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成语
成语 文言文 文学常识

成语文言文文学常识
1. 不可胜道:无法一一列举,极言其多。
出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2. 无所措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然自要以上过尧,不过三寸,不知此人是何氏,居何处。
”
3. 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
4. 贵古贱今: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仿)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言礼自鲁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
5. 焚百家之言:焚烧各家的著作。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来而问日:‘官命促烧之。
不与?’对日:
‘不敢。
’问日:‘不烧,即是心不副行也。
论而杀之何如?’对日:‘不敢。
’”。
出自文言文成语解释及出处

出自文言文成语解释及出处以下是一些出自文言文的成语解释及出处: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4. 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5.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 出尔反尔:尔:你;反:通“返”,回。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天下有同类者,非我莫属也。
有所生有所长,与我同类者犹引绳而绝之也,能不使我心若寇仇之无恐乎?”8. 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 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10.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者。
文言文成语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童趣》《闲情记趣》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怡然称快、夏蚊成雷《V论语〉十则》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山市》历历在目《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犊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龟虽寿》老骥伏枥《浣溪沙》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木兰诗》扑朔迷离《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观书有感》源头活水《孙权劝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夸父逐日》夸父追日《桃花源记》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游山西村》柳暗花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夜不闭户《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五柳先生传》不求甚解《小石潭记》犬牙交错《岳阳楼记》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飞沙走石、汗流浃背《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岀、觥筹交错、《登幽州台歌》空前绝后《陈涉世家》鸿鹄之志、披坚执锐《隆中对》如鱼得水、箪食壶浆《岀师表》三顾茅庐、妄自菲薄《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邹忌讽齐王纳谏》门庭若市《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病入膏肓《卖油翁》熟能生巧《黔之驴》庞然大物、黔驴技穷《晏子故事两篇》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荆轲刺秦王》切齿拊心《卫风•氓》载笑载言、二三其德、夙兴夜寐、信誓旦旦《短歌行》对酒当歌、月明星稀、周公吐哺《咏怀古迹》千山万壑《孔雀东南飞》坚如磐石《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追亡逐北、因利乘便、金城千里、万世之业、瓮牖绳枢、斩木揭竿、云集响应、赢粮景从、深谋远虑、同年而语、度长絜大《苏武传》)屈节辱命、啮雪吞毡、人生如朝露、肝脑涂地、白发丹心《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欣欣向荣《劝学》《荀子》青岀于蓝而胜于蓝、冰寒于水、顺风而呼、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跬步千里、驽马十驾、锲而不舍《始得西山宴游记》尺寸千里、心凝形释《师说》授业解惑《六国论》如弃草芥、抱薪救火、日削月割《阿房宫赋》鼎铛玉石、付之一炬、敢怒而不敢言、勾心斗角、钩心斗角、尽态极妍《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灰飞烟灭、人生如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雨打风吹、金戈铁马《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离骚》九死不悔、偭规错矩《烛之武退秦师》秦晋之好、危在旦夕、临危受命、洞若观火、以退为进、化险为夷《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垂拱而治、劳神焦思、慎终如始、戒奢以俭、卑以自牧、善始善终《廉颇蔺相如列传》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肉袒负荆(负荆请罪)、刎颈之交《鸿门宴》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虎狼之心、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胜杯杓《秋水》(节选)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季氏将伐颛臾》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季孙之忧、既来之,则安之、开柙出虎、大动干戈、虎兕出柙《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崩山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登高》穷困潦倒《琵琶行》千呼万唤、切切私语、珠盘玉落、整衣敛容、秋月春风、暮去朝来、门前冷落、杜鹃啼血、司马青衫《雨霖铃》寒蝉凄切、晓风残月《声声慢》)乍暖还寒《滕王阁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云销雨霁、天高地迥、兴尽悲来、萍水相逢、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盛筵难再、陆海潘江《逍遥游》鲲鹏之志、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至人无己《陈情表》零丁孤苦(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乌鸟私情、皇天后土《项脊轩志》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不能得日、垣墙周庭、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三五之夜、东犬西吠、逾庖而宴、呱呱而泣、瞻顾遗迹、凭几学书、亭亭如盖I《报任安书》推贤进士、勤勤恳恳、动而见尤、欲益反损、辇毂g 口之下、拾遗补阙、岩穴之士、攻城野战、斩将搴旗、苟合取容厕身下列、叨陪末议、仰首伸眉、戴盆望天、大谬不然、奋不顾身、食不甘昧、救死扶伤、无可奈何、九牛一毛、泰山鸿毛、摇尾乞怜、画地为牢、削木为吏、南面称孤、衣赭[zh弓关木、王侯将相、贪生恶死、放失[y 1]旧闻、天人之际、一家之言、藏之名山、日肠九转、俯仰随俗《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流觞曲水、丝竹管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老之将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修短随化《赤壁赋》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逝者如斯、取之无禁(尽),用之不竭、杯盘狼籍。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四字文言文

四字文言文
1. 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2. 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 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4. 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5.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6.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7.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8.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9. 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得失置之度外。
10. 大智若愚: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出自古文的成语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1.短兵相接——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槁——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
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赴汤蹈火——古义:热水、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15.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的成语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第三册·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
(《寓言四则》)·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
(《寓言四则》)·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寓言四则》)第四册·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
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第五册·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出师表》)·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出师表》)Section targeting重点课文重点语句初中语文简答、默写复习资料汇编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4.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⑩《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今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也.表现桓侯反感医生(对医生持有偏见)所说的一句话是:医之好治不病以功.《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的行为的道理.本文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6.《狼》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的"黠"的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为学》通过贫富二僧从西蜀去南海的故事,阐述了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8.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啾啾。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溅溅;《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0.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