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2、语言思维能力得生理基础
大脑就是人类语言思维能力得生理 基础。现就大脑基本构成和功能分 区做一个简单介绍,目得就是从神经 认知科学得视角揭示语言和思维得 内在联系。
(1)大脑得左右分工。
人得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中间有
脑桥连接。人在出生时没有左右
大脑得分工,但随着年龄得增长和
语言认知能力得成熟,大脑左右半
2、语言得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得社会功能中最基本得就是信息传递功 能。 理解语言得信息传递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人类社会中语言信息传递得作用。 (2)人类社会信息传递得其她方式与语言得关联。
(1)人类社会中语言信息传递得作用。
通过信息得交流,社会成员可以彼此分享各自 得经验感知和思想成果,更好地分工协作,发挥 潜能。
(2)心理学认为,客观得现实通 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得信息必 须有一套符号,最基本最重要 得符号就是语言。语言符号帮 助人达成对外界得认知,储存 认知得成果,并且发展人得认 知能力。
(3)认知神经科学证明,大脑中 有专门控制语言功能得区域, 和人得抽象能力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语言和思维就是密 不可分得。
思维方式得特殊性可以体现在语言得各个 层面。
A、从词汇系统看思维方式得差异。
汉语得基本颜色词分为七段,分别就是红、 橙、黄、绿、青、蓝、紫。英语得基本颜 色词分为六段,分别就是purple、blue、 green、yellow、orange、red。
B、从语法系统看思维方式得差异。
(2)互动包括两个方面:
一就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得 情感、态度、意图。
另一个方面就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 达得情感、态度、意图对受话者施 加了影响,得到相应得语言或行动上 得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 可见,没有语言,正常的社会活动几乎无法进行。
语言、说话、话三者之间的关系:
• 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至少可以分出三个方面:第一个 方面是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行为;第 二个方面是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由语音、词汇、语 义、语法等子系统构成,称为语言;第三个方面是说出 来的话,称为言语或言语作品。这是语言、说话、话三 者之间的关系。
特殊含义:
a = 潜水员工作中,保持距离 b = 危险货物 c=是 d = 保持距离 e = 调整航线至右舷 f = 伤残 g = 需要领航员
h = 领航员在船上 i = 调整航线至左舷 j = 火灾,保持距离 k = 期望对话 l = 你必须立即停止 m = 我已经停止(另外可表示:船上有医生) n=不 o = 有人落海 p = 即将启航
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进行 的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是由词语、句子乃至篇 章构成的,因此,逻辑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语言。
•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语言和思维谁先谁后的问题?
A 同时论 以德国的洪堡特和英国的华生为代表。 忽略了非语言的思维。
B 独立论 以柏拉图为代表。
C 先后论 以洛克和爱因斯坦为代表。其中,洛 克的“白板”说最有名(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
人们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呢?
• (1)编码(encoding)。说者为了传达某种信息,首先 需要在语言中寻找恰当的词语,并按照语法规则把这些 词语编排起来,组成正确的句子。
• (2)发送(sending)。编码完成,通过发送器(发音器 官)把语言形式输出。
• (3)传递(transmission)。语言形式一旦输出,语义 内容即附着于语言形式进行传递。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大脑左半球还控制着语言功能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
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 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 央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 观思维。
目前已知,人类大脑有躯体运动区、躯体 感觉区、视区和听区,这四个区对称地在大脑 两个半球中存在,除此之外,大脑还有人类特 有的语言功能区: (1)说话中枢:布洛卡区,大脑左半球 前部。如受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 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 (2)书写中枢:大脑左半球前部。如受 伤,其他运动能力尚好,但失去写字、绘画等 精细动作的能力,称作失写症。
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语言。思维的 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 维方式的差异。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在不同 的社会群体中使用。这些不同的语言既有共同 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虽思维能力是全 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 式上会有所不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 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学会了一种语言 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 有人认为,学某种外语应用该国人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总得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 最方便、灵活的依托是声音。此外,视觉、动觉、 触觉也能作为依托。没有任何依托的“赤裸裸”的 思维是不存在的。
五、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 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 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 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人类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语言能力的普遍性是一致 的。语言的普遍性质也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其他形式的传递工具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可借助语言外的其他形式,如文
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都是 传递某种信息的形式。 文字打破了语言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 起着重大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是关于文字使用和阅读写 作的教学。但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 言的再编码系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前,语言早 已存在,估计至少有几万年。现在世界上无文字的语言仍比有 文字的语言多很多。我国亦是如此。

01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01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17-18世纪上层贵族的沙龙语言: 日历——? 森林--? 耳朵--? 衬衫--? 请坐--?
日历——未来的记忆 森林--田园的美景 耳朵--智力之门 衬衫--生者和死者的永恒伴侣
请坐--请您满足这把椅子想要拥抱您的 欲望吧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bov)的调查
William Labov (1927-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labov@central.cis.upenn. edu Office Hours: Tuesday 1:00 - 3:00 PM or by appointment
Labov对社会语言学的贡献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1966.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对任何事物和现象的研究都可以从结构(其内部构成及 其属性)和功能(起什么作用)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这一章 即是从语言的功能来探讨语言的本质的。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 的社会属性)
语言是什么?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与 社会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从历时角度(语言起源和发 展)看,这种关系表现为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语言与社会共变。从共时角 度看,这种关系表现为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依存--语言与社 会共存。
3.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很多,一般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但语言既不属于经济经济基础,也 不属于上层建筑。它是作为交际工具为全 社会服务的。
二、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9
第三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文化”的解释
二、语言对于文化看 2、从语法上看 3、从语言运用上看
20
一、“文化”的解释
问题:你怎样理解“文化”这一概念?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财富,包括经验、知识、科学、
17
语言还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人们通过思考得出的认识,以概念或复杂 概念(短语)来固定。如“官僚主义”指人 们这样的认识:办事主观,武断,不从事调 查,不体察对象,“老爷”作风,盛气凌人, 不诚实,不负责,口头革命派等等。
18
二、思维没有民族性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思维没有民族性, 全人类都一样。 ▲思维方式可以有差异。 ▲语言具有民族性,但人类语言也有共 性 。
10
3)个体学习和运用语言均受到社会的制约。 其一,人离开社会无法掌握语言;其二,人生
长在不同的社会就能掌握不同的语言;其三, 个人使用语言必然打上特定社会的烙印。 4)语言依赖社会而存在。 其一,不同的社会形成不同的语言;其二,语 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如果 消亡,语言也随之消亡。
11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的非语言交际工具有哪些?
◆文字(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旗语、电报代码、数字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人的身势手段、脸部表情、眼神等; ◆空间和时间; ◆副语言(非语义的语音-如表示话语轮接的 “嗯,啊,呃”之类,语调,停顿,重音,音 长等)。
但是,种种非语言交际工具,都不能替代语言,只能 起辅助作用。语言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6
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有思维不借助语言的例子: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 什么是语言?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主要侧重于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认识考察语言。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人类语言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功能都是相同的,即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按照我们的教材给语言下一个定义就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2. 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即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

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

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

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即语言和思维的关系)3. 怎样认识理解语言和说话的关系?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说话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行为,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所产生的结果。

1) 借助哲学上的观点来认识,语言和说话其实就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语言就是一般的事物,说话就是特殊的、个别的事物。

属于语言的一切都是概括的,一般的,反映共性的东西,属于说话的一切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

因为说话总是和具体的环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话语中的任何词语反映的任何概念,都是具体有所指的。

语言学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学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 从群体发生学的的角度看:语言的产生、存 在、发展依赖于社会。
(一)语言的起源
❖ 1、问题的性质: ❖ (1)语言的起源不是指某种具体语言
的起源。 ❖ (2)语言的起源不是指人类最初创造
的语言。 ❖ (人类在开始说话时具备了哪些条件,
人类语言的前身是什么。) ❖ (3)语言的起源不同于幼儿说话。
❖ 2、交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 (1)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使人类区别于动物。 ❖ (2)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
第二节、心理功能
❖ 心理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心理调节 功能。
❖ 一、思维功能: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 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 。
❖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马克思)
1、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 抽象思维以语言为工具。①思维的启动需要 语言。②思维成果的传递需要语言。
❖ 语言对思维有依赖性。①思维中的概念是词 语的内容,离开概念,词语就没有实在意义 了。②思维给语言表达以逻辑性和概括性。
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 ①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精神现象。 语言是物质的存在,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被 感知。
❖ ②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具有很强的一 致性。语言却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 (语言能力是指我们可以用有限的规则去生 成和理解无限多的句子这种能力。)
2、语言与思维联系的科学依据
❖ 思维离不开语言,神经生理学的依据: ❖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中间由“脑桥”
(神经纤维)连接,互相沟通。 ❖ 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掌管抽象的、概
❖ (空气油桶、石灰石) ❖ 反对意见:那样我们将不能对各种语言进行对译。
Hale Waihona Puke “ 相对主义”观点和“普遍主义”观点2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本章重点: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语言的性质:社会性、全民性、符号性、系统性。

·语言的功能:交际功能 和 思维功能一、语言和言语“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中提出了应该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parole )“语言”(langue )1. 定义:·言语(说话):运用语言的行为(说)和结果(话),具有一定的个人因素,因人而异。

·语言: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一套。

2.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3.语言与言语的联系:语言制约言语-----个人的言语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系统的社会惯例。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二、语言的性质1.社会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全民性: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3.符号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第二章)4.系统性:· 1. 语言的社会性(1)语言为社会服务: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每个社会都存在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不同民族的区别标志 。

·2.语言的全民性——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言语:一句一句说,长短差别很大。

词按 照一定的顺序组合,长度、数目可以无限。

言语(说话)自由,不受时间、地点、动机等限制。

·语言:不同的句子所包含的词有限; 组合句子的规则有限。

语言使言语(说话)在选择材料、遵循规则等方面必须服从社会习惯。

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助于认清语言的客观存在,使我们在语言研究中分清主要和次要,从而把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言语)的区别首先区别语言和言语的是索绪尔语言与言语的区别1、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语言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说话代码(语言)→确定的部分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有共同性4、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语言是抽象的语言与言语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可以从说话中找语言。

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都以个体语言的形式存在着。

从历史上看,言语事实在先,规则在后,通过言语反映存在。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言语包括语言成分和语余成分。

语余成分(超语言的剩余成份)没有放在言语当中运用的,或者未被社会承认的言语成分。

语余成分和语言有关但并非语言。

它包括:1、个人创造的新词汇、新语法。

(小孩说话)2、个人误用的言语成分。

(语音、词汇、语法)3、言语的生理部分。

(嗓音、语速)4、行文格式。

(写出来的话)语言的功能语言是充当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什么?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每个社会,无论它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还是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

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第一,词语组合的规则是十分有限的,掌握了一个规则,可以类推出无限多的句子.例如学会说“我吃饭”,掌握了“主-动-宾”这个格式,就可以造出“我看报”、“他打球”、“你唱歌”之类的句子来。

第二,语言中的词表达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数量是有限的,一个词语可以重复使用,可以用在这个句子中,也可以用在那个句子中,从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语言系统中的句子是无穷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却是有限的,这也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

例如“人”这个词,并不指哪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苹果”可以指色彩、味道、形状各方面都不同的苹果。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1950年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提出了语言的社会性,认为语言属于社会现象。

一、什么是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

它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二、什么是自然现象第一,其产生发展取决于自然界,而不是社会。

第二,其发生发展有自身规律,有必然性结局。

第三,可以父子并存,几世同堂。

第四,有遗传现象。

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没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语言;第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人类社会以外,没有语言,动物没有语言。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1)语言依附社会:它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社会消亡而消亡。

离开了人类社会无所谓语言,语言并不是人的本能的反映,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掌握语言。

“狼孩”学不会人类语言;中国人学外语去外国(2)社会离不开语言:人类出现以语言为存在条件。

历史、文化传播,共同活动、生产等环节都离不开语言。

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huo(活)”,这是为什么?虽然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那就是运用词语组成句子,必须遵循全社会统一的规则,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某个意义,也得全社会约定俗成,不能个人任意更改。

否则,语言就不成其为交际工具了,别人也无法听懂你的话,社会将乱成一锅粥。

只要想象一下,一个不会外语的人到国外生活所遇到的窘迫尴尬,就知道遵循规则的重要性了。

人类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后天获得的。

语言是社会现象,一个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语言,具备语言能力,离开了社会,哪怕他是一个天才,他也不会说话。

如果一个人先天就具有语言能力,那么就应该是所有人都说相同的语言才是,而实际上是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社会,就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中国孩子从小生活在中国,就会说汉语,而不会说英语,如果从小在英国出生长大,则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社会环境是最好的语言老师。

语言全民性的表现:1、为全民创造-----横向看:全体成员;纵向看:历代人们2、为全民使用------适应需要→全民创造→世代使用3、为全民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阶层性不同阶层、集团对语言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词义理解和词汇运用上。

如:“坐山雕”、“密斯”和“密斯特”;隐语/黑话脸:盘儿;火枪:喷子;长矛:花条子;理发:扫苗语言有没有阶级性?语言没有阶级性。

第一,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全体成员,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无论什么人,与别人交际都要使用语言。

如果语言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说不同的语言,那么不同阶级之间就无法进行交际(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一种交际活动)。

第二,语言结构本身,没有阶级性可言,比如语音、语法规则,就谈不上有阶级性。

第三,语言是伴随着人类同时出现的,而在人类从猿到人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阶级的区分,所以从语言的诞生过程看语言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它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比如: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

运动场上,篮球教练用手势表示谁犯规、谁发球等内容,不用语言;部队用长短不同的号声表示起床、集合、冲锋、撤退等信息;在海上,船与船之间用旗语传递信息,等等。

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文字: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仅有几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很多;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体态语(副语言)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

体态语有时作用重大,但是必须以语言交际为基础;必须建立在双方理解,心领神会的基础上。

所有语言之外的交际工具远远没有语言运用那样便捷,而且使用也受到限制,使用范围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什么交际工具,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离不开语言基础。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交际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它们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代替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这些信息手段的产生,可以说,语言是一切交际工具的基础。

因此,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思维与思想思维——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也是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思想——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二)思维的类型1、直观动作思维:思维过程中依赖实际动作并以此为支柱。

直接感知对象,以实际动作影响对象。

儿童、设计师机器修理、驾驶车辆、机械设计、球类运动2、表象思维(形象思维):唤起表象,并对其进行选择性加工改造。

基本单位是表象。

艺术家、足球教练员文学创作、美术创作、建筑设计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论思维、概念思维):以语言为工具,运用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先对客观对象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判断推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通常有人称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为“非语言思维”,而把抽象思维称为“语言思维”,但这种划分是相对的。

只有从发生学的角度才能看出“非语言思维”的存在,(比如未学会说话的幼儿),但一旦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思维会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语言始终占有主导地位。

一切思想最终都要传达给别人,动作、表象、图画等的翻译和解释最终都离不开语言。

(三)语言和思维的联系1、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A、从认知学讲,语言是认知的伙伴→固定认识成果B、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认识成果的储存所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认识成果的记录。

它记载历史,记载生活。

如(英)typhoon (台风)Confucious (孔子) wei-chi (围棋)认识的成果得到适当的表达之后,人们就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不必从头做起。

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

2、语言离不开思维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

如果没有思维,就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等与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吻合。

总之,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思维水平高,语言发展的水平就高。

(四)语言和思维的区别两者是不同的社会现象,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1、概念不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职能不同: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3、构成不同: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

4、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5、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1、思维能力是没有民族性的人类面对自然界的现实是相同的,大脑的生理构造也一样,因而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

2、语言具有民族性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相关。

如:色彩词、亲族称谓词、数量的进位等。

各民族语言词汇有不同特点。

意义、色彩会有不同。

(如:狗——dog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也不同。

汉语的”舅舅”一词英语用”uncle”表示,可否反过来说,英语中的单词”uncle”就等于汉语中的”舅舅”一词?为什么?英语中的单词“uncle”不等于汉语中的“舅舅”一词。

这是因为,汉语中的“舅舅、伯伯、叔叔、姑父、姨父”,在英语中都是用uncle来表示的,uncle表达汉语中五个词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