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夹具设计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
一、张紧轮支架
1.张紧轮支架的加工工艺
利用车床加工张紧轮支架,主要从它的尺寸及几何形状出发,以内圈背角、精加工外圈、内孔精加工等操作,确定加工工艺及其参数配置。
(1)内圈背角加工,是指张紧轮支架的内圈圆角,需要采用切削刀片切削内圈,确保切削刀片的定位准确,调节角度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切削完成后,用小磨床精加工圆角,以保证质量。
(2)外圈精加工,是指张紧轮支架的外圈精加工,使外圈圆弧达到所要求的精度和平滑度,需要使用车床进行切削,以保证圆弧的精度和平滑度。
(3)内孔精加工,是指在支架上加工的内孔,是用到张紧轮夹紧支架时的连接孔,需要使用钻床制作内孔,以确保内孔的精度和尺寸。
2.张紧轮支架夹具的设计
(1)夹具的结构及功能
张紧轮支架夹具的结构主要由底座、钻头架、固定板、调节支架等组成,底座用来固定夹具,钻头架用来定位刀具,固定板用来固定工件,调节支架用来调节刀具等。
(2)夹具的结构尺寸设计
夹具的结构设计要根据张紧轮支架的尺寸及加工工艺进行设计,如底座尺寸要比工件大,好方便安装,内孔尺寸要精确,以确保工件的准确定位和质量要求,刀具尺寸也要精确,以确保加工精度。
二、总结
张紧轮支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内圈背角加工、外圈精加工、内孔精加工等,而且,张紧轮支架夹具的结构及功能要根据张紧轮支架的尺寸及加工工艺进行设计,底座尺寸要比工件大,内孔尺寸要精确,以确保工件的准确定位和质量要求,刀具尺寸也要精确,以确保加工精度。
发电机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发电机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发电机支架是用于支撑和固定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对于发电机的安装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电机支架的加工工艺1. 材料选择:发电机支架通常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如钢材或铝合金。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发电机的重量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确保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切割工艺:根据发电机支架的设计图纸,采用切割机械或激光切割等工艺对金属板材进行切割。
确保切割尺寸准确,切口光滑,以便后续的加工和焊接工艺。
3. 弯曲和冲压工艺: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弯曲机械或冲压机械对切割好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和冲压。
通过对金属板材的弯曲和冲压,使其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和结构。
4. 焊接工艺:发电机支架通常需要通过焊接工艺进行组装和固定。
在焊接过程中,需要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并注意避免焊接变形和裂纹等问题。
常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
5.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发电机支架的耐腐蚀性和美观度,通常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涂、电镀、阳极氧化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
二、发电机支架的夹具设计1. 夹具类型选择:根据发电机支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夹具类型。
常见的夹具类型包括平口夹具、V型夹具、平行口夹具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夹具结构设计:根据发电机支架的形状和加工工艺要求,设计夹具的结构。
夹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能够稳定固定发电机支架,并且方便操作和调整。
3. 夹具定位设计:发电机支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位置和角度,因此夹具的定位设计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设计定位销、定位块等部件,确保发电机支架的定位准确和稳定。
4. 夹具压紧设计:为了确保发电机支架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和变形,夹具需要具有一定的压紧力。
通过合理设计夹具的压紧机构,确保夹具能够稳定固定发电机支架,并且不会对其造成损坏。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张紧轮支架是一种用于固定和张紧轮胎或皮带的装置,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中。
在张紧轮支架的加工过程中,设计合理的工艺和夹具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首先,加工工艺的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加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产品分析和工艺试验,明确加工工艺的要求和流程。
根据张紧轮支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难点,确定合理的切削参数和工艺路线。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切削工具和先进的加工设备,确保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其次,夹具的设计是保证产品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夹具的设计应考虑到张紧轮支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难点,确保夹具能够牢固固定工件,并提供足够的工件支撑和定位功能。
夹具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和变形。
夹具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操作人员的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降低工作强度和事故风险。
在夹具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了解产品要求:仔细研究张紧轮支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要求,明确夹具的功能和限制。
2.确定夹具类型:根据工件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夹具类型,如机械夹具、液压夹具或气动夹具。
3.确定夹具定位方式:根据工艺要求和工件形状,确定夹具的定位方式,如定心销、定位块或定位销等。
4.设计夹具结构:根据夹具类型和定位方式,设计夹具的结构,包括夹具底座、夹具头、夹具夹持部件等。
夹具的结构应优化,以提高夹紧力和刚性。
5.验证夹具性能:设计完成后,通过模拟或实际试验,验证夹具的性能和稳定性。
如需修改,及时进行优化并重新验证。
综上所述,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计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能够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和周期。
因此,在进行张紧轮支架加工前,应充分进行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张紧轮支架夹具课程设计

张紧轮支架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张紧轮支架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能掌握张紧轮支架夹具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的基本知识。
3. 学生能描述张紧轮支架夹具涉及的主要机械原理,如力的传递、摩擦力的应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操作工具和设备,进行张紧轮支架夹具的组装和调整。
2. 学生能运用测量工具,对张紧轮支架夹具的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张紧轮支架夹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机械世界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小组工作中承担责任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其在操作过程中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技术实践类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需进一步培养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教学要求: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提升。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以上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张紧轮支架夹具的结构认识:介绍张紧轮支架夹具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张紧轮、支架、夹具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张紧轮支架夹具的安装与调试:讲解张紧轮支架夹具的安装方法、步骤以及调试技巧,依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安装调试过程。
3. 张紧轮支架夹具的维护与保养:分析张紧轮支架夹具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教授预防性维护和保养方法,结合教材章节,让学生了解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4. 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通过张紧轮支架夹具的案例分析,讲解力的传递、摩擦力等机械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支架套夹具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1目录序言.............................................................................................1 一、零件的分析 (2)二、工艺规程的设计二、工艺规程的设计..................................................................2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2 (二)基准的选择 (3)(三)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方案的分析(三)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方案的分析....................................3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五)确定切削用量和切削速度(五)确定切削用量和切削速度................................................7 三、专用夹具的设计........................................................................9 (一)问题的提出;........................................................................9 (二)夹具设计..............................................................................9 四、主要参考文献 (12)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个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因此,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支架夹具设计说明

题 目 支架钻孔加工专用夹具设计院(系)别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级 别 2009级学 号 0911116036姓 名 沈华坤指导老师 黄国钦 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2012年10月专业课程综合设计目录第一章夹具设计任务 (1)1.1 零件(产品)结构分析及零件图 (1)1.2 支架钻孔工序的重点技术要求分析 (2)第二章拨叉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3)2.1 基准面的选择(夹具体方案的确定) (3)2.2 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选择 (3)2.3 夹紧方案及夹紧元件选择 (3)2.4夹具结构 (4)第三章主要零件设计及计算说明 (6)3.1夹紧力计算 (6)3.2其他零件设计计算 (8)第四章夹具定位误差计算 (14)第五章夹具的装配要求及使用说明 (15)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章夹具设计任务1.1零件(产品)结构分析及零件图1、零件的二维图如图1.1所示图1.1 支架CAD图2、零件的三维图如图1.2所示图1.2 支架三维图1.2 支架钻孔工序六的重点技术要求分析1、支架钻孔工序图六如图1.3所示图1.3 工序图2、工装及切削要素数据表如表1.1所示表1.1工装及切削要素数据表如表 工步号 工 步 内 容工 艺 装 备 主轴转速 切削速度 进给量 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 r/min m/min mm/r mm 机动 辅助 01 钻与φ18垂直的孔φ10至φ9.8X525卧式铣床 545 17.1 0.4 4.9 1 0.18 02 粗铰与φ18垂直的孔φ10 锥柄麻花钻8.9φ 680 21 0.3 0.1 1 0.153、工序的重点技术要求分析由工件的零件图和三维立体图可以看出,钻与18φ垂直的孔10φ至8.9φ的重点是保证两通孔的垂直度要求。
故夹具体应围绕保证其垂直度的精度来设计,同时也要保证其表面粗糙度及位置精度。
第二章支架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2.1 基准面的选择(夹具体方案的确定)因采用卧式钻床,故待加平面处于水平位置。
车床C6140A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车床C6140A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车床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机床,用于加工各种工件的外形和内形。
在车床加工过程中,支架是一个关键的零件,它用于支撑工件,使其在车床上转动并进行加工。
本文将介绍车床C6140A支架的机械加工工艺以及一道工序的夹具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车床C6140A支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划。
机械加工工艺规划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要求,确定加工工艺流程和使用的刀具。
对于车床C6140A支架,通常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和切割等。
在车削工艺中,我们可以采用外圆车削和内孔车削的工艺流程。
首先,通过车削外圆的工序,将工件的外圆加工成所需的直径和精度要求。
然后,再进行内孔的车削工序,将工件中心部位加工成所需的孔径和精度要求。
在铣削工艺中,我们可以采用平面铣削和凸台铣削的工艺流程。
首先,通过平面铣削将工件的平面面加工成需要的尺寸和形状。
然后,通过凸台铣削将工件上的凸台面加工成需要的形状。
在钻削工艺中,我们可以通过钻削工序将工件上需要的孔加工出来。
在加工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孔径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具,并根据钻孔深度使用适当的进给量和转速。
最后,在切割工艺中,我们可以采用切削工序将工件上的不需要的部分切割掉。
在切割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工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割速度,以及采取合适的切割方法。
在完成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后,我们需要进行一道工序的夹具设计。
夹具设计是指为了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和精度,设计合适的夹具来固定工件。
对于车床C6140A支架的夹具设计,我们可以采用三爪卡盘夹具来固定工件。
首先,我们需根据支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三爪卡盘,并确定合适的夹爪位置。
然后,我们需要设计夹爪的夹持形状和夹持力。
根据支架的形状和材料,可以设计夹爪的夹持形状,以确保夹爪能够牢固地固定住支架。
同时,根据支架的尺寸和重量,可以计算夹爪需要的夹持力,以确保支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滑动或变形。
支架零件夹具设计毕业论文

支架零件夹具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序言 (1)一. 零件分析 (2)1.1 零件作用 (2)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二. 工艺规程设计 (3)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2.2基面的选择 (4)2.3制定工艺路线 (6)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8)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三夹具设计 (12)3.1问题的提出 (12)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2)3.3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3)3.4定位误差分析 (16)3.5夹具设计及简要操作说明 (16)总结 (19)致谢 (21)参考文献 (22)序言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
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
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支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孔的夹具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进行课程设计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并设计出专用夹具,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本次设计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因此本次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
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注意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
本次设计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缺点错误,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支架是起支撑作用的构架,承受较大的力,也具有定位作用,使零件之间保持正确的位置。
1.2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材料选用灰铸铁,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主要加工表面为M和N两面以及加工¢45mm的孔,¢65mm外圆,钻4个¢11mm的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零件的综合精度测量与评定课程名称自选综合实验专业机械制造学期大四上姓名余欣学号080800326指导教师周亚勤实验成绩实验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3)二、实验装置 (3)三、实验内容 (3)四.零件的精度设计要求 (4)五.测量项目的确定 (6)六.测量方案分析,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 (7)七.设计和搭建专用测量装置(平台)并进行零件综合精度测量及数据记录 (7)八.测量数据分析及零件综合精度评定 (19)九.测量体会与收获 (21)十.参考资料 (21)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精密测量相关的概念、仪器量具分类、测量方法和所用器具的技术指标及参数(2)通过零件综合精度的测量和评定,掌握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零件技术测量的基本技能(3)通过零件综合精度测量专用测量装置方案的设计、测量和分析评定,提高学习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零件精度设计的能力,能对设计的零件进行正确的公差标注;能根据零件图设计侧脸装置正确检测零件等,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一次基本训练。
2.实验要求(1)能正确应用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分析被测零件图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确定测量项目。
(2)能正确应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根据被测零件的技术要求,按照不同的测量项目自己设计测量方案,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
(3)能够正确运用实验室的各测量器具和夹具装置,对复杂零件进行专用侧脸装置的设计和搭建,进行零件综合精度的测量。
(4)熟悉和运用有关有关精度设计、测量等手册和资料,测量并评定所测量零件的合格性,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方法。
二、实验装置1、实验室已有测量器具2、零件若干3、常用量具4、组合夹具三、实验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测量对象,明确零件图的精度要求2、确定测量项目3、制定零件测量项目的测量方案,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4、专用测量装置的设计和搭建5、综合精度的测量和记录6、零件综合精度的评定7、撰写侧脸实验报告四.零件的精度设计要求设计零件的几何精度时,主要方向有:类比法、计算法和试验法三种。
类比法就是与经过实际使用证实合理的类似产品上的相应要素相比较,确定所设计零件几何要素的精度。
计算法就是根据理论建立起来的功能要求与几何要素精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确定零件要素的精度。
试验法就是先根据一定条件,初步确定零件要素的精度,并按此进行试制。
该支架零件我采用类比法进行零件精度设计,零件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图1)零件工程视图如图2所示(图2)1:尺寸精度设计:通过分析该支架的使用场合及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并根据以往类似零件的设计经验现对以下几处基本尺寸进行精度设计:(1)关于支架上半部分用来夹持轴的圆孔φ20轴线与支架下半部分端面B的距离基本尺寸为80 mm的数值选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15页中表1.4的标准公差数值,取该80基本尺寸的标准公差为0.03 mm ,取基本偏差代号JS为80±0.015 mm(2)同理,关于支架上半部分用来夹持轴的圆孔φ20轴线与支架下半部分端面A的距离基本尺寸为60 mm的数值选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15中表1.4的标准公差数值,取该60基本尺寸的标准公差为0.03 mm ,取基本偏差代号JS为60±0.015 mm(3)关于支架下半部分两个固定用孔的轴线距离基本尺寸为40的数值选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上述表1.4的标准公差数值,取该40基本尺寸的标准公差为0.025mm ,取上偏差+0.012下偏差 -0.013 mm(4)φ20孔取公差等级为IT8公差为0.027,上偏差为+0.027,下偏差为02:形状与位置公差设计:通过分析该支架的使用场合及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并根据以往类似零件的设计经验现对以下几处形状与位置进行公差设计:为描述方便,对需要设计形状与位置公差处进行编号,如图2工程图(1)关于支架此处平面需要有平面度要求,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89中表3.9,取该处平面度公差值为0.008 mm(2)关于支架此处孔轴线需要对平面C有垂直度要求,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表P90中表3.11,取该处φ11轴线对平面C 的垂直度公差为0.015 mm(3)关于支架此处孔φ20轴线需要对平面A和平面B有平行度要求,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表3.11,取该处轴线对平面A 和平面B的平行度都为 0.02 mm(4)关于支架此处2个固定用孔φ15的轴线需要对平面A有垂直度要求,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表3.11,取该孔轴线对平面A的垂直度公差为0.015 mm(5)关于支架此处平面B需要有平面度要求,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表3.9,取该处平面度公差值为0.015 mm(6)关于支架此处平面需要有平面度要求,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表3.9,取该处平面度公差值为0.015 mm(7)关于支架此处平面需要对平面B有垂直度要求,取公差等级为IT7,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表3.11,取该处平面度公差值为0.015 mm3:表面粗糙度设计:通过分析该支架的使用场合及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并根据以往类似零件的设计经验现对以下几处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设计:(1)对于上述工程图中的表面A,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章节4.4.2 ,取该平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为3.2 μm(2)对于上述工程图中的表面B,通过查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章节4.4.2 ,取该平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为3.2 μm五.测量项目的确定通过研究分析支架零件的图纸以及对零件的尺寸精度设计和形状与位置公差设计可知:需要对上述所设计的尺寸精度以及形位精度进行测量评定,从而分析研究该支架零件的尺寸大小以及形状位置精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达到评定该零件的综合精度的目的。
图3 图4如图3图4所示为 面B 上有三点定位限制三自由度(x,y 移动,z 转动)一辅助支撑,一侧面两点限制两个自由度(x 移动,z 转动),令一侧面一点限制一个自由度(y 移动)。
上压板和螺纹装置起加紧作用.图5 图6如图5图6所示为 底面上有三点定位限制三自由度(x,y 移动,z 转动)一辅助支撑,一侧面两点限制两个自由度(x 移动,z 转动),令一侧面一点限制一个自由度(y 移动)。
上压板和螺纹装置起加紧作用.(3) 关于平面B 的平面度的测量方法,将被测支架零件放在平板上,使用合适的组合夹具进行零件的固定定位,把带千分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上,并使千分表测量头垂直地指向被测零件表面,压表并调整表盘,使指针指在零位。
然后,将被测平面B 沿纵横方向均布画好网格,其画线的交点为测量的9个点。
同时记录各点的读数值。
全部被测点的测量值取得后,进行数据处理求出平合适的组合夹具进行零件的固定定位,把带千分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上,并使千分表测量头垂直地指向被测零件表面,压表并调整表盘,使指针指在零位。
然后,将被测平面6沿纵横方向均布画好网格,其画线的交点为测量的9个点。
同时记录各点的读数值。
全部被测点的测量值取得后,进行数据处理求出平面度误差值。
支架零件孔轴线对于平面A 平行度的测量方法,将被测支架零件放在平板上,使用合适的组合夹具进行零件的固定定位,将芯轴插入圆孔内,把带千分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 线对面平行度误差测量示意图上,并使千分表测量头垂直地指向芯轴表面,压表并调整表盘,使指针指在零位。
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当千分表从心轴上素线滑过,找到指示表指针转动的往复点(极限点)后,停止滑动,进行读数。
在被测图7芯轴上确定两个测点a 、b ,设二测点距离为L2,指示表在二测点的读数分别为Ma 、Mb ,若被测要素长度为L1,那么,被测孔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可按比例折算得到。
计算公式为:f 平行度 =Mb Ma L L -21mm 如图7所示为 低面上有三点定位限制三自由度(x,y 移动,z 转动)一辅助支撑,一侧面两点限制两个自由度(x 移动,z 转动),令一侧面一点限制一个自由度(y 移动)。
上压板和螺纹装置起加紧作用.经过多次测量: 单位:mm所以所求平行度 fA =Mb Ma L L -21 = 823.0282.047.8440.56- = 0.361 mm(6)同理,关于该支架零件孔轴线对于平面B (即上述的平面5)平行度的测量方法,将被测支架零件放在平板上,使用合适的组合夹具进行零件的固定定位,将芯轴插入圆孔内,把带千分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上,并使千分表测量头垂直地指向芯轴表面,压表并调整表盘,使 指针指在零位。
测图8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当千分表从心轴上素线滑过,找到指示表指针转动的往复点(极限点)后,停止滑动,进行读数。
如图8所示为 低面上有三点定位限制三自由度(x,y 移动,z 转动)一辅助支撑,一侧面两点限制两个自由度(x 移动,z 转动),令一侧面一点限制一个自由度(y 移动)。
上压板和螺纹装置起加紧作用.经过多次测量: 单位:mm所以所求平行度 f B =Mb Ma L L -21 = 902.0441.047.8440.56- = 0.308 mm2.使用现代测量方法(即三座标测量机)进行测量:(1) 关于支架上半部分用来夹持轴的圆孔φ20轴线与支架下半部分端面B 的距离基本尺寸为 60mm 的数值测量方法,将平板放置三坐标测量机的台面上如图9所示(低面上有三点定位限制三自由度(x,y 移动,z 转动)一辅助图9支撑,一侧面两点限制两个自由度(x 移动,z 转动),令一侧面一点限制一个自由度(y 移动)。
上压板和螺纹装置起加紧作用。
打开三坐标测量机的电源和气压后,首先进行测头的校验,包括进行测头的半径补偿和消除一些其他的误差。
然后建立零件坐标系,确定坐标原点,接下来就可以打开相关配套的软件进行取点,拟合轴线等工作,最后得出所要求的尺寸大小和形位误差大小,最后进行该支架零件的综合精度评定。
由于该圆孔轴线需要拟合,所以先对该圆孔内壁不同位置取若干个点,用该三座标测量机的配套软件,对所取的点进行拟合,构造出该圆孔轴线。
测量报告如下:平面与直线(轴线)间距离\PN-4262--LN-4267 @距离DS:@61.3368(2) 关于支架上半部分用来夹持轴的圆孔轴线与支架下半部分端面的距离基本尺寸为80mm 的数值测量方法和上述方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