分钟)(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第(1)小题。

(4分钟)(出示第3页PPT)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全班交流算法。

【学情预设】预设1:有学生会用口算的方法,先不看这两个因数末尾的0,计算16×3=48,再在48的末尾添上两个0,结果是4800。

预设2:也有学生会列竖式计算。

会出现两种情况:通过对比,学生能发现先不考虑因数末尾的0,根据口算方法,算出16×3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这种方法更简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2)对应小练习。

(6分钟)(出示第4页PPT)课件展示教科书P48“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2.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0分钟)(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第(2)小题。

(4分钟)(出示第5页PPT)师:这道题因数末尾、中间都有0,你们还会计算吗?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学情预设】学生做完之后讨论:3为什么要和6对齐?因数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积的百位上的1是怎么得来的?【学情预设】预设1:3和6对齐,相当于先算106×3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预设2:0与3相乘得0,这个过程不能省略,0也要参与运算。

因数中间 末尾有 的笔算乘法 公开课

因数中间 末尾有 的笔算乘法 公开课

106 × 12
106 × 12
中间有0的 笔算乘法要
32 16
192
2 12 106
注意什么?
1272
答:已经行了1272千米。
普通列车30小时可以行走多少千米?
106×30= 3180(千米)
我这样30
000 318 3180
这样列更好:
106 × 30
3180
答:普通列车30小时可以行走3180千米。
练一练:
305×50=
708×25=
30×208=
练习题1:
108×90= 9720(分钟) 1 0 8 9720分钟=162小时
× 90 9720
答:用了9720分钟(162小时)。
练习题2:
350×20= 7000(千克)
350 × 20
7000

7000千克=7吨 7吨 5吨
答:5吨食物不够大象吃20天。
小结我们的收获---
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160
中×间有30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 80 0
220×40=8800
60×160= 9600
220 × 40
88 00
×1
6 6
600
0
× 31 6 6 0
6
9600
1 60 × 60
9 6 00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 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普通列车30小时可以行走多少千米?
106×12= 1272(千米)
错在哪里?
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复习——口算
50×3= 150 20×20= 400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第53页例2和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二、说学生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说编排意图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

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

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

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文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

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第4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时间:教学班级:三年级(1)班
执教者:秦老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的内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观察推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理解和掌握积德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德变化规律进行简变计算。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三位数乘位数的笔算,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基本的算理和和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

所不同的是,仅仅把因数没0的笔算延伸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总结出笔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判断。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课件出示)
6×50= 12×20=
16×30= 23×20=
2.提问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50 16×3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叙述口算方法
师:如果我把这个16×30式子变一下呢?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一方面为学习新课作铺垫,另一方面培养学
生要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1)160×30= 160×30=
师:观个式子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师:你会笔算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
础上,理解计算每一步的意义和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坚实的础。


2. 通过学生板演,展示答案。

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1)160×30=
第一种方法: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第二种方法:1 6 0
× 3 0
———————
0 0 0
4 8 0
———————
4 8 0 0
第三种方法:1 6 0
× 3 0
———————
4 8 0 0
师: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归纳总结: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先把0前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

(2)106×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第二种方法: 1 0 6
× 3 0
0 0 0
3 1 8
3 1 8 0
第三种方法: 1 0 6
× 3 0
3 1 8 0
学生反馈时讨论:
疑问1:3为什么和6对齐?
疑问2: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出错,积变小了。

师: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归纳总结:
因数中间有0的的算法:因数中间的0也要乘。

3.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
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
法。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
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数学新天地遨游好不好。

第一站,笔算快餐(课件演示)
160×60= 580×12=
350×300= 104×30=
分别请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老师下去巡逻指点。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解决了。

现在,我们一起到下一站吧。

第二站,数学小门诊(课件演示)
1 6 0 3 0 4
× 6 0 × 2 8
------- ------------ 6 3 6 0 2 7 2
6 8
() ------------
9 5 2
()
师:同学们正是一个细心的小医生,让我们继续前进吧。

第三站,选择超市(课件出示)
(1)笔算320×80最简便的写法是()
A 、
B 、 C、
3 2 0 3 2 0 3 2 0
× 8 0 ×8 0 × 8 0
--------- --------- ---------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 、10000 C 、1000
(3)5600×5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
师:看来,大家都选到了满意的答案,下一站会是哪呢?
第四站,解题公园(课件出示)
(1)为了整洁公园,阳光小学有208位同学加入了保洁队,他们一周平均每人捡了20件圾,他们一周一共捡了多少件垃圾?
(2)公园有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
大象吃20天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快餐、门诊、超市、公园等设立练习,不仅让孩子们感到新颖,提高做题兴趣,还巩固了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计算能力。

在最后一环节,同学们还间接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

让学生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练习八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 6 0 1 0 6
× 3 0 × 3 0
4 8 0 0 3 1 8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