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 号 : 3 C2 文 献标识 码 : A
则 分 的性质 。 11节 水量 和浓 缩倍数 的关 系 . 式 中 :T为 总排 污水量 ,3。 B ma 对 于用来 监测 浓缩 倍数 的组 分 浓度 或者 现在 从节 约水 资 源的 角度看 以下补充 水 由以上 公式 计算 出的不 同浓 缩倍 数下 冷 性 质 的要求 是 :它 们 只 随浓 缩倍 数 的增 加 而 加 量 M 占循 环 水量 R 的百 分 比 M R与 浓缩 倍 却 水 运行 参 数 M、 、 / 、 AMR) / BMR ( / / AN的计 成 比例 地增 加 ,而不受 运 行 中其他 条件 ( 数 N的关系 ,以及 每提 高一个 浓缩 倍数 时节 算结 果列 于表 1 : 中 热、 曝气 、 加水处 理 剂 、 淀或 者结 垢等 ) 投 沉 的 约 的补水 百分 比 ( 占循 环水量 的 百分 比表 以 1 浓缩 倍数 的选 择 . 2 干扰 , 常选 用 的组分 浓度 和性 质有 : 离 子 通 氯 示) 从表 1 以看 出 : 可 浓度 、 离 子浓 度 、 离 子浓 度 、 盐 量 和 电 钙 钾 含 ( / )AN与浓缩 倍 数 N的关 系。 AM R / 1 .随着 循环 水浓 缩 倍数 N的增 加 , .1 2 补 导率 。 在循 环水 系统 运行过 程 中 , 通常 要加 入 呼 和 浩 特 石化 公 司 1 #循环 水 场 设 计 能 水 量 M 和排 污水 量 B都 不断 减少 ,因此 , 提 氯 、 次氯 酸 钠 等去 除水 中的 微 生物 , 此时 , 循 力 为 150  ̄ , 30m h 向一 联 合 装 置 、 二联 合 装 置 高循 环水 的浓 缩倍数 可 以节 约水 资源 。 环水 中会 引入 额外 的氯 离子 ,使浓 缩倍 数偏 ( 除加 氢改 制 )硫 磺 回收及 辅 助设 施供 水 , 、 冷 1. .2每提 高一个 浓缩倍 数单 位( = ) 高 ;同时不 少循 环水 系 统在运 行 过程 中容 易 2 AN I, 却 塔进 口与出 口的水 温分 别是 4 0和 2%, 8 当 但 每提 高一个 浓缩 倍数 单位 所 降低 的补充 水 结垢 ,尤其 在高 硬度 、高 碱度 和 高浓 缩倍 数 浓 缩倍 数 N分别 是 1 —00 的补充 水量 M 量 的百 分 比( / ) . 1.时 5 AM R / AN随 浓缩倍 数 的增 加 时 ,用 钙离 子浓 度计 算 的浓缩 倍 数结 果往 往 和 排污 水 量 B以及 补充 水 量 占循 环水 量 的百 而降低 , N提高 到 4 当 . 0以上 时 , 一 步提 偏低 ;用 含盐量 和 电导 率计 算浓 缩倍 数 比较 再进 分 比 M R列 于表 1 。计算方 法如 下 : / 中 高浓缩 倍数 , 效果 不明显 。 浓缩倍 数 由 简单 ,但 是处理 药 剂 的加入 会使 水 中 的含 节水 如 1. . 1循 环 水 补 水 量 按 公 式 M= + B 40 高 到 5 I E D+ .提 . ,节 水 量 仅 占循 环 水 量 的 量和电导率增加 , 0时 会使整个系统 的循环水融 计算: 01%, . 7 由此 , 般 循 环 水系 统 的浓 缩 倍 数通 缩倍数的测定产生较大误差 。而大多数钾离 一 式 中: M为 循 环水 场 补 充水 量 , ; m E为 常被 控制在 2 — . .4 0 0比较 理想 。 子 的溶解 度 较大 ,在循 环水 的运 行过 程 中又 蒸 发 水量 , ; m D为风 吹损 失 水 量 , ; m B为 2 浓缩倍 数 的监测 不会 从水 中析 出 , 离 子 的水 处 理剂 比较 少 , 钾 所 以用循 环 水中 的钾 离子浓 度 与补 充水 中钾 排 污水 量 , 。 m 2 单 一补水 循环 水浓度 的计 算 . 1 11 蒸发 水量 按公 式 E R C * /计 .. 2 = * P ATr 对于用 单一 补水 的循 环水 系 统 日常运 行 离子浓 度之 比计算 浓缩 倍数 N时 受到 的干扰 算: 时 ,我们 通常 是根 据循 环水 中某 一组 分 的浓 比较小 。即 : = K ] I ] N [ ( + 式 中 : 为 水 的 热 容 量 ,j g・ , 度或 者某 一性 质与 补充水 中的某 一重 组分 的 c K/ ℃ k 2 . 2中水 回用循 环水 浓缩倍 数 的计算 (. 7; 41 )AT为冷 却塔 温差 , ;为水 的 蒸 发 浓度 或者 某一种 性 质之 比计算 循 环水 的浓 缩 8 ℃ r 2 . . 1中水 2 潜 热 ,j g4 是 20 ; K/ ,0 k c 4 1R为循 环水 量 , 。 倍数 N m 。即 : = M N C c 所 谓 中水是 相对 于上 水 ( 自来 水 ) 和下水 污水 ) 言的 , 指 污水 经处 理后 , 到规 定 而 是 达 1 .风 吹损失 量按公 式 D R 0 5 .3 1 = *. %: 0 式 中 : c 为循 环水 中某 一 组分 的 浓度 或 ( 式中: D为 风损失 量 , %。 m 者 某一则 分 的性质 ; 的水 质标 准 ,可 在一 定 范围 内重 复使 用 的非 1 . 排 污 水 量 按公 式 B = / 一1 .4总 1 T E( 1 N 计 c 为 补 充水 中某 一 组 分 的浓 度 或 者 某 饮用 水 。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
浓缩倍数是指将一种溶液中的溶质浓缩到另一种溶液中的浓度与原溶液相比的倍数。

浓缩倍数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溶液的浓度、体积以及浓缩后的体积来确定。

假设原溶液的浓度为C1,原溶液的体积为V1,浓缩后的溶液体积为V2,则浓缩倍数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浓缩倍数=V1/V2
除了上述公式,还可以通过浓度的比例来计算浓缩倍数。

假设原溶液的浓度为C1,浓缩后的溶液浓度为C2,则浓缩倍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浓缩倍数=C2/C1
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来计算浓缩倍数,具体选择哪个公式取决于实际情况中所知道的参数。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有一个原溶液的浓度为0.5mol/L,原溶液的体积为200mL,浓缩后的溶液的体积为50mL,那么我们可以使用第一个公式来计算浓缩倍数:
浓缩倍数=200mL/50mL=4倍
或者,我们可以使用第二个公式来计算浓缩倍数:
浓缩倍数 = 0.5mol/L / C2
如果我们知道浓缩后的溶液的浓度为1.0mol/L,那么浓缩倍数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
浓缩倍数 = 0.5mol/L / 1.0mol/L = 0.5倍
浓缩倍数的计算对于实验室中的浓缩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浓缩过程都非常重要。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浓缩倍数的计算来确定需要添加多少体积的溶液以达到相应的浓度。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浓缩倍数的计算可以用来评估将溶液中的溶质浓缩到目标浓度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总之,浓缩倍数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浓度比例和体积比例两个方面。

根据已知的参数,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浓缩倍数,从而帮助我们进行浓缩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浓缩过程。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一)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一)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一)浓缩倍数计算公式1. 什么是浓缩倍数计算公式浓缩倍数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化学溶液浓缩倍数的数学公式。

浓缩倍数是指在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浓度与纯溶质所含浓度之比。

2.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的常见形式•体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浓缩倍数计算公式最常见的形式是体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浓缩倍数 = 初始溶液体积 / 最终溶液体积例如,假设初始溶液体积为100 mL,最终溶液体积为10 mL,那么浓缩倍数为100 mL / 10 mL = 10倍。

•质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除了体积和浓度之间的关系,浓缩倍数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计算质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浓缩倍数 = 初始溶液质量 / 最终溶液质量举个例子,如果初始溶液质量为200 g,最终溶液质量为20 g,那么浓缩倍数为200 g / 20 g = 10倍。

3.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的应用举例•体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举例假设我们有一瓶初始溶液,体积为500 mL,浓度为10 mol/L。

现在我们想将这个溶液浓缩到最终体积为50 mL。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浓缩倍数计算公式来计算浓缩倍数:浓缩倍数 = 初始溶液体积 / 最终溶液体积 = 500 mL / 50 mL = 10倍所以,最终浓缩倍数为10倍。

•质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举例假设我们有一瓶初始溶液,质量为400 g,浓度为2 g/mL。

现在我们想将这个溶液浓缩到最终质量为40 g。

同样地,我们可以使用浓缩倍数计算公式来计算浓缩倍数:浓缩倍数 = 初始溶液质量 / 最终溶液质量 = 400 g / 40 g = 10倍所以,最终浓缩倍数为10倍。

结论浓缩倍数计算公式是计算化学溶液浓缩倍数的常用工具。

通过计算初始溶液的体积或质量与最终溶液的体积或质量之间的比值,可以得到浓缩倍数。

这个浓缩倍数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控制溶液的浓度,从而满足实验或生产的需求。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

浓缩倍数计算公式
摘要:
1.浓缩倍数的定义和重要性
2.浓缩倍数的计算公式
3.浓缩倍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正文:
1.浓缩倍数的定义和重要性
在溶液的制备和处理过程中,浓缩倍数是一个常用的概念,它表示溶液在处理过程中溶质浓度的变化。

浓缩倍数可以用来衡量某种溶液的处理效果,以及评估处理过程中溶质损失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和掌握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浓缩倍数的计算公式
浓缩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浓缩倍数= (处理前溶液的溶质浓度- 处理后溶液的溶质浓度)/ 处理前溶液的溶质浓度
该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在溶液处理过程中溶质浓度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浓缩倍数时,要确保处理前和处理后溶液的体积是相等的,否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3.浓缩倍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初始溶质浓度为100 mg/L的溶液,经过处理后,溶质浓度变为50 mg/L。

那么,这个溶液的浓缩倍数为:
浓缩倍数= (100 - 50) / 100 = 50%
这个例子说明,经过处理,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了50%,也就是说,溶液中的溶质被浓缩了一倍。

在实际应用中,浓缩倍数可以用来评估各种溶液处理过程的效果,如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作者:王玉禄韩丽萍王锁成张岩张雷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2期摘要:浓缩倍数是循环水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中水回用后循环水系统浓缩倍数往往难以准确计算。

文章探讨了浓缩倍数的检测方法、节水量和浓缩倍数的关系,近而讨论了在多种水质补水情况下,给出了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中水回用;浓缩倍数;计算方法中图分类号:C32 文献标识码:A1 浓缩倍数介绍1.1 节水量和浓缩倍数的关系现在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看以下补充水量M占循环水量R的百分比M/R与浓缩倍数N的关系,以及每提高一个浓缩倍数时节约的补水百分比(以占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M/R)/△N与浓缩倍数N的关系。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1#循环水场设计能力为13500m3/h,向一联合装置、二联合装置(除加氢改制)、硫磺回收及辅助设施供水,冷却塔进口与出口的水温分别是40和28℃,当浓缩倍数N分别是1.5-10.0时的补充水量M和排污水量B以及补充水量占循环水量的百分比M/R列于表1中。

计算方法如下:1.1.1 循环水补水量按公式M=E+D+B计算:式中:M为循环水场补充水量,m3/h;E为蒸发水量,m3/h;D为风吹损失水量,m3/h;B 为排污水量,m3/h。

1.1.2 蒸发水量按公式E=R*CP*△T/r计算:式中:CP为水的热容量,Kj/kg·℃,(4.187);△T为冷却塔温差,℃;r为水的蒸发潜热,Kj/kg,40℃是2401;R为循环水量,m3/h。

1.1.3风吹损失量按公式D=R*0.05%:式中:D为风损失量,m3/h。

1.1.4总排污水量按公式BT=E/(N-1)计算,排污水量B=BT-D:式中:BT为总排污水量,m3/h。

由以上公式计算出的不同浓缩倍数下冷却水运行参数M、B、M/R、(△M/R)/△N的计算结果列于表1中:1.2浓缩倍数的选择从表1可以看出:1.2.1随着循环水浓缩倍数N的增加,补水量M和排污水量B都不断减少,因此,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可以节约水资源。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一、循环水与中水回用的概念循环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循环系统将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次使用的水。

它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去除其中的悬浮固体、溶解性固体、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杂质,以确保其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中水回用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水质符合生产要求后再次用于生产。

中水回用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二、循环水浓缩倍数的定义循环水浓缩倍数是指在循环水回用的过程中,将水中的溶质浓度提高的倍数。

循环水浓缩倍数越大,说明回用水的利用率越高。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平均浓缩倍数和回用水投入比。

平均浓缩倍数是指在循环过程中,从原水到循环水中浓缩溶质浓度的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平均浓缩倍数=(废水溶质浓度-循环水溶质浓度)/循环水溶质浓度其中,废水溶质浓度是指废水中溶质的浓度,循环水溶质浓度是指经过一次循环后循环水中溶质的浓度。

回用水投入比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回用水所占比例。

计算公式为:回用水投入比=回用水量/生产总用水量其中,回用水量是指回用水的体积,生产总用水量是指生产过程中总共使用的水量。

根据回用水量和生产总用水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循环水浓缩倍数。

四、循环水浓缩倍数的应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循环水回用系统的效果和循环水处理工艺的生产能力。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增加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减少废水排放量,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性。

同时,循环水回用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循环水浓缩倍数是循环水回用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出系统的效果和处理工艺的性能。

通过计算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评估循环水回用系统的效果,并指导优化处理工艺,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

浓缩倍率计算方法

浓缩倍率计算方法

浓缩倍率计算方法
宝子,今天咱来唠唠浓缩倍率的计算方法呀。

那啥是浓缩倍率呢?简单来说呀,它就是反映循环水在经过浓缩过程后,各种离子浓度相对于补充水浓度增加倍数的一个数值。

计算浓缩倍率呢,有个基本的公式哦。

一般我们可以用循环水中某一种比较稳定的离子浓度,除以补充水中相同离子的浓度,得出来的数值就是浓缩倍率啦。

比如说,我们经常会选择氯离子(Cl⁻)来计算呢,因为氯离子在循环水系统里比较稳定,不太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然后消失或者增加。

假设循环水中氯离子的浓度是C循,补充水中氯离子的浓度是C补,那浓缩倍率K就等于C循除以C补啦,是不是还挺简单的呢?
不过呢,这里面也有一些小细节要注意哦。

有时候测量的浓度可能会有一点点误差,所以在测量的时候呀,要尽可能地准确呢。

而且不同的水质情况,可能会对这个计算有一丢丢的影响。

如果水里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可能会干扰离子浓度的测量,那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排除干扰啦。

还有哦,如果我们没有氯离子的数据,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离子来计算浓缩倍率。

像硫酸根离子(SO₄²⁻)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来计算,只要这个离子在整个水循环过程中相对稳定就行。

宝子呀,这个浓缩倍率可很有用呢。

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循环水系统的运行状况。

如果浓缩倍率太高了,可能就意味着水里的杂质太多啦,容易在设备上结垢或者腐蚀设备呢;要是浓缩倍率太低呢,又可能是水的利用率不高,浪费水资源。

所以呀,掌握这个计算方法,就像是掌握了循环水系统的一个小秘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这个系统哦。

嘻嘻,是不是感觉还挺有趣的呢?。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方法和原因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方法和原因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方法和原因循环水浓缩倍数是指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将水中的溶质浓缩的程度。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水量法和盐量法。

水量法是通过计算浓水的体积与稀水的体积之比来表示循环水浓缩倍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循环水浓缩倍数=齐浓水量/齐稀水量其中,“齐浓水量”指的是循环水浓缩后浓水的体积,“齐稀水量”指的是加浓水之前稀水的体积。

盐量法是通过计算浓水中溶质的含量与稀水中溶质的含量之比来表示循环水浓缩倍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循环水浓缩倍数=浓水中溶质含量/稀水中溶质含量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通常情况下,水量法更常用。

因为水量法不需要考虑溶质的浓度,只需要知道稀水和浓水的体积即可计算出浓缩倍数,计算简单且容易掌握。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原因是为了评估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性能,以及判断处理前后水质的变化。

循环水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它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废水的排放,是一种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循环水处理的过程中,水中的溶质会逐渐浓缩,浓水中的溶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判断循环水处理过程中溶质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还可以帮助评估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性能。

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不断处理循环水中的溶质,避免溶质浓度过高导致设备的故障和性能下降。

通过计算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及时判断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性能是否正常。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于判断处理前后水质的变化。

循环水处理过程中,溶质浓缩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但也可能导致水质的变化。

通过计算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判断处理后水质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总之,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是为了评估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性能,判断处理前后水质的变化。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循环水处理过程中溶质的浓度变化,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
(4.187);△T 为冷却塔温差,℃;r 为水的蒸发 浓度或者某一种性质之比计算循环水的浓缩
2.2.1 中水
潜热,Kj/kg,40℃是 2401;R 为循环水量,m3/h。 倍数 N。即:N=CR/CM
所谓中水是相对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
1.1.3 风吹损失量按公式 D=R*0.05%: 式中:D 为风损失量,m3/h。
结论 竖式法在各类型工艺尺寸链计算中表现 出了形式统一、计算简单的优点。用竖式法求 解工艺尺寸链,运算简单,结论可靠,具有很 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林.竖式法原理及其在修配装配法尺 寸链计算中的变通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0.9. [2]张荣瑞.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1986. [3]胡风英.几种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技巧 [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8.6.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NO.12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高新技术
中水回用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王玉禄 韩丽萍 王锁成 张 岩 张 雷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浓缩倍数是循环水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中水回用后循环水系统浓缩倍数往往难以准确计算。文章探讨了浓缩倍数的检测
水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污
水超标排放和任意排放使
城市周围的地表和地下水

源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 使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急剧

减少,部分城市出现污染型
缺水,因此中水回用在经济









上显得尤为重要。





2.2.2 多种补水循环水 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式中:CR 为循环水中某一组分的浓度或 (污水)而言的,是指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
者某一则分的性质;
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
1.1.4 总排污水量按公式 BT=E/(N-1)计
CM 为补充水中某一组分的浓度或者某 饮用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表 1 不同浓缩倍数下冷却水运行参数计算值
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存在的
钾离子以外的其它浓度或者性质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缺点,因此用钾离子测定出来的浓缩 倍数较接近实际值。针对有不同水质作为补 水的循环水系统,应采用补水量加权计算的 方式计算系统浓缩倍数,这样所得的浓缩倍 数更能反应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
参考文献 [1]周本省.工业水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1997.
方法、节水量和浓缩倍数的关系,近而讨论了在多种水质补水情况下,给出了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
关 键 词 :中水回用;浓缩倍数;计算方法
中 图 分 类 号 :C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浓缩倍数介绍
算,排污水量 B=BT-D:
一则分的性质。
1.1 节水量和浓缩倍h。
0 -0.13
,A4=3
0 -0.04
、A5=5
0 -0.075

工艺尺寸链是指在加工过程中的各有关 A1,热处理淬火,磨内孔至 A3=Φ50+0.05 0。 设计间隙为 A0 为 0.1~0.45,试作校核计算。
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工艺尺寸链的计 确定插键槽的工序尺寸 A1。
算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到产品质量,还影响加
存在明显差异,这样会给循环水场的浓缩倍 数计算带来一定困难。
由于循环水系统不同水源的补水量是变 化的,因此应采用补水量加权计算的方式计 算系统的浓缩倍数。对复杂补水的循环水系 统,以不同水源计算所得的浓缩倍数差别很 大。以 2011 年 7 月某一天的数据为例,以新 鲜水计算的浓缩倍数为 5.02,以中水计算的 浓缩倍数为 1.36,而实际的浓缩倍数为 2.16, 更接近于以中水计算的浓缩倍数,这取决于 新鲜水和中水补水量的比例,这期间中水的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 1# 循环水场设计能 水量 M 和排污水量 B 都不断减少,因此,提 氯、次氯酸钠等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此时,循
力为 13500m3/h,向一联合装置、二联合装置 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可以节约水资源。
环水中会引入额外的氯离子,使浓缩倍数偏
(除加氢改制)、硫磺回收及辅助设施供水,冷
1.2.2 每提高一个浓缩倍数单位(△N=1), 高;同时不少循环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容易
却塔进口与出口的水温分别是 40 和 28℃,当 但每提高一个浓缩倍数单位所降低的补充水 结垢,尤其在高硬度、高碱度和高浓缩倍数
浓缩倍数 N 分别是 1.5-10.0 时的补充水量 M 量的百分比(△M/R)/△N 随浓缩倍数的增加 时,用钙离子浓度计算的浓缩倍数结果往往
和排污水量 B 以及补充水量占循环水量的百 而降低,当 N 提高到 4.0 以上时,再进一步提 偏低;用含盐量和电导率计算浓缩倍数比较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5-
中水回用循环水系统





后,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往往
由单一补水变成了复杂补


水。以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循









环水场补水为例,该循环水
场补水为新鲜水和中水,两
种补水中的用于计算浓缩
!!!

倍数的有效组分或者性质
尺寸的校核计算
如图 2.5,某一部件由 4 个零件装配在一
起,部件总长
A3=43
+0.18 +0.02
。各零件长度分别为
A1
-3 0
A5
-5
A4
-3
A0
0
+0.13 +0 .07 5 +0.04
+0.5
0 0 0
+0.02
校核结果 A0=0.02~0.5,封闭环上、下偏 差及公差均已超过规定范围 0.1~0.45,需对 各零件尺寸和偏差进行调整。
减环
算方法。利用极值法的第一组和第三组公式,
采用竖式法计算
把原有公式中的减法计算改为加法计算。
表 2.2
第一组公式改为
ES
EI
图 2.1
A3
43
A2
-5
+0.18 +0 .07 5
+0.02 0
其中 n 为增环数,m 为组成环数 公式含义: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各增 环基本尺寸之和加上各减环基本尺寸负值之 和。 第三组公式改为
图 2.2 A0 为封闭环,A1、A3/2 为增 环 ,A2/2 为 减环 采用竖式法计算
表 2.1
ES
EI
A3 54.2
+0.275
+0.05
A3/2
25
+0.025
0
A2/2 -24.9
0
-0.05
A0 54.3
+0.03
0
+0.275
得出 A1=54.2 +0.05
2.2 已知组成环尺寸,求封闭环及极限
响加工制造过程是否经济、合理分析了尺寸链竖式计算法的原理及计算公式,以工艺尺寸链的典型问题为例,介绍了竖式法在工
艺尺寸链计算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竖式法;工艺尺寸链;封闭环
中 图 分 类 号 :TH706
文 献 标 识 码 :A
前言
序为镗内孔至 A2=Φ49.8+0.1 0,插键槽至
A2=50-0.075、A1=30
- 4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高新技术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NO.12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竖式法在工艺尺寸链计算中的应用
田欣华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43)
摘 要:工艺尺寸链是指在加工过程中的各有关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艺尺寸链的计算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到产品质量,还影
工制造过程是否经济、合理。因此,正确分析
和简便求解尺寸链是工艺过程不可缺少的重
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竖式法的原理及计算公
式,以工艺尺寸链的典型问题为例,介绍了竖
式法在工艺尺寸链计算中的应用。
图 2.3
1 竖式法原理及计算公式
A0 为封闭环,A3 为增环,A1、A2、A4、A5 为
竖式法是一种基于极值法基本公式的计
其中 ES 为上偏差,EI 为下偏差 公式含义: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各增环 上偏差之和加上各减环下偏差负值之和;封 闭环的下偏差等于各增环下偏差之和加上各 减环上偏差负值之和。 把上述三个公式以表格的形式表达,将 各环数据一一填写,表格中每一列由增环和 减环的相关数值相加得到下方封闭环的相关 数值。这就是竖式法。 2 竖式法在工艺尺寸链计算中的应用 2.1 工序尺寸的基准有加工余量时的尺 寸换算 如 图 2.1, 齿 轮 内 孔 设 计 要 求 为 孔 径 Φ50+0.05 0,键槽深度 54.3+0.3 0,加工顺
补水量大于新鲜水的补水量 (中水补水量: 81.8m3/h,新鲜水补水量 39.3m3/h)。因此,浓缩 倍数计算方法应该同时考虑新鲜水和中水的 补水量。计算公式应为:
浓缩倍数 N=循环水 CR×总补水量/(新鲜 水补水量 * 新鲜水 C 新+中水补水量×中水 C 中)
结论 浓缩倍数是循环水系统运行情况的综合 指标,并非越大越好。一般循环水系统的浓缩 倍数通常被控制在 2.0-4.0 比较理想。由于除
热、曝气、投加水处理剂、沉淀或者结垢等)的
约的补水百分比 (以占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