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聚合反应热损伤研究进展_曹建飞

合集下载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在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在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在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张贵春;郑润泉;邹林;陈晨;郝光亮;曹学成【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dividual-based treatment technique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long bone with infectious bone defects using Ilizarov fixator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laden bone cement.Methods From June 2011 to January 2017, 21 patients suffered femoral, tibial and humeral infected nonunion with bone defects underwent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The cases included 14 males and 7females aged 37 (18~65years).The site of infected nonunion involved12 tibias, 7femurs and2humerus.After debridement, the mean bone defect length of tibia was 7.2cm, the mean bone defect length of femur was 8.5cm, the mean bone defect length of humerus was 6.0cm.Surgery was performed in two stage.The antibiotic-laden bone cement was implanted to control infection and form a bone-induced membrane after the infected scarred soft tissue and necrotic bone were debrided radically in the primary stage, the affected limb was fixed for bone transport by mono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or fixed for bone transport by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After infection controlled, the bone transport was performed by Ilizarov technology in second stage.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24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8.5months, the average fixation time was 17.2months (range from9 to 21months), the mean external fixation index was2.38months/cm.Bone results and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ASAMI classification.The bon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3 patients, good in 6patients and fair in 2patients.Good and excellent rate in bone results was 90.5%.The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1 patients, good in7patients and fair in 3patients,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in functional results was 85.7%in our study.Conclusion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Ilizarov fixator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laden bone cement can control infection effectively, correct deformity and rebuild limb function,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ing long bone with infectious bone defects.%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应用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其中胫骨骨缺损1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7.2cm;股骨骨缺损7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8.5cm;肱骨骨缺损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6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采用单边或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预留截骨延长的外固定架长度,控制感染;二期感染消灭后,根据Ilizarov技术进行截骨延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21个月,平均17.2个月.外固定架指数(external fixation index,EFI)平均为2.38个月/cm.采用伊里扎洛夫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价标准评价,骨性结果:优13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0.5%;功能结果:优11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9(025)001【总页数】5页(P25-28,54)【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Ilizarov技术;长骨;感染;骨缺损【作者】张贵春;郑润泉;邹林;陈晨;郝光亮;曹学成【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 山东济南 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长骨开放性骨折容易出现骨缺损与感染并存,控制感染和修复重建肢体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

硕士学位论文-聚合物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pdf

硕士学位论文-聚合物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pdf

中图分类号:TQ172.79论文编号:HBLG05—0001学科分类号:430.5530 密 级:公开河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聚合物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作者姓名:高丽花专业名称:化学工艺 研究方向:复合胶凝材料制备及制备过程物理化学 学习单位:河北理工大学 学习时间:2.5年 提交日期: 2005年01月15日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导师姓名:郎建峰 教授单位:河北理工大学论文评阅人:曹文华 教授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王 岭 教授 单位:河北理工大学论文答辩日期:2005年03月26日答辩委员会主席:曹文华 教授关键词:水泥基复合材料,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微观结构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2005年3月A Dissertation in Chemical Technology Effects of Polymer on Properties of Cement-based CompositeCandidate:Gao LihuaSupervisor:Lang Jianfeng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46 West Xinhua Road, Tangshan 063009,P.R.CHINA独 创 性 说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河北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骨组织热损伤研究进展

骨组织热损伤研究进展

损害截然不 同。J a n s s e n 等 研究发现假体置换时股骨干 内
涂 灌骨 水泥 部位 的骨 折和 骨坏 死相 关联 , 有可 能是 由于水泥
聚 和 反应产 热 的结果 。 产 生热 量 的多少 依赖 于股骨 干 内涂 灌 骨水 泥 层 的量和 骨水 泥 的种类 。 在涂 薄层 骨水 泥 的模型 中没 有检 测 到骨质 热 坏死 发生 。 涂 厚骨水 泥层 模型 造成 的骨 与骨 水泥 界 面骨 坏死 量依 赖于 骨水 泥 的种类 。 在最 差 的模型 中骨 与骨 水泥 界面 有 6 %的骨质 发 生坏 死 ,几 乎覆 盖所 有代 表性
2激光骨消融
随着 激光 技术 的迅 速发 展 , 用 激光 消 融技术 进行 骨外 科 手 术 成为 激光 医学研 究 的热 点之 一 。 激 光是 医学 外科 领域 中
正常组织。 在热量传递过程中骨水泥周围组织温度的分布及
通过 热量传 递灭 活骨 组织 的最大距 离与 热治疗肿 瘤效 果密切 相 关 。体 内研 究证 实 3  ̄ 5 mm 厚 的骨 水泥层 在骨 水 泥与 骨界 面 引起 的最大 温度 变 化在 4 0 ℃~ 4 8 " C 之间Ⅲ 。 体 外 实验 模拟
2 0 1 3年 O 2月 第1 O卷 第 1 期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 9 7 2 . 2 0 1 3 . 01 . 0 0 8
生 物 骨 科 材 料 与 临 床 研 究
0R T H OP A E D I C Bl oM E c H A Nl C s MA T E R I A L S A ND CL l NI CA L S T U D Y
骨 与骨水泥界面的研究发现骨水泥引起 的最大温度变化在

骨水泥及应用技术

骨水泥及应用技术

04 骨水泥的优点与局限性
骨水泥的优点
01
02
03
04
高粘合性
骨水泥与骨骼之间具有极高的 粘合性,能够提供良好的固定
效果。
快速固化
骨水泥在混合后能够在短时间 内迅速固化,缩短手术时间。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骨水泥与人体骨骼组织相容性 好,不易引发排异反应。
强度高
骨水泥的强度高,能够承受较 大的负重。
骨水泥的局限性
02
骨水泥在混合后呈现粘稠的糊状 ,可以注入骨骼或关节腔内,起 到固定、填充或垫高的作用。
骨水泥的组成
骨水泥主要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末和液态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组成。
PMMA粉末由聚合物微球和交联剂组成,交联剂使聚合物微球相互连接,形成网状 结构。
液态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是低粘度有机单体,与PMMA粉末混合后发生聚合反应, 形成坚硬的固体。
牙周病治疗
在牙周病治疗中,骨水泥可用于 牙槽骨重建,改善牙齿稳固度。
其他领域
整形外科
在面部整形和修复手术中,骨水泥可 用于填充和固定,如鼻梁、下颌等部 位的整形。
耳鼻喉科
在耳、鼻、喉等部位的手术中,骨水 泥可用于修复骨骼结构和固定植入物 。
03 骨水泥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骨水泥的制备
骨水泥的组成
骨水泥由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PMMA)粉剂和甲基 丙烯酸甲酯(MMA)液体 组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人工关节置换
骨水泥常用于固定人工关 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置 换,提高关节稳定性和使 用寿命。
脊柱外科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骨水 泥可用于固定椎体,治疗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和椎 体肿瘤等。

CPC_PMMA双向骨水泥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_包利

CPC_PMMA双向骨水泥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_包利
作者单位: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 唐海,Email: Tanghai@ medmail. com. cn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年 5 月第 18 卷第 5 期 Chin J Osteoporos,May 2012 ,Vol 18 ,No. 5
421
骨质疏松症、脊 柱 转 移 瘤、多 发 性 骨 髓 瘤,椎 体 血管 瘤 均 易 导 致 椎 体 压 缩 性 骨 折 (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VCF) 的发生,伴随着老龄化 社 会的到来,骨质疏松 性 椎 体 压 缩 骨 折 已 成 为 危 害 中 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 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和 经 皮 椎 体后 凸 成 形 术 (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 给 VCF 的治疗带来了革 命 性 的 变 化,其 临 床 效 果 令 人 鼓舞[1,2]。聚甲基丙 烯 酸 甲 酯 骨 水 泥 ( PMMA ) 和 磷 酸钙骨水泥( CPC) 是目前骨科领域广泛应用于 PVP 和 PKP 的填充 材 料。但 这 两 种 骨 水 泥 均 存 在 一 定 缺点: PMMA 产 热 温 度 高、硬 度 大、不 降 解[3,4]; CPC 降解速度 较 快、力 学 性 能 差、粘 结 性 差[5]。 故 本 研 究将以上两种骨水 泥 按 照 适 当 的 比 例 混 合,利 用 各 自 的 特 性 ,优 势 互 补 ,从 而 达 到 克 服 单 一 材 料 缺 点 的 目的。再通 过 对 不 同 比 例 混 合 物 理 化 指 标 进 行 测 试 ,得 出 最 佳 混 合 比 例 ,从 而 使 该 混 合 物 成 为 理 想 的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充材料。

医用植入材料PMMA骨水泥改性的研究进展

医用植入材料PMMA骨水泥改性的研究进展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O rthopaedic B iomechanics M aterials A nd C linical S tudy2020年 12月第17卷第6期doi:10.3969/j.issn. 1672-5972.2020.06.017文章编号:swgk2019-05-00103医用植入材料PMMA 骨水泥改性的研究进展傅炫健'利春叶*陈扬'[摘要]由于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骨水泥材料的临床效果明显,其在骨科 手术的应用已有60余年的历史,帮助骨科医师成功开展人工关节置换、脊柱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等多种手术。

但在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PMMA 反应温度高、单体具有细胞毒性、与骨组织结合性差、力学强度过大、缺乏生物活性等缺 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师的选择。

因此,科研工作者通过对PMMA 骨水泥进行改性,加入其他材料, 改善了 PMMA 的力学性能和赋予其生物活性,此方法为目前骨组织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方向。

本文将对PMMA改性方面的研究现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改性;力学性能;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modification of PMMA bone cement for medical implant materialsFuXuanjian 1, Li Chunye 2, Chen Yang 3. 1 Graduate School of G uangdong M 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23; 2 Upper Limb Microsurgery, Shenzhen Bao'an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The P eople's Hospital o f S henzhen Bao 'an),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1; 3 Department of O rthopaedics, The FirstPeople's Hospital of F oshan (Affiliated F oshan Hospital of S un Yat-se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 raditional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bone cement material, it has beenused in orthopedic surgery for more than 60 years, helping orthopedic surgeons to successfully perform artificial joint re ­placement, spin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However,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MMA has high reaction temperature, monomeric cytotoxicity poor binding to bone tissue, excessivemechanical strength, and lack ofbiological activity which also affects the choice of c linicians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researchers have modified the PMMA bone cement, added other materials, improv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PMMA and imparte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which is the hot research direction ofbone tissue biomaterials. 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PMMA modification.[Key words]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Bone cement modific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ity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PMMA) 骨水泥20世纪30年代首次被医生应用为牙科医用材料屈。

改性PMMA骨水泥的临床研究进展_梁佩清

改性PMMA骨水泥的临床研究进展_梁佩清

图1 生物活性的 HA/PMMA 骨水泥的合成及理化性能
Fig 1Synthesis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oactive HA/PMMA bone cement 研究表 明,经 P(PMMA-co-MPS)[31]、多 巴 胺[35] 强 度、抗 弯 强 度 与 抗 弯 模 量 可 分 别 达 到 124.7,
1.2 β-TCP/PMMA β-磷酸三钙(β-TCP)是 另 一 种 大 量 存 在 于 骨 骼 中
的 活 性 组 分 ,具 有 良 好 的 生 物 相 容 性 、生 物 活 性 以 及 生
42 MPa(高于商业产品30 MPa),而 其 弹 性 模 量、放 热
与固化时 间 等 性 质 不 会 受 到 影 响。Dall’Oca 等 将 β- TCP/PMMA 多孔骨水泥植 入 新 西 兰 白 兔,8 周 后,微
研究表明,向 PMMA 骨水泥中掺入 5%~30% 的 nano-HA,可在一定 程 度 上 提 高 其 拉 伸 强 度、硬 度、弹 性模量、弯曲模 量、冲 击 韧 性 等 机 械 性 能[22]。Ferreira 等 将 [23] 25% 的 HA 加入 PMMA 骨水泥中,使得其弯 曲模量(可 达 3.5 GPa)与 生 物 活 性 得 到 了 较 大 的 改 善;同时聚合时间 增 加,聚 合 温 度 迅 速 下 降,为 临 床 应 用提 供 了 方 便。Hernandez等 利 [24] 用 66μm micro- HA 与 长 径 比 66 nm/19 nm nano-HA 共 混 后 改 良 PMMA 骨水泥,研究发现,30%HA 不仅使 PMMA 骨 水 泥 力 学 性 能、聚 合 温 度 (不 高 于 50.8 ℃)达 到 ISO5833 的 要 求 ;而 且 还 可 降 低 其 细 胞 毒 性 ,加 速 诱 导 磷酸钙在骨水泥 的 表 面 沉 积,表 现 出 良 好 的 体 外 生 物

骨水泥增强技术研究新进展

骨水泥增强技术研究新进展

骨水泥增强技术研究新进展摘要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增加了骨折和骨科手术的难度。

本文综述了骨水泥增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骨水泥增强技术通过提升螺钉的稳定性和拔出强度,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和生物力学优势。

创新的螺钉设计和新材料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固定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和有效的固定方案。

传统固定技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合适的固定技术尤为重要。

骨水泥增强技术通过填充骨孔和裂隙,提供了额外的支撑,从而提升螺钉的稳定性和拔出强度。

水泥增强技术1.Vicryl网布增强:Vicryl网布结合骨水泥显著提高了螺钉的拔出强度,并减少了水泥外溢的风险。

2.磷酸钙水泥(CPC)增强:CPC增强技术提升了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拔出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

创新螺钉设计1.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降低了水泥松动或位移的风险,相比传统的固定方法效果更佳。

2.可扩展椎弓根螺钉:可扩展椎弓根螺钉结合水泥在骨质疏松骨中提供了显著更大的保持力。

机械优势研究表明,滞后螺钉的水泥增强可提高固定稳定性,维持压缩力,并允许重新拧紧而不影响固定。

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Wang等开发了一种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疾病。

研究显示,这种系统在与传统固定术结合使用时,骨水泥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松动或位移的风险最低。

皮质骨轨迹螺钉(CBT)增强1.CBT增强的临床效果:在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新的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与传统固定术结合使用,显著增加了骨水泥的强度,避免了松动和位移。

2.水泥增强CBT螺钉在脊柱中的应用:Wang等研究了使用CBT螺钉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翻修手术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CBT螺钉在不同腰椎节段的准确性和成功率较高。

生物力学研究1.骨水泥增强CBT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Wang等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估了骨水泥增强CBT螺钉在骨质疏松脊柱中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水泥; 聚合反应; 热损伤; 预防 : / 7 0 D . i s s n . 1 6 7 3 O I d o i 1 0 . 3 9 6 9 0 8 3 . 2 0 1 3 . 0 6 . 0 9 - j
凭借自 0 世纪 5 0 年代应用于骨科以来, 骨水泥自 2 身特性与优势, 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骨水泥常 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时假体粘接固定、 椎体压缩骨折术中 对压缩椎体的填充、 骨肿瘤刮除术后骨残腔填补及作为 ] 1 。 然而, 骨水泥在使用过程中 某些药物的控释载体等[ 会发生聚合反应并释出大量热, 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损 伤, 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如术中一过性低血压、 休克, 甚至心搏骤停, 术后局部感染、 患处感觉或功能障碍、 无 菌性骨溶解及假体早期松动, 影响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 ] 2 。因此, 如何预防或减轻骨水泥聚合放热对周围组 效[ 织的损伤, 逐渐受到骨科临床研究的重视。 1 骨水泥应用技术发展 , 又 骨水泥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 P 称丙烯酸骨水泥。H i l l和 C r a w f o l d于 1 9 2 7 年构建骨水 于 年首次将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双杯 泥, a b o u s h 1 9 5 3 H 置换术, h a r n l e 9 5 8 年报道进行系统的临床与实验 C y于 1 研究, 其成果逐渐被骨科医生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 骨水泥应用可保证术后假体即时稳定, 在骨-骨水泥-假体 界面上 无 任 何 微 动, 允 许 术 后 早 期 负 重, 疗效受到肯 [ ] 3 包括 P 直 定 。骨水泥商品灭菌包装, MMA 颗粒粉剂 ( ) , 径1 0 5 0μ m 含1 0 % 不透 X 线的硫酸钡或氧化锆、 ~1 及 %二甲基甲苯胺引发剂和微量过氧化苯甲酰抑制剂 , 1 (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液体 含3 %二甲基甲苯胺和微量过 。 氧化苯甲酰) 骨水泥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 6 其应用技术 0 年历史, 也在不断更新。 第 1 代骨水泥 ( 技 0 世纪 7 0 年代以前 ) 2 , ; 术特点为非低粘度骨水泥 骨水泥与骨相嵌不充分 以手 搅拌骨水泥; 指压法填充髓腔, 注入压力不够; 不做髓腔 冲洗, 血液、 碎屑易混入骨水泥, 充填不均匀, 厚薄不一, 部分区域出现骨水泥中断, 骨与假体之间无骨水泥充填; 股骨柄假体内侧缘有锐角, 可切割骨水泥。 第 2 代骨水 ) ; 年代 泥( 技术特点为低粘度骨水泥 以手搅拌骨 0 9 0 7 ~ 水泥; 骨水泥枪加压注入; 髓腔远端使用髓腔栓; 股骨柄 假体内缘呈圆形, 不切割骨水泥。 2 0 1 2 0 2 0 1 2 , ; 作者单位 : 曹建飞) 3 0 0 3 2 1 8 0 3 6 5 2 合肥 , 安徽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 曹建飞 、 陶可 、 张波)
以后) 技术特点为低粘度骨水泥, 骨水泥与骨交织 较充 分; 真空离心搅拌, 使骨水泥孔隙度降低, 力学强度增加, 骨水泥中混入的气泡溢出; 骨水泥枪加压注入, 使骨水泥 有较强的穿透力, 与骨质间达到微观交锁; 髓腔远端使用 髓腔栓; 假体采用中置器, 使假体柄四周骨水泥层厚度均 匀一致; 脉冲加压冲洗髓腔, 保持髓腔干燥; 假体柄预涂 骨水泥。第4代骨水泥技术于近年出现, 即在第 3 代骨 水泥技术基础上增加股骨柄近端和远端中置技术, 以确 保获得足够厚的规范骨水泥鞘。 不断更新的骨水 泥技 术, 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术后感染、 假体无菌性 ] 4 。 松动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受到临床上广泛认可和接受[ 2 骨水泥聚合放热 骨水泥粉剂与液剂混合时会发生聚合反应。 开始混 合至完全固化, 经历粥状期、 粘丝期、 面团期、 固化期。 粥 状期时粉剂与液剂混合反应呈稀粥状; 粘丝期时混合物 变稠, 牵拉能出丝; 面团期时混合物开始不粘手套, 温度 增高; 固化期时温度急剧升高,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消耗 完毕。骨水泥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碳双键断裂并被单键取 / 。 聚合热主要发生于面团期 代, 会产生聚合热 1 3 0 c a l g 和固化期, 其高低与周围组织结构、 环境温度及骨水泥初 始温度、 体积大小和厚度等因素相关。 实验测定显示, 厚 度为3 m 和1 0 m m的S i m l e x P 骨水泥聚合热峰值分 m p , 别为6 和 厚度为 0 ℃ 1 0 7 ℃ m 的常用品牌骨水泥产热 6 m 而骨组织在5 范围为6 6 ℃~ 8 2 . 5 ℃; 0 ℃时即可出现坏死, [ ] 5 。 神经组织对温度更 时便可发生变性 胶原蛋白在5 6 ℃ [ ] 6 为敏感, 在4 在用骨水泥 3 ℃时即可出现热损伤 。 因此, 固定假体或填充骨缺损时, 不可避免地会将热量传递到 周围组织, 从而造成热损伤。 3 骨水泥聚合放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目前已有骨水泥聚合反应高温对骨、 关节软骨、 脊髓 神经、 心血管系统及皮肤等组织造成损伤的病例或研究 报道。 . 1 3 对骨质的热损伤 临床上对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局部肿瘤 ] 7 报道对 1 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徐明等[ 6 例行 扩大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 钢板内固定的邻膝关节骨巨 细胞瘤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 X 线摄片随访, 结果在平均随 访至8个月( 时有4例出现透亮带( 均位于骨水 3个月) 4 1 ~
·4 1 6·
,N 国际骨科学杂志 2 0 1 3年1 1月 第3 4卷 第6期 I n t J O r t h o o v e m b e r 2 5, 2 0 1 3,V o l . 3 4,N o . 6 p
, 泥四周, 该透亮带在以后随访 分布均匀并伴有硬化边缘) 中均未见进展; 发现透亮带宽度与骨水泥体积大小有关, 认 [] 为透亮带的出现与骨水泥热灼伤相关。 a n s s e n 等 8 研究 J 发现, 髋关节置换术时股骨干内涂灌骨水泥部位骨折与骨 坏死有关, 推断骨坏死可能源于骨水泥聚合反应热损伤, 认 为产热多少与所使用的骨水泥厚度及种类有关; 厚层骨水 泥模型研究显示有明显的骨质坏死, 薄层骨水泥模型研究 显示骨质坏死不明显, 提示较厚骨水泥涂层易引起明显的 [] 骨质热损伤。F u k u s h i m a等 9 采用数字模拟分析软件对全 膝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骨界面温度传导进行分析, 结果测 的 厚 得初始温度为 3 骨水泥层内最高温度为 2 ℃ 3 m m 骨-骨水泥界面最高温度为5 并观察到骨-骨水泥 5 ℃, 6 ℃, 6 。 的骨坏死 界面有厚度约2 m m . 2 3 对关节软骨的热损伤 骨骼常见囊肿或肿瘤好发于关节附近, 手术治疗多 为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 填充骨残腔时骨水泥 聚合产热对周围骨质造成损伤的同时 , 常引起关节软骨 [ ] 1 0 热损伤。 W e i l i n等 报道研究硫酸钙和骨水泥填充兔双 侧胫骨软骨下骨缺损模型后关节软骨形态变化 , 术后 1 2 周取材并经大体观察、 组织学检查和电镜观察显示, 硫酸 钙组呈现正常透明软骨外观, 骨水泥组软骨有明显退行 性改变; 认为用骨水泥填充软骨下骨缺损可能诱导软骨 变性并加速退行性改变, 其原因可能与骨水泥聚合反应 [ ] 1 报道对骨水泥填充骨肿瘤 所致热损伤相关。R a d e v等 1 切除后骨腔产生的潜在热损伤进行有限元分析 , 结果显 示骨水泥对关节软骨的潜在热损伤与骨水泥和关节软骨 之间的软骨下骨厚度相关, 软骨下骨厚度 ≥ m 时发生 2 m 时则可能引发不同 关节软骨热损伤可能性较小, m 2 m < 程度的关节软骨热损伤。 . 3 3 对神经的热损伤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聚合产热, 可造成椎体感觉神 [ ] 2 研究发现, 经末梢损伤。L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 a i等 1 且 漏进入椎管时后方皮质区测得的最高温度可达 5 9 ℃, , 保持4 有可能造成椎管内神经热损 5 ℃以上超过 5 i n m 伤。由于髋关节邻近走行神经较多, 如坐骨神经、 股神经 和闭孔神经等, 髋关节手术中骨水泥应用引起的聚合产 热有可能损伤到这些神经, 造成患肢感觉或功能障碍。 [ ] 1 3 报道 等 例肾癌转移致左髋臼病变的 i d a l o 9 岁男 H 1 6 g 性患者接受射频消融和骨水泥成形术后出现臀部至左脚 的严重性放射痛伴手足无力和步态困难 , 经止痛等保守 治疗无明显好转后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坐骨神经被小 块骨水泥挤压并有灼伤表现, 去除水泥块后患者活动及 感觉功能逐渐恢复。 . 4 3 对皮肤的热损伤 骨水泥可因直接接触或间接热力传导导致局部或邻 [ ] 4 报道1例 6 近皮肤烫伤。B u r s t o n等 1 3 岁女性患者因右 髋骨关节炎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废弃的骨水泥不慎 触碰到患者右侧小腿及腘窝处皮肤, 直到手术结束时才 发现, 术后患者诉触碰骨水泥处皮肤剧烈疼痛, 查体发现
有2个深层2 并证实为聚合反应中 m× 3 c m 皮肤缺损, c [ ] 5 的骨水泥直接触碰皮肤造成的局部烫伤。A r u m i l l i等 1 报道1例3 后侧入 1岁左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男性患者 , 路广泛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 术后 1 天发现胫 , 大小的水疱 骨粗隆前下方有一 5 m× 3 c m c 4 周后发展 根据患处皮肤变化并参照文 成 m× 4 c m 大小的焦痂; 6 c 献报道的骨水泥烫伤皮肤表现, 推断该皮肤水疱系骨水 泥聚合产热经胫骨传导导致的间接烫伤。 . 5 3 对心血管系统的热损伤 骨水泥单体聚合反应可形成局部瞬间高温, 刺激机体 产生炎症反应, 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 缓激肽等。 炎性介质可使毛细血管床扩大、 外周血管扩张、 回心血量减 ] 1 6 。 少, 以致产生外周血压下降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 此外, 骨水泥聚合反应的瞬间高温还可导致骨髓腔内残余 血液、 脂肪及气体受热膨胀, 引起髓腔内压力升高, 促使骨 水泥、 脂肪滴、 空气及碎骨屑等进入血循环, 导致肺栓塞发 ] 1 7 。 生, 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 3 . 6 对其他组织的热损伤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一旦髋臼有裂隙, 骨水泥被挤压 穿过髋臼壁进入盆腔, 即可能造成盆腔内脏器热损伤。 [ ] 1 8 a t e r s等 报道1例6 7 岁老年男性在双侧全髋关节置 W 换术后1 静脉肾盂 2年出现左腰部疼痛并伴有镜下血尿, 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下段近骨水泥型假体处有一约 2 m c 长的不完全狭窄, 腹部和骨盆 C T 检查显示该狭窄与骨水 泥之间的脂肪密度增高且不连续; 认为该输尿管狭窄系 手术时骨水泥挤压进入骨盆引起热损伤所致。 骨水泥泄 ] 1 5 。 漏进入盆腔还可造成膀胱热损伤, 导致膀胱功能障碍[ 骨水泥热损伤预防措施 4 针对骨水泥聚合反应性高温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热 损伤, 导致局部炎症、 组织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 许多研 究报道通过改变骨水泥自身特性, 改良骨水泥相关技术 [ ] 9 在总 的方法有效预防或减轻骨水泥热损伤。K a r r h o l m1 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① 术中减少骨 ; 、 水泥用量; 采用金属假体 预冷假体 骨水 泥 或 骨; ② ③ ④添加重金属或熔化结晶单体增加骨水泥热容量; ⑤减 、 慢骨水泥聚合反应速率; 增加粉液比 添加含水凝胶或 ⑥ [] 全 粒状聚合物降低单体比例。F u k u s h i m a等 9 研究发现, 厚骨水泥层可引起 厚骨坏 膝关节置换术中3 m m m 2 m 死, 而减小骨水泥层厚度, 降低骨表面初始温度后可分别 观测到最高温度降低, 骨坏死面积相对减少, 骨 水泥层 因此, 减 m或骨表面初始温度< 8 ℃时未见骨坏死; 1 m 2 < 小骨水泥层厚度及降低骨表面初始温度, 可减轻骨水泥 [ ] 0 研究发现, 聚合热损伤。G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 i l l等 2 术中在股骨小转子处置放吸入套管、 彻底脉冲灌洗、 早期 关节复位 等, 可显著降低股骨表面温度( 由6 8 ℃降至 [ ] 1 ) , 。 研 等 从而减少热损伤所致骨坏死可能 6 ℃ r o r a 2 3 A 究测定骨水泥中加入添加剂后的聚合温度, 发现骨水泥 ) 可降低峰值温度 中添加正十二碳硫醇 ( DM ℃~ 6 ℃, D 4 同时添加 Z 5沸石和 D S M DM 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最大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