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_演示文稿
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探析

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探析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是提高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表达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人文素养是培养音乐家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音乐技能,更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从而为成为优秀的音乐家奠定基础。
人文素养是促进学生情感与性格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
二、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文知识。
即学生对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
这些知识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怀和音乐修养的重要基础。
人文精神。
包括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的理解。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人文品质。
这是指学生对音乐艺术产生敬畏之心、谦卑之心的品质。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品质,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用心感受音乐,用心对待音乐。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的教育。
通过对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的系统讲解,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音乐理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形成对音乐的全面认识。
注重跨学科的教育。
音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文学、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密切相关。
通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增加跨学科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情怀。
注重音乐人文素养的实践。
在音乐教育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音乐会、音乐比赛、艺术节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和体验音乐艺术,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小学音乐艺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优化教学

小学音乐艺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优化教学一、引言音乐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音乐艺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优化教学。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通过对人类社会现象和人类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形成自己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种综合能力,涵盖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文化意识等方面。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养与艺术欣赏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小学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欣赏音乐表演等方式感受艺术的魅力。
1.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音色的感知能力。
音乐的节奏和音色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演奏乐器、具体音响实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节奏和音色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开展音乐会、音乐剧等活动。
通过参加音乐会、观看音乐剧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的喜爱,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欣赏、鉴赏和评价美的主观能力。
在小学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1.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音乐作品的美。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音乐作品中的和谐美、动人美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美的敏感度。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具有丰富的意象感和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想象出各种美好的事物和场景。
3.开展艺术创作活动。
在小学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他们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音乐艺术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小学音乐艺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文素养和大学生音乐教育研究

人文素养和大学生音乐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音乐教育一直备受关注,音乐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
人们开始认识到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人文素养与大学生音乐教育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大学生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于人文素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研究人文素养和大学生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人文素养和大学生音乐教育是两个看似独立但实际上有着密切联系的领域。
研究人文素养在大学生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还可以为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探讨人文素养和大学生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人文素养在大学生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升其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味,使其更加懂得欣赏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和价值。
人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其今后从事音乐相关工作或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 正文2.1 人文素养在大学生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人文素养在大学生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道德、伦理、情感、意志、审美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加对音乐的沉浸感和理解力。
人文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促进其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展现出更多的个性和特色。
人文素养在大学生音乐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提升其音乐素养和创造力,从而为其未来的音乐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

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孕育出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而人文素养包含的不仅是文艺、历史、哲学等学科的学习,更是对人性、人情、人类社会的深刻认知和领悟。
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教育、人类社会因素的引导和支持,可以促进人们思考、情感表达和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
一、音乐艺术与文化传承音乐艺术是人类音乐文化的基础和传承,它承载了人类历史、文化和情感记忆。
音乐传承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情况,反映出时代的精神与趋向。
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将音乐艺术融入教育中,作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这可以有效的保护音乐文化,同时也能够推广音乐文化的普及,使大众获得对文化的更高程度的认识。
二、音乐艺术与情感表达音乐有着丰富且深刻的情感表达,能够将人类纯粹而深刻地情感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要求音乐家们对音乐素材的选择与运用,更需要有对历史人文的思考和理解。
在音乐的创作中,音乐家需要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有一定的掌握,才能够让音乐作品找到更加合适的题材和灵感。
作为观众,我们需要通过音乐艺术作品去感受和欣赏,更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极为负责人的态度。
三、音乐艺术与美的享受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美的享受的一种形式。
在音乐的艺术表现中,可以体现出美好、优美、和谐等情感,成为一种可以给人精神享受的文化形式。
因此,人们必须以敏锐的感知和良好的品味来欣赏音乐,领悟音乐艺术的美。
高屋建瓴的音乐作品需要有人们深度的理解,需要有人们去探索它的内在精神,这需要文化的积淀和思想的定力。
四、音乐艺术与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趋势,它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求学校从认知、情感、道德、美学、动手能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教育训练。
而音乐艺术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些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
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演讲稿

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探索、学习和欣赏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拓宽我们的眼界。
通过与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进行对话,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生活背景以及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这种对话不仅仅可以满足我们对艺术的好奇心,更可以激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学习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表达和批判能力。
艺术让人们学会感知和倾听,学会将内心的情感和想法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批判思维则是通过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些能力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职业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我们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时,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们的想象力是如何创造出独特而精彩的作品的。
艺术家们常常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将灵感转化为作品。
学习艺术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帮助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更加独特和富有创意。
最后,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创作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对挑战和困难。
学会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情绪的管理和调节。
此外,艺术也是一种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方式。
通过共同欣赏一幅画、共同演唱一首歌曲,我们可以加深与他人的联系,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艺术教育如何与人文素养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更是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的个性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独特的途径。
最后,我想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艺术是人类灵魂的镜子”。
音乐鉴赏与人文素养

一、中国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中国作品的学
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不 同的风格和特色。
重点、难点:分析作品时,要对每部作品进
行分段赏析。不仅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曲 式结构,还要了解每段音乐的表现内容。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1、作者简介: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生于 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二十多 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 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 他瞎子阿炳。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 梅学习音乐。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 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 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 且是出于家传。阿炳双目失明后得不到有钱 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 为生。
(2)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
作者:聂耳。他在1934年创作了四首民乐 合奏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蛇狂舞》 和《翠湖春晓》
《金蛇狂舞》
1、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 2、是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 改编的。是在喜庆节日里演奏的乐曲,欢 腾、热烈。 3、《金蛇狂舞》的特点: 1)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 2)大量运用了民族打击乐器,加强了乐曲 的节奏,烘托了热烈的气氛,使乐曲的民 族特色更加鲜明。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
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私
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 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
间的辛酸与欺凌。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 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 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 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 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 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 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张博 --音乐与人文素养

音乐与人文素养张博杭州巴洛克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杭州张铭音乐图书馆副馆长杭州魅艺室内乐重奏团总监杭州弦乐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关于人文素养•什么是人文素养?文化+素质+修养?NO•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主义”一词最初来自与“神学学科”相对立的“人文学科:语言、艺术、哲学、历史”。
12、13世纪时,世俗性的学校开始出现,在“神学”学科之外增设了“人文学科”,其内容就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各科艺术。
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被称为“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者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
他们反封建、反教会;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的压制;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肯定现实的享受,驳斥死后的永生。
认识到人的尊严,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的塑造直接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人文素养究竟该如何塑造•智商+情商•情感状态问题•古希腊:认为音乐能净化肉体和灵魂,使人崇高,极其重要•春秋战国:•“修理以节之”《国语·晋语八》•“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文之以礼乐”《论语·宪问》•哲学角度:•“情感论”黑格尔、“美是崇高”康德•当前现状:极其极其匮乏!什么是音乐?•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反应社会现实。
•音乐是调节情感状态的最佳途径之一。
•直面中国音乐的古往今来理解认识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三个阶段:•一、音响感知:直觉•1、消遣型、背景2、审美3、实用(胎教、治疗)•二、想象联想、情感体验•三、理解认识:•理智结构、体裁;旋律学;和声学•CLASSICAL MUSIC 古典音乐•广义:泛指所有西方正统严肃音乐•包括六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狭义CLASSICAL STYLE •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中世纪•宗教控制政权•文化科学艺术高度集中•器乐、乐谱、创作各方面飞速进步•格里高利圣咏-多声部音乐的发展巴洛克时期音乐•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点(Baroque),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张铭《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共65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张铭《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部分 。—— 陈鹤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丰富的情感世 界、有信仰、有正 确价值观的人才能 拥有本质的幸福。
人性中对终极价 值、对理想的坚守 ,对美好事物的认 同是人的本质内核 。
当下现实中 国人情感世界、 信仰空间的现状 分析
艺术保存了人类最 深刻的人文精神,心灵 世界最重要的是人文素 养和人文关怀。
MUSIC IS ENOUGH FOR A LIFETIME , BUT A LIFETIME IS NEVER ENOUGH FOR MUSIC .
• 当下,东西方文明兴衰拐点的可能性。 • 今天的中国能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文化、新的精 神吗? • 物质基础上的璀璨文明才能成就真正的强势。其 修远矣。 • 郎咸平:“中国,文化扼杀经济。”
五、审美教育是更高层次的教育
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 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 然后求乐。
六、音乐生活、能力、水平的 现状
九、对人生、对幸福的本质理解 终极目标的思考与实现
1、 物质追求的阶段性、有限性。 • 物质等同幸福吗? • 小康前后为界。 • 物质基础不是幸福的全部,只是幸福的条件 之一。 • 物质追求带来的思想谬误、幸福观谬误。富 裕后的空虚者,腐败入狱者。
2、 精神追求、信仰追求的永恒性、无限性。 3、 情感世界的质量、情感建设的重要性与 生存状态。 4、对幸福的理解、终极目标的寻找与实现 •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的完美性与本质最大化。 • 把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质量、幸福结 合起来。 • 释迦牟尼(思想有多远,行动有多远)。
•音乐,是人的本能。
•音乐,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
•音乐的本质是怡情、教化, 是启迪智慧的宝藏。 •音乐能使人超凡脱俗,音 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音乐艺术的三次创 造:
1、作曲 2、指挥、演唱、演奏 3、欣赏
•音乐欣赏心理分析: 直觉 情感 理性
欣赏音乐的方式 •消遣 •背景 •实用 •审美
音乐如星辰,我们随时可以感 受到他。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 借星光航行。 当每一个讲座,每一段音乐放 射出他的光芒时,星辰就展现在我 们面前。 我们感悟着,寻觅着生命的意 义。 这星辰并非远在天上,这星辰 其实就在我们心里。
歌德:“人类将变得更聪明、 更富有,但是并不是变得更美好、 更幸福、更强壮。我预见会有这样 一天,造物不再喜欢他的创造,他 将不得不再一次毁掉这个世界,让 一切从头开始。”
• 人文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第 四个来源。 • 传统观点的三个来源:德国 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当下,以人文精 神为最高培养目标的 教育急待加强。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以音乐为着眼点来谈人文。 谈音乐、谈人文及音乐与人文的 关系,即情感世界的塑造与以人 为本这一命题。 实现情感期待、人文期待。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
• 主客观关系的审美反映。 • 音乐的社会属性、认识属性、 审美属性。 • 审美和情感相连,有情感才有 审美。
音 乐 ,人 类 情 感 的 凝 聚 体。 音 乐 ,人 类 情 感 的音响再现。
这是一个思想家满怀着悲天悯 人的情怀的预言。
小资料
• 《马恩全集》中文版共39卷(41册)。 1979年至1985年,出版补卷11卷( 12册),《全集》50卷(53册),约 3200万字。 • 1959年《列宁全集》出版,共38卷,约 1600万字。 • 1958年《斯大林全集》出版,共13卷 ,约300万字。
帮助我们超然的三条道路: • 音乐 • 哲学的沉思 • 最高的道德境界
人的精神世界、内在生活: 智、情、意。
康德三大批判(与柏拉图异曲 同工):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智; 判断力批判,研究情; 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道德。
• 感受别人的痛苦犹如自己的痛 苦,叔本华说,这就是最高的 道德。
• 别人的那份痛苦,我能真切地 、深切地领会到,真正善良的 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 孔子的“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 • 立于礼,成于乐。 • 刘向、刘歆“移风易俗,莫善 于乐。” • “夫乐者乐也。”
小资料
• 牛津大学1167年,842年。巴黎大学 1261年,748年。浙大1897年,112 年。 • 商大学前11世纪,学祭礼、乐舞、军事 技能。 • 2009世界大学排名:清华为中国第一, 但排在第49位。香港3所大学排在清华 前,其中包括建校仅20年的香港科大。 • 2010年中国大学未能进入亚洲前10名。
1、音乐生活的现状。 2、音乐知识、技能、水平的现状。 3、音乐教育的现状。 4、德智体美实施现状。
七、美育缺失的结果
• 鉴赏力差。 • 情感世界淡漠。 • 人生观、价值观偏离。 • 加之市场经济下拜金的现实,人性 化、人文追求、以人为本亟待强化。
八、主客观世界存在的几种关系
• 人与自我(最困难) 李叔同: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 人与人 • 人与社会 • 人与自然
三、建立一个逻辑
1、音乐艺术(本能、情感使然、愉悦自身) 2、情感世界(主观对客观的态度) 3、人文精神:以人文本、人性化、人文情 怀(普世情怀)、全面发展、本质和谐。 4、本质实现:价值体现、幸福观、终极目 标。
人文精神: 人之为人的哲学意义 上的态度和理念。
孟子:
“人皆有不忍之心。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 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 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
• • • • • •
富裕、健康---生存价值观; 平等、自由、博爱---社会价值观。 创造别人所需要的快乐。 佛家的境、界。 本无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 对一个个体存在的本质衡量---幸福感。源 自正确的幸福观。要最大化我们的幸福。
• 人为什么活着? • 当代人困惑的根源往往是目标问题。要有舵, 要生机勃勃地度过灿烂的每一天。 • “你去哪儿,我回家。家在哪儿,在路上。” • 普世情怀、大快乐。 • 追求本质的自我实现。 • 心中有,便能得以相见。 • “自然人”,小的个体的生活世界;“社会 人”,个人、家庭以外的大生活、大世界。
十、艺术的真善美本质有助于 完成人的本质追求
• 美好的音乐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追求美 的同时得到了真,追求美的同时提升了道德 修养,是善。 • 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与世界的关系。 • 成为天使,实现人间性、实现永恒性。
• 在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 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所有 的矛盾都化解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 时刻。 • 黑格尔曾说艺术最接近信仰;我却认为, 音乐可以超越一切肤色、种族和宗教。 • 人类所拥有的各种宗教、信仰的表达,很 难达到人类在聆听伟大的音乐时所能体验 到的精神的、心智的极其微妙、丰富、复 杂的满足。
哲学,怀着 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 科学,给自然以次序, 伦理学,给社会以次序, 艺术,则给精神世界以次序。 艺术在一个情感和想象的空间里, 给整个宇宙带来最终的自由与和谐。
• 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把艺术规定为核心学 科,与英语、数学同等重要”。“缺乏 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 的教育”。
• 他可以从他人那里推及自身, 或者,以己及人。
• 古代文化健康。 • 文化,以文化人。 • 文化,精神属性;文明,侧重物质属 性。 • 毛泽东:文化是观念形态的反映。 (新民主主义论) • 文化是物质与精神之和。
古典主义的精神世界离 我们渐行渐远,浪漫主义的 怀旧情结又难以成为未来的 思想基础。 在20世纪的土壤上开垦 人类新的精神家园,实践人 的思想、精神、生命的创造 事业,由此,我们依稀看到 了21世纪的伟大曙光。
班扎古鲁白玛是梵文,班扎, Vadjra,就是“金刚”;古 鲁, Guru,就是“上师”;白玛,pema,就是莲花。金刚 上师莲花,就是莲花生大师。《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灵 感,来自于莲花生大师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 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 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艺术联系着人类 想象与存在的最深问题。成为理解生活、 完善生活的关键、核心。”
马克思 论“掌握”世界的方式:
• 理论的(哲学的、科学的) • 艺术的 • 信仰的 • 实践—精神的
• 黑格尔:“艺术最接近信仰”。 •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 贝多芬:“音乐是比一切智慧、 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古代印度: 释迦摩尼 前624—前544 古希腊: • 赫拉克利特 前540—前470 •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 帕拉图 前427—前347 •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古代中国: • 老子 前580—前470(早苏格拉底111年) • 孔子 前551—前479(早于苏格拉底82年) • 孟子 前372—前289(较亚里士多德晚12年) • 庄子 前369—前286
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
张 铭
2011、10、18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中国当下所处社会阶段的分析与认识: 初步判定为中华民族文艺复兴初级阶段
文化,以文化人。
情商,是成功的根 本保证。 情感、心灵的丰富 是精神幸福的根本 保证。
尼采: 没有音乐, 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贡布里希:《秩序感》 艺术的最高形式是音乐, 因为它最无形地表达了人类的情感。
二、音乐艺术的地位、意义
• 古希腊雅典学院的三门课:哲学、 数学、音乐。 • 哲学,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思辨 的把握; • 数学,主观世界对物质世界的科学 的把握; • 音乐,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情感 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