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三年级(下)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完美版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用好例文,发现写作的秘密【教材解析】统编教材在三年级编入“习作单元”,其目的非常明确,三年级是由写话向习作的起步阶段。
写好,写清楚一段话,是由段到篇的启蒙过度。
纵观语文素养这条主线,在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写清楚、写好一段话”,这个语文素养的达成渗透在不少精读的课文当中,如,在第三单元中“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第四单元中“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在这样的语言训练点中不断达成“写清楚一段话”,这样的结果导向。
作为独立的习作单元,那么它的编写意图和承载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要弄清楚,想明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一、先来看一下习作单元的编写架构:“大胆想象”单元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四个板块的内容形成梯度,环环相扣,相互配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习作单元承载的任务、达成的目的两篇精读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
两个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
习作,学习成果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大胆想象”,最核心的任务是让孩子感受想象的神奇,保持习作的兴趣;读故事,积累写作素材;在想象世界中,产生习作动机,大胆创造,写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一)两篇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想象的内容,初步体会想象的乐趣,感受想象的奇妙。
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学习表达方法,怎样表达更清楚、更有趣。
(二)交流平台:梳理大胆想象的好处,激发兴趣,这其中也暗含着想象的角度。
当然,想象的方式不仅仅限于这几种,要有更多的角度。
想象的方式也在交流平台中有所体现,顺着作者的思路继续想下去,反方向想下去,这些都很有意思。
在交流平台中让孩子交流自己去发现。
(三)初试身手:鼓励学生想的丰富、奇特。
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初步尝试写想象故事,试着顺着和教材的思路想下去,它有着鼓励、诊断的作用。
(四)习作例文: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有意思事物和景物变化的奇妙----奇特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无所不能想象的角度《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两篇例文,与略读课文是有区别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在第二阶段“习作”中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到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学情分析】本单元出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本单元内容的仅仅是刚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的学生。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本单元,特别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写出一段语句清楚的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图像化策略的运用,激发孩子合理的大胆想象,呵护他们习作的兴趣。
【教材分析】《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描述了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各种梦想。
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铅笔的梦想在不断变化。
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
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
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就是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展开想象。
例文配有插图,对应铅笔的第三个梦想,图上铅笔像细长的豆角一样长在青青的藤上,表现了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习任务单,故事创作纸,手指印画【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猜谜: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铅笔为什么会有这些幻想呢?
学生在小组中沟通,边读边理解,老师展示如下:
(1)当铅笔常常闷在抽屉里,没有自由,没有欢乐,很孤独,孤独,郁闷时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溜出教室。
(2)我们一起随着铅笔到山坡上。
池塘里……
果园里……
小溪边……
运动场上……
2.通过阅读,你相识了一支怎样的铅笔?
1.文中重复运用“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快乐!”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想象的方法,为练说做好充分打算。
板书设计
习作:一支铅笔的幻想
大胆想象、合志向象、充溢正能量的想象
教学反思
老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一支铅笔的幻想》,指导孩子们阅读短文,分析写作方法,总结写作方法,学会大胆想象、合志向象、充溢正能量的想象,并且亲自实践大胆练习想象,续编故事。整堂课,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自然而成。
铅笔还有哪些幻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2.老师再次明确要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要绽开合志向象,想一想铅笔还可以变成一些什么? (2)充溢正能量的想象,想象铅笔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3.小组沟通,代表在全班沟通。
4.师生评议,补充。
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索:铅笔有哪些幻想?
沟通,明确铅笔的五个幻想
在小组中沟通,边读边理解,
了解铅笔的五个幻想
沟通
探讨沟通,深化理解课文
思索:作者为什么能把铅笔的幻想写得这么生动好玩呢?
直入正题,调动学生主动性,进入例文的分析和学习中去。
奇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实力。
通过阅读短文,总结作者写作方法。学会大胆想象、合志向象,为习作打下基础。
三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完美版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用好例文,发现写作的秘密【教材解析】统编教材在三年级编入“习作单元”,其目的非常明确,三年级是由写话向习作的起步阶段。
写好,写清楚一段话,是由段到篇的启蒙过度。
纵观语文素养这条主线,在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写清楚、写好一段话”,这个语文素养的达成渗透在不少精读的课文当中,如,在第三单元中“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第四单元中“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在这样的语言训练点中不断达成“写清楚一段话”,这样的结果导向。
作为独.立的习作单元,那么它的编写意图和承载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要弄清楚,想明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一、先来看一下习作单元的编写架构:“大胆想象”单元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四个板块的内容形成梯度,环环相扣,相互配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习作单元承载的任务、达成的目的两篇精读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
两个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
习作,学习成果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大胆想象”,最核心的任务是让孩子感受想象的神奇,保持习作的兴趣;读故事,积累写作素材;在想象世界中,产生习作动机,大胆创造,写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一)两篇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想象的内容,初步体会想象的乐趣,感受想象的奇妙。
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学习表达方法,怎样表达更清楚、更有趣。
(二)交流平台:梳理大胆想象的好处,激发兴趣,这其中也暗含着想象的角度。
当然,想象的方式不仅仅限于这几种,要有更多的角度。
想象的方式也在交流平台中有所体现,顺着作者的思路继续想下去,反方向想下去,这些都很有意思。
在交流平台中让孩子交流自己去发现。
(三)初试身手:鼓励学生想的丰富、奇特。
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初步尝试写想象故事,试着顺着和教材的思路想下去,它有着鼓励、诊断的作用。
(四)习作例文: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有意思事物和景物变化的奇妙----奇特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无所不能想象的角度《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两篇例文,与略读课文是有区别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写作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写作、分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激发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铅笔梦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例文:分析例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
3.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4. 作品分享: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创作出有深意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可选)。
学具:铅笔、纸张、彩色笔(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铅笔梦想的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例文:分析例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模仿。
3.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分享: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板书设计板书一支铅笔的梦想核心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词。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一支铅笔的梦想”的短文。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篇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反应如何。
学生反思:通过写作和分享,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修辞手法,是否能够独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不仅学会写作技巧,更能够激发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一支铅笔的梦想”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故事可以是关于一支铅笔如何渴望被使用,如何梦想成为一幅美丽画作的一部分,或者是如何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习作例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铅笔的梦想具体化。
如何指导学生将想象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想象,复述故事。
学习列提纲,写具体。
3. 巩固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心得。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课题:一支铅笔的梦想提纲:1. 铅笔的梦想2. 梦想的实现3. 梦想的启示七、作业设计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展示实物:展示一支普通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么一支普通的铅笔,你们觉得它会有梦想吗?它的梦想会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注意学习和积累生字词。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联系旁批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旁批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梳理想象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作者大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生:把自己想象成其他的事物。
如,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
生:想象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如,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师:奇妙的想象真有趣,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同学们还想读这样的文章吗?生:想。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张晓楠,去认识一支“不甘寂寞”的铅笔。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借助例文,学习想象师:请同学们默读例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提示:①铅笔有几个梦想?②每个梦想分别是什么?③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梦想?师:铅笔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生:第一个梦想是到山坡上萌芽,还要在头顶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
师:你找得很准。
我们可以用关键词概括成“萌芽”“开花”。
这个梦想要到哪里才能实现呢?生:溜出教室。
师: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读第一个梦想的办法,接着读铅笔的其他梦想,自主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中导学单(学生自主阅读,填表。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生:铅笔的第一个梦想是溜出教室,到山坡上萌芽、开花。
第二个梦想是跳进荷塘里,为小鱼虾撑伞。
第三个梦想是躲到菜园里,长成豆角或伪装成丝瓜。
第四个梦想是来到小溪边,为玩水的鸟当船篙,为蚂蚁当木筏。
第五个梦想是跑到运动场上,当小松鼠的撑竿、小猴子的标枪。
(教师相机出示活动一答案)师:你信息提取得真棒,全都说对了。
铅笔一下子有了五个梦想,请同学们联系例文批注,想一想:小铅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生:在第三个梦想中,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都符合铅笔自身的特点,所以这些想象合理、自然。
贞丰县XX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一支铅笔的梦想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卷面书写。
(3分)要求:做到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二、积累与运用.(43分)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在括号里.(3分)错误!错误!错误!3.辨一辨,再组词。
(4分)仙(仙女)山(高山)错误!错误!错误! 4.读一读,连一连。
(4分)温暖的冬天亮晶晶的歌吟凉爽的春天明朗的水洼炎热的秋天香甜的天空寒冷的夏天丰收的气味5.读句子,选择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3分)(1)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了憧憬...(B)A.感动B.期待(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A)A.杂乱 B。
慌乱(3)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B) A。
清澈 B。
凉爽6.在符合图意的四字词语后面的括号里画“√”。
(4分)冰天雪地() 春意盎然(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鲜花盛开()一叶知秋(√)稻谷金黄(√)酷暑难耐()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7分)(秋)高气爽金桂飘(香 ) 层(林)尽染五谷(丰 )登(果)实累累春华秋( 实)(1)我知道这些都是描写__秋天__(填季节)景色的词语。
(2)我能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 春华秋实 )②山上一层层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 层林尽染 )③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高气爽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1)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摆动。
(改为拟人句)__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__(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仿写比喻句)__洁白的雪花__像__一个个快乐的精灵,飞啊飞啊,把大地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__(3)门前的水泥道很美.(改为感叹句)__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9.诗句积累.(4分)(1)图中的孩子们正在干什么?请你用两句古诗来描述图中的情景。
__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2)秋天的傍晚,我看到满山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不禁吟诵出杜牧的诗句:“__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使用这些句子,表达出铅笔的心情快乐无比,这是想象的力量,想象使人变得幸福、快乐。
2.你觉得,铅笔的这些梦想合理吗?为什么?
预设:伞、豆角、丝瓜、撑伞、标枪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所以铅笔的这些梦想非常合理、自然。
【设计意图: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短文,总结作者写作方法。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想象,为习作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直入正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入例文的分析和学习中去。】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阅读指导:
(一)初读例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2)
铅笔有哪些梦想?
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一共写了铅笔有五个梦想: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到菜园,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
(二)细读例文。
(课件出示3)
1.铅笔为什么会有这些梦想呢?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展示如下:
(1)当铅笔经常闷在抽屉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很寂寞,孤独,郁闷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溜出教室。(逃出教室)。
(2)我们一起随着铅笔到山坡上。(她想到山坡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儿!)蝴蝶呀蜜蜂呀,就猜不出我是谁了!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
2.通过阅读,你认识了一支怎样的铅笔?
(课件出示4)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快乐、向往自由、贪玩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热情、乐于助人的铅。)
三、深入理解课文
(课件出示5)
1.文中重复使用“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有什么作用?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习作:一支铅笔的梦想
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一支铅笔的梦想》,指导孩子们阅读短文,分析写作方法,总结写作方法,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并且亲自实践大胆练习想象,续编故事。整堂课,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自然而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
教师引导明确:(课件出示6)(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敢于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因此,同学们在想象时要注重这些方面。)(板书: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
五、课堂练说。
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2.教师再次明确要求。(课件出示7)
(1)要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铅笔还可以变成一些什么?
(2)充满正能量的想象,想象铅笔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3.小组交流,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补充。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想象的方法,为练说做好充分准备。】
课题
一支铅笔的梦想
课型
习作例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
重点
能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和事情。
教学
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导入
下面我们就以《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想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板书:一支铅笔的梦想)
(3)铅笔又钻进了池塘里,发生了什么?它想来到荷塘,用自己的大伞为小鱼、青蛙助兴。(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
(4)铅笔还去了果园里,参加小兔子他们的派对,铅笔化身成了豆角,丝瓜。这样就没人发现了!(多么聪明的铅笔)
(5)它还想来到小溪边,一会儿玩水的鸟儿当船桨,一会儿为搬家过河的蚂蚁做船。(乐于助人)
(6)它想跑到运动场上,成为小动物们的运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