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ppt5 人民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20张PPT)优秀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20张PPT)优秀课件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 历史文化的进步;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 统治者需要
尊崇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 巩固政治统一。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一 、 焚 书 坑 儒 的 批 判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1
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 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 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 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 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 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李斯
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 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材料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天人协调、和与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结合本课你认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
大一统意识
价 民本意识 值 和谐意识
道德意识
维护中华民族统一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汉代儒学[人民版]课件

汉代儒学[人民版]课件

君权神授
• 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灵的授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汉代,君权神授学说为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强 化了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三纲五常
•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 仁、义、礼、智、信。在汉代,三纲五常成为社会伦理道德 的基本规范,强调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这一 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语》
01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包 括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 育等方面的言论。
02
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 的主要资料。
《孟子》
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属于儒 家经典之一。
强调性善论和仁政思想,对宋明理学 有较大影响。
《大学》和《中庸》
《大学》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大学之道”的内涵,即“明明德、亲民、止于 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 目。
儒学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东汉时期的儒学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争议
东汉时期,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议,引发了 经学界的分裂与融合。
“章句之学”的兴起
东汉学者注重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和解读,形成了章句之学,推动了 儒学的发展和传播。
郑玄的经学成就
东汉末年的郑玄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优良传统,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 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学体系。
仁义礼智信

诚信之道,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实。 在汉代,信被视为维系社会关系和商业交 易的基本原则。

仁爱之心,爱人如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在汉代,仁的概念被进一步阐释为对社 会和人民的关爱与责任。

指做人的原则和道德标准,强调公正、正 直和合理。在汉代,义被视为个体与社会 和谐共生的必要条件。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 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
B 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2、措施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将 儒家定经为典教科
书;兴办太学与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3、影响
(1)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三、科举制
1、确立:隋唐
2、特点
(1)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第2课 汉代儒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问题: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一、焚书坑儒 1、原因 (1)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
批评时政; (2)秦政治统一的需要。 2、经过 (1)焚书:BC213,李斯建议 (2)坑儒:BC212,咸阳
李斯
3、评价 (1)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 (3)是中国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汉代儒学ppt5 人民版共57页

汉代儒学ppt5 人民版共57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儒学ppt5 人民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16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16张PPT)
第二节 汉代儒学
儒学的产生、发展历程
春秋 战国
秦 汉汉(武帝)
产生
受打击 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
明末 清初
新发展 完善
经济方面:
背景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
政治上: 过程: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育上:
影响
对汉代政治: 对民族精神:
对学术文化:
对主流思想: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人而感天应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 败乃至。”
为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材料六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
夏为子而养之;“王三道纲之五三常纲”可求于天。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 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 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
1、经济方面:汉武帝时,汉朝国力强盛。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
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
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朽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
2、政治方面:汉武帝即位时,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
太学生考试合格后怎样?
什么是“太学清议”?
设立太学
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
影响? 对社会: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对政治:①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太学生清议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

人民版必修三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汉代儒学课件

汉代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确立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汉代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提倡的仁、义、礼、 智等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走向,为后世提供了 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构建了中国社会的基本框架
汉代儒学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为中国封 建社会的组织结构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社会治理产生了深 远影响。
04
汉代政治稳定,社会秩 序良好,为儒学的兴起 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
010203董 Nhomakorabea舒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提 出了“天人感应”、“君 权神授”等思想,为儒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郑玄
汉代经学家,对儒家经典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释, 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何休
汉代经学家,提出了“三 纲五常”等思想,为儒学 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支持。
汉代儒学与法律
法律儒家化
重视家族法
汉代儒学对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法 律逐渐儒家化,强调以德治国、以德 行政,倡导礼治。
汉代儒学强调家族法的重要性,认为 家族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对家 族内部的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行了规定。
礼法并重
汉代儒学主张礼法并重,即以礼为根 本,以法为手段,通过礼与法的结合, 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汉代儒学的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应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
表之一。
儒学对汉代的政治、文化、教 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儒学在汉代的发展过程中,逐 渐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具
有中国特色的儒学文化。
儒学在后世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

人民版必修高中历史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必修高中历史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ppt
愿同学们: 用快乐的心情学习, 并体会学习的快乐。
❖ ❖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
汉武帝
董仲舒
自学要求
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 和 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 其目的和影响。
自学指导
❖ 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及资料和 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 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 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 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 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 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经济方面: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对外关系上: 派张骞出使西域, 开通丝绸之路
思想方面:“黄老之术”存在的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 民 版 必 修 高中历 史专题 一 二 、 汉代儒 学 p p t
❖人 民 版 必 修 高中历 史专题 一 二 、 汉代儒 学 p p t
❖人 民 版 必 修 高中历 史专题 一 二 、 汉代儒 学 p p t
❖人 民 版 必 修 高中历 史专题 一 二 、 汉代儒 学 p p t
三、太学的出现
—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 1、措施: (教育体制)
❖ 中央:创办了太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 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 论中“天下”的涵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 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 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与 影响。

第2课 汉代儒学【人民版】 [课件5]

第2课 汉代儒学【人民版】 [课件5]

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扼制思想文 化自由发展,有利加强专制统治
封建统治实为外儒内法
先秦儒学和董仲舒儒学的不同点
思想主张
先秦儒学
董仲舒儒学
仁、礼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大一统
思想来源
儒学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之长
与统治者关系 批判时政 维护统治
新儒学的特点 ①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 阴阳家、法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 学) ②神学化,官方化。
4、“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 于天,人民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 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限田、薄敛、省役。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适应专中 2、董仲舒主张: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作用:
—以实现文化“大一统”
二、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荀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墨子说:别打了!
秦——法家思想,实 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推行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
一、秦朝:采取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儒学受冲击。
1、实质:思文专制政策 2、目的:维护专制统治
3及、至影秦响之:季有世维护,专焚制诗统书治,,坑巩术固士统,一作用; 六艺但从钳此制缺思焉想。,摧残文化,—思—想《文史化记成》为
政治附庸。
二、汉初:采取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秦末农实民行战“争休—生—养楚息汉”之争政—策—西汉建立
材材料料一二 汉兴至,武接帝秦之之初弊,,七诸侯十并年起间,,民国失家 作亡业事而,大非饥遇馑水。旱凡米,石则五民千人,给人家相足食,,都死者鄙 过五自廪京仓半税天师之庾天一子。之粟下不高。(既陈钱能祖l定陈累ǐ具乃,百相n醇令民因巨y驷民ǔ亡(得,万盖)同卖,充臧尽一子溢贯(满颜,露朽没,色就积而有的食而储于不四蜀府存外可匹、库的,校马汉余东腐。),财西败太,十)。, 而不将可相食或。乘牛车。 ————《《汉汉书书··食食货货志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 建统治者所沿袭。
下马陵,古地名,在今西安市和平门附近, 本西汉董仲舒墓,一说汉武帝游宜春苑,曾在 此下马,故称下马陵;一说董的信徒过此皆下 马,因以为名。俗称虾蟆陵。——《辞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现实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孔子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孟子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荀子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儒 背景:“焚书坑儒”批 学判

罢黜百家
兴 表现 太学的出现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汉代儒学
• 一、“焚书坑儒”批判 • 二、罢黜百家(标志) •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一 、 焚 书 坑 儒 的 批 判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1
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 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 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 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与春秋 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原始儒学)的主要 区别是什么?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 该以思选想择统怎一样巩的固治政治国统思一想①呢尊兴?办儒太学起罢—用黜—儒百儒者家学参,官政独方;尊化儒和术制。度化
②倡兴办儒郡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
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2)用人政策:
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 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把道家、阴阳家、 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使其更 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巩固: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董仲舒《为人者天》
材料五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1、提出“君权神授”与“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中央集权的需
3、发挥“仁政”,主张限田、 薄敛、省役,轻徭薄赋
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 需要
4、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稳定社会秩序 的需要
于独尊地位
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
董 (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
仲 舒
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
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
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
书《 影春
秋 繁 露 》
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 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
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
董仲舒像
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
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材料四 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此人 之所以乃上类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 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 人之好恶,化天之 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 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反应),春秋夏冬之类也。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 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重点)
(1)积极作用: “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 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维护国家统一。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 端;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 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钳制了思想、摧残 了文化)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儒学兴起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 实。
【学习目标】
1、掌握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概述汉代儒学兴起的内容。
2、分析汉代儒学兴起对中国文化产生的重要 影响。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来源、内容。
图说历史
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 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 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2014年江苏先单秦科之0儒1)在对天董、仲君舒、之民儒
著作关系的认识《上,论原语始》儒学以孟《子公为羊例春主秋张 》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 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 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 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 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李斯
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