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导语:一份好的教学设计让你得课程有条不紊,同时也会让你得课程效率提高。

接下来我为你们带来《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希望你们宠爱!《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奇妙品质。

3、能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自己编小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奇妙品质。

教具:挂图一份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上一节课,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送给()、()和()一份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消逝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提出疑问,导入新课消逝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日我们连续欣赏这个故事。

三、精讲课文(1——4)自然段1、请小伴侣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2)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书: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3)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阅历。

)2、(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法?(2)你从小猴身上发觉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慧,还很有远见。

)[体现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阅历,做事有远见的优点而打下基础。

]3、(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请你用欢乐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

(2)小猪是这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书:吃)(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板书:迫不及待)(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揭示小猪的特点。

《三袋麦子》优秀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优秀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优秀教学设计《三袋麦子》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整理的《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理念:简洁高效、有情有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三袋麦子》,教师指导学生写“麦”字。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

2、检查读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区别“防”和“访”的读音。

3、检查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整体感知默读思考,这个故事围绕“三袋麦子”,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第9课——《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检查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想听大家读课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呀?指名读。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三、精读课文过渡: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收到麦子后,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1、指导分角色读课文(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名读第2自然段,随即指导学生看文中插图:贪吃的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口水都流下来了,开心地喊道,他会怎么喊呢?请大家都来读一读。

请你再来读。

注意他的话中有两个感叹号,说明他非常开心,再读。

是啊,语言有温度,标点也含情。

这两个感叹号说明了小猪太高兴、太开心了!我们一起读。

请这位同学继续读。

理解“迫不及待”,大家想一想,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想到自己最爱吃的白面馒头和烙饼,他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这些食品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地不能再等待了)这就是文中的“迫不及待”。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篇9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理念:简洁高效、有情有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三袋麦子》,教师指导学生写“麦”字。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

2、检查读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区别“防”和“访”的读音。

3、检查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整体感知默读思考,这个故事围绕“三袋麦子”,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第9课——《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检查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想听大家读课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呀?指名读。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三、精读课文过渡: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收到麦子后,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1、指导分角色读课文(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名读第2自然段,随即指导学生看文中插图:贪吃的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口水都流下来了,开心地喊道,他会怎么喊呢?请大家都来读一读。

请你再来读。

注意他的话中有两个感叹号,说明他非常开心,再读。

是啊,语言有温度,标点也含情。

这两个感叹号说明了小猪太高兴、太开心了!我们一起读。

请这位同学继续读。

理解“迫不及待”,大家想一想,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想到自己最爱吃的白面馒头和烙饼,他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这些食品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地不能再等待了)这就是文中的“迫不及待”。

请你再读,读出小猪的迫不及待。

小猪收到麦子后,是怎么做的?(板书:磨成面粉)小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随即指导心想时说的话,他是在心里想,不是再说,老师范读,学生练读,原生读。

《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

《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

《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袋麦子》教案1 设计理念: 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

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巧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教材说明:《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三袋麦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下面请欣赏店铺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希望你能够喜欢!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理念:简洁高效、有情有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三袋麦子》,教师指导学生写“麦”字。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

2、检查读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区别“防”和“访”的读音。

3、检查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整体感知默读思考,这个故事围绕“三袋麦子”,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第9课——《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检查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想听大家读课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呀?指名读。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三、精读课文过渡: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收到麦子后,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1、指导分角色读课文(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名读第2自然段,随即指导学生看文中插图:贪吃的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口水都流下来了,开心地喊道,他会怎么喊呢?请大家都来读一读。

请你再来读。

注意他的话中有两个感叹号,说明他非常开心,再读。

是啊,语言有温度,标点也含情。

这两个感叹号说明了小猪太高兴、太开心了!我们一起读。

请这位同学继续读。

理解“迫不及待”,大家想一想,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想到自己最爱吃的白面馒头和烙饼,他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这些食品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地不能再等待了)这就是文中的“迫不及待”。

《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教案《三袋麦子》教案五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5至9自然段。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读词语:(1)出示:烙饼麦子憨厚麦囤虫蛀(2)指名读2、听写生字词3、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1、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这部分课文,学生边听边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节俭聪明能干)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同桌分角色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看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其他同学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3)学生练习口述,同桌分角色口述。

(4)指名学生带头饰到讲台前边表演边口述。

三、总结全文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3、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俭。

什么叫聪明能干,受到了教育。

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四、学生作业课堂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

迫()麦()防()泊()表()访()仍()俭()保()扔()脸()宝()2、照样子写词。

黄灿灿()()()舔了舔()()()3、写近义词。

节俭()回味()开心()防止()拜访()感谢()4、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礼物()的麦子()的食品()的麦种()的样子()的麦粒5、把成语补充完整。

2023精选《三袋麦子》教案三篇

2023精选《三袋麦子》教案三篇

2023精选《三袋麦子》教案三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设计理念: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

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巧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教材说明:《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同样的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2.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体会和感悟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小班语言《三袋麦子》教案(通用15篇)

小班语言《三袋麦子》教案(通用15篇)

小班语言《三袋麦子》教案(通用15篇)小班语言《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拜访”说一句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专心读书、认真写字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防止、拜访、仍虫蛀、至今B.自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D.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2.学生自读3.指名分自然段读4.评价,奖励四、三读课文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拿来了节日礼物——三袋麦子2.谁来说说,土地爷爷把这三代麦子送给了谁?(贴小动物的头像)3.小猪、小牛、小猴得到一袋麦子后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小结:我们三个动物朋友各有主意;小猪刚过了年,就把麦子吃光了;小牛很会保存,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是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三袋麦子教案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第三单元第9课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

二、设计思想
《三袋麦子》是一篇哲理性的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一份生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

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做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的反映往往又是多元的。

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2.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3.能仿写课文,如“三个西瓜”“三袋花生果”“三袋黄豆”等。

四、教学重点: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六、教法选择:引导探究,读中感悟。

七、学法指导:读读议议——想想说说——读读演演——悟悟写写。

八、教学准备:表演道具(猪、牛、猴、土地爷爷头饰)。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⑴认识生字。

麦份迫食品防止访仍
⑵多音字。

(口头说出音、词)
干<觉<兴<
⑶土地爷爷在过年前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什么礼物?看看他们各自是怎么处理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三袋麦子”(板书)
2.学习新知识,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⑴自读课文第二段,找出小猪收到礼物时的心情、表现、处理方法。

小麦可以做成什么食品?(馒头、烙饼、面条、饺子、月饼等)如果让你演小猪,这时是什么表情?
⑵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找出小牛收到礼物时的心情、表现、处理方法。

小牛吃一半、留一半,怕蛀虫搬到太阳下晒,说明小牛会过日子,勤劳节俭。

⑶齐读第四自然段,看一看小猴是怎样处理的?想想怎么种麦子呢?翻地→播种→施肥→锄草→收割。

说明小猴勤劳、能干。

⑷分组学习后半部分(5—9自然段),结合情境图,讨论一年以后土地爷爷来拜访他们三个时,各自是什么样的?土地爷爷对他们各自的评价是什么?议一议他们三个谁做得对?你赞成谁?如果土地爷爷也送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样处理呢?分组议议、演演、悟悟。

3.分角色表演课文(戴上头饰),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

4.通过学、读、演,你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吃不完的麦子。

(勤劳可以创造一切)
5.拓展延伸。

学习完了课文,你对课文里选的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的语言、表情和动作都很了解,现在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

要求:仿写课文,题目可以是“三个大西瓜、三袋花生果、三袋黄豆”等,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6.板书设计: 处理方法 评价
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吃不完的麦子。

十、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情节十分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学生感悟的难点。

面对文中三个小动物迥然不同的做法,学生很可能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因此教学时,大胆放手把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读、议、演、悟,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小牛——保存(勤劳节俭)—→点点头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憨厚可爱)—→哈哈大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