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范文2篇]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范文2篇]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6f94da6bd97f192379e92d.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范文2篇]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论文中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因其地域特征、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几千年来,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以木质结构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设计者致力于寻求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然而,如何将现代景观技术与本土化的建筑符号相结合,通过采取延续传统建筑符号景观艺术特征的手段,来传承民族化、地域性的文脉,如何做到景观设计中建筑外环境与建筑本身的文化传承和传统建筑符号的延续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景观设计;运用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璀璨的中国建筑史上,无数的优秀作品留给后人观赏品评,其中也留给后世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元素,供后人在景观设计中使用。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能赋予景观长久生命力的元素多来自于民族的、传统的、地域的。
因此,在景观设计技巧性因素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如何将古代建筑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保持建筑与文化的呼应、延续,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设计者从传统文化的集成以及现代设计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为此做着不懈努力。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我国的古代建筑中的东方文化特色,不仅使建筑物具有了优美的外观形象,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我国的国代建筑兼具观赏性及内涵性,在对古代建筑进行品评时,应尤其注意这一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几千年来,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以木质结构为主。
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住民就已学会构木为巢,春秋时期,这种结构方式被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
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的审美视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
提到木结构,不得不再提及斗拱,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的重要作用,是集木结构之大成者。
关键词古代建筑;中国文化;木结构;斗拱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空间、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雄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将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先人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形态上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的形态,其体形硕大,而且呈曲面状,屋顶四面的屋檐两头高于中间,正脊和檐端也是曲线,再融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斯飞”。
屋顶的硕大构筑并没有笨拙的沉重感,反而颇有几分灵动。
古人为了设计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斗拱。
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
斗拱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

迪拜建筑创意设计热论文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10物理姓名:XXX学号:100302056迪拜各种稀奇古怪的前卫建筑,让因石油一夜暴富的迪拜人沉迷于一千零一夜的梦里。
集体的乐观情绪、文化的贫瘠和似乎无底的钱袋使迪拜成为孕育新奇建筑和接纳奇迹的乐土。
于是乎,过去10年的迪拜,就像一个强力真空泵,吸引了全世界新奇玩意儿的兜售者,从奢侈品牌、高级酒店、前卫艺术,到未来派建筑师、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和零排放太阳能建筑。
对建筑师而言,赚到大笔设计费的同时,有石油大亨为自己试验各种前卫新潮乃至不切实际的建筑理念买单,无疑再好不过了。
这种看似双赢的结果,便使种种疯狂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在迪拜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古有精卫填海,今有迪拜建岛作为中国人,对精卫填海的故事可能不陌生。
可是,这样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寓言,在今天的迪拜,已经不止一次成为了现实。
如果说,荷兰的填海计划是因受限于地理条件而采取的一种迫不得已的策略,那么迪拜填海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经济战略。
1980年以来,迪拜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它已从20世纪60年代一个沉寂无名的小渔村变成如今享誉全球的现代化大都市。
这源于迪拜选择了一条与海湾地区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建造豪华度假胜地和购物场所,并对投资者和定居者敞开大门,力图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其中,风景如画的白色沙滩与一年四季的阳光成为吸引人的最大亮点。
然而,至20世纪90年代,迪拜所有沙滩均被开发,发展遭遇瓶颈。
为解决这一难题,迪拜决定人工建岛,规模空前的棕榈群岛工程便由此诞生。
棕榈群岛被称作“世界第八奇迹”,它由3个棕榈岛,即朱美拉棕榈岛、杰贝阿里棕榈岛和德拉棕榈岛组成。
其中,朱美拉棕榈岛已于2006年初竣工,它的出现使得迪拜的海岸线长度增加了一倍。
岛上分布着近500座公寓楼、200栋别墅、25家酒店和200家奢华用品商店。
它已成为迪拜不折不扣的城市地标。
除了因形似棕榈叶而得名的棕榈群岛,迪拜还按照世界地图的布局,用沙石填海兴建300座人工岛屿,名曰“世界岛”,每座岛均按其“地理位置”命名。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生科院环科081 姚小波 08083132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园林及园林建筑的基本概念出发,总结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形态及作用,并从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园林建筑艺术美的形成要素,从而将园林建筑的艺术性区别于普通建筑,上升为一种高级的建筑艺术。
关键词:中国园林;园林建筑;艺术设计1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和艺术形态1.1艺术特征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空间。
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与工程技术和艺术的巧妙结合,需要符合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原则。
而中国园林建筑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处理其“意”与“蕴”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通过园林建筑营造一种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即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变幻莫测的感觉。
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大多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环境空间的构成手法灵活多变,妙趣横生。
另外,于有限之中欣赏到无限空间的虚无之美是中国园林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学内涵,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作为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偏重于构图外观的造型美,并由这种静的形态构成一种意境,给人以充分遐想的空间。
园林中曲折的小路、蛇形的河流和各种形状的园林建筑,以流动的曲线形式组合,使人感到身心愉悦。
园林建筑常常采用举折和房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般舒展飘逸的檐角,轻巧自在,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1]中国的园林建筑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园林建筑布局的高低错落、相互照应所体现出来的韵律美所赋予的涵养与陶冶具有与音乐一样的艺术效果。
简单的基本单位组合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式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貌。
例如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在造园的思路上巧用地形划分景区,在每个景区布置不同意境、趣味的景点,并使用对景、借景、隔景、透景等传统手法,形成各自的特色。
这些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达到人工与自然,建筑与景观,景观与景观,园林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与自然。
建筑欣赏论文范文

建筑欣赏论文范文建筑欣赏摘要:本文通过对多个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探讨了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也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它结合了美学、工程学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对人们的情感和意义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建筑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建筑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建筑欣赏,美学价值,社会意义引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实用的空间,更是一种富有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艺术表达。
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建筑作品都承载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特点,通过对建筑的欣赏和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建筑的美学价值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具有形式美。
建筑的形式是建筑师通过几何结构和比例关系的运用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人们对空间和比例的审美追求。
例如,古代希腊的柱廊式建筑采用了严谨的几何结构,并通过柱子和横梁的比例关系营造出整体的和谐美。
其次,建筑具有空间美。
建筑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它的设计和布局对人们的情感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教堂的尖顶和拱形天花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与信仰和宗教活动的内涵相吻合。
再次,建筑具有装饰美。
建筑的装饰是建筑师通过雕塑、壁画和装饰细节等手法对建筑外观进行装点,以增加建筑的美感。
例如,巴西里斯那斯冰岛教堂的外墙装饰采用了独特的几何图案,增加了建筑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氛围。
二、建筑的社会意义建筑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首先,建筑是社会文化的表达。
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建筑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例如,中国古代的皇家建筑以宏伟壮丽和庄严肃穆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权威和尊严。
其次,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标志。
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物的规模都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有关。
例如,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和摩天轮成为城市标志,展示了城市的现代化和繁荣。
再次,建筑也是社会生活的载体。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姓名:陈洋学号:11201191262013年5月11日谈建筑的艺术性这学期上了建筑艺术赏析这门课,对建筑艺术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建筑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用其巨大的艺术表现力与人类文化构成深刻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的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不同文化圈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不同的建筑艺术手法、趣味,不同地域、民族、阶级,不同时代,建筑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法国作家雨果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历史的年鉴。
”他们都认为建筑艺术反映人类深刻的文化。
当代艺术家简森在《世界美术史》中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
”一个建筑,如果不能融合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这个建筑做的再美,在建筑师的眼中,它还是失败的!所以建筑的艺术性就是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融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及风俗习惯,在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状态下,表现思想、情感及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并非仅限于营造美观的形式,艺术表现力产生于设计创新,严生于形式、使用功能与建构技术等综合方面。
所以,由于各地的文化底蕴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一,导致东西方甚至各地区建筑的风格的迥异。
反过来,同样可以从建筑的差异中了解各地的文化的差异性!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
他认为:“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了东方艺术。
”也就是说,欧洲人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可以使人感受到愉快的建筑意,即建筑的意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一:建筑艺术赏析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建筑文化中,以人居住的宫殿、住宅为主流,即使是为神佛建造的道观、佛寺,也是将其看作神与佛的住宅。
我欣赏的传统建筑艺术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建筑艺术更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对传统建筑艺术充满了欣赏和热爱。
传统建筑艺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当我们走进古老的宫殿、庙宇、园林,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
比如北京的故宫,那宏伟的宫殿建筑群,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每一座宫殿都有着精美的雕刻和装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还有西安的古城墙,它高大坚固,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
站在城墙上,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感受历史的厚重。
传统建筑艺术体现了独特的审美。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和谐、自然。
建筑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例如苏州的园林,以小巧玲珑、精致典雅著称。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园林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借景、对景等手法,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无限的美景。
传统建筑的屋顶也非常有特色,有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不同的形式,既美观又实用。
屋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华丽的感觉。
传统建筑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传统建筑中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寺庙中的佛像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佛像的表情和姿态传达着佛教的教义和精神。
还有古建筑上的对联、匾额,书法优美,寓意深刻。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增添了建筑的艺术魅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艺术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古代的建筑工匠们在设计和建造建筑时,充分考虑了气候、地理、人文等因素,使建筑既美观又实用。
例如南方的民居常常采用天井、回廊等设计,既能通风采光,又能排水防潮。
北方的四合院则以封闭的院落为特色,既能保暖,又能保证家庭的私密性。
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更是一种神奇的发明,它不用一颗钉子,就能使建筑牢固稳定,历经数百年而不倒。
我欣赏传统建筑艺术,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和独特,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陈洋
学号:1120119126
2013年5月11日
谈建筑的艺术性
这学期上了建筑艺术赏析这门课,对建筑艺术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建筑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用其巨大的艺术表现力与人类文化构成深刻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的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不同文化圈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不同的建筑艺术手法、趣味,不同地域、民族、阶级,不同时代,建筑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法国作家雨果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历史的年鉴。
”他们都认为建筑艺术反映人类深刻的文化。
当代艺术家简森在《世界美术史》中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
”
一个建筑,如果不能融合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这个建筑做的再美,在建筑师的眼中,它还是失败的!所以建筑的艺术性就是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融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及风俗习惯,在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状态下,表现思想、情感及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并非仅限于营造美观的形式,艺术表现力产生于设计创新,严生于形式、使用功能与建构技术等综合方面。
所以,由于各地的文化底蕴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一,导致东西方甚至各地区建筑的风格的迥异。
反过来,同样可以从建筑的差异中了解各地的文化的差异性!
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
他认为:“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了东方艺术。
”也就是说,欧洲人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
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
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汇,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
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
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
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
建筑的艺术性体现在两方面:一、建筑本身形式所带来的美感上二、建筑创作的观念上。
贝聿铭说过:“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这就充分说明了建筑作为一种及其重要的人类生活必须,还担负着向社会上的大多数民众传达表情的神圣使命。
建筑的艺术性本质上不仅指感官上的审美体验,而且是一种思想或方法,这种观念的艺术性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一个建筑作品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艺术性,当一个建筑可以促进社会、城市文化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的审美观、价值观时,我们可以说这个建筑具有了内涵。
建筑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实质意义又以建筑的具体形态来表现,而建筑形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官感受和心灵体验。
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人们以自己的理想通过修建建筑来改造周围的环境,而建筑也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用自己的模式来制约人际关系,因此建筑形式和它对于人的使用效益是紧密相连的。
“存在即合理”,任何一种风格的建筑都有一种独特的形态和使用功能与之相对应。
无论是阿拉伯的拱券,还是中国的坡屋顶,都源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与当地的气候、人的行为习惯协调,反映了一定的地域特征。
如阿拉伯多使用半圆形拱券,不仅为了表达人们对月亮的崇拜,而且因为这种半圆形拱券力学性能最佳。
从西方建筑发展看,无论是敬仰自然神的古希腊神庙,还是宗教神权统治下的拜占庭、哥特式教堂,从后来充满人文精神的文艺复兴建筑到工业化大生产的现代建筑和信息化时代的智能化建筑,它们因为其形式符合建筑本身的具体环境和表达意义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一种带有社会属性的艺术品。
总之,城市、园林、建筑等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
重视文化传统,探求民族特色,激活本国特殊的文化价值等,已成为国际性建筑思潮之一,建筑风格进入了“各显神通”的时代,人文追求成为建筑新的价值衡量尺度。
要产生具有中国气派与文化底蕴、历史精神与民族风貌的城市、园林和建筑,就必须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的、发展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和体现民族文化特色。
可以这样说,建筑的艺术性其实就是建筑的审美与文化的结合体,是集结了人类几千年来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体。
要想了解人类文化的变迁必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对各地区古建筑的艺术性的分析。
通过这个建筑艺术赏析这门公选课,我对于建筑的理解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虽然我学
的专业是通信工程,和艺术扯不上关系,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建筑,体会建筑背后建筑师想给人们传达的含义,有空多出去走走,看看中国的名胜古迹欣赏中国优秀的建筑作品,提高自身的涵养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