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分类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 CK<5XULN无需换药,可酌情继续原剂量
• 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 或减量。
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
• CK>5XULN停用原他汀,权衡风险与获益
后考虑换用其他他汀的低剂量。
05 他汀的安全问题
长期服用增加DM风险9%-12%,但益处大于风险,有适应症均需要服用 •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TG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或正常。 • 根据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而确定LDL-C目标水平。4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清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 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TC 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同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 TG平均值为1.38mmol/L,高TG的患病率为13.1%; 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 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
05 降脂药物
• 贝特类:主要降低血中的TG,轻度降低LDL,高HDL。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合用可再降低LDL-C18%。
• 高纯度鱼油制剂:主要成分n-3脂肪酸,明显降低TG,可能升高
LDL, 只适用于单纯的高TG血症。
• PCSK9:阻止LDL-R降解,可降低LDL-C50-70%
5 降脂药物—高TG
4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及目标值
极高危
高危
中危
低危
LDL-C
<1.8mmol/L
<2.6mmol/L
<3.4mmol/L
<3.4mmol/L
疾病或危险因素
ASCVD患者
1.LDL-C≥4.9或TC≥7.2 2.DM1.8≤LDL-C<4.9或3.1≤TC<7.2

2024年高血脂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2024年高血脂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80%
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 增高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继发性高血脂症
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脂异常,如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需要与原 发性高血脂症进行鉴别
误区提示
高血脂并非胖人的“专利”,瘦人也 可能出现高血脂;高血脂并非老年人 的“专利”,年轻人也可能患上高血 脂。
03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对于轻度血脂异常的患者,可首选生活方式干预措 施;对于中重度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在生活方式干 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和用药 依从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04
饮食调整与营养建议
合理膳食结构搭建
均衡饮食
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适量 摄入蔬菜、水果、薯类、豆类 等。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饮食调整
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可溶性纤维 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
增加体育锻炼
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至 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控制体重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达到并维持健康的 体重。
戒烟限酒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饮酒应适 量。
心得,获得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
家庭关爱
02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患者坚持健康生
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计划。
寻求专业帮助
03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应及时寻求专业心
理咨询师的帮助。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评估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血脂 水平、血压、吸烟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血脂异常定义及分类

血脂异常定义及分类

血脂异常定义及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简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简单的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一)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见表1。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家族性高TG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通常是参与TG代谢的脂蛋白脂解酶、或Apo C2、或Apo A5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重度高TG血症(TG> 10 mmol/L)。

(二)临床分类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少见。

主要包括: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角膜弓以FH患者为多见,但特异性并不强。

脂血症眼底改变常是严重的高TG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此外,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型FH(HoFH)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罕见但多为自限性。

血脂异常分类、分层、处理

血脂异常分类、分层、处理

血脂异常分类、分层、处理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ASCVD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基层医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近日,《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及相应的实践版正式发布,对提高基层医院ASCVD防治水平意义显著。

我们一起来通过11个问题,迅速掌握这部指南的核心内容。

血脂异常的切点和分层标准是什么?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哪些?血脂异常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前者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后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血脂异常?1.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1.有ASCVD病史者;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如何诊断血脂异常?图1 血脂异常的诊断流程应如何进行生活方式改变?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Ⅰ类推荐,A级证据)。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摄入胆固醇<300 mg/d,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m2);❖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药学人员必学:血脂异常

药学人员必学:血脂异常

药学人员必学: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脂质的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也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防治血脂异常对提髙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检査结果解读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基本检测项目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困素如下。

(1)年龄与性别(2)饮食习惯(3)遗传因索2.TG临床上所测定的TG是血浆中各种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

TG水平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3.HDL—C基础研究证实,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LDL—CLDL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通常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表10—5)TC LDL-C HDL-C TG合适<5.18(200)<3.37 (130) >1.04 (40) < 1.76 (150)范围边缘5.18~6.18(200~239) 3.37~4.13(130~159) 1.76~2.26(150~199) 升高升高≥6.19(240)≥4.14 (160) ≥1.55(60)≥2.27(200)降低<1.04 (40)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1.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的防治》课件

《血脂异常的防治》课件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诊断
根据血脂水平和相关危险因素 ,判断是否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并发症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
通过动脉超声、血管造 影等技术检查动脉粥样
硬化的程度和部位。
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 、脑部影像学等检查确 定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水平逐渐升高,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和总胆固醇(TC)。
性别因素
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可 能与雄性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差异有关 。
生活习惯因素
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高热量 、缺乏运动等,可导致血脂异常。
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病因
01
02
03
疾病因素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肝肾疾病等慢性疾病可 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血脂异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 预来控制病情。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生活方式 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和戒烟限酒等。
案例二: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
总结词
控制原发病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通常继发于糖尿病、肥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治疗重点 在于控制原发病和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需要 使用贝特类药物或烟酸类药物进行治疗。
血脂异常通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 蛋白血症等类型。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和 干预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异常的分类

血脂ppt课件完整版

血脂ppt课件完整版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食用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 食物,如燕麦、豆类、蔬菜、 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血脂。
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 肪酸的摄入
减少动物性脂肪和油炸食品的 摄入,以降低血浆中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 摄入
适量食用富含n-3和n-6多不饱 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 坚果等,有助于改善血脂谱。
长期坚持
鼓励患者长期坚持规律运动,以维持良好 的血脂水平。
戒烟限酒对改善血脂水平影响
戒烟
吸烟可导致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戒烟有助于升高HDLC水平。
限酒
适量饮酒可提高HDL-C水平,但过量饮酒可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建议男性每日 饮酒量不应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应超过15克酒精。
血脂异常判断标准
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正常值范围为<5.2mmol/L,超过此范围可 视为异常。
正常值范围为<1.7mmol/L,超过此范围可 视为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值范围为>1.0mmol/L,低于此范围可 视为异常。
正常值范围为<3.4mmol/L,超过此范围可 视为异常。
心理干预和睡眠管理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睡眠管理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质量对于血脂管理至关重要。建议每晚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并尽量避免 熬夜和不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06
烟酸类药物
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分解和减少肝脏中极低密度 脂蛋白的合成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 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血脂异常管理讲课文档

血脂异常管理讲课文档
第十八页,共136页。
各项指标控制较好,无并发症发生
血压波动在120~130/70~80mmHg
血糖5.5~6.5 mmol/L
肌酐112~140umol/L,尿蛋白(- ~+)
TC 4.8 mmol/L TG 2.2 mmol/L
LDL 3.9 mmol/L HDL 0.91 mmol/L
Cr 242 umol/L
TC 6.78 TG 4.59 LDL 4.88
HDL0.81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第七页,共136页。
入院诊断
1、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Killip3级
2、T2DM 3、EH
4、CKD,CRF
5、血脂异常
第八页,共136页。
一级预防
2015 CTT:LDL-C每降低1.0mmol/L可 显著降低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第六十一页,共136页。
2015胆固醇治疗试验(CTT):LDL-C每降
低1.0mmol/L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F第u六lc十he二r 页J, ,et共al1.3L6a页nc。et. 2015 Apr 11;385(9976):1397-405.
能选择什么路呢?
第九页,共136页。
急诊CAG
第十页,共136页。
第十一页,共136页。
PCI策略
1、IABP支持下急诊RCA-CTO,做通后下台 2、 IABP支持下急诊RCA-CTO,做通后做LAD 3、 IABP支持下急诊LAD
第十二页,共136页。
急诊RCA-CTO,做通后做LAD
第十三页,共136页。
LAD-PC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异常分类
要点提示
•血脂异常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二种,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分类较繁杂,最简单的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二种,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16,23,24]。

一、血脂异常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脂和高糖饮食、过度饮酒等)与血脂异常有关,大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编码与LDL受体结合的Apo B基因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或调整LDL受体到细胞膜血浆表面的LDL受体调整蛋白基因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80%以上FH患者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但高胆固醇血症具有多个基因突变的特性。

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
失型突变是FH的主要病因。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HoFH)发病率约1/30万~1/16万,杂合子
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HeFH)发病率约1/500~1/200。

家族性高TG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通常是参与TG代谢的脂蛋白脂解酶、或Apo C2、或Apo A5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重度高TG血症(TG>10
mmol/L),其发病率1/100万。

轻中度高TG血症通常具有多个基因突变特性[25,26]。

二、血脂异常临床分类
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类(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