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瓷器鉴定
乾隆瓷器鉴定范文

作为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之一,乾隆瓷器无疑是瓷器鉴定中的重要一环。
乾隆瓷器以其色泽绚丽、造型考究、纹饰瑰丽、技艺精湛而著称于世,至今仍为众多收藏家所追逐和垂青。
然而,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制造假货,给瓷器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乾隆瓷器鉴定范文》的编写,对于广大鉴定爱好者和收藏家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乾隆瓷器的定位在进行鉴定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乾隆瓷器的定位。
乾隆年间是中国清朝的一个极为繁荣的时期,也是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
在乾隆年间,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各大瓷器生产基地纷纷涌现,瓷器的品种和种类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青花瓷、五彩瓷、官窑瓷等多种形式。
因此,乾隆瓷器的鉴定,需要对不同种类的乾隆瓷器有一定的认知,才能够进行准确的鉴定。
二、鉴定标准在进行乾隆瓷器鉴定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以下标准:1.瓷器的款识与纹饰在鉴定乾隆瓷器时,款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在瓷器上,可能会刻有制作工匠的名字、制作年代、制瓷窑口以及清朝官窑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瓷器的制作背景和历史。
此外,在瓷器纹饰方面,乾隆瓷器的纹饰瑰丽多姿,细节处理非常讲究,其中的纹样线条清晰、勾勒流畅、韵味深长、形态各异,堪称是中国瓷器文化的高峰表现之一,是乾隆瓷器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因此,纹饰也是鉴定乾隆瓷器的关键。
2.瓷器的色泽乾隆瓷器在色泽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青花瓷的蓝色调和而饱满,红彩瓷器的红色分明而富有韵味,是乾隆瓷器常见的色调。
同时,乾隆瓷器还有一大特征就是釉色的透明,表面光润,无细碎裂纹或斑点。
3.瓷器的形制与胎质在形制和胎质方面,乾隆瓷器也是无可挑剔的。
乾隆瓷器的造型考究、精致典雅,每一个部分都处理得非常完美。
而胎质则表现为瓷器的质地厚实,均匀细腻,没有气泡、不易磨穿,同时,还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强度,使其成为杰出的瓷器艺术品。
三、鉴定技巧1.了解历史信息如上文所述,款识和纹饰是乾隆瓷器的重要特征,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瓷器的制作年代、所属窑口等,进而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乾隆年间瓷器鉴定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乾隆年间瓷器鉴定有哪些主要的特征乾隆年间瓷器鉴定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如何判定乾隆年间的瓷器,它的鉴定特征是什么?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乾隆年间瓷器鉴定特征,以供参阅。
乾隆年间瓷器鉴定特征乾隆青花瓷器怎么鉴定真伪,乾隆青花瓷器鉴定要素有那些,怎么交易买卖,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
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乾隆瓷去年大放异彩,年度成交的高价品八成出自乾隆朝,秋拍屡破纪录的4件超亿元名品皆为乾隆瓷。
戴润斋旧藏的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瓶14066万港币、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25266万港币。
英国伦敦一家族上个世纪30年代入手的洋彩黄地缠枝花卉纹镂空粉青釉描金开光海浪双鱼纹青花套瓶以5160万英镑拍出。
198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释出的舒思深伉俪旧藏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以12386亿港币易主。
至此,历年成交价超过亿元的7件中国瓷器中,除元青花“鬼谷出山”图罐外,6件为乾隆瓷。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 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清乾隆及以后青花瓷鉴定要点

清乾隆及以后青花瓷鉴定要点乾隆在位有六十年的历史(公元1736一1795年),也是清王朝由鼎盛时期走向衰落时期的转折。
其制瓷也体现这一特点,在乾隆鼎盛时期,无论制瓷的数量或质量都进入划时代的顶峰。
特别是技巧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
但乾隆初期景德镇的御窑生产的质量,却达不到前朝的水平。
乾隆皇帝为此对唐英进行斥责。
如乾隆六年朱批:“不但去年,数年以来所烧造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者”。
(《清档·乾隆记事档》)因此,同类的瓷器,乾隆与康熙、雍正三朝相比,一般的结论是,康熙胎体最薄,雍正次之,乾隆再次之。
乾隆青花瓷胎釉——厚胎、薄胎均有,但不论厚、薄胎,质地细腻,修胎工艺精细,由于瓷业开始走下坡路,青花呈色出现“蓝中泛黑,纹饰虽往往层次不清,但色泽仍然凝重沉着”。
乾隆青花瓷纹饰——绘画工细,题材仿古多。
后期开始以吉祥图案为主要纹饰。
如百鹿、百蝠、福寿、吉庆有余等,谐音“鹿”、“禄”、“蝠”、“福”和寓意相结合。
民窑纹饰出现勾莲、灵芝、团形篆书“寿”字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
乾隆青花瓷款识与铭文——乾隆在位六十年,书写款识非经一人之手,因而出现一朝之中具有多种字体与款识。
乾隆年号款有楷书与篆体两种。
篆体是乾隆年号款的主要字体。
早期的特点是篆体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一般无边栏。
六字三行有的为外圈单栏。
乾隆中、晚期为六字三行,篆字无边栏,亦有六字一横排。
楷书年号款大多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或两行竖排双圈。
此外,乾隆年号款除青花题写外,还有以金彩、红彩、蓝珐琅题写。
篆体款中还有刻款。
在青花纹名中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本人喜爱书法,因而在瓷器中有时题写御题诗。
如乾隆七年烧造的“青花挂瓶”,器腹开光中间有乾隆御题诗句,落款为“乾隆壬戌秋”。
清代到了嘉庆时期(1796~1820)由于前期受乾隆太上皇的影响,在瓷器制造上必然是因循守旧而无创新,故在造型上与前朝无特殊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帽筒,取代了过去圆球形带座的帽架。
清乾隆青花瓶纹饰特征

清乾隆青花瓶纹饰特征一、经典纹饰: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多样,其中最为经典的纹饰包括花卉、蝴蝶、鱼虾、鸟兽、山水等,这些纹饰都与自然界的动植物有关。
其中,花卉纹是清乾隆青花瓶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清乾隆青花瓶的花卉纹饰细腻,充满生气,常见的花卉有牡丹、菊花、荷花、梅花等,色彩鲜艳明亮。
蝴蝶纹饰也是清乾隆青花瓶常见的纹饰之一,蝴蝶是吉祥的象征,常被用于寓意美好的时尚追求。
鱼虾是古代瓷器纹饰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是富贵、繁荣和长寿的象征。
鸟兽纹饰通常描绘了一些山水中的鸟类和动物,寓意丰富寿命和吉祥如意。
山水纹饰是传统的中国描绘技法,常用于瓶身外部,通过青花的现象来表现自然山水的美景。
二、纹饰风格: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风格特点是精细、细腻和繁复。
清乾隆时期,瓷器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制作的瓷器纹饰精美细腻。
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中常见的线条流畅,勾勒出花卉、动物和自然景物的纤细轮廓,细节处理繁复而精巧。
同时,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颜色丰富多彩,使用了大量的青花,蓝色作为主要色彩,与白瓷胎相衬,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外,青花的运用技巧也非常娴熟,既有点缀式的应用,也有连续性的应用,为整个瓶身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
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表达方式,这些元素常常被用于瓷器纹饰中,以传递吉祥如意、美好寓意。
例如,清乾隆青花瓶中常见的寿字、如意云纹、福字、双鱼等都代表着吉祥美好的寓意。
另外,瓶身纹饰中的山水、花卉等自然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将自然景物与瓷器结合,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崇拜。
[瓷器]乾隆瓷器鉴定要点是什么
![[瓷器]乾隆瓷器鉴定要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d759345be23482fb4da4cc9.png)
[瓷器]乾隆瓷器鉴定要点是什么清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其中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的制瓷工艺最为高潮,也代表了封建社会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
其中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瓷器,而且最为千古第一帝皇,喜欢瓷器的时候,也正好将瓷器的创作推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
乾隆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品种极为丰富,为我国制瓷史上所罕见。
近年来,乾隆瓷器拍卖天价的出现,成为拉动瓷器拍卖形势扶摇直上的重要元素,这是由乾隆瓷器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风格所决定的。
但是也因此导致了国内对乾隆瓷器的仿古乃至作假现象流行一时,所以把握好乾隆官窑瓷器的鉴定与辩伪,尤为重要。
概括来说,乾隆瓷器的艺术特征多姿多彩,可分为如下几点,它们可作为鉴定的参考依据和要点。
首先,乾隆瓷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如,乾隆瓷器装饰饰技法除了继承前朝康熙、雍正瓷器的长处之外,还创新了把色釉、彩绘、缕孔,堆贴等装饰技法荟萃一炉的特色。
乾隆制瓷工艺水平极高,具有了精湛、精美、繁缛、雅致等特点。
其次,由于制瓷工艺的原因,乾隆瓷器的釉面一般容易出现桔皮纹,有的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出现极明显的针眼,绿底红款器底釉则多出现波浪纹。
第三,乾隆瓷器的砂底比较光润、足墙呈现圆棱状。
还有的涂以浑黑色釉。
仿哥釉器的底部,一般留有菩黄色釉的七个支钉痕迹。
第四,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青色雅丽、隽亮。
绘画中的果实、叶辨部位,多使用点青法上色,以凤雏不同深、浅,浓淡的层次感。
在乾隆粉彩瓷器,足内底处多施有浅淡闪黄而匀净的豆瓣绿釉,因此显得金彩厚重光亮。
第五,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乾隆色釉瓷器的底足部,在位于近釉处常出现刮削胎体留下的一圈小锯齿痕。
特别是乾隆民窑瓷器明显。
第六,乾隆前期瓷器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第七,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清乾隆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形、纹饰、釉色和胎质等方面。
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主要有考证实物、观察工艺、辨别款识、鉴别胎质等。
一、清乾隆瓷器的特征:1.器形:清乾隆瓷器器形丰富多样,精致而优雅。
常见的器形有瓶、盘、碗、杯、壶、罐等。
瓶类作品通常造型秀丽典雅,器身流线流畅;盘碗类作品形制端庄简洁,口沿平直圆润,底足内收。
2.纹饰:清乾隆瓷器的纹饰着重于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
纹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绘画、刻花和鎏金等工艺。
青花多用于绘制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图案,线条流畅而精细;釉里红则以“大红袍”为典型,红彩浓艳饱满,图案绘制精细;粉彩作品清新淡雅,常用于绘制花卉、仕女图等;斗彩则沿用明代的传统,在五彩斗缝始创了一系列新纹饰。
3.釉色:清乾隆瓷器釉色以青白釉和五彩釉居多。
青白釉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冷静、清新的感觉。
五彩釉用色明艳丰富,运用绘画技法表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加了瓷器的艺术价值。
4.胎质:清乾隆瓷器的胎质细腻均匀,晶莹剔透。
其中青花瓷器的胎质较墨瓷细腻,与中国古代瓷器的特点相呼应;粉彩瓷器胎体较薄,质地轻盈。
二、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1.考证实物:通过对清乾隆时期的考古文献、图书、文物和瓷器鉴赏集进行研究,了解清乾隆瓷器的特点。
实地考察博物馆、古董市场或私人收藏品时,认真观察、比较、研究清乾隆瓷器的器形、纹饰、釉色、胎质等特点。
2.观察工艺:清乾隆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需要仔细观察瓷器的釉面、器形和胎质等。
瓷器的釉面应光洁细腻,不应有磕碰、裂纹和烧杂点等缺陷;器形应符合清乾隆时期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制作水平和审美趣味;胎质应均匀细腻,如有明显的燥态窑变或发泡状胎质,可能为假冒作品。
3.辨别款识: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往往有“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可以通过辨别款识的字体、笔画、笔划形态、排列规律等进行鉴别。
虽然款识可以被伪造,但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说,仍然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青花瓷鉴定

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到底产生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论。
有人认为在商代就有。
我所在的单位70年代就展出过一个尊,当时我还不太懂什么叫瓷器,有个专家说这就叫瓷器。
我说这瓷器与现在的瓷器不一样,他说是不一样,那时候的很粗糙,就是表面上有一些玻璃质的东西,所以有的专家说这种瓷器应该叫原始瓷,但也有的专家认为这是陶器中偶尔出现的。
至于到底是怎么出现的,这是专家的事,与我们无关。
总之原始瓷是在两晋之前产生的,叫原始青瓷。
到了两晋以后,开始出现了白釉、酱釉,以及唐代的秘色瓷和湖南长沙的釉下彩,还有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人工将颜色做到瓷器上,是人可以控制的。
这些在收藏界叫老窑瓷。
到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
今天我主要说青花瓷。
有的专家认为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
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
咱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
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
从瓷器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
彩绘中青花瓷是数量最多的,从元代到清代直到现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
讲青花瓷必须先提青花料,青花料中蓝色的是氧化钴,属于釉下彩。
什么是釉下彩?其制作工艺简单讲就是把坯拉出来后,等干了用氧化钴往上画,画完后罩上一层釉,再入窑,1260度一次烧成。
在上一讲当中我提到过“九方五法”。
1、九个方面中,其中第四方面就是彩。
已故的著名瓷器鉴定家孙瀛洲老先生,对元、明、清的瓷器鉴定有很深研究,他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中孙老通过对青花的观察,把青花的颜色分出了二十几种。
如果我们把青花的颜色弄清楚,对我们的鉴定及辨伪会有很大好处。
青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呢?因为在数百年中,青花瓷生产是主流,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同历史阶段的青料来源和质地不同,再加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青花瓷的发色的质量、呈色的色调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正因这样,青花所呈现的质量、色调、风格必定有明显的差别,艺术效果也必然出现强烈的时代特征。
浅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点及青花鉴定技巧(干货收藏)

浅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点及青花鉴定技巧(干货收藏)清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通常被合称为“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不仅是封建王朝的盛世,更是瓷器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因为这一时期不仅开创了新的瓷器种类,也将青花、五彩、斗彩等瓷器种类发展到顶峰,青花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虽然同样是烧制青花瓷,但三个朝代之间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康熙朝厚重古朴、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颖丰富。
康熙时期的瓷器特点:康熙朝的瓷器胎体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对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而器形则相对厚重、古朴,有度明朝遗风,没有雍正时期俊秀;就彩绘而言,此时彩绘材料的提炼没那么精致,所以彩绘效果没雍正、乾隆时期细腻,没那么清秀的感觉。
总体来说有以下四点:1、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
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
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在胎质方面。
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
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2、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
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
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
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
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
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3、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
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
光绪朝瓷器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4、康熙时期独创的冰梅青花。
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是清代康熙时期独创的一种青花纹饰。
雍正瓷器造型特点是:雍正时期的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知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青花瓷器鉴定
隆朝(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转向衰弱的时期,瓷器生产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前人赞道“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乾隆朝制瓷业集我国
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斐然,民营窑场也蓬勃发展。
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景德镇御窑厂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
这些送入宫中的
瓷器,不论是烧制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可谓鬼斧神工,如转心瓶。
乾隆朝的青花瓷器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它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不断
创新、提高,在制作技巧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
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清乾隆青花瓷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
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
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
乾隆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明艳,但难分浓淡层次,多仿宣德
青花中的铁锈状黑斑,但与明宣德青花瓷中的铁锈斑是有区别的。
宣德青花瓷色泽浓艳、
晕散、铁锈斑凹陷至胎骨,且闪银白色"锡光".乾隆青花瓷就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
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皆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品种丰富多彩,大致有
豆青釉青花、青花矾红彩、外酱色釉里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哥釉青花;乾隆还首创了青
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和淡描青花填绿彩等新品种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
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
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
尊胎体厚重,形
体高大,造型古朴。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
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
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
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
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
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
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
与康熙、雍正青花式样大致相仿,但也有仿制明永、宣青花式样。
其它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以及其创新式样,造型丰富多彩,目不暇接。
品种主要有日常生活用瓷、陈设
观赏瓷、文房用具等。
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
乾隆青花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
雍青花。
盘碗类:
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九件)、暖盘、盖
碗等。
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
足根圆滑。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
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
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乾隆
年制”。
一般来说,乾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明显不如雍正时期的仿品。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
花觚、爵杯、盉壶、炉、尊、等。
花觚造型与康、雍熙时期的相比算是中等身材。
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杯、高足杯、杯、双耳方杯、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双半圆几、钵缸、盖缸、
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
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包容万象的程度,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
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
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
四、纹饰:
乾隆官窑在纹饰上,仍有明代遗风,纹饰有繁缛之嫌,在器物上总画得满满的,勾染
并用,线条挺直,生硬,画工一丝不苟;纹样陈旧、拘谨和呆板。
部分仿成化,布局疏朗;
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八宝纹以及各类吉祥图案,如朵花“寿”字、鹊梅、三星图、百子图、博古、福寿、百福、团鹤、麒麟送子等;
此外,乾隆常将他自己得意诗词烧制在青花瓷上,这也是乾隆青花瓷纹饰上的一个特征。
仿古铜器纹饰有:
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
多数是用在瓶罐等琢器上。
人物纹:
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
人物
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
每件器物都
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
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
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
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
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现。
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
增多也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象征红福齐天,鱼象征年年有余,松鹤为长寿的象征,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有
情侣等。
此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词语也经常出现。
五、款识:
乾隆青花瓷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所仿明款,得心应手,真假难分,但与明款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逮明款豪放,多用铁线篆写成,字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为馆阁体;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
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澹宁斋”、“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
堂名款主
要书写属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帝王年号款较少,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极少见四字篆款和楷书款。
特别要注意的是,乾隆的款识认真看可以看到很多针尖大的
小黑点,触之,则有凸出釉面的感觉。
还有,乾隆本朝官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