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语用经典】“台风”练习及答案

【语用经典】“台风”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台风活动的季节主要是在夏秋两季。

,台风是按照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走的。

但是也有例外,当同时出现两个或者三个台风时,如果距离足够近,台风们也会互相影响。

一般来说,在一千公里以内的时候,容易产生互旋。

,两个或者三个不同强度的台风,就有可能出现强欺弱,或大吃小的情况,从而失去了引导气流的控制。

台风们也就不知道自己将往哪走,也可能停滞,甚至于打一个转,拐个弯再走。

挟带巨大能量的台风走到哪里,就把破坏力带到哪里。

然而,和自然界万物一样,台风只是大自然的一个涡旋,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完成生命周期轮回,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台风达到了对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和补充。

台风虽然带来灾害,但也为受影响地区带来宝贵的淡水资源。

不信你看看同纬度的,非洲地区的沙漠,你就会明白,。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台风达到了对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和补充。

B.正是这一个个周期轮回,实现了自然界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C.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台风实现了自然界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D.正是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自然界达到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6分)
参考答案:
21.(3 分)B
22.(6 分)
参考示例:①正常的话②一旦产生互旋③台风也有好处(台风并非一无是处)
[每空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阅读答案阅读直通车。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

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对我们来说,风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

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

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

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

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只不过,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

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

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

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

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

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

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

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

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文章是怎么写风“变化无常”的?请你把有关的语句用“____”画下来。

2.你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在你认为正确的句子后面的括号里画“√”。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阅读答案阅读直通车。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

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对我们来说,风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

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

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

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

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只不过,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

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

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

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

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

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

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

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

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文章是怎么写风“变化无常”的?请你把有关的语句用“____”画下来。

2.你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在你认为正确的句子后面的括号里画“√”。

《怪风揭秘》阅读附答案

《怪风揭秘》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怪风揭秘邓万祥(1)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2)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

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3)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

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

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

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

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太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

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

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

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枉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问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5)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

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

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

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至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

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

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救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

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

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4分)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

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

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

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

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

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

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

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阅读答案:《飓风:自然的暴力》(含答案)

阅读答案:《飓风:自然的暴力》(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飓风:自然的暴力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现象,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

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

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

其中约 50个达到飓风强度。

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

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

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

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

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

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

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

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

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

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

《龙卷风》阅读及答案

《龙卷风》阅读及答案

《龙卷风》阅读及答案龙卷风①盛夏季节,在天气预报里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

仿佛这“十二级”就是风力之“最”。

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这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或许是它漏斗状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气而得名的吧。

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规模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

在龙卷风中心左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十二级台风的速度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

如斯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损坏是异样惊人的。

当它涉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的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捣毁建筑物,乃至可以把牢靠的高楼大厦拦腰斩断。

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呈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外的处所。

1925年美国曾呈现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的伤亡。

为何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淡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尤其大。

台风中心的空气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千米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就达20毫巴。

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

④龙卷风涉及的规模很小。

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由的15平方米的规模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凑近这股大风的处所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尽管损坏性很大,使人可怕,但是龙卷风也是可事前预报的,气象雷达就是监测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咱们深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不但能监测预报龙卷风,而且还能应用龙卷风巨大的风能造福人类。

(原文有改动)1.阅读全文,总体掌控,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龙卷风的?(4分)2、文章第③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请用“|”在文中标明,并写出每层的的大意。

大自然现象——风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大自然现象——风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大自然现象——风风是大自然现象中空气流动的统称。

风的形成原因极为复杂,概括地说,是由于地球外围的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后,随区域性因素产生了不同的大气密度及上下气压,因而造成区域性的大气对流。

另外,加上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运行影响,使大气流动越加复杂与多变。

因此,地球外表经常存在着不同方向及速度的空气流动,此种复杂且多变的空气流动现象,也使我们统称的“风〞跟着变化多端起来。

依方向特性而分的东西南北风,依时间季节而分的春夏秋冬风,依强弱而分的微风、弱风、强风、台风;另外还有其它特性的大陆风、海风、落山风、龙卷风,等等。

这变化多端的风,自古至今都令人类既爱又恨。

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

依据运动学理论,空气的流动具有压力及动能,这项压力称之为风力,动能称之为风能。

因此,风能是天然能源之一,并以空气流动的动能形态储存于大自然中。

很早以前人类就有应用风力的实例,诸如帆船、风力水车、风车磨坊等装置,就是利用这项天然能源的自然力量来为人类效劳的。

开始应用风力来发电,是1891年丹麦拉库尔的创举。

他以荷兰传统式风车驱动发电机发电,促成人类充分利用风这项天然资源,将风力转换成电力,即将风能转换成电能。

简单地说,风力发电的原理就是将风车与发电机连结,借风力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其工作原理正好与我们常见的电风扇相反。

电风扇是消耗电能产生风,而风力发电却以风制造电能。

风力发电的原理虽然简单,但真正要到达发电目的而造福人类,还需经过一番复杂的评估计算。

必须考虑风随时间性的变化,如季节的变化,每月、日、时的变化,甚至每分钟的变化以及风的扰动程度;必须考虑地形高度及障碍物等变化。

另外还须考虑气象方面的问题,如乱流、瞬间强风、台风、冰雪、雷电、盐害及风沙等等因素。

因此,必须经过仔细调查与评估,在能够到达风力发电应用的标准的前提下,一个理想的风力发电厂厂址才能确定。

由于风能密度较低,开发稍具规模的风力发电厂,需要相当大的土地面积,而且风力发电机只能在某一风速范围内才能运转,大约介于每秒4米到每秒35米之间的风速方可用来发电,再加上风速受季节气候影响而变化,及风力大小强弱的瞬间变化等因素,造成风力发电的出力十分不稳定,且无法预期;因此,风力发电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更无法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风阅读附答案
【原文】
台风
张田勘
①台风、飓风形成于热带海面上,与气候转暖关系重大。

在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成西南季风进入北半球。

西南季风与北半球原有的东北信风相遇,挤迫空气上升,增加对流,造成波动和漩涡。

后者再与原先就有的对流作用结合和放大,使已经成为低气压的空气漩涡继续加深。

这样,低气压漩涡四周的空气加快向漩涡中心流入,流入越快,风速就越大。

当这些风抵达地面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7.2米/秒时,就称为台风、飓风。

②台风、飓风都发生在夏季和初秋,过了秋季,太阳直射部分往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不能侵入北半球,形成台风的机会较少。

③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漩半径一般为50km-100km。

高度可达15km-20km,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

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 -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

④台风的【】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风。

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

二是暴雨。

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降雨150mm-300mm,甚至能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

三是风暴潮。

台风一般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

它们都可能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难。

⑤我国台风的【】:一是西进型:台风从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

二是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

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2004年的云娜、艾利和2005年的麦茨,都属此类型。

三是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

【问题】
13.根据第①②段文字的内容,说说形成台风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14.试简洁概括第③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

15.从第④段中找出两个词,以表明文中用词很有分寸感。

16.理解第④段的内容,在段中的横线上填进一个词。

17.根据文段的内容,在第⑤段中的横线上填入一个短语。

18.研读全文,概括说明“低气压”与“台风”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3.形成台风的首要条件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进入北半球。

(或与此相近的表述)
14.成熟的台风的主要特征(或特点、性质)
15.主要一般(或“可能”)
16.危害
17.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或“类型主要有三种”或与此相近的表达)
18.低气压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展成为台风,台风登陆后会逐渐减弱为低气
压。

(或与此相近的表述)
以上共12分,每题2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