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论文精编版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

迪拜建筑创意设计热论文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10物理姓名:XXX学号:100302056迪拜各种稀奇古怪的前卫建筑,让因石油一夜暴富的迪拜人沉迷于一千零一夜的梦里。
集体的乐观情绪、文化的贫瘠和似乎无底的钱袋使迪拜成为孕育新奇建筑和接纳奇迹的乐土。
于是乎,过去10年的迪拜,就像一个强力真空泵,吸引了全世界新奇玩意儿的兜售者,从奢侈品牌、高级酒店、前卫艺术,到未来派建筑师、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和零排放太阳能建筑。
对建筑师而言,赚到大笔设计费的同时,有石油大亨为自己试验各种前卫新潮乃至不切实际的建筑理念买单,无疑再好不过了。
这种看似双赢的结果,便使种种疯狂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在迪拜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古有精卫填海,今有迪拜建岛作为中国人,对精卫填海的故事可能不陌生。
可是,这样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寓言,在今天的迪拜,已经不止一次成为了现实。
如果说,荷兰的填海计划是因受限于地理条件而采取的一种迫不得已的策略,那么迪拜填海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经济战略。
1980年以来,迪拜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它已从20世纪60年代一个沉寂无名的小渔村变成如今享誉全球的现代化大都市。
这源于迪拜选择了一条与海湾地区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建造豪华度假胜地和购物场所,并对投资者和定居者敞开大门,力图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其中,风景如画的白色沙滩与一年四季的阳光成为吸引人的最大亮点。
然而,至20世纪90年代,迪拜所有沙滩均被开发,发展遭遇瓶颈。
为解决这一难题,迪拜决定人工建岛,规模空前的棕榈群岛工程便由此诞生。
棕榈群岛被称作“世界第八奇迹”,它由3个棕榈岛,即朱美拉棕榈岛、杰贝阿里棕榈岛和德拉棕榈岛组成。
其中,朱美拉棕榈岛已于2006年初竣工,它的出现使得迪拜的海岸线长度增加了一倍。
岛上分布着近500座公寓楼、200栋别墅、25家酒店和200家奢华用品商店。
它已成为迪拜不折不扣的城市地标。
除了因形似棕榈叶而得名的棕榈群岛,迪拜还按照世界地图的布局,用沙石填海兴建300座人工岛屿,名曰“世界岛”,每座岛均按其“地理位置”命名。
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

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学院:经济学院专业: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姓名:***学号:*********每当看到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时,一种喜悦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对建筑产生了兴趣。
这学期,我很高兴选择了世界建筑名作赏析这门课。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领略了更多建筑的美。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建筑的文化韵味。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还是上网看了许多建筑,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苏州园林。
园林建筑和美景交互呼应,有一种古典美,无法用言语表达,就是感觉很美。
下面我将以苏州园林为例,谈谈我的感受:苏州园林历史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
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
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
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
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
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
有人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赞美苏州的园林艺术(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实非过誉之词。
苏州园林特点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分析建筑的论文

分析建筑的论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建筑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日益剧烈。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析建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分析建筑的论文篇1建筑设计风格分析【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代西方的各种建筑设计风格。
【关键词】建筑设计风格1.自然主义设计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
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
然而,之后的美国景观建筑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在数十年的风格摇摆中并没有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己的道路。
2.现代主义设计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
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罗斯所说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
”他最为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
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
另一位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则更为强调景观设计中的社会尺度,强调景观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生态伦理设计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
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生科院环科081 姚小波 08083132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园林及园林建筑的基本概念出发,总结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形态及作用,并从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园林建筑艺术美的形成要素,从而将园林建筑的艺术性区别于普通建筑,上升为一种高级的建筑艺术。
关键词:中国园林;园林建筑;艺术设计1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和艺术形态1.1艺术特征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空间。
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与工程技术和艺术的巧妙结合,需要符合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原则。
而中国园林建筑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处理其“意”与“蕴”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通过园林建筑营造一种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即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变幻莫测的感觉。
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大多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环境空间的构成手法灵活多变,妙趣横生。
另外,于有限之中欣赏到无限空间的虚无之美是中国园林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学内涵,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作为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偏重于构图外观的造型美,并由这种静的形态构成一种意境,给人以充分遐想的空间。
园林中曲折的小路、蛇形的河流和各种形状的园林建筑,以流动的曲线形式组合,使人感到身心愉悦。
园林建筑常常采用举折和房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般舒展飘逸的檐角,轻巧自在,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1]中国的园林建筑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园林建筑布局的高低错落、相互照应所体现出来的韵律美所赋予的涵养与陶冶具有与音乐一样的艺术效果。
简单的基本单位组合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式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貌。
例如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在造园的思路上巧用地形划分景区,在每个景区布置不同意境、趣味的景点,并使用对景、借景、隔景、透景等传统手法,形成各自的特色。
这些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达到人工与自然,建筑与景观,景观与景观,园林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与自然。
建筑赏析论文

建筑赏析论文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建筑的形状、结构和空间布局,它可以传达出人们对美的追求、生活理念和文化特征。
建筑赏析论文就是对建筑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文字表达出对建筑的观点、感受和理解。
在写建筑赏析论文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建筑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可以选择一座历史建筑,如古罗马竞技场或埃菲尔铁塔,来探讨其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功能以及其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也可以选择一座现代建筑,如帝国大厦或者悉尼歌剧院,来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布局、结构特点等方面。
其次,需要通过实地考察、文献阅读以及与建筑师、设计师或者专家学者的交流来获取对建筑作品的详细了解和信息。
在论文中可以描述建筑作品的外观特点,如形状、材料和色彩的运用,以及内部空间的布局、材料的选择和装饰等。
同时,还可以分析建筑作品的功能、使用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性等方面。
另外,需要对建筑作品的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代社会环境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的设计意图和时代价值。
在论文中可以探讨建筑作品与其所在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关系,以及它对当代建筑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最后,在写论文时,需要通过客观的语言和逻辑结构来表达对建筑作品的观点和评价。
可以从美学、功能、环境、历史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审视建筑作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个
人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建筑赏析论文是对建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建筑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来揭示建筑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为建筑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建筑欣赏论文范文

建筑欣赏论文范文建筑欣赏摘要:本文通过对多个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探讨了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也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它结合了美学、工程学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对人们的情感和意义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建筑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建筑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建筑欣赏,美学价值,社会意义引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实用的空间,更是一种富有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艺术表达。
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建筑作品都承载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特点,通过对建筑的欣赏和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建筑的美学价值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具有形式美。
建筑的形式是建筑师通过几何结构和比例关系的运用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人们对空间和比例的审美追求。
例如,古代希腊的柱廊式建筑采用了严谨的几何结构,并通过柱子和横梁的比例关系营造出整体的和谐美。
其次,建筑具有空间美。
建筑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它的设计和布局对人们的情感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教堂的尖顶和拱形天花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与信仰和宗教活动的内涵相吻合。
再次,建筑具有装饰美。
建筑的装饰是建筑师通过雕塑、壁画和装饰细节等手法对建筑外观进行装点,以增加建筑的美感。
例如,巴西里斯那斯冰岛教堂的外墙装饰采用了独特的几何图案,增加了建筑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氛围。
二、建筑的社会意义建筑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首先,建筑是社会文化的表达。
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建筑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例如,中国古代的皇家建筑以宏伟壮丽和庄严肃穆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权威和尊严。
其次,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标志。
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物的规模都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有关。
例如,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和摩天轮成为城市标志,展示了城市的现代化和繁荣。
再次,建筑也是社会生活的载体。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可以使人感受到愉快的建筑意,即建筑的意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一:建筑艺术赏析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建筑文化中,以人居住的宫殿、住宅为主流,即使是为神佛建造的道观、佛寺,也是将其看作神与佛的住宅。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一个人的巴塞罗那——高迪的建筑艺术经济Q1041 王溪 100101047摘要: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在西班牙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想象,本文通过对高迪的生平及作品简介让读者对他的作品及风格有简单的了解。
关键字:高迪、自然、圣家族教堂一.高迪其人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雷乌斯,1878年毕业于巴塞罗那高等建筑学院。
在建筑艺术探索中独辟蹊径,其作品具有典型的个人特征。
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吸收了东方风格和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的形式,精心地研究着他独创的塑性建筑。
高迪出生于达拉格纳省的勒斯,他的一生与巴塞罗那是紧紧相连的,他死于一场电车车祸中。
高迪正是在这座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中完成了他几乎全部的作品,包括私宅、学校、住宅楼、公园和一座大教堂——圣家族大教堂——高迪自1883年起一直为之工作,直到去世也没能完成。
高迪的建筑如雕刻家在不断地精雕细琢,让自己的灵感展现在这座城市。
如米拉公寓5年、格尔公园建15年、神圣家住大教堂43未建好等。
高迪在巴塞罗耶留下了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
这其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3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没有哪座城市会像它,因一个人而变得熠熠生辉;也没有哪个人会像他,因一座城市而变得精神不灭。
在巴塞罗那的旅游一宣传手册上,有这么一句话:“整个巴塞罗那即是高迪”。
二.高迪主要作品(一)圣家族大教堂圣家族教堂位于巴赛罗那市区中心,初期由教区建筑师维拉设计,为学院派的新哥特式,它于1882年奠基,1883年由年轻的高迪接手,才过而立之年便接下如此重要的工程实不简单,谁知这项马拉松式的工程竟耗费了高迪几乎毕生的精力,直到1926年去世时设计还没有全部完成。
高迪接手任务后首先研究了教堂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为了突出教堂在城市中的标志性地位,根据景观需要,高迪建议在教堂四周保留相应的空地,形成四星状的广场,以获得最好的视觉艺术效果,又尽量少占城市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建筑艺术赏析论文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1232姓名:靳晓兵对中西建筑艺术的鉴赏【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1.中国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2.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中国建筑文化中,以人居住的宫殿、住宅为主流,即使是为神佛建造的道观、佛寺,也是将其看作神与佛的住宅。
因此,中国建筑不用骇人的空间与体量,也不追求坚固久远。
因为,以住宅为建筑的主流,建筑在平面与空间上,大都以住宅为蓝本,如帝王的宫殿、佛寺、道观,甚至会馆、书院之类的建筑,都以与住宅十分接近的四合院落的形式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宫殿、官署、寺庙、住宅外,较少像古代或中世纪西方那样的公共建筑。
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自汉唐以来,已逐步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
尤其是到了宋代,官方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那些宫殿、寺庙、衙署等正统的建筑设计建造形成了制度,因此人们便把中国这种古代典范的正统建筑称之为中国古典建筑。
(1)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
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地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
(2)在结构材料方面,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作为承重体系的,因此墙体不起承重作用,只有围护功能,这样门窗可以开得很大,甚至可以在正面和背面全部做成门窗,以取得轻快华美的效果。
中国建筑正是由其木质结构,才造就了独特的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与攒尖顶五种基木的屋顶式样。
也正是为了实用的目的,使硕大沉重的屋顶坚固美观,才产生了“斗拱”这种独特的构件,而“斗拱”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由于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的重量由梁柱承载,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就使得门窗的设置具有了极大的灵活性。
这种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同样体现在园林艺术当中。
中国园林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的影响,追求诗情画意,所以,中国园林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造景手法与园艺风格。
园林由于属休闲之处所,因此取自由式布局将亭、榭、廊、桥布置在自然或人造山水之间,形成小桥流水、峰回路转、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环抱中的景观,创造出幽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3)建筑总体布局方面,中国古典建筑常以院落组群为基本布局原则,强调群体的轴线,建筑单体只是简单的长方形,而廊道与围墙则成为联系单体建筑之间的常用手法。
中国古典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举例(1)故宫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
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2)香山饭店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香山饭店的重要价值。
贝聿铭选择设计香山饭店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
正如他自己所说: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
贝聿铭寻找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们提炼、整合,并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传统民居形式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二.西方建筑艺术的概况1.西方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
在西方,古建筑源出于供奉神的观念,因而神庙建筑成了古代西方建筑的代表。
由于古代西方崇拜神灵,这种观念体现在建筑上,则要求坚固、永恒,让神永在,也让人们永远去供奉崇拜。
对神进行崇拜,就是要祈求神对自己及后代的保佑,因此,需要建筑厚重、严密、遮蔽身体。
建筑既成了神保佑人的见证,又成了人崇拜神的场所,这就需要建筑宽敞宏大。
2.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古希腊建筑风格希腊建筑讲究严谨庄重,通过对比美学的研究使建筑形式具有完整严密的逻辑关系,使艺术和功能统一谐调,尤其是其柱式的造型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主要有三种柱式:一是代表男性美的陶立克柱式,粗壮刚挺而起的雄伟感;二是代表女性美的夏奥尼克柱式,修长俊美,柱头有蜗旋纹饰,下有柱础使人产生婷婷玉立之感;三是科林斯柱式,柱头多用植物叶片花纹装饰,代表了丰收的喜悦。
这三种柱式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经典建筑装饰的模式。
2)古罗马建筑风格由于罗马地处火山多发地区,有大量火山灰。
罗马人发现将火山灰在加上石灰石和碑石后产生的天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力,利用这种混凝土可以建造大跨度的拱券,从而大大改进了建筑的受力状态,创造出券柱式和叠柱式的多层建筑形式。
这时柱子已从承重构件演变成纯装饰的壁柱,因而变化也更多更为自由。
3)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一个飞跃。
它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势,还大量采用彩色液璃和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显得更轻巧玲珑,光彩夺目,产生升华神秘的美感。
4)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流行艺术风格的总称.它反映在建筑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宣扬豪华奢侈,过度的装饰,追求强烈的感官享受。
(2)打破古典建筑的和谐平静,追求夸张的、非理性的、幻想的和浪漫的情调。
(3)大量采用起伏曲折的交错曲线,强调力度变化和运动感,使整个建筑充满了紧张、激情和骚动。
(4)强调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追求层次和深度的变化。
西方古典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举例(1)古罗马大斗兽场竞技场是罗马帝国最大的历史遗迹。
竞技场周长542米,有80行看台,分为4层。
前三层建于穹形顶石廊之下,最高层是坚厚的实心护墙。
它可容纳50000观众。
由于宽敞的穹形顶石廊的庇护,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免受风吹雨打和日晒之苦。
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支撑穹顶的大石柱的座基。
(2)流水别墅赖特(美国)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附近的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是房主人考夫曼的度假别墅。
1936年落成,设计者是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
他经过长达6个月的构思,决定将别墅凌空建于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
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
悬空的横向挑台、粗犷的毛石竖墙、大片的玻璃窗以及赖特精心设计的每一件家具无不体现了他“有机建筑”的建筑思想。
流水别墅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
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
三.建筑艺术的欣赏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
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
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
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
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
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
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
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
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
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
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
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
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
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结语:中外建筑艺术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分析,从而使人们对中外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们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且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必须更好的保护好,同时也要认识和了解这些艺术,从而继承和发扬这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