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干燥块茎。又名:水玉、地文、三叶老、三步跳、老鸹头、泛石子、狗芋头、珠半夏、麻芋果、三叶半夏、小天老星、无心菜根、老和尚头、地珠半夏、羊眼半夏。原植物半夏除内蒙古、西藏尚未见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狭叶变型f. angustata(Schott)Makino小叶狭披针形,产山东,总生物碱含量高于普通半夏。

本品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顶端多圆平,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纵切面呈肾脏形,断面洁白,富粉性,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气微,味辛辣,嚼之发黏,麻舌而刺喉。

本品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中医临床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法半夏(半夏炮制加工品)功能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姜半夏功能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清半夏功能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

涎凝聚,咯吐不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镇咳,祛痰,抑制唾液腺分泌,镇吐和催吐,抗生育,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胰蛋白酶水解,抗心律失常,抑制心功能,降低血压,催眠,抗惊厥,凝集红细胞,抗癌,促细胞分裂,抗白血病,激活免疫系统,兴奋迷走神经,抗溃疡,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毒,利尿,抗矽肺等作用。注意:本品尚有致畸作用,生半夏长期给药可引起肾脏代偿性增大。

半夏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腹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本草图经》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今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内采根、以灰二日,汤洗暴干。一云五月采者虚小,八月采者实大。然以圆白,陈久者为佳。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又由跋绝类半夏,而苗高近一、二尺许,根如鸡卵大,多生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半夏主胃冷呕哕,方药之最要。”

据胡世林考证,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入药则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张仲景《金匮要略》所创用的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十余个以半夏为主药的方剂至今仍为中医和日本汉方医所广泛使用。据558个处方的微机分析结果,

半夏在处方中出现频率位于第22位。日本210个法定汉方中含半夏者有46个,占22%。由此可见,半夏在国内外防治疾病和中药市场上所处的重要地位。

半夏的原植物,可以确证本草半夏的原植物与《中国药典》规定是一致的,即为Pinellia ternata。其叶形在《本草图经》分为竹叶形和芍药叶形,在《植物名实图考》分为长叶和圆叶形。而实际上叶型变化还要多样,长宽之比从2:1到30:1,甚至还存在侧裂片深浅不等分裂的异型叶。1920年Engler氏曾分为4个变种,但由于叶型变化的渐变性和过渡性,很难划清变种间界限,故现代分类学家都认为所有居群均命名为P. ternata 较为恰当。

关于齐州半夏,《名医别录》最早具体指出半夏产于陕西省。陶宏景著《本草经集注》时,半夏的主产地移至山东省益都县一带。到了宋代,苏颂提出“以齐州者为佳(即今山东省历城县),并附有齐州半夏图。《本草品汇精要》在“道地”项下亦标为“齐州”。显然齐州半夏与它处半夏物种是相同的,只是因为质量较好而冠以产地之名罢了。日本学者不了解中国本草所说的真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齐州半夏考订为三裂叶半夏P. tripartata Schott.,这不仅缺乏齐州半夏的特征依据(叶为三全裂,并非三深裂),而且三裂叶半夏仅产于日本,中国并无分布,又何来齐州半夏佳品之说。直到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有关半夏的文献还引用此种作为齐州半夏的学名。国内一些标本室存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标本马蹄犁头尖Typhonium trilobatum 也被误定为P. tripartita,从而造成我国有分布的假象。

《中国药典》虽只收半夏P. ternata 一种,但据报道,半夏的商品药材实来源于半夏(即上种)和掌叶半夏P. pedatisecta的块茎。掌叶半夏的商品药材实来源于掌叶半夏、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 和异叶天南星 A. heterophyllum Blume。

由跋与虎掌和半夏的关系。由跋原名由跋根,始由《名医别录》收载。原著只言“主毒肿结热”,既无性味,亦无形态,产地,故难考订为何种。《唐本草》“由跋今南人以为半夏”,并指出虎掌“是由跋宿者,……由跋是(虎掌)新根,犹大于半夏二、三倍,但四畔无子牙耳。”《本草品汇精要》指出,由跋“绝类半夏,足能乱真。”《本草原始》:“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虎掌种子发芽后,幼苗要经过单叶,三叶阶段,再继续分裂为7~11裂片的鸟足状叶。在单叶及三小叶阶段,块茎与半夏等大或更大,又未长出子块茎,形态确实酷似半夏,故许多古代本草学家都指出“足能乱真”。同时也说明由跋不是独立的一种植物,仅是虎掌的幼苗而已。近代本草学家将由

跋考订为普陀南星Arisaema ringens Schott 或异叶天南星 A. heterophylla,都是因为把本草虎掌误考为异叶天南星所致。也有人考订由跋是蒟蒻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的幼小块茎。

据郑博仁等报道,在云南半夏被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品半夏,习称为“地珠半夏”。本品质地优良,为药材市场半夏的佳品,也是云南传统使用的半夏主流商品。第二类为山珠半夏,具体品种见前述,这类半夏仅在云南省区内,当无地珠半夏供应时,必须经过加工炮制减毒后,方可代半夏入药。若销往省外,则常被作为半夏的混淆品处理,或降格归入天南星类药用。由于在云南以山珠半夏代半夏入药用的历史长久,积重难返,把山珠半夏从半夏药材商品中剔除出来,或归入天南星类药材商品中去,本是合理的事,实际颇难实行。山珠半夏的功效与天南星相近,其燥湿化痰功能虽与半夏近似,但无半夏的降逆止呕作用,因此山珠半夏不能完全代半夏入药。且山珠半夏的毒性较半夏为大,曾因其未制透而多次引起中毒。另一类为狗爪半夏,在云南已不再以其充代半夏入药,但在切制的半夏饮片中时有检出。

半夏成分主要含胆碱、胡萝卜苷、N-乙酰谷氨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水解后得麻黄碱、多糖、半夏蛋白、鞣质和半夏胰蛋白酶抑制成分;另有高龙胆酸、天冬氨酸、谷氨酸、β-丁氨酸、生物碱、

少量挥发油、原儿茶酸、棕榈酸、油酸、琥珀酸(丁二酸)等。另有报道半夏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其天冬氨酸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含有18种无机元素。与水半夏相比,钙高出9.4倍,钛高出3.8倍,铜高出4.9倍,铅高出7.7倍,锰低了4.9倍,而水半夏中钾则为半夏的2.5倍;半夏与山珠半夏相比,铝、铁较高,钛高出9.2倍,铬高出7.7倍。

薛建海等报道,产于安徽古颍州府(现阜阳地区阜南县、颍上县)一带的称“颍半夏”,为半夏的道地品种,药材性状素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而闻名遐迩。颍半夏药材随贮藏年限的延长,总生物碱含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二等级颍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因此以性状划分等级、区别优劣尚不能客观反映药材的内在质量。从不同采收期的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看,春季>秋季>夏季。生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法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含量逐渐减少,水半夏饮片含量最低。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颍半夏及其炮制品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颍半夏含有23种以上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铝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氟、锌、锶、锰,其余元素含量较低。半夏炮制方法对微量元素的含量影响较大。

半夏是喜温暖怕炎热的植物,它的生物学起点温度为10左右,生长适宜温度为10~27,27以上生长缓慢,甚至倒苗死亡。半夏又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宜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是,长期处在不足3 000lx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良。湿度是半夏最重要的生态条件之一。它要求较高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但是,土壤湿度过大,也会影响其地下部分的发育,以至引起生长停滞、烂根、烂茎等现象。减轻和防止半夏频繁倒苗,是引种栽培成功的关键,而研究建立半夏生长适宜的温、光、水模式,又是减轻和防止其倒苗的关键。

因野生半夏药材资源有限,不能满足需要,河南嵩县医药公司从1984年开始进行半夏的引种试验。为了考查引种半夏的质量,将引种二年的半夏与当地野生半夏进行了化学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紫外吸收光谱、纸层析图谱,薄层层析图谱及薄层扫描图谱完全相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栽培半夏为0.08%,野生半夏为0.07%。

郭巧生等报道,β-谷甾醇、缬氨酸及精氨酸在半夏各居群间或因采收期不同含量差异明显,由于包括栽培条件和测定条件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从化学成分这一角度推测,半夏各居群间的遗传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但从总体上看3种成分均以秋收者含量为高。半夏上述成分的研究虽在国外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在样品来源上大多为市售品或某一地区某个生长阶段的采挖品。亦即其测定结果如

是采挖品则只能反映出某个半夏居群某个生长阶段的某种化学成分的存在与否或含量多少,如是市售品则就无法保证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甘肃产的半夏样品(未注明采收期)进行β-谷甾醇的测定,含量为0.026%;而本测定结果夏收者为0.0014%~0.0874%,秋收者为0.0051%~0.0607%。有关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各家报道也有很大的出入。如来自甘肃的半夏样品(未注明采收期)中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022%和0.027%;而安徽产半夏(颖半夏,市售品)中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094%和0.064%,但本测定结果分别为0.0011%~0.0123%和0.0052%~0.0175%。可见如不作平行动态的比较测定,其结果是缺乏代表性的。

吴皓等应用TLC(薄层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半夏药材及其同科易混药材和常配伍应用的药材进行各提取物的比较,并经HPLC制备,得到了半夏药材的鉴别成分:次黄嘌呤核苷。该成分水溶性强,对热稳定,在与其它药材成分的比较中仅半夏药材中含有,且在植物体内几乎很少存在。

近几年半夏人工栽培量逐渐增加,但常法用块茎进行营养繁殖,繁殖系数很低,且病毒感染严重,产品和品质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夏海武等试用组织培养法进行半夏苗的繁殖,并研究了取材时间及部位、激素、光照、温度、移栽等几个主要因素对半夏组织培养的影响。

另曾建红等测定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的含量,为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依据。结果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F=12.789,P>0.01)以全苗期最高,每株平均总生物碱产量以集中倒苗期最高,故半夏最佳采收期以集中倒苗期为宜。

白权等比较四川南充半夏不同部位总生物碱的含量,不同部位都含有总生物碱。鉴于半夏皮及须根中含有较多的总生物碱,因此半夏在加工过程中去除皮及须根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水半夏在历代本草未见记载,仅广西贵县人民医院早年有以本品作祛痰止咳药用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始为少量半夏和水半夏对比研究的药理实验所证实,水半夏与半夏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各家报道结果也不尽相同,可能是产地、提取部位和实验用药剂量不同所致。钟正贤等药理研究证实,水半夏水提物、醇提物和酯提物均有止咳、祛痰、平喘、镇痛、抗炎和镇静作用,且毒性很小,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黄平等从水半夏中分离鉴定出1-O-β-glucopyranosy1-2-[(2-hydroxyloctadecanoyl)amido]-4,8-octad e-cadiene-1,3-diol、coniferin、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苷。且首次从水半夏中发现有抗肝毒活性的脑苷脂类成分和苯丙素糖苷类成分。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滴水珠,又名天灵芋;干燥块茎呈扁圆球形,直径0.8~3.5cm,高约1cm,表面浅黄色或浅棕色,顶端平,底部扁圆,表面较粗糙,质坚实,断面洁白,有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分布于陕西、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块茎用于毒蛇咬伤,胃痛,腰痛,外用于痈疮肿毒,跌打损伤;陕西、浙江、江西、广东称其为水半夏,江西称石半夏,四川称心叶半夏;(2)虎掌,又名掌叶半夏;块茎呈扁圆球形,直径 1.5~5cm,表面棕灰色,主块茎四周有多数小块茎组成,如虎类脚掌,块茎中心有茎痕,四周具麻点根痕,质稍坚实,混入商品半夏者多1.5cm左右;除东北及宁夏、青海、西藏外,全国均有分布,块茎外用于毒蛇咬伤及五名肿毒,有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对宫颈癌的治疗;本品通称掌叶半夏,湖北、四川、云南称狗爪半夏,广西称滇半夏,四川称虎掌南星;在民间,虎掌常兼作天南星及半夏使用,主要作虎掌南星药用,河北、山西、江苏、河南、四川等省部分地区,用其1.5cm左右的幼小块茎作半夏入药,一般不见侧芽;早在唐代江南就有以虎掌小块茎混作半夏的情况,但古今都认为虽有半夏之名,却不能作半夏药用;据张定媛等报道:半夏与虎掌同属不同种,其外形及组织极相似,其区别点为:虎掌块茎的薄壁及黏液细胞均较半夏稍小,半夏块茎上残留的芽鳞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较大,而虎掌芽鳞表皮细胞呈多边形,较小,

此外,淀粉粒组成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别,半夏2~4复粒较多,长9~18~30μm,略大,单粒较少,而虎掌2~4复粒较少,长9~14~20μm,略小,单粒较多;(3)盾叶半夏,分布于浙江、福建,块茎用于胃痛,腹痛,痈肿,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4)三裂半夏,产于日本,日本及国内部分学者曾误认为是我国地道药材齐州半夏的来源;(5)鹞落坪半夏,据余世春等报道,为新近在安徽发现的半夏属新种;本品块茎在皖南地区与正品半夏混收同用,俗称“土半夏”,“鹞半夏”具有块茎个大、耐寒等特点,小区栽培试验显示本种繁殖系数大,成苗率高,产量大;从植物外部形态观察,本种应属天南星属与半夏属之间的过渡植物,两种半夏所含成分类型相同,均含生物碱、氨基酸、酚类、甾类等,只是两者生物碱的结构类型或存在形式有一定差别,从药用植物亲缘关系来看,两者应具有近似的功效,药理比较试验结果与这一推断相符;

(6)犁头尖(天南星科),块茎栓皮薄,不易脱落,表面灰褐色,稍有皱纹,芽痕位置多偏向一侧,须根痕遍布全体,常见珠芽痕;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块茎、全草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瘰疬,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一般外用,不做内服;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称其为土半夏,云南称山半夏、狗半夏,广西称大叶半夏、芋叶半

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曾作半夏药用;(7)单籽犁头尖,分布于四川、云南东南部,块茎有毒,可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有些地方充半夏药用;(8)鞭檐犁头尖,又名白苞犁头尖、戟叶犁头尖;块茎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1.5cm,高0.8~3cm,顶端类圆形,有凸起的叶痕和芽痕,呈棕黄色,遍体可见大小深浅不同的小坑,细小而深者为须根痕,较大而浅者为珠芽痕,有的下端略尖,气微,辛辣麻舌刺喉;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金平,块茎(水半夏)用于咳嗽痰喘;本品在广西大量生产,大多数省区内调用,药材称“水半夏”,20世纪70年代,由于半夏紧缺,出现了广西水半夏大行于市,并与半夏并列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的状况,以后的药典虽然取消了水半夏,但商品水半夏仍行销全国许多地区,并有取代半夏之势;2014年我们作全县中药市场调查时,发现相当一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仍在以水半夏代半夏药用,二者购进价格相差十几倍!水半夏燥湿化痰止咳,但无降逆止呕之功,本品不宜与半夏混淆,不可充半夏入药;(9)独脚莲,野生于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安徽、湖南、四川、贵州、西藏,东北及新疆、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干燥块茎习称“禹白附”,河南西部山区与半夏相互混淆误用,全草外用于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江西称其为野半夏;(10)

西南犁头尖,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块茎用于毒蛇咬伤,乳痈,疔疮;四川称其为半夏;(11)三叶犁头尖,分布于华北及陕西;内蒙古、山西以其块茎代半夏入药,山西称花半夏,代县产的称“代半夏”,太谷县范村产的称“范半夏”;(12)马蹄犁头尖,又名三裂叶犁头尖;块茎圆锥形、扁圆形,直径0.5~2cm,栓皮薄,不易脱落,表面棕黄色,稍有横向皱纹,芽痕多偏向一侧,有突起的侧芽,须根痕密集,常见珠芽痕;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块茎(山半夏)祛风寒,消肿,止痛;云南个别地区作半夏入药;犁头尖属植物毒性大,未经科学研究证实,不宜代半夏药用;(13)长耳南星,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块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四川称其为半夏;(14)银南星,干燥块茎较小,类圆球形,直径1~2cm,高0.5~1cm,表面黄白色至棕黄色,顶端有浅窝状凹陷,有时周围散生1~2个侧芽,底部钝圆,偶有乳头状凸点,腰部有的稍缩小;分布于四川、云南,常与山珠南星混生,块茎燥湿化痰,代半夏药用;四川、云南称其为半夏,云南称银半夏、地珠半夏;(15)岩生南星,干燥块茎呈钵状类半球形,直径1.5~3cm,高约1.5cm,形体小于山珠南星而略大于银南星,腰部以上缩小较少,直径1.3~2.5cm;分布于四川、云南,块茎辛,温,有毒,功能接骨续筋,消肿生肌,止痛;(16)河谷南星,药材性状与岩生南星十分相似,仅外观色泽较浅,质地略

轻泡;分布于云南,称其为半夏,块茎代半夏药用;(17)山珠南星,干燥块茎呈坛状类圆球形,直径2.5~5cm,高2~3cm,表面黄白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底部半圆形,略光滑,腰部以上直径缩小为2~4cm,缢缩处近陡直,下侧散生一圈鼓钉状须根痕,上侧密生数圈麻点状须根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麻舌,有刺喉感,嚼之发黏;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云南称其为半夏、山珠半夏;块茎在云南、贵州作半夏药用;以上四种即银南星、岩生南星、河谷南星、山珠南星的干燥块茎在云南药材市场常代半夏入药,习称“山珠半夏”;(18)双耳南星,又名大半夏、狗爪半夏;干燥块茎扁球形,直径2.5~4cm,常侧生直径1~2cm的小球茎,表面浅黄棕色至棕色,上端中央凹陷,为除去叶柄后的残痕,凹陷周围残留须根痕,稍皱缩,质坚实而硬,断面黄白或黄褐色,稍具胶质样,密布麻点状突起的黄色筋脉(维管束),中间常纵向开裂,饮片多纵切,长4~7cm,宽2~4cm,气无,味微麻而粘牙;分布于云南,称其为半夏,球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19)象南星,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宁夏,云南称其为大半夏、银半夏,块茎有剧毒,微量用于腹痛;(20)象头花,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云南称其为红半夏、独叶半夏、老母猪半夏,块茎(母猪半夏)辛,热,有大毒;本品与丽江南星及掌叶半夏在云南药材市场曾称作“狗爪半夏”充代

半夏入药的情况,虽已纠正,但仍有时在山珠半夏中(尤其在切制的半夏片里)掺混有部分狗爪半夏,它们的毒性均较大,不宜作南星药用,更不能充代半夏入药;狗爪半夏药材的主要特征是:干燥块茎扁平,质地较松泡,侧生数个球状小块茎,即使切制成片,也能观察到连在主茎周围(象头花及丽江南星)或一侧(掌叶半夏)的球形小块茎,断面色泽较山珠半夏深,多呈黄棕色,角质样,有的边缘近皮层处染紫色或粉红色,少粉性,麻味及刺喉感亦较山珠半夏强烈;(21)疣柄南星,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四川称其为土半夏;(22)异叶天南星,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四川称其为母子半夏;(23)盈江南星,分布于云南,称其为三叶半夏,根茎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24)高原南星,又名土半夏、中南星,分布于云南、西藏,块茎(土半夏)用于胃脘胀痛,呕吐,咳嗽痰多及妊娠呕吐;(25)花南星,块茎用于寒痰咳嗽,蛇咬伤,疟疾;云南称其为金半夏;(26)象鼻花,分布于西南地区,块茎称母猪半夏,又名山半夏、红半夏、独叶半夏,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核,肿毒;(27)独角芋,又名红半夏、五彩芋,原产南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云南有栽培,块根(独脚莲)用于风湿疼痛,跌打肿痛,骨折,胃痛,牙痛,外用于无名肿毒,痄腮,痈、疮、疖、癣、湿疹,全身瘙痒及犬、蛇、虫咬伤,刀枪伤;(28)芋艿,块茎去皮晒干充半夏

药用,外形类圆形、扁椭圆形,直径1~1.5cm,表面棕色,粗糙,有皱纹,顶有茎痕,断面黄色;全国各省区有栽培;(29)零余芋,又名红半夏,分布于云南等地,块茎或全草温,麻,有毒,用于急性乳腺炎,跌打瘀肿,痛疮疖肿,癣疥。

(30)木半夏(胡颓子科),分布于华东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果实用于哮喘,痢疾,跌打损伤,痔疮,根或根皮用于虚损,恶疮疥癣;(31)细枝木半夏,分布于四川峨眉山,为四川特有药用植物,根、叶、果实用于痔漏,白浊,阴疮;(32)毛木半夏,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根用于哮喘,痢疾,跌打损伤;(33)箭叶苣(菊科),又名土半夏,分布于陕西、四川、云南,全草用于乳腺炎,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咳嗽,癫痫,痔疮出血,皮癣;(34)丁座草(列当科),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块茎、全草用于胃痛,腹胀,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血吸虫病,痄腮;本品根茎相似半夏,在青海一些地区被称为土半夏,近年来传讹用为半夏;(35)戟叶堇菜(堇菜科),分布于陕西和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贵州称其为野半夏;(36)王英新等报道,最近在黑龙江省发现以紫茉莉根经去皮、蒸煮切片后充半夏片药用的,其形态特征

与正品极其相似;(37)药材市场造假:用玉米切片,用白帆水浸泡,晒干,掺入正品内,鉴别:以形状和断面区分,玉米断面脆,微黄色。

中药清半夏的功效

中药清半夏的功效 清半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药物,这个清半夏的主旨功能很多人表示不解,不知道清半夏到底可以用来治疗何种疾病,也不知道这个清半夏主要的功能到底有哪些,清半夏很多人用来止咳化痰,在患上了肺炎这个疾病的时候就会想到用这个清半夏的方法来治疗,足以见证这个清半夏的功效还是相当不错的,那么中药清半夏的功效有哪些呢? 清半夏为在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 其它名称:地文,水玉,清半夏,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鹧鸪,老和尚头,野芋头,天落星等 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轮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

佳。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①生半夏为类圆球形或扁圆球形,大小不一,白色或浅黄色,粉质,味辛辣,麻舌并刺喉。 ②清半夏为白色透明片状,质硬而脆,味微辣并涩。 ③法半夏为黄色或淡黄色,较为均匀的颗粒,质疏松,味甘淡。 ④姜半夏为淡黄色片状,质硬而脆,味辛辣。

这些就是关于中药清半夏的各种功效和作用,选择清半夏来熬制还有解毒的功效,大家如果患上了某种需要使用清半夏药物的疾病就要及时的利用这个清半夏的功效来给自己治病,当在使用清半夏来治病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的用量,最好是严格的遵守医生的用药规则。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又名:水玉、地文、三叶老、三步跳、老鸹头、泛石子、狗芋头、珠半夏、麻芋果、三叶半夏、小天老星、无心菜根、老和尚头、地珠半夏、羊眼半夏。原植物半夏除内蒙古、西藏尚未见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狭叶变型f. angustata (Schott )Makino 小叶狭披针形,产山东,总生物碱含量高于普通半夏。 本品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顶端多圆平,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纵切面呈肾脏形,断面洁白,富粉性,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气微,味辛辣,嚼之发黏,麻舌而刺喉。 本品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中医临床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法半夏(半夏炮制加工品)功能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姜半夏功能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清半夏功能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镇

咳,祛痰,抑制唾液腺分泌,镇吐和催吐,抗生育,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胰蛋白酶水解,抗心律失常,抑制心功能,降低血压,催眠,抗惊厥,凝集红细胞,抗癌,促细胞分裂,抗白血病,激活免疫系统,兴奋迷走神经,抗溃疡,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毒,利尿,抗矽肺等作用。注意:本品尚有致畸作用,生半夏长期给药可引起肾脏代偿性增大。 半夏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腹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本草图经》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今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内采根、以灰二日,汤洗暴干。一云五月采者虚小,八月采者实大。然以圆白,陈久者为佳。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又由跋绝类半夏,而苗高近一、二尺许,根如鸡卵大,多生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半夏主胃冷呕哕,方药之最要。” 据胡世林考证,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 盖当夏之半。”入药则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张仲景《金匮要略》所创用的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十余个以半夏为主药的方剂至今仍为中医和日本汉方医所广泛使用。据558 个处方的微机分析结果,半夏在处方中出现频率位于第22 位。日本210 个法定汉方中含半夏者有46 个,占22%。由此可见,半夏在国内外防治疾病和中药市场上所处的重要地位。

半夏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论文

半夏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关键词】半夏 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en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块茎,后人将其性味、功用、归经总结为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1]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半夏通过巧妙配伍,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兹就其在代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总结并阐述如下。 1 降逆止呕 半夏其性主降,《神农本草经》谓之“下气”;《别录》说其能止“呕逆”,可知半夏具有降胃气而止呕吐之功,为临床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应用,尤常与生姜配伍善疗寒饮(痰)之呕吐。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恶心呕吐;《金匮要略》小半夏汤,主治痰饮犯胃之恶心呕吐;如《金匮要略》半夏干姜散,主治胃寒干呕,吐涎沫;另如《伤寒论》干姜人参半夏

丸,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可治中虚胃寒呕吐。半夏与他药合理配伍,可治各种原因之呕吐:与黄连、橘皮、竹茹同用,可治痰热犯胃,或胃热呕吐,如《温热经纬》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半夏与黄芩、黄连配伍,可治胃热呕吐,如《金匮要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与栀子、黄连、芦根配伍,可治湿热霍乱之呕吐,如《霍乱论》中的连朴饮;与竹茹、竹沥、胆南星配伍,可治痰热呕吐;与人参、大枣等配伍,可治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与大黄、枳实、厚朴配伍,可治阳明腑实之呕吐,如《伤寒论》大柴胡汤;与茯苓、橘皮、旋覆花等配伍,可治妊娠恶阻之呕吐,如《备急千金要方》半夏茯苓汤;而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上逆之“气逆欲呕”,又可与竹叶、石膏、麦冬等相伍,清热生津,和胃止呕,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2 化痰止咳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善化痰消饮,适用于寒痰、湿痰犯肺所致的咳喘诸证。正如《医学启源》所载:“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方中以半夏与陈皮相伍,佐以茯苓、甘草,共奏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之功。

中药学单选 (2)

“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C延胡索 艾叶善治C崩漏下血 白及善治D吐血咯血 白芍缓急止痛宜配伍A甘草 白芍主治D阴虚阳亢 贝壳类药入汤剂宜A先煎 萆薢善治B膏淋 鳖甲的功效是B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不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是E紫河车 不属于白茅根主治病证的是B目赤 柴胡具有的功效是A疏肝解郁 柴胡治疗少阳证,寒热往来,宜配伍A黄芩 常用治阴虚内热、骨蒸劳热,以及肠燥便秘的药物是A生地黄 沉香治疗喘证取的功效是B纳气平喘 陈皮的功效是E理气健脾 川贝母的功效是B清化热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性功效的主要区别为A川贝母偏于甘润,浙贝母偏于苦泄 磁石可用治E肾不纳气之虚喘 大黄临床上常用治湿热泻痢时取其功效为A泻下通便 大黄用以攻下通便,应选用A生大黄后下 大黄用治湿热黄疸,常配伍的药物是E茵陈蒿 大黄尤善治A热结便秘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的共同功效是C清热解毒,凉血 大青叶的功效是B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道地药材产于河南的是E怀牛膝 道地药材产于辽宁的是C细辛 地药材产于山东的是阿胶 茯苓的入药部位是B菌核 附子、干姜都具有的功效是A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回阳 富含营养成分,又缓急止痛的药物是B蜂蜜 甘遂、京大戟、芫花均有毒,内服时宜B醋制 功能凉血止血,尤善治尿血、血淋的药物是B小蓟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善治肺痈、肺热咳嗽的药物是C鱼腥草 功似龙骨而又能软坚散结的药物是B牡蛎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为治胸痹要药的药物是D薤白 钩藤入汤剂宜B后下 枸杞子的功效是C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骨碎补的功效是C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瓜蒌的功效是C清化热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桂枝具有的功效是B温通经脉 桂枝治疗风寒表实证,宜配伍A麻黄 寒凉药的作用是C清热解毒 核桃仁的功效是C补肾温肺,润肠通便 厚朴最适于治疗E脘腹胀满 虎杖的功效是E化痰止咳 化痰药治痰证时最常配伍C健脾、理气药 黄芪的功效有E利尿消肿 黄芪的功效有E益卫固表 黄芪的临床可用于治疗C脾气虚证 黄芪的主治病证有E气虚自汗 藿香尤其适宜于治疗的呕吐是D湿浊呕吐 集我国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B《本草 纲目》 既补气,又补阴的药物是B山药 既常用治湿热黄疸,又常用治骨蒸劳热、盗汗的 药物是E黄柏 既可化湿止呕,又能发表解暑的药物是A广藿香 既可用治咽喉肿痛,又能用于痰盛咳喘的药物是B 射干 既可治疗寒闭昏迷,又能治疗热闭神昏的最佳药 物是A麝香 既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是E阿胶 既能发表解肌,又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B葛根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D麻黄、 香薷 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纳气的药物是B沉香 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并能养血的药物是A丹参 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D鸡血藤 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解鱼蟹毒的药物是E生姜 既能敛肺止咳、安蛔止痛,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 是A乌梅 既能平息内风,又能祛除外风的药物是B天麻 既能破气消积,又能化痰除痞的药物是A枳实 既能清热利湿,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A栀子 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生津的药物是C生地黄 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的药物是D石膏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除蒸的药物是A黄柏 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B天 花粉 既能息风止痉,又能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药物 是C全蝎 既能泻火解毒,又能清热安胎的药物是C黄芩 既善清虚热,又可清泄肺热的药物是B地骨皮 桔梗、胖大海均能治A咽痛失音 桔梗可用治癃闭、便秘,主要是因其C有开宣肺 气之功 菊花具有的功效是C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具消食,回乳功效的药物是E麦芽 具有安胎作用的化湿药是C砂仁 具有开窍、辟秽、止痛之功,用治冠心病心绞痛 的首选药物是C苏合香 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作用的药物是C麝香 具有敛肺定喘化痰之功的药物为E白果 具有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作用的药物是C 地龙 具有清心安神,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是A朱砂 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E蜂蜜 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 是C槟榔 具有养心安神,收敛止汗功效的药物是D酸枣仁 可以治疗夜盲的化湿药是B苍术 可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的药物是B五味子 苦味药的作用是B能燥能泄 苦杏仁能治疗胸闷喘咳,具有止咳平喘之功,其 归经为D肺经 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药物是A陈皮与橘叶 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药物是A大腹皮与槟榔 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药物是C肉桂与桂枝 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药物是D桑叶与桑白皮 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药物是E枸杞子与地骨皮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 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E相恶 两种药物配伍能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这种配伍关系属于C相反 量大久服可引起浮肿的药物是D甘草 临床可广泛用治各种食积及小儿疳积的药物是E 鸡内金 龙骨入煎剂应A先煎 略能滋养肾阴的补气药是A山药 麻黄与桂枝配伍属于A相须 木香用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之腹痛、胁痛、黄 疸等症,取其功效是D行气健脾、疏利肝胆 能补脾肺之气,又补肾涩精的药物是E山药 能补脾肺之气,又升阳固表的药物是D黄芪 能补脾肺之气,又养血生津的药物是C党参 能补脾肺之气,又益心肾之气的药物是E人参 能补肾阳,托疮毒的药物是C鹿茸 能补肾益精,安胎的药物是C菟丝子 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为B苏子 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的药是A滑石 能利湿退黄,解毒疗疮的药是B茵陈蒿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用于痰多咳嗽:姜半夏性燥可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性温,也可治寒痰,可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又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姜半夏有辛散温通、化痰、燥湿之效,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姜半夏可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白术功效与作用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与白术健脾益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其燥湿利水功效与利尿作用有关;而安胎功效与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白术还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肿瘤等作用,白术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炒白术功效很多,食用方法也很简单,但常常用于食疗,有预防的作用,炒白术属于中药,我们都知道中药一般无副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白术进行食疗,作用明显、取材方便,是值得推荐的食疗药材,体虚的人们都不妨试一下。 枳实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能够破气,散痞,泻痰,消积。临床常用于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等。响石潭下面详细说一下枳实的功效与作用。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5~6 月间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 【药性】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用法用量】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习题

《中药炮制学》 练习题 一、A型题: 1.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 2.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 3.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 4.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 5.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6.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7.《修事指南》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8.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9.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10.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 11.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2.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 A.挥发油含量降低B.苍术酮含量降低C.皂苷含量降低D.生物碱含量降低E.以上都不是13.下列那味药炮制后,可矫臭矫味 A.珍珠 B.远志 C.乌梅D.九香虫E.桑螵蛸 14.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为 A.净制B.水浸泡 C.加热炮制 D.阴干 E. 抢水洗 15.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A.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E.蜜 16.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E.雷公炮炙十七法 17.一般工具书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相结合B.工艺与辅料相结合 C.五类分类法D.三类分类法E.以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18.下列药物中需用烫法去毛的是 A.枇杷叶B.石韦C.骨碎补D.金樱子E.鹿茸 19.“饮片”一词最早见于 A.本草纲目B.雷公炮炙论C.炮炙大法D.武林旧事E.本草从新 20.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其人工干燥温度最高不超过 A.100℃B.8O℃C.50℃D.35℃E.25℃ 21.常用手捏法检查水处理软化效果的药物是 A.白芍B.大黄C.山药D.白术E.延胡索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泡酒配方大全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 其主要功能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 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半夏想泡好药酒?这些问题是你必须要注意的 泡药酒作为一种古老的养生保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泡酒有着很大的学问:用 什么酒泡?酒要多少度?用什么容器泡好?每一步都有讲究,如果掌握不好,不仅起不到 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伤害到身体。 下面,笔者从一个泡酒爱好者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一、半夏泡酒用什么样的白酒好? 最近权威媒体接连报道,市场上70%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而成(符合 国家标准)成本原因,中低端更达95%以上,很多打着纯粮酿造的酒却是食用酒精勾兑而成,而食用酒精酒与纯粮酒区别在于,纯粮酒是自然发酵酿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 然物质,而这些天然物质会和半夏发生反应,才会产生神奇的保健医疗作用,而食用酒精 酒因为添加剂原因本身对人体就没有好处,还会破坏药材的功效。因此,半夏泡酒一定要 选用无添加的纯粮酒,这种无添加的纯粮食酒在市场上不好找,在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款 谷养康纯粮酒,真正无添加纯粮酒,适合半夏泡酒。 二、半夏泡药酒不宜选择塑料桶装酒 市场很多PET塑料桶装酒,价格便宜,这种PET塑料装水很安全,但白酒具有很强腐蚀性,尤其是高度白酒,会把塑料成分腐蚀到酒里。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要选择玻璃瓶或陶瓷 瓶装酒,不能选择塑料桶装酒。 三、半夏泡酒要用多少度白酒合适 稍高度数的白酒更易于杀死半夏的细菌和病菌。半夏中水分的渗出也会稀释酒精度,而且 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酒的度数会下降,酒精度过低,长时间存储容易变质。因此半夏泡 酒60度的优质纯粮酒最佳。 四、半夏泡酒用什么容器比较好?

炮制方法

炮制步骤 1.炒稻芽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深黄色。05药典 2.取净稻芽,照炒黄法(附录Ⅰ),炒至表面深黄色,微有焦斑炮制 3.瓜蒌皮洗净,稍晾,切丝,晒干。05药典 4.取原药材,除去果柄及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丝,干燥,筛去碎屑。炮制 5.海藻除去杂质,洗净,稍晾,切段,晒干。05药典 6. 7.盐巴戟天盐巴戟天取净巴戟天,照盐蒸法(附录Ⅱ D)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05药典 8.巴戟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筛 炮制去碎屑。 盐巴戟天(1)取净巴戟肉,照盐炙法①(附录Ⅰ),炒干。 (2)取净原药材用盐水拌匀,待吸尽后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每100kg巴戟天,用食盐2kg。 9.取净料喷淋盐水拌匀,置笼屉中,蒸透,抽去木心。老工艺 10. 11.炒苍术麸炒苍术取苍术片,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深黄色。 05药典本品呈类圆形或条形厚片,灰屑不得过3%(附录Ⅸ B)。 12.苍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炮制麸炒苍术取净苍术片,照麸炒法(附录Ⅰ),炒至表面呈深黄色。 每100kg苍术,用麦麸10kg。 13. 14.天冬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05药典 15. 16.卷柏除去残留须根及杂质,洗净,切段,晒干05药典 17.荔枝核荔枝核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05药典 18.取净荔枝核,捣碎,照盐炙法①(附录Ⅰ),炒干。 炮制每100kg荔子核,用食盐2kg。 19.百合05药典 20.百合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黑色瓣片。炮制 21.怀牛膝牛膝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残留芦头,切段,晒干。05药典 22.批把叶枇杷叶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05药典 23.韭菜子韭子取原药材,除去残留枝梗,筛去碎屑。炮制 24.石菖蒲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05药典 25.五加皮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05药典 26.丝瓜络除去残留种子及外皮,切段。05药典 27.大蓟草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低温干燥,即得。05药典 28.三棱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干燥05药典 29.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棕黄色,放凉,筛去灰屑。05药典 30.炒麦芽取净麦芽,照炒黄法(附录Ⅰ),炒至表面深黄色,微有焦斑。炮制 31.款冬花除去杂质及残梗05药典 32.墨旱莲除去杂质,略洗,切段,晒干05药典 33.茵陈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05药典 34.板蓝根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05药典 35.楮实子05药典 36.取原药材,筛去杂质。用时捣碎炮制 37.党参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05药典

姜半夏成品质量标准

姜半夏成品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姜半夏的成品内控质量标准,包括来源、主要产地、炮制、性状、检查等内容,提供检验依据,确保中药饮片产品质量。 责任人:文件制订人及所有相关人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 内容∶ 【产品代码】501005 【产品包装规格】统1kg*10袋 【包装形式】纸箱 【取样方法】参照ZLSOP000500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操作规程】参照ZLSOP500800姜半夏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 每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性状】本品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鉴别】(1)本品粉末黄褐色至黄棕色。薄壁细胞可见淡黄色糊化淀粉粒。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20~144μm。螺纹导管直径10~24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3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夏对照药材5g、干姜对照药材0.1g,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冰醋酸(10∶7∶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半夏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干姜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个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Ⅸ H 第一法)。 杂质、灰屑检查不得过3.0%。 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150mg/kg。 总灰分不得过7.5%(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Ⅸ K)。 白矾限量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5g,精密称定,置坩埚中,缓缓炽热,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450℃,灰化4小时,取出,放冷,在坩埚中小心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 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滤过,用水50ml分次洗涤坩埚及滤渣,合并滤液及洗液,加0.025%甲基红乙醇溶液1滴,滴加氨试液至溶液显微黄色。加醋酸-醋酸铵缓冲液(pH6.0)20ml,精密加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25ml,煮沸3~5分钟,放冷,加二甲酚橙指示液1ml,用锌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自

半夏散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散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散,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半夏散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半夏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 紫菀(去苗.净洗)、五味子(捡净)、半夏(汤泡七次)、甘草(炙),各五两;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各二两半。 【炮制】 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45克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30克赤茯苓30克紫苏叶30克诃黎勒皮45克枳壳(麸炒微黄,去瓤)90克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行气散结,化痰利咽。主气郁痰结,咽喉中如有炙脔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30克射干30克牛蒡子(微炒)30克杏

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22克羚羊角屑22克桔梗(去芦头)22克昆布(洗去咸味)22克槟榔22克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5克赤茯苓22克甘草(炙微赤,锉)15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宜肺理气,化痰软坚。主气郁痰凝,结成瘿气,咽喉肿塞,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60克吴茱萸(汤洗七遍,焙干,微炒)15克桂心30克人参(去芦头)30克白术30克当归30克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45克枳实(麸炒微黄)15

7036半夏炮制工艺规程

半夏炮制工艺规程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引用标准 (3) 4.职责 (3) 5.产品概述 (3) 6.工艺流程图 (4) 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 8.工艺卫生 (7) 9.质量监控 (7) 10.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 (8) 11.技术安全、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 (8) 12.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9) 13.劳动组合与岗位定员 (9) 14.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9) 15.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9) 16.物料平衡的计算 (10) 17.常用理化常数、换算表 (10)

1目的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半夏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环境保护等内容。 2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半夏生产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二00二年版 4职责 编写:车间主管 汇审:生产部和质量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 批准:总经理 执行:各级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监督管理:质量部QA人员、生产管理人员 5产品概述 5.1产品名称:半夏 5.2汉语拼音Banxia 5.3拉丁名RHIZOMA PINELLIAE 5.4处方名称: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5.5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5.6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5.7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5.8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5.9商品名 半夏,以个大、形圆、色白、皮净、干燥、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半夏的功效及作用

半夏的功效及作用
清半夏(半夏炮制后) 别名异名 羊眼半夏(《唐本草》),地文、水玉(《神农本草经》),守田、 示姑(《名医别录》),和姑(《本草纲目》),蝎子草(《植物名实图 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 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 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江苏植药 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 鸹眼、 麻芋子( 《山东中药》 ), 地雷公、 老瓜蒜、 狗芋头( 《中药志》 ), 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麻草子(安 徽《土农药介绍》)。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入脾、胃二经。

功效主治 1、燥湿化痰,半夏辛、苦、温。辛可发散,苦能燥湿,温以散 寒。又入脾经,故可用以温化寒痰,祛除湿痰。 2、降逆止呕,半夏味辛,气平,辛则开结,平则降逆,为治呕 吐之要药。 3、消痞散结,半夏其味辛、苦;辛具走串之性,有发散、行气、 行血作用;其苦可通泄。故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气滞,痰凝,血瘀等 证。 鉴别应用 法半夏偏于燥湿健脾;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善于止呕;半夏 曲化痰消食;竹沥半夏化痰清热;生半夏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 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收集 中药缓解抑郁症代茶饮 【组成】夏枯草 10 克、清半夏 10 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一天重复加水饮用。 【功效】治疗轻度的抑郁症。

【注意】半夏有小毒,需要用炮制过的,此方最好在医生的指导 下使用。 【出自】中华医药 20160420 摆脱慢性病困扰 药材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要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 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作用,口服煎剂 0.6 克/公斤对 1%碘溶液注入猫 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比口服 l 可待因毫克/公 斤的效力略差,药效能维护 5 小时以上,静脉注射 0.5~1 克/公斤 亦有明显止咳作用。狗口服 1 克/公斤,不能增强呼吸道粘膜分泌, 认为无祛痰作用。给家兔熟半夏粉剂灌胃或 50%乙醇浸出液及水浸 剂腹腔注射均能减少毛果芸香碱引起唾液分泌。亦有报告家兔 El 服 煎剂,唾液分泌先增加,后渐减少,唾液中固形成分亦增加,因而对 咽喉痛有缓和作用,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2、对大鼠实验性矽肺防治效果,给大鼠气管内注入含石英尘 40 毫克的生理盐水混悬液 1 毫升能产生矽肺膜型, 每天或隔天腹腔注射 姜半夏 1.5‰盐酸提取的混悬液或 60%酒精提取液一个月, 对矽肺 的进展有抑制作用,表现在肺干重、湿重较低,全肺胶元蛋白含量较 少,病理改变较轻。早给药效果较好,晚给药较差,对矽肺组织二氧 化矽含量没有明显的作用。95%乙醇提取的姜半夏制剂则无效。姜

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中医中药 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丁丽梅 (哈尔滨亚麻有限集团职工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关键词 中药制剂;炮制方法;半夏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9334(2010)03-0374-0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又名:三叶半夏。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cm,块茎近球形。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1 药材与成分 1 1 药材 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扁斜状,直径0 8~ 2 0c 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而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1 2 成分 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黏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 -氨基丁酸等氨基酸;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1]。 2 炮制 2 1 法半夏 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d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50kg加白矾1kg,泡1d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凉。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起,阴干[2]。 2 2 姜半夏 取拣净的半夏,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生姜切片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2 3 清半夏 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生姜切片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3 药理 3 1 镇咳、祛痰作用 口服煎剂0 6g/kg对1%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比口服可待因1m g/kg的效力略差,药效能维持5h以上,静脉注射0 5~1g/kg亦有明显止咳作用[3]。3 2 止吐作用 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半夏煎剂3g/kg,2~3次/d,连服2d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3 3 解毒作用 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士的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4 毒性 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 142g/kg家兔灌服0 5g/(只 d),连服40d,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剂量加倍,多数兔有腹泻,半数兔于20d内死亡。小鼠口服各种制剂的混悬液,以死亡为指标,则生半夏毒性最大,其次为半夏,白矾半夏最小。经白矾处理似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半夏催吐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加热可破坏[1]。半夏水溶成分内加醋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小鼠骨骼肌痉挛的物质,以及箭毒样肌麻痹的物质。 5 结果 通过对半夏3种炮制方法的研究分析,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清半夏可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姜半夏可增强降逆止呕作用;法半夏燥湿化痰,多用于中成药中。在临床应用上,生用,治虫、蛇蛰痛,痈肿痰咳,如 桂麝散 ;清半夏,治寒痰咳嗽,如 二陈汤 ;姜半夏,治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组成,治胃脘痞满:如 半夏泻心汤 ;法半夏,治胃寒气滞:如 香砂养胃丸 ,由法半夏、木香等组成。 以上对半夏常见的炮制方法作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半夏这一道地药材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西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179~183 2 贵州省卫生厅 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83~84 3 郭建民,田源洪 中药炮制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 版社,2003:156~158 (收稿日期:2010-01-20) 374V o l 21 N o 3A erospace M edic i n e M ar2010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2012-05-18 11:06阅读:36517 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半夏。半夏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江苏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半夏,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半夏的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半夏。半夏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江苏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半夏,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半夏的药性】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半夏的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半夏外用可消肿止痛。 【半夏的临床应用】

1.半夏治疗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半夏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半夏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半夏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近代以半夏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 2.半夏治疗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半夏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半夏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半夏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3.半夏治疗湿痰,寒痰证。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半夏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4.半夏治疗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半夏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半夏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的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半夏的应用禁忌】 半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半夏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现代研究】 1.半夏药理作用: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着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半夏蛋白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

20-姜半夏

姜半夏 Jiangbanxia 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ZINGBERE ET ALUMINE 本品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 每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性状】本品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鉴别】(1)本品粉末黄褐色至黄棕色。薄壁细胞可见淡黄色糊化淀粉粒。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20~114μm。螺纹导管直径10~24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3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夏对照药材5g、干姜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冰醋酸(10∶7∶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半夏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干姜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个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 13.0%(附录××页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 7.5%(附录××页)。 白矾限量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5g,精密称定,照清半夏白矾限量项下的方法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白矾以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计,不得过8.5%。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页)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0.0%。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温中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痰饮呕吐,肚腹胀满。 【用法与用量】马、牛15~45g;驼30~60g;羊、猪3~9g;犬、猫1~5g。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用于痰多咳嗽:姜半夏性燥可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性温,也可治寒痰,可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又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姜半夏有辛散温通、化痰、燥湿之效,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姜半夏可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白术功效与作用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与白术健脾益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

功能、抗溃疡、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其燥湿利水功效与利尿作用有关;而安胎功效与抑制收缩作用有关。白术还有抗氧化、延缓、、抗凝血、抗肿瘤等作用,白术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炒白术功效很多,食用方法也很简单,但常常用于食疗,有预防的作用,炒白术属于中药,我们都知道中药一般无副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白术进行食疗,作用明显、取材方便,是值得推荐的食疗药材,体虚的人们都不妨试一下。 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能够破气,散痞,泻痰,消积。临床常用于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等。下面详细说一下的功效与作用。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5~6月间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 【药性】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用法用量】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的概述 说是米中第一,一点也不为过。薏米具有丰富的和药用价值,我国古籍对此多有记载。相传,薏米原产我国和东南亚,公元754年我国即把它列为宫廷膳食之一。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大将军马援官至伏波将军,因他在交趾作战时,南方山林湿热蒸郁、瘴气横行。他经常食用薏米,不但能轻身省欲,而且能战胜瘴疟之气,屡立战功。 薏米的功效 1、生薏米煮汤服食,利于去湿除风;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虚泄泻则须炒熟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