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阅读指导课教案初中

阅读指导课教案初中

阅读指导课教案初中课程名称:初中阅读指导课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阅读方法指导:略读、精读、猜读、批注等。

2. 阅读技巧指导:查找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等。

3. 阅读实践:选择一篇适合学生的文章进行阅读,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和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导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二、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介绍略读、精读、猜读、批注等阅读方法,并解释每种方法的适用场合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每种阅读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三、阅读技巧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查找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等阅读技巧。

2. 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并掌握每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四、阅读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篇适合学生的文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和思考,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表现和阅读心得的分享。

3.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情况。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

(2)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背景的结合。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说内容。

(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信念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介绍。

2. 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 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及其与现实背景的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小说背景。

(2)掌握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背景的结合。

2.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中的科幻元素进行深入分析。

(2)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小说背景,分析人物和情节。

2. 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 第三课时:探讨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及其与现实背景的结合。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海底两万里》的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和情节,收集与小说相关的资料。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一、能够一句话归纳文章大意,概括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出题目在原文的边线,从边线前后打听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内容题目牵涉至有关段落,必须对这些段落反反复复钻研;例如牵涉全篇,则必须再念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建议归纳的,需用以下归纳方法: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关键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深入细致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准确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表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二、文章结尾的促进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明确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文章结尾的促进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明确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促进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言之有物方面的促进作用:图形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代普雷中心(阐明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第三课时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初中阅读导读课教案

初中阅读导读课教案

初中阅读导读课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质。

教学内容:1. 阅读方法指导:略读、精读、猜读、批注等。

2. 批判性思维训练:分析、评价、质疑、反驳等。

3. 创造性思维训练:联想、想象、拓展、创新等。

4. 人文素养培养:文化、历史、道德、审美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你们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什么?”、“你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等。

二、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1.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2. 精读:细致阅读,理解文章细节和深层含义。

3. 猜读:根据文章标题和开头,猜测文章内容和发展方向。

4. 批注:在阅读过程中,用符号或文字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分析:分析文章的观点、论据和逻辑关系。

2. 评价:评价文章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

3. 质疑:对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提出疑问,展开讨论。

4. 反驳:针对文章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反驳意见。

四、创造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

2. 想象:想象文章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丰富阅读体验。

3. 拓展:从文章出发,拓展相关知识,如文化背景、历史事件等。

4. 创新:尝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章内容进行创新性解读。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二、人文素养培养(10分钟)1. 文化:了解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理解文化内涵。

2. 历史:关注文章中的历史事件,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二课时:9部新课标名著导读重点内容梳理《课程标准》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其中十部名著内容梳理如下:一、《西游记》作者XXX,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XXX大闹天宫,XXX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XXX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XXX、XXX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相关故事性格特征:XXX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XXX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XXX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二、《水浒传》作者XXX,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绰号)性格特征:XXX(花和尚)拳打XXX、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阅读XXX(行者)血刃XXX、斗杀XXX、醉打XXX、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龙纳斯、尼摩船长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探讨情节发展中的悬念和转折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主题思想,如对科学、探索和人生的思考。

5. 科学幻想分析: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如潜水艇、海底世界等,引导学生评价科幻元素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感悟。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4.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的比较阅读,如《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探讨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版本,引导学生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感受科幻作品的视听魅力。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主旨、细节、推理等方面的把握;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水平;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鉴别能力,使其能够辩证地看待文学作品;5.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才华。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本教学计划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教学文本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文本,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以及一些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2. 阅读策略的教授:通过教授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概括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文学鉴赏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教授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对诗歌的韵律、对小说的情节分析等;4. 批判性思维培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评价;5. 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6. 阅读指导的评估: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推动学生的进步。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练习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具体方法如下:1. 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2. 示范法: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示范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鉴赏角度;3. 讨论法:安排一些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的共享;4. 练习法:组织一些练习和作业,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提问、写读后感等,以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篇一:阅读指导课教案_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读书的习惯。

3、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准备:1、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课外读物。

2、准备读书积累卡。

三、教学过程:1、谜语激趣导入:首先,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猜谜:打一物)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答案:书籍)同学们都听说过这句话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书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所以,我们要与书籍建立一种情感,那就是“爱”!板书:我爱读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有哪些好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共同学习一下读书的好方法。

2、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先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以下原因。

)第一、读书可以给我们解惑。

第二、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学习各种技能,使我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第三、读书还可以使我们明白各种做人的道理,我们不能糊里糊涂的做人;读书可以启发我们的智慧,越学越明白道理,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

现在,我们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了,但是,怎么样去读书呢?读书有什么样好的做法呢?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展示。

4、教师点拨几种读书建议。

第一、培养爱读书的兴趣;第二、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不论哪一种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于你的佳作);第三、学会多种阅读方法;第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讲授阅读方法:(1)品读法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

如《春》、《繁星春水》的语言美。

(2)摘读法、圈点法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教案【篇一: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教案】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教案一、指导目的: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向学生推荐《语文趣味游戏》一书,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1、准备好平时用的积累本《采蜜集》。

2、准备好发给学生读的书《语文趣味游戏》。

3、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

四、指导课时:1课时五、指导过程:(一)读书名言、故事激趣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跟书籍、读书有关的名言、格言、名人故事等。

2、全体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大屏幕展示搜集的有关知识内容,学生浏览学习。

(二)引导学生学会读书1、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趣味游戏》一书。

2、教师:请同学们把刚才所发的书放好,老师做一个小调查。

调查内容: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课外书的时候,你平时都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样去读这本书的?谁能来跟大家说一说?教师相机进行鼓励性点评。

3、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借鉴同学读书的好经验,带着以下问题去默读、速读《语文趣味游戏》这本书,咱们来个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采集到最多的知识信息,看谁读书收效大。

(1)、《语文趣味游戏》这本书讲到了哪些知识?(2)、你最喜欢书中的那一部分?(3)、我们限定读书时间十分钟,十分钟后,你能说上来多少内容?(4)、如果老师或同学给你一点提示,你能记起更多的知识吗?(5)、根据这本书,能开展什么游戏活动来增强记忆、增进对内容的理解?(三)默读速读十分钟。

(四)十分钟后,就刚才的提示问题,先让学生在各学习小组内交流两分钟。

(五)教师请各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并相机进行鼓励性点评。

(六)各学习小组出一名代表进行学习游戏活动。

1、成语接龙:按五个学习小组顺序进行“接龙”活动,轮五遍结束。

2、提示抢答:按五个学习小组顺序逐个进行提示,其余四小个组进行抢答。

轮两遍结束。

六、教师小结:上了这一节阅读指导课,同学们有没有新的收获?荀子在他的名作《劝学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不可以已。

我们现代教育也在提倡终身学习。

最后,老师想送给同学们几句话。

阅读,终生的承诺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七、板书设计:学法用法活学活用【篇二:阅读指导课教案_】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读书的习惯。

3、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准备:1、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课外读物。

2、准备读书积累卡。

三、教学过程:1、谜语激趣导入:首先,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猜谜:打一物)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答案:书籍)同学们都听说过这句话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书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所以,我们要与书籍建立一种情感,那就是“爱”!板书:我爱读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有哪些好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共同学习一下读书的好方法。

2、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先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以下原因。

)第一、读书可以给我们解惑。

第二、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学习各种技能,使我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第三、读书还可以使我们明白各种做人的道理,我们不能糊里糊涂的做人;读书可以启发我们的智慧,越学越明白道理,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

现在,我们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了,但是,怎么样去读书呢?读书有什么样好的做法呢?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展示。

4、教师点拨几种读书建议。

第一、培养爱读书的兴趣;第二、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不论哪一种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于你的佳作);第三、学会多种阅读方法;第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讲授阅读方法:(1)品读法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

如《春》、《繁星春水》的语言美。

(2)摘读法、圈点法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

包括笔记摘录,电脑下载,圈点划线、评注等。

如毛泽东圈点《水浒传》等。

(3)析读法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

这种读书法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用。

带有研究性质。

(4)寻读法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作品的精华处细细琢磨,品味。

也或者分成以下几种方法(1)“略读”就是粗略地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问一问,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方式,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什么。

(2)“精读”也叫细读,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细地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圈点批注,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文章的妙词佳句、优美片段。

(3)“赏读”就是把划出的部分反复欣赏着读一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背一背。

以上就是一部分读书的方法,希望大家总结出自己的读书方法。

对于今天在图书馆读书,我们能用圈点法进行读书吗?找学生回答。

(不能)教师点拨:图书馆的图书是大家共用的,如果你在上边标记上了你读书的心得,那势必会影响到以后读书的同学,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种读书的好方法,那就是——读书积累卡的使用。

6、总结本课。

通过以上学习,老师特别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学校的条件,随时随地的去读书,咱们现在班里都有“诚信书架”,同学们可以利用课间的时候去拿一本书读一读,写一些,放学回家之后,可以利用浏览网页的方式进行读书,总之,我们要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7、教师点拨。

我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奋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成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翅膀。

同学们,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就一定会象蜜蜂一样在书的海洋里来百花酿甜蜜。

愿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读书,读好书。

学生齐读:阅读,终生的承诺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篇三: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记叙文阅读考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把握文章的主旨3、找准文章的线索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5、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6、分析人物形象7、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8、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9、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0、赏析记叙文的语言11、了解记叙的顺序12、区分写作手法(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常见问法: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答题思路:1、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赞扬、抒发)了?的感情(精神、品质)。

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将标题适当补充一下,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经历。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课文实例:《背影》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父亲在送行时,攀过月台为我买橘子。

答题公式:答题时一般采用“人+事+结果”的形式,注意要紧紧扣住核心事件来作答,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写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把握文章的主旨常见问法:1、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题思路:1、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

我们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把握记叙文的主旨:(1)联系写作背景;(2)分析文章材料。

看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

从中找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3)抓议论抒情句。

2、把握记叙文主题的方法有:(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技巧:(1)归纳主旨: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住文章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

c.掌握公式: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类)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

(寓言、童话类)(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

课文实例:《背影》表现了怎样的主旨?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答题公式: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通过描写----歌颂、赞美,批判、讽刺-----或表达了作者------感情;蕴含了-----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