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黑星病

合集下载

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比较好

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比较好

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比较好黑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降低当年的果实品质和产量,而且严重削弱树势。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比较好,供参考。

一、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1、对病菌在芽鳞内越冬品种,于梨树发芽前喷布45%代森铵(施纳宁)水剂400倍液,或在芽萌动期喷布12.5%腈菌唑乳油2 000~2 500倍液,以杀死芽鳞内越冬病菌。

2、落花后幼果期喷布75%猛杀生干悬浮剂,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一旦发现病叶、病果(约在5月中下旬)喷布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

4、7~8月份进入雨季,可喷布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二、梨黑星病的症状识别梨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能危害新梢、芽鳞及花序,在发病部位产生黑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叶片受害初期先在叶片背面主、支脉上发生长条状或星芒状黑色霉斑,严重时叶正面也产生黑色霉斑。

梨树果实也受害,幼果表面产生近圆形黑色霉斑,逐渐呈疮痂状,膨大期发病,果面产生不规则黑色霉斑,病斑逐渐凹陷,表面龟裂,病果易脱落。

三、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梨黑星病菌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各部幼嫩组织。

发病时期因气候条件不同而异。

渤海湾地区发病时期在5月中下旬,7~8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水适宜时,可大量危害果实。

病害发生的早晚和轻重,主要取决于雨水。

春雨早而多,早期发病重;夏季阴雨连绵,秋季雨水较多,后期发病较重。

四、梨树黑星病的预防方法1、冬前清扫落叶,剪除病、枯枝,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2、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梢。

3、五月中下旬,及早剪除病芽梢,一并带出园外烧毁。

4、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铲除树下杂草,排除积水,降低果园湿度。

5、结合叶面喷肥,前期喷尿素,后期喷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浅谈南果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浅谈南果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浅谈南果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南果梨是一种甜美多汁的水果,口感清脆,深受人们的喜爱。

南果梨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果农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保证南果梨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对其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南果梨常见的病害1.青枯病青枯病是南果梨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由褐腐霉菌引起。

病害初期果实上出现褐色点斑,渐渐扩大并覆盖果面,最终导致果实干瘪腐烂。

在防治方面,可以选用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定期清理果园内的杂草,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收集病变果实并集中焚烧。

2.黑星病黑星病是南果梨的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灰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为黑色环形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凋零。

防治方法包括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波尔多液,及时剪除病叶、集中埋土或烧毁。

3.炭疽病1.蚜虫蚜虫是南果梨的常见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枝,吸取梨树的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形,甚至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

针对蚜虫,可以选用敌敌畏、噻虫嗪等药剂进行喷雾处理,或者粘贴黄色板子进行诱捕。

2.蛾子蛾子是南果梨的另一种常见虫害,主要危害果实,导致果实表面凹陷形成小洞,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防治方法包括布置黏虫纸、设置性信息素及光电捕捉器,喷施噻虫嗪、氟氰虫脒等杀虫剂,及时采摘病果、清理果园周围的杂草。

3.红蜘蛛三、南果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保持果园的清洁整洁,及时清理果园中的枯枝败叶和杂草,降低病虫的滋生和传播。

2.选用健康的种苗,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施肥、定期翻耕,并合理浇水,保持果树的生长繁茂。

3.合理调节梨园的开园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的滋生和传播。

4.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使用天敌等对有益昆虫进行引导,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采用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循序渐进,科学施药,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喷施处理。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南果梨的病虫害,保障果园的产量和品质。

南果梨黑星病的为害状及防治措施

南果梨黑星病的为害状及防治措施
刀 口愈合 、菌 袋贴料 后 开始 挂袋 。 4 科 学挂 袋
个 月 ,产 出 的木 耳 洁净 、无 泥 沙 、 品质 好 、售 价 高 , 是一 种 新 的
栽 培 技术 。
1 棚 室建 造及 配套 设施 、地势 平坦 、灌 排方 便 、光 照和通 风条
2 月初 清理 积 雪 后用 塑 料扣 棚 ,两 块大 棚 膜在 棚 顶重 叠 , 以便
每 挂挂 袋 8 袋。 “ 钢筋 鱼 骨刺 型 挂 架 ”法 ,每 个挂 钩 挂2 O 袋木耳, 左右 各 l 0 袋 。每 两个横 杆 为一 组 ,组 内横 杆 间距3 0 c m ? i右 ,每 组横
线脚 扣 ”、 “ 钢筋 鱼骨刺 型 挂架 ”等 。 “ 单钩双 线 ”法 ,每 挂挂 袋 8 袋 ,把 两 根绳 子 的两 头 系好 ,然 后 一个 一 个把 木 耳袋 套进 去 ,袋 间用 自制 小铁 钩进 行 隔离 ,保证 菌袋 相互 隔 离 ,不 容 易滋 生杂菌 ,
地 面平 整 ,承重 大需 设立 柱预 埋件 ,做 好斜 拉 ,坚 固不倾斜 。
8 0 ~1 0 0 袋/ m 。 。
大棚 以拱 棚 为主 ,高3 ~3 . 5 m ,宽8  ̄1 0 m ,长2 0  ̄4 0 m ,耳棚 的面积 不 宜过 大 ,过 大 ,温 度 、通 风不 好控 制 ,容 易造成 畸形 耳和 流耳 。 在 扣膜 的 时候 单 独做 棚头 ,棚 身与 二端 的棚 头做 到分体 , 以便于 卷
持空 气清 新 。 3 适时 刺孔
1 5 0 0 7 0 )
当 棚 室 内地 面 化 冻深 度 达 No . 5 m 以 上 时 ,在 3 月末 至 4 月初 之 间,将 菌袋 移 入棚 内 。先 将 菌袋 呈 两行 5 层 高 逐行 跺在 棚 内,盖 上 草 帘或 遮 阳网 ,夜晚 气温 降低 可覆 盖塑 料薄 膜增温 ,经过4 ~5 天 的 复壮 开始刺 孔 。采用 打孔 机刺 孔 ,每个 菌袋 刺 口约 l 6 O ~1 8 0 个 ,直 径3  ̄4 m m 、深6  ̄8 m m 。刺 孔 后仍跺 菌复 壮 ,加快 刀 口处菌 丝愈 合 。

南方优质梨黑星病综合防治

南方优质梨黑星病综合防治

南方优质梨黑星病综合防治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梨树主要病害,常造成重大损失。

幼果受害,导致果实畸形、龟裂,落果严重;叶柄、叶片受害,过早脱落,引起果树开二次花、结二次果,严重影响翌年产量。

一、病害症状。

为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和新梢。

果实发病初期生淡黄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病部稍凹陷、上长黑霉,后期病斑木栓化,坚硬、,凹陷并龟裂。

叶片受害,初在叶背主、支脉之间呈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淡黄色斑,不久病斑上沿主脉边缘长出黑色的霉。

严重时,整个叶片背面布满黑色霉层。

叶脉受害,常在中脉上形成长条状黑色霉斑。

叶柄上症状与果梗相似。

叶柄受害引起早期落叶。

新梢受害,初生黑色或黑褐色椭圆形病斑,后逐渐凹陷,表面长出黑霉。

最后病斑呈疮痂状,周缘开裂。

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在腋芽的鳞片内、枝梢病部和落叶上越冬。

翌春新梢基部最先发病,病菌再通过风雨传播到附近的叶、果。

病菌侵入最适流行温度为14~20℃。

如阴雨连绵,气温较低,则蔓延迅速。

在广西,南方优质梨黑星病自开花、展叶期开始直到果实采收为止,均可在植株地上部的幼嫩部位上陆续为害,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

病害盛发期在6~7月。

三、防治措施1.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坚持深翻和重施有机肥。

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千克~3000千克。

化肥施用要注意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的配合。

花前肥以氮为主,株施尿素0.5千克~1千克。

花后追肥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谢花肥,壮果肥,采果肥,每次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千克~2千克。

灌排水注意肥水结合,尽量不要灌水过多,以免树体过旺。

严格疏花果,控产提质,防止树体衰弱。

2.清除病菌侵染来源,减少病害。

在秋末冬初至翌年果树萌动前彻底清扫果园,清除落叶、落果,并结合冬剪清除病枝,摘除残留病果。

结合冬季土壤深翻掩埋果园枯黄杂草。

生长季节发现病叶、病果立即摘除,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

3.改善果园环境,减轻为害。

梨黑星病的流行,必须具有高湿环境条件,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园内空气湿度可减轻病害的流行和为害。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
危害
该病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果实和枝条,造成叶片早落、果实畸形和枝条枯 死,严重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
梨黑星病的病原特征
病原
梨黑星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黑星孢属。
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黄色斑点,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病斑上产 生黑色霉层。果实受害后,果面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病斑中部逐 渐凹陷,形成畸形果。枝条受害后,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的黑褐色病斑。
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 而降低梨黑星病的发病率。
使用生物农药
选择一些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等,具有环保、安全的 优点。
04
梨黑星病的预防措施
品种选择与培育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不同品种的梨树,选择对黑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 植。
培育无病苗木
效果评估
经过针对性的防治,该品种梨树的 梨黑星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品种 ,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梨黑星病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尽管梨黑星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 不足之处,例如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了 解不够深入,对梨黑星病抗药性机制和治理策略缺乏系 统研究等。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
2023-11-07
目 录
• 梨黑星病概述 • 梨黑星病的诊断与识别 • 梨黑星病的防治技术 • 梨黑星病的预防措施 • 梨黑星病防治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梨黑星病概述
梨黑星病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梨黑星病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梨树病害,在中国各地梨 产区均有发生。

梨黑星病发生及防治

梨黑星病发生及防治

梨黑星病发生及防治
梨黑星病是一种梨树经常发生的病害。

这种病对梨树危害很大,在近几年曾影响过一些地方的梨果出口,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近来一些地方的梨黑星病有重度发生迹象,专家建议抓紧防治。

梨黑星病的症状为:树梢及叶柄染病后,在其基部形成黄褐色长椭圆形病斑,以后产生黑霉层逐渐向上扩展,病梢及叶柄上布满霉层,终至枯死。

当夏季新梢上出现病斑时,稍隆起如豆粒,其上布满霉层,尔后霉层病斑渐凹陷龟裂,至次年病疤脱落,仅留一疤痕。

叶片发病时,多在叶背沿支脉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初为淡黄色,后成暗色污斑,上面生有黑霉,边缘呈星芒状辐射。

病害严重时可扩及叶片正面,随病势发展,病叶渐变红褐色脱落。

果实染病后,起初发生淡黄色圆形病斑,并逐渐扩大出现黑绿色霉层,病部果肉变硬,随果实增大而逐渐凹陷龟裂。

病重时幼果呈畸形易早期脱落。

梨黑星病在一些地方一般5月上旬、6月上旬发病,一些干旱的地方发病要迟一些。

最易感病的品种为鸭梨、慈梨、秋白梨、宝珠梨、海冬梨等,且发病时间最早。

预防梨黑星病可喷洒1:2:200的波尔多液。

6月下旬和8月下旬可用石膏4000-6000倍液防治梨黑星病的发生。

- 1 -。

南果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南果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园艺园林 212023.6南果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隋颖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113)南果梨是我国稀有梨种之一,其果肉细腻,风味独特,是东北农业特色产业。

黑星病是对南果梨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南果梨的品质及产量。

本文通过分析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并探索科学的防治措施,确保南果梨正常生长发育。

1 黑星病的病症黑星病发病早期,在叶片背面主脉两边于支脉间呈现若干浅黄色或黑褐色小圆斑,形状不同,随时间推移斑点扩大,呈椭圆形,病斑下陷,并只在叶背出现黑霉。

当黑星病比较严重时,叶片正背面均有黑色霉状物,进而导致落叶。

若果实感染黑星病,染病初期果实外观有浅褐色圆形病斑,随病情进展可扩大至10毫米,当出现黑霉层后,病斑部停止生长。

果实逐步增大,病斑部发生龟裂、凹陷或木栓化的现象,严重者果实畸形,果肉变硬,果实过早脱落。

染病中后期,黑霉层被雨水冲刷掉,造成其他杂菌腐生。

若在果实生长后期,感染此病,果实表面会出现黑色圆形病斑,但是黑霉层较少,果实表皮粗糙,但不畸形。

在收获前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散,霉层增多。

2 发病规律黑星病的病原为梨黑星菌和梨黑星孢,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芽鳞、病枝、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越冬的分生孢子进行传播蔓延。

一般情况下,从新梢基部开始,黑星病主要侵染病芽梢,可引发多次再侵染的南果梨流行病害。

在南果梨栽培过程中,如遇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黑星病更容易发病,降雨量多少、降雨时间早晚与持续天数均对黑星病的发病造成影响。

5~7月,降雨时间长,雨量较大,日照时间相对短,在高湿的条件下,易引发该病。

有研究表明,未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30℃,当温度处于15~20℃时,萌发率最高,当温度超过25℃,萌发率较低,存活时间可长达4~7个月,病原菌传播距离超过100米。

当温度和土壤湿度达到一定条件时,病叶上越冬的子囊壳,会引发黑星病。

南果梨黑星病的防治

南果梨黑星病的防治

南果梨黑星病的防治作者:张新来源:《新农业》2014年第05期南果梨黑星病的频繁流行,给梨果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根据有关资料及生产经验,总结南果梨黑星病的流行规律及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黑星病的危害,提高梨的质量与产量。

一、南果梨黑星病流行的主要原因1.存在高致病性的病原菌南果梨黑星病属于子囊菌亚门,格孢腔菌目,黑星菌科,黑星菌属,有无性态和有性态之分。

它一般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芽鳞、病叶、病果和病枝叶上越冬,第二年入春温度、湿度适宜的时候,残存的越冬病菌和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传播侵染。

一般7、8月份病菌子囊孢子开始接触嫩叶、嫩梢,并引起发病,若降雨持续的时间长,发病则重。

2.环境因素黑星病菌要产生分生孢子传播蔓延,完成侵害过程和繁殖后代,适当的温度、湿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春季温度适中,对病菌的繁殖十分有利,缺乏的就是湿度。

一旦降雨(一次5厘米以上),越冬成熟的子囊孢子,便能迅速借风雨传播,并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幼嫩叶片、嫩梢,寄生在叶片上的病菌生长形成分生孢子,从而进一步传播侵染果实。

二、南果梨黑星病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首先,减少侵染来源。

果树落叶后,彻底清扫落叶,并集中销毁。

可减少越冬病、虫侵染源。

春天和发病初期,应及早摘除发病花序、病芽及病梢等,以防止病害蔓延。

其次,合理修剪,合理留果,改善树冠通透性,可以增强树体抗病性。

在南果梨树长出新梢后,每10天检查1次,发现病枝、病梢应及时摘除,并统一进行处理,可大大减少南果梨黑星病的发病率。

再次,推广果实套袋,定果后普遍喷施高效杀虫剂和高效内吸杀虫剂,及时进行套袋,可有效地防止果实发病,也提高果实外观商品价值。

2.化学防治幼叶幼果期:初春萌芽前修剪后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

发现南果梨黑星病的病梢、病叶开始喷药,应及时喷70%代森锰锌500倍液,效果较好。

即5月初、5月中下旬及6月上中旬用药3次。

或每隔10天喷施10%世高水分散粒剂4000~6000倍液,或在南果梨树萌芽期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第一次喷药),落花后第二次喷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落花后(5月中下旬)再喷施1次10%苯醚甲环唑 (世高)水分散颗粒剂 6000-7000 倍液或40%氟硅唑 (福星)乳油5000倍液1次。
❖ 4、发病后及时清除梨黑星病病梢、病叶及病果,喷 施40%氟硅唑(福星)乳油5000倍液混加68.75%噁唑 菌酮(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每间隔7-10 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
梨锈病
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叶背面产生锈孢 子器和锈孢子
侵染梨、苹、山楂 的叶片及果实
叶正面产生性孢 子器和性孢子
冬 孢 子 胶 化
冬孢子萌发 产生担孢子
梨锈病
❖ 春季是梨锈病侵染的重要时期。
❖ 在桧柏上的冬孢子角,只有吸水膨胀才能散发 出孢子,需要较高的湿度。如果春季多雨潮湿, 条件具备,发病较重,反之干旱少雨,就不易 发病。
❖ 一般梨树发芽时桧柏上的冬孢子角开始萌发, 雨季来临时冬孢子角吸收水分胶化释放孢子, 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嫩叶和幼果上完成侵染发芽 后长出的新叶易感病,老叶一般不感病。
梨锈病
1、彻底清除梨园附近的柏类寄主,梨园周围5公里 不要栽种松柏、龙柏等林木,已栽有的必须连根 拔除。以彻底断绝侵染途径。
2、四月份在梨树接近展叶时,冬孢子角降雨胶化 前,对桧柏等树喷布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倍 液或5度石硫合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 。
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
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
❖ 又叫疮痂病,俗称黑霉病、雾病、荞麦皮, 是南北梨区发生普遍,流行性强,损失大的一种
重要病害。 能够侵染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 如叶片及叶柄、芽、花序、新稍及一年生枝条 等部位,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为常见。受 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病部初期变 黄,后期枯死,病部组织不腐烂。
3、梨树自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5天内(5月初), 降雨前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 腈菌唑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可兼治黑星病。雨 后,冬孢子角胶化时喷布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连续喷施3-4次,直至冬孢子彻底 胶化,可兼治白粉病。
梨黑星病
稍大幼果受害,果面产生淡黄色 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条件下 病斑上产生黑霉;干燥时不产生黑霉, 呈绿色斑,俗称“青疔”。
梨黑星病
成果期受害, 形成圆形凹陷斑, 病斑表面木栓化、 开裂,呈“荞麦皮” 状,不畸形。
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
❖病原
❖ 有性态为梨黑星菌 Venturia pirina Aderh., 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
❖ 无性态为梨黑星孢 Fusicladium virescens
Bon.。
梨黑星病
❖ 病害循环
❖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第 二年病芽萌发长出病稍,产生分生孢子。分生 孢子抗逆性强,-8 ℃ ~-14℃低温下,3个月有 50%以上可以萌发,也可在带病落叶上越冬, 能存活4~7个月。
❖ 主要靠风雨及气流传播,距离超过100米。是 一种多次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梨锈病
❖ 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 后长黄毛细又长。
梨锈病
❖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有桧 柏、龙柏、刺柏、高塔柏、圆柏、南欧柏 和翠柏。转主寄主染病后,在针叶、叶腋 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于秋季黄化隆 起,表皮生出褐色角状物(病菌的冬孢子 角),遇雨吸水膨胀,成为黄色舌状胶质 块(胶化)。
梨黑星病
❖ 危害叶片:叶肉、叶脉及叶柄均可发病。 病斑主要出现在叶背面,受害部位产生墨 绿色、黑色或银灰色霉状物,病部初期变 黄,后期变褐枯死。可导致早期落叶(叶 柄受害)、叶脉断裂、叶片枯死,严重削 弱树势 。
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
❖ 危害果实: ❖ 刚落花及受害的小幼果发病,多数在果
柄或果面形成黑色或墨绿色近圆形霉斑, 导致果实畸形、开裂,这类病果几乎全 部早落。
梨白粉病
梨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梨白粉病有两种:一种是
梨绿针壳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初发 病时在叶背面产生圆形的白色霉点,然后发展 成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白色霉层形成外生 菌丝体,在叶片上表现黄绿色至黄色不规则的 病斑,叶片卷缩,直至落叶。后期叶片上可见 到黄褐色或黑色的小颗粒,这就是病原菌的闭 囊壳。另一种是叉丝单囊壳菌引起的,使叶片 正反两面产生白粉。
❖ 2、加强栽培管理。在防治南果梨树白粉病的 工作中,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防止 过量施用氮肥,在整形修剪时,注意改善树 体风光条件。
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粉病
梨白粉病
❖ 3、药剂防治
❖ (1)在南果梨树发芽前,喷洒3°~5°Be的 石硫合剂,打药时选在无风天气最好,喷药要 细致周到,树下地面也要喷一下,这样可消灭 树上下的越冬病原菌。
梨白粉病
❖ 病原:子囊菌亚门梨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pyri
❖ 7月份开始侵染发病,8月份出现病叶,8月 中下旬到9月底是发病盛期,直到落叶。因 为白粉病发病较晚,发病的高峰时期一般在 采收或采收以后,所以不受重视,造成病情 逐年加重。
梨白粉病
❖ 1、清扫果园。将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减少消灭病原菌。
梨黑星病
❖ 防治黑星病要积极消灭或减少越冬的病原 菌,并抓住雨季到来前期的防治。
❖ 1、搞好果园卫生。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和 深埋。彻底摘除病梢、病枝、病果。及时摘除 病梢、病果、病枝,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梨黑星病
❖ 2、芽萌动时(花芽拔白至新叶萌出25天,4月下旬— 5月中旬) ,喷施40%氟硅唑(福星)乳油5000倍液 或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1-2次 。
梨锈病
梨锈病
❖ 又称赤星病,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 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城市郊区 和墓地附近果园危害严重。
❖ 受害梨叶片正面表现为橙黄色斑点,边缘具黄 绿色晕圈,后期产生小黑点;叶面内陷,叶背 隆起,长出黄色毛状物;幼果果面产生橙黄色 病斑,上生小黑点,畸形易早落。
❖ 病原: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梨胶锈菌 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