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则天的用人思想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对武则天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勇于突破传统束缚,敢于担当武则天出生于唐朝,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都受到严重限制。
然而,武则天却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勇敢地担当起国家的重任。
1. 勇于追求个人理想。
武则天从小就有抱负,她渴望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在丈夫去世后,她没有沉溺于悲痛,而是勇敢地投身政治,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胆识。
2. 坚定信念,敢于担当。
在担任皇后期间,武则天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兴衰的重任。
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她始终坚定信念,敢于担当,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善于用人,知人善任武则天在位期间,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1. 勇于启用新人。
武则天不拘一格降人才,她敢于启用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如狄仁杰、姚崇等,使他们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公正用人。
武则天在用人方面注重公平,她反对任人唯亲,坚持任人唯贤,使唐朝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三、改革政治,振兴国家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1. 重视农业。
武则天深知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因此她大力推行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2. 加强法制建设。
武则天重视法制建设,她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使国家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3. 拓展外交。
武则天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崇尚文化,推动教育发展武则天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她崇尚文化,推动教育发展,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 重视科举制度。
武则天在位期间,扩大了科举制度的规模,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
2. 倡导文学艺术。
武则天喜爱文学艺术,她提倡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唐朝的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个人品质1. 坚韧不拔。
武则天在位期间,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困难,但她始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武则天观后感

武则天观后感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执政经历引人深思。
在我看来,武则
天在权力的争夺和政治斗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
她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
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包括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实施改革措施、发展经济、修筑水
利工程等。
尽管她在历史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罪责,如对待政敌的残忍等,但她所做
的一些积极措施,也给了社会一些正面的影响。
同时,武则天的执政也让人反思权力对个人的影响。
她在权力顶端时,不仅展现出了
统治者的荣耀和威严,也面临着权力带来的孤独和压力。
她的心路历程也是人类对权
力的深刻反思,权力给予了人物荣耀,却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
可以从她的故事中得到许多启示,如如何正确对待权力、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责
任等。
总的来说,武则天是一个复杂而又耀眼的历史人物,她的一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观后感,我认为她的故事让我更深刻地思考了人性、权力以及历史的重要性。
武则天读后感

武则天读后感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和瞩目。
读完关于她的历史著作,我对她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武则天的才能、权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武则天的才能武则天作为历史上极具才能的女性之一,她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首先是政治方面。
作为唐朝的后妃,武则天在政治上展现了出色的智谋和才干。
她不但能够处理复杂的政务,还能灵活运用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统治。
她善于运用宗族联姻、亲自执政等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推动了唐朝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强化。
其次是军事方面。
武则天在军事上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她勤于军事训练,理解战略和战术,并亲自参与军事决策。
她有能力带领军队进行有效的作战,并保持了长时间的统治。
最后是文化方面。
与其他唐朝皇帝相比,武则天更加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
她支持并提倡文学艺术,聘请了许多文人墨客,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她本人也多才多艺,擅长诗词和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武则天的权谋作为一个女性统治者,武则天必须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她运用了许多权谋手段。
首先是宗族联姻。
武则天通过与李氏家族的联姻,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她先后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使自己成为皇后和皇太后,并最终自立为帝,成为武周王朝的创立者。
其次是亲自执政。
武则天通过削弱皇帝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威,最终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她对政务的控制力极强,能够熟练地处理政务事宜,并进行相关的政治改革。
最后是运用统治手段。
武则天采取了许多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如打压反对派势力、提拔忠诚的官员、发展经济等。
她通过这些手段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并使唐朝得以继续繁荣。
3. 武则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武则天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证明了女性也能够担当重要的政治职务。
浅析武则天的用人制度

浅析武则天的用人制度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性皇帝,在她的统治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独特的用人制度。
这些制度不仅对她的个人权力以及政权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对武则天的用人制度进行浅析。
首先,武则天采用了广泛的选拔机制。
她废除了儒家的科举制度,改为推行唐初的连选制。
这使得人才的选拔更加公正和开放,不再限制于贵族和士人的门第身份。
而且,武则天还设立了多个机构,如封禅台、诏令班等,以选拔各领域的人才。
通过这些选拔机制,她吸纳了大量的文武官员,提高了朝廷的治理能力和统治的合法性。
其次,武则天注重培养和提拔年轻人才。
她鼓励年轻人才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并赋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力。
她特别注重选拔和任用年轻有为的官员,如魏元忠、宋璟等。
这些年轻官员在政治上表现出色,成为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柱石人物。
通过培养年轻人才,武则天为自己搭建了可靠的统治阵容,保证了政治的廉洁和稳定。
此外,武则天实行了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
她设立了司锦局,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根据工作表现给予奖惩。
这种制度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了政府效能。
同时,武则天还采用了“三纪六职”制度,要求官员在任期结束后进行述职,讲述工作心得和政绩,以便评估其政绩和能力。
这种绩效评估制度对于政府的廉洁和高效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武则天在用人方面注重平衡各方利益。
她不以贵族出身为唯一标准,而是注重人才本身的能力和品德。
她即使是自己的政敌,只要有才能,也会提拔任用。
同时,武则天还注重平衡各个官僚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过分偏袒其中一方,以维持政权的稳定。
这种注重平衡的用人制度使得她的政权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为她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武则天的用人制度具有广泛的选拔机制、重视年轻人才、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和注重平衡各方利益等特点。
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她的个人统治提供了稳定的后盾,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为后来的君主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也为今日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武则天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武则天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改革,巩固
了唐朝的统治地位,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她治国理政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用人。
武则天精通用人之道,在调配干部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唯才是举"。
首先,武则天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她在统治时期举办过多次科举,以选拔优秀的
人才。
她还设立了许多官学,在官学中推广了新科技、新文化,使得官员们不断地提高自
己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时,她也非常注重官员的培养和磨练,经常派遣他们到各地考察
实践,以提高他们的才干和治理能力。
其次,武则天在用人方面重视平衡和公正。
她不会因为个人喜好或者好恶而任意安排
官员的职位,而是根据其才干和能力进行合理搭配,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
她还对镇压
反动派的官员进行了惩处,以坚持国家法律和公正原则。
再次,武则天常常从下层基层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赏识能力出众的人,给他们提供
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她着重培养青年干部和女性干部,为积极推进国家事业和社会发展奠
定基础。
最后,武则天注重沟通与合作。
她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情况和
民情民意,作出合理的决策。
她也积极地亲自出席会议、指导工作,使得干部和百姓更加
地信任她,并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体来说,武则天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她以用人能力为最重要的标准,而不是身份、出身背景等因素,从而使得高效率的管理和干部完整地体系,成为了唐
朝最为稳定和强大的时代之一。
《武则天》读后感

《武则天》读后感
《武则天》是一部描写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传记小说。
在阅读
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武则天这位历史人物所折服。
她作为一个女性,能够在一个男权至上的时代,登上皇位,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武则天从一个普通的宫女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
为统治天下的女皇帝的过程。
她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复杂内心世界的女性。
她在政治上的智慧和果断,让人敬佩;而在情感上的坚韧和执着,让人动容。
通过阅读《武则天》,我对唐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唐代是一个繁荣昌
盛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权谋纷争的时代。
武则天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展现出了她在政治斗争中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权的精神。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不输给任何一个男性。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武则天在感情上也有着丰富的经历。
她与唐太宗的情感纠葛,与李治的爱恨情仇,都展现出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柔情和坚强。
她在感情上的选择和坚持,让人感叹她的内心世界之丰富和复杂。
通过阅读《武则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和奋斗。
武则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光彩,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永远铭记。
总的来说,读完《武则天》这本书,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智慧和勇气让人敬佩,她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动。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小说,更是一部展现女性力量和魅力的作品。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感受她的坚韧和勇气。
武则天故事读后感

武则天故事读后感读完武则天的故事,我就感觉这个女人简直是传奇中的传奇啊!首先呢,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她能一路披荆斩棘登上皇位,这就像一个开了挂的大女主剧本。
她刚开始在宫中的时候,肯定也遭遇了不少刁难和打压吧。
但是人家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在复杂的宫廷斗争里站稳脚跟。
就好比我们现在在职场上,面对各种勾心斗角,她那套生存法则估计能写成一本职场秘籍。
她的政治手腕那也是相当厉害。
她能重用人才,像狄仁杰那些大臣,在她手底下干活,虽然她是个女皇帝,但这些大臣也都服服帖帖的。
这说明她很有识人之明,知道谁能干啥,就像一个超级有眼光的球队教练,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而且她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有些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呢。
不过呢,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手段有时候也很残酷,那些反对她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这就有点像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总裁,但在那个时候,也许这也是她保住皇位的无奈之举吧。
再说说她的感情生活,那也是相当丰富。
她先是唐太宗的才人,后来又成了唐高宗的皇后。
这两段感情就像是两个不同风格的故事。
和唐太宗的时候,她可能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在努力学习宫廷生存之道;和唐高宗的时候,她就开始逐渐掌握权力了。
而且她还养了男宠,这在当时可是惊世骇俗的事儿啊,就像在那个传统的世界里扔了一颗大炸弹。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她作为皇帝,好像也在追求一种男女平等的感觉,男人当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她当皇帝为啥不能有自己喜欢的人在身边呢?武则天的一生就像一部超级精彩的长篇连续剧,有权力斗争、有爱情纠葛、有政治风云。
她打破了常规,向所有人证明了女人也能在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
她的故事让我觉得,人只要有足够的野心和能力,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有可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
虽然她已经是千年前的人物了,但她的故事到现在还是那么吸引人,感觉就像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传奇,不断地给后人带来震撼和启发。
论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贡献

浅析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贡献邵辉一、策略(一)极力求访,广延贤良。
为得到贤才共辅天下,武则天曾多次下达求贤诏书,如上述《求贤制》、《搜访贤良诏》、《求访贤良诏》等。
诏书指出:“十室之邑,忠信尚存;三人同行,我师犹在”,“今日更启搜扬,庶得不遗草泽”;令文武内外五品及七品以上清官及外官刺史都督等,于当管部内,即令具举”,“会须搜访,不得称无”;又“令文武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
”于是,当时的宰相、大臣均以荐贤为己任,时时留意,处处留心,发现人才及时举荐。
尤其是曾被娄师德荐举、并得到武则天重用的狄仁杰,更是常常以“举贤为意”,经他引荐而被提拔的各类人才,如“桓彦节、敬晖、窦怀贞、姚崇等,至公卿者数十人。
”同时,武则天还鼓励官民自荐其才。
她说“:其有志行可录,才用未申,亦听自荐”,“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荐。
”无论是被荐或自荐,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得到提拔或任用,荐贤者亦可得到封赏。
为避免贤能遗漏,武则天还经常派使者到全国各地方考察政治,搜罗人才,以至于“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蒙童博士,皆被搜扬”,试用合格后,正式委任。
(二)量才录用,不计资历。
唐朝初期,把持政权的关陇贵族门阀观念较重,不利于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进入仕途。
武则天则通过修订《姓氏录》,打破士庶界限,以能授官,依功行赏,“量才授职”,不计出身、资历。
她在《求贤制》中曾明确指出:“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蕴梁栋之宏才,堪将相之重任,无隔士庶,具以名闻!”在《改元光宅赦文》中说:“济世之道,求贤是务。
其官人及百姓等,或器标瑚琏,或材堪栋幹,或在职清慎,或抱德幽楼……咸以名荐,务取得贤之实。
”在制举中还开创农夫、樵人、工商杂类等自荐和引荐之路,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官阶晋升方面,武则天在《文武官计考进阶制》中规定:“其奇才异行,别有殊功者,不__拘进阶定例。
”所以,自武则天弘道元年临朝称制,至神龙元年退位任用的78 位宰相中,有的来自士族高门,有的来自庶族地主,但也有的来自于“衰微破落”、“役同厮养”的下等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武则天的用人思想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摘要:武则天是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她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
在她长达45年的统治时期中,不仅为当朝遴选了众多的贤相和名将,而且为开元时代预备了一批杰出的人才。
其用人思想及选拔人才的方法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武则天;人才;用人想;管理
武则天从小生活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受到各种封建制度的压迫与摧残,但她却依旧创造了一个奇迹,公然与传统文化作抗争,一跃而起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她可以算作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政治家,在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激增,故史学家郭沫若称其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的统治之所能“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原因是很多的,而其最重要的是与武则天重视人才,善于用人的作风是分不开的。
其人才思想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传统,也给当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一、武则天的人才管理思想
武则天在位的几十年,她的每一次成功都建立在用人的基础上。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仪,则上下乱;无政事,则用人不足”。
不信任仁厚贤德的人,也就是不爱惜有才之人,那么国家不定会很空虚。
武则天在位时期,曾以禄位收揽天下人才,借以笼络人心,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正因如此,她在选才、用人两方面所取得成就,为古今不少人称道,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道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责,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
”(1)武则天把国家政事都交给有能力、有才能的大臣,因此,在在武则天周围有才能者不乏其人,这也成为她驾驭武周政局的工具。
在儒释道三家并立的大唐唐朝,武则天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她曾颁布的制度有《臣轨》《求贤志》《搜访贤良召》等,搜罗了大批天下人才。
《臣轨》上卷《同体章》中说:“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才。
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材。
虽楹柱栋梁、栱栌榱桷,长短方圆,所用各异,自非众材同体,则不能成其构。
为国者亦犹是焉。
”((2)“天下至广,庶事至翻,非一人之功能周也,必倚贤臣之力。
”
这些都无不反映出武则天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
1、武则天选拔人才范围广泛
武则天选拔人才不计门第,不计资历,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她说道:“其有志行可录,未用未申,亦听自荐。
”(3)无论是被荐还是自荐者,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得到提拔或录用,荐贤者亦可得到封赏。
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提高进士地位,增加制举和殿试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寿元年二月,太后策贡与洛城殿,贡生殿试自此始。
”(5)这不仅仅反映出武则天的开创性,也体现她选拔人才之多,范围之广,同时也为诸多寒门之士走上仕途打开了大门。
武则天的这些做法,巩固了自己在庶族地主中的地位,收揽了民心,也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武则天十分重视大臣的道德素养
有一句古话叫“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却不能治天下”,武则天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她用道德约束臣子,以治天下。
“人臣之君也,犹四支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乃成体也,相得而后成用”(6)
臣子应该与君同心同体,不可分割,才能治国安邦,民族兴旺。
3、武则天鼓励君臣匡荐
在武则天的眼中,“谏者,所以匡君于正也。
”“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欲以除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忠臣必谏其君。
”(7)作为国家的忠臣,目睹君主的过失必须及时的进谏并指出错误。
“是以国之兴,贵在谏臣,家之将兴,贵在谏子,若君父有非,臣之不谏,欲求国泰家荣,不可得也。
”(8)由此可见武则天对于谏臣的重视和赞赏,谏臣是国家不可或缺之才,国泰安康离不开谏臣的功劳。
4、武则天设立“铜匦制”
《资治通鉴》中记载:“三月戊申,太后命铸铜为匦。
其东臼‘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日‘招谏,。
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日‘申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日‘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密计者投之。
命正谏、补阙、拾遗一人掌之。
先责识官,乃听投表疏。
”(9)铜匦制体现了一种公平公正的思想,使许多没有背景,但是有识之人能够得到展现的机会,进去仕途,从而也调动了下层官员参与政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武则天的人才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
武则天被后人称其为“当代赖来知人之明,累朝赖多仕之选”,他的人才思想及用人方略,不仅在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
我们生活的21世纪,“人才是建功立业之本,之家安邦之源”。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代世界里,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各种竞争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借鉴武则天在历史上用人方面的经验教训,学习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方略。
自建国以来,我国在选拔人才方面出现过很多的问题与失误。
如搞过“唯成分论”,以家庭出身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以成份的“好”、“坏”作为评价人才的条件。
后来,又片面地强调文凭、学历,搞“唯文凭论”。
直到现在,这种观念依然存在,仍然有很多企业在用人时,首先看的是学历,而不是看人的实际能力的大小和真实水平的高低。
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这种现象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陋习,很多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也会面临这种问题,企业过分看重学历、职称或者非“硕士”、“博士”不聘等等。
然而,在许多地方选拔干部时也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不考虑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而是任人唯亲,注重个人利益的现象十分突出,把整个社会都编织成了一张大大的关系网。
因此没我们更应该以历史为镜,了解武则天的用人思想,做到像她那样“明察善断”,“有不称职者,寻亦黜之”(10),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纵观国情,我国还一直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体制改革并不完善,各种矛盾很突出。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应该具备武则天那样虚怀若谷的胸襟,时刻以大局为重。
要想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就必须把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其职责所在,学会像武则天一样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并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总之,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女政治家,名副其实,历史学者在评价武则天功过的问题上,不得不叹服她有非同寻常的人格魅力。
我们要正确认识武则天人才思想及用人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选拔人才,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