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
药物中毒性肝炎怎么处理[001]
![药物中毒性肝炎怎么处理[001]](https://img.taocdn.com/s3/m/1e7641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1.png)
药物中毒性肝炎怎么处理药物中毒性肝炎是由于人体内摄入有毒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脏病变。
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中毒性肝炎有对乙酰氨基酚、氨茶碱、醋酸盐、四环素、苯妥英钠等药物所致。
药物中毒性肝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防治,继续使用有毒药物,打破中毒平衡,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肝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处理方法:1.停药和禁食;2.肝保护治疗;3.中医辨证施治;4.治疗并发症。
1. 停药和禁食药物中毒性肝炎的首要处理方法是停药和禁食。
停止接触有毒药物,避免继续中毒,对恢复肝功能非常重要。
同时,患者应适当控制饮食,切忌油腻、燥热、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帮助肝脏修复。
2.肝保护治疗肝保护治疗是药物中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甘草酸二钾、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以通过抑制氧自由基、清除自由基等机制发挥保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缓解肝炎症状。
另外,支持性治疗也非常重要,如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酸碱平衡等。
3.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认为,药物中毒性肝炎也是由于体内失去平衡导致的。
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调理,帮助恢复人体机能,促进肝细胞修复。
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芩、枸杞、柴胡等。
4.治疗并发症药物中毒性肝炎严重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衰竭、肝昏迷以及出血等。
需要对症治疗,控制病情,维持生命。
对于肝衰竭患者,可以选择肝移植等手段。
注意事项:1.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有毒药物,遵循用药原则,按时、规律使用药物。
2.不随意更改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不擅自停药,如果需要停药,可以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依从度。
3.对于中毒性肝炎患者,注意饮食及日常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焦虑及情感激动等。
4.药物中毒性肝炎患者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遵医嘱治疗。
总之,药物中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合理的治疗方案。
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原因及防治

2 . 2 . 8 合并 用药分析 : 合并用 药 以肿 瘤用 药 、 抗 微生 物药 、 中
药 注射剂 、 免疫系统 药 、 电解 质及 营养药类 等为 主。合并 的主 要 药品有 : 青霉素 、 头孢 呋辛 、 环 磷酰胺 、 谷 胱甘肽 、 维 生素 、 苦 参 注射液等 , 合并药 品按例次 统计 , 故病例 组为 6 5例 次 , 对照 组为 1 5 8检查指标 。经确切概率法 检验 , 2组合并用药分布无
响, 许多检验无法进行 以致无法提供更多 的研究数 据。要解决
等资料 目前尚无公开的相关研究 , 作 为临床使用量 比较大的 中 药注射剂 , 尚缺乏安全 用药依 据 , 对 其开展 上市后 集 中监 测具 有 重大的意义 。通过本次对 1 1 3 5 0例 使 用参芪 扶正 注射 液 的
合 格病例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 结 果表明参 芪扶正注射液 的
几率 。 从 目前 我国的医疗 水平 与医护人 员对药 品上市 后再评 价
参 芪扶正注射液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率 、 人群特 征 、 影 响 因素
认识程 度 , 开 展药 品上 市后再评价 工作仍 困难重重 , 一 是医疗 资源 的缺乏使 医务 人员 的参 与性 不 高 , 二 是 医疗 经济 学 的影
3 张杰. 参芪扶正注射液致迟发型过敏反应 1 例[ J ] . 中 国药物应用与
监测 , 2 0 0 6 . 4: 6 0 .
4 王春英 , 郭会霞. 参芪扶正注射液致 皮疹 [ J ] . 临床误诊 误治 , 2 0 0 5 ,
药物性肝炎的蒙医辨治经验

损害肝功能 的药物 引起肝 内三 根之 功能失 调七 素之 新陈代 谢活动障碍 。肝里通 过变 色希 拉之 作用 渐成熟 变血 液及 其 糟粕变成胆汁而储 存 于胆囊 ,胆汁 亦进一 步分 解成 精华 与 糟粕 ,其精华转 化为 黄水 ,糟 粕则进 入小 肠协 助食 物之 消 化 ,吸收 ,最后成为 粪便 之色 素与 尿渣 等这一 系列新 陈 代 谢异常引起 的病 理性 改变 。主治 原则 为 ,调 理三 根 ,清 除 血希拉热邪 为前提 ,改善 肝 内分 解 的精华 与糟粕 , 根 据 再 病情发展过程 中所表现 出的症 状特点 ,分期辩证施治 。 3 1 发病初期 本病发 病初期酷 似 胃热性希 拉病 ,出现 食 . 欲不振 ,恶心 ,泛酸 ,有时 吐酸 、苦水 ,周身无 力等 症状 , 另外兼有 内部发烧 ,大便 燥结 、腹 胀 ,右上 腹部 和 隔后疼 痛随病势加重 ,触 摸肝 区可 摸到肿 大 的肝脏 ,并 有轻 微压 痛。脉象多粗而 满且 搏动有 力 ,舌苔 黄赤 ,小便 色赤 而显
白开水送服 。晚饭 后 :七 味红 花散 ,清肝 热。肝损 伤 ,肝 血增盛 ,目及皮 肤 发 黄 等肝 热 病 。四味 草果 汤 ,抑赫 依 , 止痛 ,主治 上行 赫依 ,司命 赫依 引 起 的引 起 的头 部刺 痛 , 腹胀肠鸣 ,脾脏 赫依 等 ;七味 红花 散 3 g用 四味草果 汤 3 g
医辩证治疗经验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药物性肝 炎;蒙 医;辩证施治 ;体会
【 中图分类号】 R4. 29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10 8 1 (02 l 04 — 1 07— 57 2 1)O 一 11 0
近年来 临床上 药物性肝损伤 屡见 不鲜 ,但 尚未引起 人 们和临床医师足 够和 广泛 的重视 。药物性 肝 炎是指 在治 疗 过程 中由于药物 的毒性 损 害或 过 敏反 应 所致 的肝 脏 疾病 。 肝脏在药物代谢 中起 着重 要的作 用 ,大 多数 药物经 过生 物 转化而清 除 , 肝脏 的病 理状 态可 以影 响药物 在体 内的代 谢 过程 ,并可影 响疗效 和引 起不 良反应 。蒙 医学 称之 为肝 中 毒病 ( 日哈 日希嘎散病 ) 浩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演变 为肝包 如病 ,其临床 表现 为食 欲减退 , 胀 ,右 肋部 不舒 的一 种 腹 疾病 。在临 床治疗 中 ,以调 理三根 ,清除 血希 拉热 邪 为前 提 ,在根据疾病 的类 型和病史 变化 采取 相应 的蒙成 药 治疗 辩证施治 。 .
药物性肝炎

□ □ □ □
结果 未做:√
□ □ □ □ □ □ □
□
□ □ □ □
RUCAM量表 – 1(D)
肝细胞损伤型评估项目
组Ⅰ和组Ⅱ计分 所有组Ⅰ和组Ⅱ的病因均能合理地排除 组Ⅰ的7种病因可排除 组Ⅰ的6或5种病因可排除 组Ⅰ可排除的病因不足5种 备择病因高度可能 6. 药物/草药的既往肝毒性 产品说明书上有肝毒性标注 肝毒性有报道,但说明书上未标注 未知
肝细胞损伤型评估项目
1. 从服用药物/草药至肝损伤发病的时间 5~90 d(再用药:1~15 d)
<5 d或>90 d(再用药s>15 d)
或:从停用药物/草药至肝损伤发病的时间 ≤15 d(慢代谢化学药物除外:>15 d) 2. 停用药物/草药后的ALT变化过程(ALT峰值和ULN的百 分数差) 8d内下降 ≥50% 30d内下降 ≥50% 无信息或继续用药 30d后下降 ≥50% 30d内下降 <50%或再次升高
分值
+2 +1
+1
+3 +2 0 0 -2
结果
□ □
□
□ □ □ □ □
RUCAM量表 – 1(B)
肝细胞损伤型评估项目
分值
3. 危险因素
饮酒(当前饮酒量:女性>20 g/d,男性>30 g/d)
+1
饮酒(当前饮酒量:女性≤20 g/d,男性≤30 g/d)
0
年龄 ≥55岁
+1
年龄 <55岁
分值
+2 +1 0 -2 -3
+2 +1 0
结果
□ □ □ □ □
□ □ □
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药物性肝炎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肝脏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
由于药物种类繁多,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也相对复杂。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制定合理的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炎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用药史。
二、实验室检查。
对于疑似药物性肝炎的患者,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
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是药物性肝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尤其是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升高,对于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和凝血功能异常也是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表现。
三、用药史。
患者的用药史对于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同样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等,以及用药的剂量、频率、用药时间等。
有些药物会导致肝脏损伤,因此患者的用药史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药物性肝炎。
四、其他检查。
除了实验室检查和用药史外,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也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肝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形态和结构,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对于确诊有困难的患者,肝脏穿刺活检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用药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药物性肝炎。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考虑药物性肝炎的诊断,1. 有明显的肝脏损伤表现,如ALT、AST水平升高;2. 用药史与肝脏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3. 排除其他肝脏疾病的可能性。
六、治疗。
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应立即停止疑似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物性肝炎,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肝脏炎症,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胆汁淤积、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下面将介绍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首先,药物性肝炎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等。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用药史、饮酒史等,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药物性肝炎的可能性。
其次,对于患者的临床表现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
现多样,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乏力、黄疸等症状。
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来全面
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
另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药物性肝炎的重要手段。
包括血清肝酶、胆红素、
凝血功能、免疫学指标等的检查。
其中,血清肝酶的水平常常升高,尤其是ALT
和AST的水平。
此外,胆红素的水平也会增高,凝血功能异常等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最后,对于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需要进行评估。
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癌药等,都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评估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以帮助诊断药物性肝炎。
总之,诊断药物性肝炎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药物评估等多方面的
信息。
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最终可以确定药物性肝炎的诊断。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
如何避免药物性肝炎?

如何避免药物性肝炎?作者:宋立刚来源:《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3年第09期由于腹部长了难以根治的体癣,在连续5年使用某种治疗皮肤病的涂抹性软膏后,39岁的孙女士日前因药物性肝炎发作住进医院进行治疗。
在某医院收治的肝炎患者中,因各种各样的用药不当引发的药物性肝炎占了5%~10%左右,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呈上升趋势。
孙女士是因为多年的体癣一直用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膏擦拭皮肤,连续擦拭了5年后,导致药物毒性通过皮肤渗入体内,最终因肝脏损伤严重引起了慢性重症肝炎。
说到肝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乙肝。
其实,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仅是病毒性肝炎这一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已,在肝炎的家族里,还有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几大类。
其中,危害甚广、却不为人们所重视,而患病人数决不亚于乙肝的还有药物性肝炎。
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人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
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药物性肝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
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属药肝,其中以老年人为多见。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轻者没有明显的病状,仅血中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危及生命。
最危险的是爆发性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肝脏细胞突然大量死亡,病情急转直下,病人可在一二周内就死亡。
二、吃药也能吃出肝炎来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假如药物具有毒副作用,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必然是肝脏。
药物性肝炎PPT课件

入院后给予拉米夫定0.1 qd抗病毒及甘利欣等护肝治疗, 1月后复查肝功: ALT33U/L,AST30U/L,HBVDNA<1.0×103 。
第2个月到胸科医院治疗肺结核,同时继续服用拉米 夫定,期间复查肝功: ALT30-47U/L,AST29-42U/L, 多次查HBV-DNA<1.0×103 。顺利完成抗肺结核治疗。
2019/8/25
1
抗病毒:HBV-DNA(+)均应使用。不主张使用干扰素。 尽量使用快速起效的口服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 最好在抗结核治疗前1-2个月使用。 根据肝功能(胆红素、PTA、白蛋白、转氨酶)、HBV-DNA、肺结核情况
制定方案 护肝,抗病毒,抗结核. 监测肝功能:每两周一次,ALT>80U/L建议每周查一次。 凝血功能,HBV-DNA定量
(2)肝功能异常伴发热、皮疹、关节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过敏反应停药。
(3)AL T ≥3 ×ULN、AL P ≥1. 5 × ULN 及TB ≥2 ×ULN 时 停药。
明显的肝损害因素及严重肝损害者,可选用对肝脏无明显影响或 影响小的药物,如EMB、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力排肺疾 (或力克肺疾) 及奥格门汀。
2019/8/25
5
抗结核药物选择:在保证抗结核疗效的情况下选用肝损害小药物。
抗病毒及护肝情况下仍出现肝损害时及时调整方案或停止治疗。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痨药在出现反复肝功异常 时可适当调整。
氨基糖甙类药物、乙胺丁醇、链霉素及氧氟沙星可以考虑使 用。
可用利福喷丁替代利福平,乙胺丁醇替代吡嗪酰胺,力克肺 疾替代异烟肼。
1月后查HBV-DNA5.73×103 ,肝功肝功: TB220.0umol/L,PTA56.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体内药物的清除
①清除胃肠残留的药物 ②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排泄
支持疗法
解毒疗法:葡萄糖醛酸内酯、谷胱甘肽 解毒疗法:葡萄糖醛酸内酯、谷胱甘肽
降酶疗法:联苯双酯、甘草甜素、垂盆草
利胆疗法:消胆胺、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茵栀黄 护膜疗法:硫普罗宁、必需磷脂
“特殊”疗法: 特殊”
1.N1.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扑热息痛引起的肝损害。可增加 肝细胞内谷胱甘肽储存。宜早应用。如强力宁。 2.辅酶Q10:消灭自由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2.辅酶Q10:消灭自由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3.肌苷:体内转变为ATP,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能 3.肌苷:体内转变为ATP,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能 增强多种酶活性,促进肝细胞恢复。 4.能量合剂:ATP、辅酶A和细胞色素C等加入葡萄糖中组成。 4.能量合剂:ATP、辅酶A和细胞色素C 5.复方氨基酸制剂 5.复方氨基酸制剂 6.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用大量VB6静脉滴注 6.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用大量VB6静脉滴 异烟肼引起改变肝 细胞膜的物理特性和/或化学特性, 细胞膜的物理特性和/或化学特性,抑制 细胞膜上的K+/Na+-ATP酶活性 酶活性, 细胞膜上的K+/Na+-ATP酶活性,干扰 肝细胞的功能, 肝细胞的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 的复合物等不同途径直接导致肝损伤, 的复合物等不同途径直接导致肝损伤, 也可选择性破坏细胞成分, 也可选择性破坏细胞成分,或与大分子 物质共价结合,干扰细胞特殊代谢途径, 物质共价结合,干扰细胞特殊代谢途径, 诱导免疫变态反应,间接地引起肝损伤。 诱导免疫变态反应,间接地引起肝损伤。
脂肪肝型 脂肪肝型
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充满甘油三脂, 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充满甘油三脂,或脂肪小滴 分散在整个细胞浆中。 分散在整个细胞浆中。 以四环素和丙戊酸最常见。 以四环素和丙戊酸最常见。
其他类型
肝血管病变 1、肝紫斑病 2、肝静脉血栓形成 肝小静脉闭塞症(VOD) 3、肝小静脉闭塞症(VOD) 肉芽肿性肝炎 药物引起的肝肿瘤
慢性肝炎型
慢性肝炎型与慢性活动性肝炎极为相似,可以轻到无症 慢性肝炎型与慢性活动性肝炎极为相似, 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 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 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临床还可伴有发热、皮疹、 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临床还可伴有发热、皮疹、甲状 腺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病变关节痛、痤疮、 腺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病变关节痛、痤疮、门脉性肝硬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甘油三酯增高、低血糖等肝外 表现. 表现. 引起的常见药物有乙胺碘呋酮、心舒宁、阿霉素、 引起的常见药物有乙胺碘呋酮、心舒宁、阿霉素、雌激 素制剂等。 素制剂等。
小结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 直接或通过免疫机制间接引起肝损害。 任何病人在用药过程中或以后出现肝损害,应 考虑DILD可能,并及时停用可疑肝损药物。 考虑DILD可能,并及时停用可疑肝损药物。 停药后多数病例能自然恢复。 各种保肝、利胆、降酶和护膜药物均可使用, 酌情选用2 酌情选用2-3种即可,但疗效难以肯定。 激素仅用于少数有特殊适应症的病例,不可滥 用
药物性肝炎
讲义目录
概念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 治疗
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Hepatopathy 药物性肝病(Hepatopathy by Drugs)或者药 Drugs)或者药 物性肝损害(Drug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injury):是指某些药物经 injury):是指某些药物经 过口服、肌肉注射、皮内或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导 管介入疗法、外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对肝脏产生损害, 出现类似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或体征,国内资料报告药物性肝病发病率占所有药物 反应的10%~15%。 反应的10%~15%。
④ 甲、乙、丙、丁、戊、庚等各型肝炎标志均阴性, 庚等各型肝炎标志均阴性, 并能排除其他因素引起肝内淤胆或肝细胞损伤。 并能排除其他因素引起肝内淤胆或肝细胞损伤。 再次应用相同药物,可再度发生肝损害( ⑤ 再次应用相同药物,可再度发生肝损害(慎用此 法) 。 具有肝内淤胆或肝细胞损害的病理改变, ⑥ 具有肝内淤胆或肝细胞损害的病理改变,但不符 合其他疾病所致。 合其他疾病所致。 再加其他项的任何两项, 凡具备上述 1 和 4 项,再加其他项的任何两项, 即可考虑药物性肝病。 即可考虑药物性肝病。
病理表现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表现为肝细 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 胞坏死、胆汁淤积, 沉积或慢性肝脏炎症及肝硬化。 沉积或慢性肝脏炎症及肝硬化。
可预测的肝损伤
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有损害,作用其 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有损害, 特点是: 特点是: 肝脏损害的程度与药物剂量大小和疗程有关。 ①肝脏损害的程度与药物剂量大小和疗程有关。 可复制动物模型。 ②可复制动物模型。 发病率高。 ③发病率高。 可将其分为直接损伤型和间接损伤型, 可将其分为直接损伤型和间接损伤型,前者为 可损伤肝细胞所有成分,如四氯化碳、氨甲喋呤、 可损伤肝细胞所有成分,如四氯化碳、氨甲喋呤、红 霉素过量等, 霉素过量等,后者为选择的损伤肝细胞某一细胞器或 干扰某一代谢过程,如乙硫氨酸等。 干扰某一代谢过程,如乙硫氨酸等。
诊断
① 用药后1--4周(或更长时间)出现肝内淤胆或肝细胞 用药后1--4 或更长时间) 损害的临床表现。 损害的临床表现。 ② 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 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 ③ 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性细胞上升(达6%以上)或白细 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性细胞上升( 6%以上 以上) 胞增加。 胞增加。
不可预测的肝损伤
一些药物性肝损伤,仅发生在少数的服药人群中,认为 一些药物性肝损伤,仅发生在少数的服药人群中, 系机体特异性反应, 系机体特异性反应,常与药物剂量无关,损害较弥漫, 可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和嗜酸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代表了药物过敏。与免疫机制有关 代表了药物过敏。与免疫机制有关。 与免疫机制有关。 其特点: 肝损害与用药量、疗程无关; 其特点:①肝损害与用药量、疗程无关;②不能复制动 物模型; 发病率较低,如常见药物有苯妥英钠、 物模型;③发病率较低,如常见药物有苯妥英钠、阿奇 霉素等。 霉素等。
引起肝损的药物分类
抗结核药32.7% 抗结核药32.7% 中草药23.4% 中草药23.4% 抗肿瘤药 10.9% 解热镇痛药9.0% 解热镇痛药9.0% 抗霉菌药6.3% 抗霉菌药6.3% 抗生素 6.1% 心血管药3.0% 心血管药3.0% 激素类药 2.6% 抗病毒药1.5 抗病毒药1.5 % 抗甲状腺及糖尿病药1.3% 抗甲状腺及糖尿病药1.3% 其他 3.3%
药物性肝病的预防原则
1.在治疗各种疾病的用药过程中,特别是患者 1.在治疗各种疾病的用药过程中, 在治疗各种疾病的用药过程中 原有肝病或患有累及肝脏的其他疾病时, 原有肝病或患有累及肝脏的其他疾病时,必须 熟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 熟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 2.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禁止滥用、多用、长期 2.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禁止滥用、多用、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和大量用药; 和大量用药; 3.对有可能肝损害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要定 3.对有可能肝损害的药物 对有可能肝损害的药物, 期检查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亚临床肝损害, 期检查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亚临床肝损害, 特别是年长、营养不良,酗酒者尤要警惕; 特别是年长、营养不良,酗酒者尤要警惕; 4.凡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者,须避免再给与相 4.凡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者 凡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者, 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型
临床较为常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 临床较为常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 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常有发热、乏力、 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常有发热、乏力、食 欲不振、恶心、 欲不振、恶心、肝区不适及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 高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衰竭、 高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衰竭、出现进行性 黄疸、 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
预后
如及时诊断,及时停药,预后多数良好。大 如及时诊断,及时停药,预后多数良好。 多数于1 个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 多数于1-3个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但若延 误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 左右。 10% 误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左右。 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型肝功能损害, 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型肝功能损害,若黄疽迁 延而发展到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后, 延而发展到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后,其预后一 般不良。 般不良。
糖皮质激素
1.存有争论,多认为仅用于少数有特殊适应症的病 1.存有争论,多认为仅用于少数有特殊适应症的病 例,不可滥用。主要用于利胆,短程给药。 2.用法:强的松30-45mg/d,3-5天后,若BIL下降402.用法:强的松30-45mg/d,3- 天后,若BIL下降4050%,剂量减半,以后每天减5mg,总疗程控制 50%,剂量减半,以后每天减5mg,总疗程控制 在12天。对无效病例,最多用7天。 12天。对无效病例,最多用7 3.激素试用:FHF、肝内胆汁淤积、慢活肝、肉芽 3.激素试用:FHF、肝内胆汁淤积、慢活肝、肉芽 肿肝炎和肝紫癜病
肝内胆汁淤积型
胆汁淤积为主的药肝,其临床与实验室 胆汁淤积为主的药肝, 表现与肝内淤胆、肝外胆道梗阻、 表现与肝内淤胆、肝外胆道梗阻、急性胆管炎 相似,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 相似,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 压痛及肝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明 压痛及肝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明 显升高,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 显升高,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
发病机制
1.药物在肝内进行代谢,通过肝细胞 药物在肝内进行代谢, 光面内质网上的微粒体内一系列的药物 代谢酶(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 代谢酶(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 经过氧化、 经过氧化、水解等形式形成相应的中间 代谢产物(第一相) 代谢产物(第一相),再与葡萄糖醛酸或 其它氨基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最终产物 第二相) 排出体外。 (第二相),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