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瓷器真伪鉴定方法

合集下载

耿宝昌:永乐青花不可仿制的三大特征,图文真假对比,值得收藏!

耿宝昌:永乐青花不可仿制的三大特征,图文真假对比,值得收藏!

耿宝昌:永乐青花不可仿制的三大特征,图文真假对比,值得收藏!中国为传承五千年的泱泱大国,三藏从小受长辈影响,对传统文化痴迷甚重。

历来也就是最喜欢瓷器收藏,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才知道自己仍是沧海一粟,毕竟瓷器收藏学无止境,一说到永乐瓷器,对很多藏友来讲也是有很多的故事。

永乐在位二十多年,说实话,历史并不太长,但是在这二十多年里却能让历史写下永乐大帝的名字,足以可见此时的社会在永乐帝的领导下发展有多高。

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更是独树一帜,在我国的陶瓷烧造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后成为明清两代的瓷器经典。

永乐青花盛名已久,当时郑和下西洋所带回的苏麻离青更是将永乐青花呈色效果推上巅峰,这也是为何永乐青花瓷具有如此之高的收藏价值,如果真的能够收藏到一件永乐青花,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早期因史书记载不全面,此时永乐和宣德青花的器型、釉面、纹饰都较为接近,将它们放在一起统称为"宣青",而此时也有一句话叫"永宣不分家",但是随着对永乐、宣德瓷器风格的不断深入研究,才将它们完全区分开来。

永乐年间景德镇青花瓷在早期的元青花基础上继承和创新,对青花瓷的发展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明代学者认为:我朝永乐宣德瓷器,以棕眼甜白为常,苏麻离青为饰,鲜红为宝。

说实话,近几年元青花大火,此前更是有鬼谷子下山一副人物绘画的元青花拍卖出天价。

随之而来的新闻频繁报道,完整的揭示青花瓷文物的历史价值。

但是如果仅仅以珍稀程度来评判,洪武青花,成化青花,空白期青花等都要比元青花珍稀。

而以艺术价值和工艺水准来讲的话,则永宣青花反而要胜过元青花。

永乐青花最大的特点是以苏麻离青料为饰,麻仓御土为胎,整体带着浓厚的异域风情,给人一种一见倾心的感觉,所以才为世人所珍藏。

奈何近几百年来,永乐青花多藏于皇宫内院或者一些达官显贵手中,民间极其罕见。

所以真正一些传世永乐青花就更为稀有了,这也是为何现在永乐青花市场价值之所高,不过也正因此,近几十年来市场上也是出现了很多“永乐青花”。

从故宫的松竹梅纹大盘,看永乐青花瓷器的鉴别技巧

从故宫的松竹梅纹大盘,看永乐青花瓷器的鉴别技巧

从故宫的松竹梅纹大盘,看永乐青花瓷器的鉴别技巧永乐一朝颇为传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设立内阁治理天下,迁都北京繁荣后世,编纂《永乐大典》传承文化······这位雄才大略的夺位帝王,文治武功兼济天下,使得彼时的大明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雄踞世界强国之列。

这其中,影响陶瓷历史的大事,是郑和五下西洋,带回产自中东地区的青花钴料,带来了制瓷史上青花瓷备受推崇的“永宣盛世”。

永乐青花器在继承前朝工艺的基础上,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除了创烧了大量极具西域风情的无挡尊、花浇、八方烛台等新器型以外,在胎釉配方、制作工艺上更为精进,让此时的青花器清新秀美,十分赏心悦目。

下面,Sue便以故宫7094故105507号藏品—大明永乐岁寒三友(松竹梅)纹盘,对永乐青花器的鉴别方法浅谈一番。

永乐松竹梅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松竹梅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器型:这件松竹梅纹大盘高8.5cm ,口径63.5cm ,底径49.5cm ,为清宫旧藏。

盘口略敞,浅弧腹,盘心绘主题纹饰松、竹、梅纹,间以洞石、兰草以及虚掩于洞石之后的棕树,盘内壁一周绘彼时较为常见的四季花卉,外壁绘对称折枝花卉一周,圈足矮浅,底足为无釉细砂底,有浅淡的一层火石红。

从大盘口沿可以看出,此时的胎壁轻薄,胎体厚薄适中,因此同等器物相较前朝份量略轻,过为压手的质感是基本不大可能出现在永乐器物之上的。

它的釉面莹润、肥厚,加之相得益彰的宝蓝青花,显得尤为秀色可人,但值得注意的是,永乐青花美则美矣,却仍旧是用含有草木灰的釉料以木柴取火,釉面仍呈青白,只是相较前朝更为纯净洁亮。

现实中如若碰到釉面纯白绝无杂色的永乐器,我们应当谨慎小心。

永乐篆书款康熙仿永乐篆书款款识:大盘在永乐年间较为常见,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一种器型,这类中小件器物在当时,底足基本不施釉,也不署款,多为温润细腻的白砂底。

已故恩师张浦生先生曾教导,“永乐细砂底摸上去如婴儿皮肤般华润细腻。

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真伪?记住这6大鉴定方法

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真伪?记住这6大鉴定方法

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真伪?记住这6大鉴定方法明永乐朝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

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明永乐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深受海外内追捧。

明代永乐青花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永乐时期瓷器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

那么如何鉴定明永乐青花瓷真伪呢?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真伪第一点:抚摸有极细腻如糯米粉的感觉,出现极白的细砂底。

细瓷底足平削,底釉有的呈波浪纹。

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真伪第二点:白瓷器底聚釉处,呈水绿色特别明显。

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全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非永乐甜白半脱胎器,应属后仿品。

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真伪第三点:某些特殊器型可视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期,如瓢形扁壶、抱月瓶、大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或三系、四系)盖罐、花浇、压手杯、尖底莲子碗等。

盘、碗之类撇口器的口沿极薄,手抚之较尖而无圆浑感。

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真伪第四点:玉壶春瓶唇口内外沿,往往有稍厚的釉层,而呈淡青色的流淌斑块。

永乐款式只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自然,凡特别规矩而呆板者要注意其时代。

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真伪第五点:青花瓷器釉面肥亮,釉色多数发青,青花有的有晕散现象,青花有铁斑,涂绘部分有不同深浅的笔触感。

多见缠枝四季花和折枝瓜果为主题纹饰的装饰图案。

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真伪第六点:永乐青花瓷的气泡一般均有大小不同,以30倍显微镜观察,凡气泡一律大小者,要特别注意其时代。

永乐瓷器与宣德瓷相比,凡相同的器物,永乐薄、宣德厚;永窑轻、宜窑重。

甜白瓷的底足聚釉处,永窑比宣窑更显水绿色;青花瓷器的釉面永窑比宣窑更显肥厚感。

刚入古玩这行要看的,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

刚入古玩这行要看的,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

刚入古玩这行要看的,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永乐时期永乐瓷器胎质细腻至白,露胎处常泛氧化铁的红色,一般较薄而轻(脱胎器胎更薄)。

釉质似白玉,润厚莹亮,釉面上釉泡小,橘皮坑较少,施釉不匀处闪牙黄色和青色。

永乐瓷器器物多为小型,底足削得极为平整。

碗口径没有超过23厘米的,特点是碗口多外敞,边锋利,口以下收敛,至底部越小,碗下有鸡心状凸起物;又有碗身直至底而折,碗口微敞者。

多数盘、碗为圈足,白釉者圈足低,红釉者圈足高。

永乐瓷器的装饰方法有绘画、刻花、划花、印花等。

青花构图风格处于元代和明中后期之间。

图案单纯,不繁复,但构图紧凑,多锥拱双龙、五龙、番莲八宝等纹饰。

通常为似隐似现的暗花,似凸出却摸不出。

这与清康雍时的仿器不同,仿器为粉状白线条浮于釉上,且纹饰较为清晰。

折枝、缠枝花与元代不同,永乐划花用铁线描,叶小花大,细而遒劲有力。

清康熙仿永乐瓷部分用偏刀划,跟宋代的耀州器用刀划状类似。

从款识鉴别永乐瓷器永乐款有印、刻、写三种,都是四字款,篆文。

四字均很小,不十分清楚。

压手杯(或作“押手杯”)的款识有三种;绘双狮滚球,球内书四字篆款;青花单线圈,内绘团花,花心书四字篆款;绘鸳鸯,中四字篆款。

白釉梅瓶的肩部有楷书“内府”二字青花款的,经考证为景德镇出品,极为珍贵。

无楷、行书永乐款,故凡、行书的永乐款都是伪作。

青花器除压手杯带款外,另尚有划、印四字篆款,均在器内底,在器外的都属于伪作。

永乐瓷器的品种永乐瓷器多种多样,各主要品种的特征如下:永乐青花与宣德青花相比釉色要白,有时闪青。

青料用进口的“苏泥勃青”,这类材料的特点是点滴状晕散,色泽浓烟。

永乐红釉器(称“鲜红”)中有血丝般结晶,也有败色的。

釉色较宣德红釉器鲜艳,有玻璃光及开片。

釉泡明亮而大,沿开片处釉泡绿色居多,器多里外皆红釉(宣德红釉器有青白里的)。

永乐红釉高足碗,瘦底高足(但比宣德时的矮),敞口。

釉色闪紫红,口沿里外的边棱釉薄处成白色。

也有白里的,底足上有白色线一圈。

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十二)——永乐甜白釉特点

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十二)——永乐甜白釉特点

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十二)——永乐甜白釉特点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如脂,比后来宣德时期的更为光净,无棕眼,简称“奶白”或“甜白”(亦有写作“填白”的。

“填白”本是一种工艺,即于红、蓝等一色釉地上刻留花纹后填入白釉)。

釉层有薄厚之分:薄釉常施于薄胎及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显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有光素与刻、印纹样两种装饰。

厚釉则釉质凝厚,较薄胎器的釉面更为肥腴,多施于厚胎琢器,以光素器为多;少数器皿上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须仔细审视或借光线透视,方可看出纹饰或款字来,因此,往往真品反而不如仿品的纹饰、款字清晰。

厚釉的釉面有平与不平之分,不平的釉面侧视如阴云密布的云层向下垂堆,釉表面微显灰暗之色。

明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不论薄釉厚釉,永乐白釉器都有一个特点,即是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而清代仿品在迎光透视下,则显青色透亮。

这是明、清两代胎料、釉质不同所致。

常见的康熙仿品有白釉葵瓣口碗、高足碗等。

流散在国内外的不少康熙仿品,多年来仍被误认为永乐白釉器,未能得到纠正。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永乐白釉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器物足边和折角积釉处,常闪灰青光泽,釉面偶然出现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的虾青色,甚为奇特。

白釉瓷较难鉴定,应当格外谨慎。

永乐白釉器的特点固然突出,但嘉靖白釉瓷的胎釉与之相类似,最易混淆。

如果对永乐时的器形特点掌握不准,往往会被嘉靖白釉瓷所惑。

以下几种嘉靖白釉器易混淆于永乐,特录于此,以供参考:明永乐白釉葵花口碗白釉暗花双凤纹碗:厚胎,撇口垂腹,呈墩式;里壁暗刻云龙或双凤纹额,内心有三朵如意云呈“品”字形排列,外腹下暗刻莲瓣纹。

永乐和嘉靖时都有此器,差别甚微,难以区分。

但嘉靖器物胎厚体重,圈足高深,器足修饰不平,特别是釉面中偶有黄褐色斑点,而永乐器的釉面无此现象,且底足都很平齐。

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白釉暗花盘:撇口、浅腹,圈足,厚胎,纹饰多缠枝莲或双凤,其风格如同上面的白釉双凤碗。

如何鉴定明永乐红釉瓷,它的特点以及价值在哪里?

如何鉴定明永乐红釉瓷,它的特点以及价值在哪里?

如何鉴定明永乐红釉瓷,它的特点以及价值在哪里?在我国陶瓷史上,用铜作为着色剂来装饰陶瓷器物的手法由来已久。

宋元时期,人们就已经能够烧造出高温铜红釉,但红釉色调不甚理想。

因此,永乐鲜红釉的问世,是对中国瓷器制作的一大贡献。

永乐红釉有着鲜艳的红色,人们称之为“鲜红”。

又由于这种红釉像红宝石一样美丽,因而也有人也称之为“宝石红”。

除此之外,对鲜红的称谓还有“祭红”、“霁红”、“积红”等。

明永乐窑变祭红釉坠瓶1.厚胎红釉,器物有高足碗之类,发色微浅,施釉浓厚,器内白釉微泛青色,口边呈现出一-圈整齐的淡青白釉宽线,即俗称的“灯草口”。

1.薄胎红釉,器物有盘、碗之类,发色较暗,施釉不厚,釉面往往通体开片,底部尤甚,器物口沿较少见“灯草口”的现象。

鲜红釉:高温铜红釉瓷器导源于宋代的官钧窑,创烧于元代的景德镇,发展至永乐时期,达到了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度。

永乐时期,景德镇的工匠们已能熟练掌握铜红釉的呈色技术,完全改变了前期的红釉色调不正的窑病。

此时的红釉瓷器多数釉面均匀,釉色莹润透亮,鲜艳如初凝的鸡血,可说是火候恰到好处的明证。

总体来看,永乐时期的红釉可以分为厚胎红釉与薄胎红釉两大类。

鉴定明永乐红釉瓷时要把握两个要领如下:1.厚胎红釉主要应用于高足碗这类器m上,发色微浅,胎质细,加上施釉较厚,显得釉面坚细,器内白釉微泛青色,口沿呈现一圈整齐的青白色圈线,俗称“灯草口”,而另有一些口沿应因烧制过程中的氧化呈较深的青色,高足碗的底边垂流整齐。

明永乐霁红暗龙纹高足碗1.薄胎红釉如盘碗之类,多数釉面通体开片,底部尤甚,如鸡心碗、墩式碗一类。

究其开片的原因,为烧结时火力不足,为胎质酥松。

多数器身釉色较暗,红中闪灰,器底白釉泛黄,口边少有“灯草口”现象,不像厚胎红釉那么明显。

瓷器的表面显微特征与其真伪鉴别

瓷器的表面显微特征与其真伪鉴别

瓷器的表面显微特征与其真伪鉴别对于喜好瓷器收藏的朋友们来说,如何识别瓷器的真实年代,判断其是否以假乱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摸索总结了很多方法,而借助于50倍以上显微镜,通过观察瓷器表面的显微特征,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真实年代的判断:瓷器以釉作“衣”,不同年代的瓷器其釉质的粗细坚松、光泽明暗、气泡的大小与疏密等等有着不同的表面显微特征。

宋龙泉窑粉青釉鬲式炉一、早期龙泉窑青瓷,北宋龙泉窑青瓷胎骨与早期龙泉相比已增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风赫褐色窑红,胎微生烧。

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

釉层中气泡大且分布稀,纹片不规则。

釉绿中带灰黄,釉表光泽很强。

碗类器物的圈足较为宽矮。

二、南宋龙泉窑青瓷,粉青瓷釉又称虾青釉,胎色白中含灰。

在显微镜下,釉层中因含大量密集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介入釉层的光线产生散射,使釉层透明度差,釉表光泽柔和,带一种玉质感。

梅子青釉的龙泉青瓷的胎色白。

由于烧成温度高,气泡和未熔石英粒都很少,玻化程度高,釉层略带透明,釉层厚润光泽,看上去宛若青玉。

宋钧窑天蓝窑变浅紫釉仰钟式花盆三、宋代钧窑瓷。

钧瓷的釉有三个特征:(1)乳光釉,即釉呈一种萤光一样的蓝色乳光,会随光线而变忽不定,由釉层中的极小石英粒造成。

(2)窑变,系各种釉色交汇变化而成,这是宋钧窑瓷区别于同时代其它青瓷的重要特点,其中红、蓝色相融形成极度为美丽的紫色。

四、北宋妆窑瓷,汝窑瓷的釉质(透明度和开片)和釉色之间有一定的组合规律:(1)釉质透明的包括粉青和天青两色,在显微镜下釉表特征为:见“针眼”状气泡孔;有细小纹片和冰裂纹片两种;纹片开裂深。

(2)釉质不透明的有卵青和天青两色,在显微镜下釉表性为:少见“针眼”状气泡孔,开细小纹片,纹片开裂浅。

元龙泉窑镂空花卉瓶五、元代龙泉窑青瓷,釉色为粉青带黄绿,釉层半透明,在显微镜下气泡很多,光泽较强,釉表有细纹片。

元青花龙纹壶六、元代青花瓷在显微镜下有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无中等气泡过渡。

明永乐甜白瓷的探讨与鉴别

明永乐甜白瓷的探讨与鉴别

明永乐甜白瓷的探讨与鉴别湖北祖恩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永乐甜白釉胎体细薄,上面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给人一种甜的感受”。

严格的说,白釉本身是无色透明的,而且厚度仅0.3毫米左右。

不可能有玉的质感。

中科院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对宣德青花盘化学成分检测,其中白釉的化学成分如下表:玻璃的一系列性能如透明度等,主要由二氧化硅的含量决定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主要原料二氧化硅二者相近,白釉中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铝可提高釉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硬度、折射率。

可减少釉层的脆性及烧制过程中釉层的流动性。

玻璃及白釉中没有产生玉质感的矿物成分。

至所以能使人们产生玉质感受的主要是胎质。

如上世纪90年代,福建德化瓷塑艺术家林眭殿掌握20多吨产于德化根竹坑的极品高岭土,以此极品高岭土为胎,创造了著名的“爱德华玉”白瓷,曾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1,永乐甜白釉瓷的制成材料。

明永乐甜白釉瓷的胎骨是用当时官窑控制的麻仓土制作的。

元代孔齐在“至正直记”中对麻仓土制作的瓷器有“白而莹”的描述,就是说该瓷器不但白,而且有宝石光。

在瓷器上再施以透明的无色釉,又因为釉中含有氧化铝较大,具有较好的折光效果,能使釉层看上去更厚、宝石光更显柔和温润,胎釉二者相得益彰,“甜”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麻仓土与根竹坑极品高岭土有相同的特征,所制造出的瓷器都有玉的质感,都很白,可以说根竹坑极品高岭土是现代的“麻仓土”。

麻仓土其实可以说是一种极品高岭土,这两种土中伊利石、埃洛石、地开石、叶腊石等伴生矿石的含量比一般高岭土的含量要高一些,因为这些矿石能使瓷器增白,且具有珍珠及油脂光泽。

2,明永乐甜白瓷的鉴别明代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为官土,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

清朱琰【陶说】“……县境内吴门托新土,有糖点者为麻仓土尤佳”。

糖点为三氧化二铁,白玉是伴生矿物的集结,铁实际上是一种杂质,在官窑生产的元青花中的釉面有“铁锈斑”,坑坑洼洼,在露胎处几百年又能形成火石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永乐三年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向外推销了精美瓷器,又带回了制瓷所需的“苏麻离青”色料。

永乐朝瓷器的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以后瓷器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方法一:辨胎釉
胎质洁白釉面细润
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生烧现象已不常见,这主要是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前朝有了进步;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器物上可见缩釉点;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

方法二:辨纹饰
小笔填绘,形成深淡的笔触
永乐时期纹饰装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瓷器装饰线条一般比较纤细流畅;常见绘锯齿状叶纹,有别于宣德时期;莲瓣纹绘画大多勾线填色,回纹一改洪武时期两个一组的画法,大多连续不断;青花弦纹线,线条不十分均匀,给人一种古拙之感;龙纹很雄壮,龙头有竖发的处理,龙颈、龙身较元代雄壮,但少了几分矫健;龙爪依然很有力度,除五爪外,也有三爪、四爪;青花瓷器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多用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

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即不用大笔渲染),形成深淡的笔触。

方法三:辨款识
永乐时期瓷器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于官窑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当始于本朝,在器物上模印、锥拱或以青花书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如压手杯内底心书青花“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将永乐篆书年款的特征编成口诀“永乐年款却领先,印刻暗款凸凹全。

压杯青篆在内心,不是确知不胡言。

”但永乐朝瓷器绝大多数不落款。

转载自:张雄艺术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