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中医类《萜类和挥发油》试题

执业药师中医类《萜类和挥发油》试题

执业药师中医类《萜类和挥发油》试题执业药师中医类《萜类和挥发油》试题导语:萜烯简称萜,是一系列萜类化合物的总称,是分子式为异戊二烯的整数倍的烯烃类化合物。

萜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来源碳氢化合物,可从许多植物,特别是针叶树得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执业药师中的相关考试内容吧。

—、最佳选择题1.依据以下哪一项区别挥发油与油脂()A.相对密度B.溶解性C.皂化值D.油迹实验E.比旋度2.某植物提取物遇皮肤呈蓝色,该提取物可能含有()A.蒽醌B.鞣质C.环烯醚萜D.生物碱E.强心苷3.属于倍半萜类的化合物是()A.龙脑B.梓醇苷C.紫杉醇D.青蒿素E.穿心莲内酯4.用于鉴定挥发油组成成分的有效方法是()A.纸色谱B.气相色谱C.紫外光谱D.分馏E.重结晶5.用蒸馏法蒸得的挥发油中包含蒸馏过程中产生的()A.水解物B.分解物C.聚合物D.挥发性分解物E.挥发性水解物6.典型单萜烯的结构中,应具有的不饱和度数目是()A.1B.2C.3D.4E.57.下列不具有挥发性的成分是()A.细辛醚B.芍药苷C.丁香酚D.桂皮醛E.姜黄烯8.一般在35~70℃(1333.22Pa)被蒸馏出来的是()A.含氧单萜B.单萜烯C.含氧倍半萜D.倍半萜烯E.二萜9.地黄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容易变黑的原因是()A.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二醇苷B.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强心苷C.其化学成分中含有环烯醚萜苷D.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三醇苷E.其化学成分中含有洋地黄毒苷10.—蓝色中性油状物,易溶于低极性溶剂,与苦味酸可生成结晶性衍生物,此油状物可能是()A.二萜类B.环烯醚萜C.奠类D.萜类E.黄酮类11.下列对于紫杉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溶于甲醇、丙酮、三氯甲烷等溶剂B.碱性条件下分解,对酸相对较稳定C.紫杉醇为碱性较强的化合物D.在植物体内可以以游离态存在,也可与糖成苷存在E.具有还原性二、配伍选择题[1~2]1.水解lg挥发油中的酯类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A.酸值B.碱值C.皂化值D.酯值E.极性2.中和l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A.酸值B.碱值C.皂化值D.酯值E.极性[3-5]3.树皮富含挥发油的药材是()A.八角茴香B.辛夷C.川芎D.厚朴E.荆芥4.全草富含挥发油的药材是()A.八角茴香B.辛夷C.川芎D.厚朴E.荆芥5.根茎富含挥发油的药材是()A.八角茴香B.辛夷C.川芎D.厚朴E.荆芥[6-9]6.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的是()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紫杉醇D.薄荷脑E.京尼平苷7.高效抗疟疾的主要成分是()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紫杉醇E.京尼平苷8.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抗菌消炎的是()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紫杉醇D.薄荷脑E.京尼平苷9.栀子清热泻火的主要成分是()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紫杉醇D.薄荷脑E.京尼平苷[10-12]10.属于裂环环烯醚萜的是()A.薄荷酮B.龙脑C.香叶醇D.龙胆苦苷E.桃叶珊瑚苷11.属于单环单萜的是()A.薄荷酮B.龙脑C.香叶醇D.龙胆苦苷E.桃叶珊瑚苷12.属于双环单萜的是()A.薄荷酮B.龙脑D.龙胆苦苷E.桃叶珊瑚苷[13-15]13.能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的是()A.丁香酚B.鱼腥草素C.龙胆苦苷D.新穿心莲内酯E.奠类成分14.能溶于强酸的是()A.丁香酚B.鱼腥草素C.龙胆苦苷D.新穿心莲内酯E.奠类成分15.能与氨基酸加热生成有色沉淀的是()A.丁香酚B.鱼腥草素C.龙胆苦苷D.新穿心莲内酯E.奠类成分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2]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河北卢龙地区青蒿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河北卢龙地区青蒿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Th e c n e t ft d n i e o ou dsma e up t 4 02% o oa oaie s b tn e T e aie c n e to e c mDo e t r o t ns o he ie tf d c mp n d o7 i fttlv ltl u sa c s her l t o t n ft o v h n n swe e d t r n d w t ra n r aiai n me h d e emi e i a e o l z t t o .T e ma n c mp n ns o oa i u sa c s a e N h m o h i o o e t fv lt e s b tn e r l

Ke r y wo ds: r mii p a e n e A t sa a ic a Ha c ; An y i o oai o si e t Ga h o tg a h e l a ss fv l t e c n t u n ; l t s c r mao r p y
u ig d rc sn ie t

dsl t net c o ehd D E) h ecn n fh oa l ol a . % .2 o on sw r ieti vG / S i iao x at nm to ( D .T ot t evlte iW 7 2 tl i r i e ot i s cmpu d ee dnie b C M 1 fd
维普资讯
HS Z HI HE ME CI N DI NE AND MATE A RI MEDI CA RES EARC 2 06 VOL H 0

1 N . 7 O9
时珍国医国药 2 0 06年第 1 7卷第 9期

中药青蒿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中药青蒿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中药青蒿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1.化学成分。

黄花蒿全草含挥发油,内含蒿属酮、左旋樟脑、桉叶素、乙酸蒿属醇醋、蒎烯、莰烯、荜澄茄烯等。

还含青蒿素、青蒿乙素、东莨菪素、艾黄素、泽兰素、槲皮万寿菊素、青蒿酸及其甲酯、青蒿酯、青蒿内酯等。

2.药理作用。

青蒿素有显著抗疟作用,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疟原虫表膜--食物泡膜、线粒体膜系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功能,而直接杀灭疟原虫。

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但对红细胞前期及红细胞外期无效果。

缺点主要是复发率高。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小鼠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对华支睾吸虫也有作用。

青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且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对流感病毒、皮肤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挥发油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亦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黄花蒿水煎液氯仿提取物对大鼠有明显利胆作用。

对免疫功能有保护和调节
作用。

青蒿素还是一种干扰素诱生剂。

青蒿醚对小鼠还具有一定
辐射防护作用。

青蒿酸及青蒿B的四种衍生物一化合物A、B、C、D
对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入肝癌细胞SMMC-7721、入胃癌细胞均有抑
制作用。

青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青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唯一获得 国际承认 的抗疟新药 。为了 燥地上部 分。
化合物 2 无色棒状结晶 ( : 石油醚 一
乙酸乙酯) p 3 —14 ,m 13 3 %,薄层 喷硫 酸
进一 步研究广 西产 黄花 蒿 的化学成 分 , 开发利用野生 自然资源 ,笔者对该 属植 2 提 取 与 分 离 物黄花蒿的化学成 分进行 了较为详尽 的
物的结构均为已知 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 3 6 — 均首次从青蒿 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青蒿; 化学成分; 理化分析 中 图分 类号 : 24 1 R 8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3 792C )3 06 2 10 —0 1(0r 0 —05 —0 7
中草药青蒿 ,学名黄花蒿 ( m s d
1 仪器和材料
∞ 口L ) 属菊科春黄菊族蒿属植 物 “, ., 】
IO A 一4 0型 核 磁 共 振 波 谱 仪 3 化 合 物 结 构 鉴 定 NV 0
V r n公司 ) MS为内标 ;G i ,T C~69 N 80 为一年生草本植 物 , 于暑邪发热 、 用 阴虚 ( aa
柱色谱硅胶 (0 —10目, 0 —30 异 羟肟酸铁反应呈紫红色 ,碱性 问二硝 10 6 20 0
目) 及硅胶 H均为青 岛海 洋化工 厂产 品;
基 苯反 应 呈 红 色 。R( B )— c i 4 I K ru m 175
倍半 萜、 黄酮和香豆素 叫。倍半萜类化合
六 ;8 1 8 ,115过氧基 物是青 蒿抗疟有效部位 ,从 中可 以分离 试剂 乙醇 、 石油醚 、 氯仿 、 乙酸 乙酯和丙 ( 元环 内酯 ) 3 ,8 1 1( 出多 种倍 半 萜 内 酯 ,其 中之 一青 蒿 素 酮等均为分析纯 。 ( r m s i)是一 种倍半 萜 内脂 类化合 At in e in 团) E —MSm z 22 M ) 碳谱数据 和 ;I / :8( ;

青蒿及其制剂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青蒿及其制剂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l ) Meh d h o s t ns e aa dw r i nie yG — ,n ep r na e o t t o m o io s e e r n d e . to s T e n tu t s p rt ee d ti b C MS a d t ec t ne s f o p s i r d t mi t c ie e e fd h e gc n c tn w e e e
维普资讯
时 珍 国 医 国药 20 07年第 1 8卷第 8期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0V L 1 N .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A C 7 O .8 O 8 S 0
Ke o ds Ar mia a n a L ; S u n qn n o be ; Voai o si e t; GC MS y w r : t s n u . h a g igYa h ut lt e i a ltecn tu ns l iaan aL , 菊 科 蒿 属 一 年 生 草 × .5m × .5t 程 序 升 温 : 始 温 度 4 ℃ , 持 1 n 以 学 r ms n u . 为 e i 0 2 m 0 2 m; x 初 0 保 2mi, 本 植 物 , 清 热解 暑 , 蒸 , 疟 的功 效 。 用 于 暑 邪 发 热 、 虚 发 4C 1 n 率 升 温 至 7 ℃ , 持 1 i, 6 1 i 率 升 具 除 截 阴  ̄ /0mi速 0 保 0mn 以  ̄/ 0mn速 热 、 热 早 凉 、 蒸 痨 热 、 疾 寒 热 、 热 黄 疸 等 证 … 。 《 农 本 温 至 2 0 。载 气 H , 速 1m/ n 分 流 比 3 : 1 柱 前 压 4 夜 骨 疟 湿 神 3℃ e流 lmi; 0 ; 9

青蒿中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青蒿中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青蒿中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青蒿素是一种由青蒿植物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出色的抗疟疾活性。

自1972年青蒿素被发现以来,其提取工艺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将介绍青蒿素的分类、特点,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青蒿素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青蒿素、青蒿素甲、青蒿素乙、青蒿素丙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四环结构,但侧链不同。

青蒿素具有出色的抗疟疾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表膜和线粒体功能,从而起到抗疟作用。

传统的青蒿素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利用青蒿素在不同溶剂或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挥发性的差异,将其从植物中分离出来。

但这些方法的提取效率较低,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人们不断改进提取方法。

例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先进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加速青蒿素从植物中的溶出,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提取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液体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也逐渐应用于青蒿素的提取。

这些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为青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以下优化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值得:结合新型技术和传统工艺:将新型提取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

例如,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溶剂萃取法相结合,可以实现高效、环保的青蒿素提取。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开发绿色环保的青蒿素提取工艺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通过选用环保型溶剂、降低能耗和减少废物排放等措施,实现青蒿素提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资源利用:除了从青蒿植物中提取青蒿素,还可以考虑从其他资源中发掘含有青蒿素的化合物。

例如,真菌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与青蒿素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为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开发提供新的资源。

工业化生产:优化青蒿素提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业化生产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青蒿的研究进展

青蒿的研究进展

青蒿的研究进展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廖凯摘要:青蒿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青蒿素的研究和发展对人类对抗疟疾等寄生虫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今年来青蒿的研究进展,并对青蒿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青蒿素产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青蒿,青蒿素,研究,提取工艺前言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为菊科蒿属植物,又名臭蒿,苦蒿,黄花蒿。

青蒿入药现存最早的记载为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五十二病方》。

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也是现存最早的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

明代李时珍将青蒿分为青蒿和黄花蒿两种。

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入药部分为干燥的地上部分,性寒味苦、辛,归肝、肾经。

具抗菌、解热、止咳、平喘之功效。

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疽等症。

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了的青蒿素是其主要截疟成分。

随着疟原虫对奎宁等众多治疟药产生抗药性,青蒿素这类新型抗疟药被广泛应用与临床。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神经性皮炎和皮肤真菌等多种疾病。

青蒿为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为9,即2n=18。

青蒿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我过从海拔50米的沿海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均有分布。

青蒿的生育期大约240天左右,10月下旬到次年5月均可播种。

1成分的研究1.1挥发油成分的研究青蒿入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主要作为解表药。

青蒿作为解表药,其主要作用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密切相关。

其挥发油成分随产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生长时期起成分也是变化的。

尽管如此,但其主要成分大致相同。

陈伟民报道了青海产青蒿的挥发油主要含樟脑、蒿酮、龙脑、松油醇、桉叶油素和蒎烯等成分。

具文献报道,青蒿挥发油的得率一般为0.2%-0.25%。

青蒿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较多,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和萃取法等。

董岩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比黄花蒿(A. annul)和青蒿(A. apiacea)挥发油成分做分析发现,青蒿和黄花蒿在挥发油成分上有较大差异。

不同产地青蒿种子特征挥发性赋香成分分析

不同产地青蒿种子特征挥发性赋香成分分析

An lss o h h r ce itc Voaie F a o rCo o n so h a n a ay i n t e C a a trsi ltl lv u mp u d ft eA. n u S e s Orgn td fo Di ee tRe in y HS. P E. . S e d iiae r m f rn go sb f . M . S GC. M
摘要: 目的: 究不 同产地青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方法 : 研 固相微萃取 富集青 蒿种子 的赋 香挥发性 物质 , 气相 色谱 一 质谱 分析其组成。结果 : 酉阳及黑龙 江青 蒿种子 的挥发性赋香成分 中分 别鉴 定出 2 从 0和 l 5个化合物 , 占挥发 性成分 的
8 .4 9 7 %和 8 .6 82 %。酉阳青蒿种子的主要挥 发性成分是( 5E -,- 甲基., ,一 3E, )2 6二 3 5 7辛三 烯_- (0 2 %) 2 6二 甲 2醇 3 .9 , ,. 基 -,一 2 7辛二烯一,- 16二醇 (2 3 % ) 蒿酮( .9 )4 甲基-- 1甲基 乙基 )3环 已烯一一 ( . 8 ) l甲基 _- 1甲基 2.1 , 7 6 % ,・ 1( 一 __ - 1醇 5 2 % ,一 4( - 乙基) ( .2 ,一 苯 34 %) 2辛烯4一 3 3 % ) 3甲基-一 甲基.. 醇( .6 ,- 2亚 3 丁烯基-. 2 甲基 丙烯 酸酯 ( . % ) 2 4 和樟 脑 ( .9 ) 而黑龙 2 1% ; 江青蒿种子的主要挥 发性 成分 包括 蒿酮 ( 0 1% ) 4 1 ) l 7 .9 , ( 4 ,1一桉 叶二烯 ( . 8 ,一 3 4 %) 8羟基 芳樟 醇 ( . 0 ) 正 己醇 3 3% , ( .8 ) 马兜 铃 烯 ( . 3 ) ( E,E)2 6二 甲基- , ,- 三烯_- ( . 9 ) 1 8桉 叶 烯 ( . 9 ) 26% , 1 5 % , 3 5 -, - 3 57辛 2醇 14 % , , - 1 1% 和柠 檬 烯 ( .3 ) 10 % 。结论 : 两种 青蒿种子 的挥发性成 分差别明显 。 关键 词 : 青蒿种子 ; 空固相微 萃取 ; 顶 气相色谱. 质谱法 中图分类号 : S 6 5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0 40 (0 10 - 1-3 0 1— 7 5 2 1 )40 4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徐新建宋海薛国庆付如钢王文芳
【摘要】目的分析青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分离得51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4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数的98.9%。

结论青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甜没药萜醇 (bisabolol,23.47%)、甜没药萜醇氧化物b (bisabolol oxide b,11.31%)、甜没药萜醇氧化物 a (bisabolol oxide a,6.27%)、反-橙花叔醇(trans-nerolidol,10.04%)等。

【关键词】青蒿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中草药青蒿,学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属菊科春黄菊族蒿属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临床上常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等功效,用于治疗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湿热黄疸等疾病。

原产于中国,现澳大利亚、阿根廷、保加利亚、法国、美国等许多国家均有栽培[1]。

青蒿中化学成分分为四类:挥发油、倍半萜、黄酮和香豆素[2]。

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研究较多,从中可以分离出多种倍半萜内酯,其中之一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救治凶险的脑型疟疾方面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使用安全等特点,是国内外公认的抗疟药物,但其中挥发油少有研究。

河西走廊生长大量的野生青蒿,该地区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3]。

为了进一步研究河西走廊产青蒿的化学成分,开发利用野生自然资源,笔者对该属植物青蒿的挥发油进行了研究,从其干燥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了43种成分,发现其中甜没药萜醇 (bisabolol)及其氧化物的含量较高,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

本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河西走廊野生青蒿挥发油成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再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4]。

1 仪器与试药
gc-ms(trace gc2000气相,dsq质谱,thermo tr-35ms 毛细管柱,30 m × 0.25 mm,0.25 μm film。

xcalibur处理软件);实验用青蒿采自甘肃省河西走廊祁连山脚,经笔者鉴定为野生青蒿,凭证标本存化学成分研究室植物标本室。

本实验取秋季花盛开后割取地上部分,阴凉处自然风干待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的提取将干燥的青蒿粉碎后,取粉末500 g,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附录方法提取,得到有特殊浓香气味的挥发油,无水硫酸钠干燥,收率约0.70%。

2.2 gc-ms分析条件
2.2.1 气相色谱条件载气为氦气(99.99%),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 μl。

进样口温度220℃;程序升温,45℃保持1 min,再以15℃/min升至280℃稳定5 min;传输线温度2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