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件PPT

4、意义 、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片面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导 教条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真理是一个由相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主观随意 地对待真理。 地对待真理。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 列宁说: 任何真理, 过火’……加以夸大 加以夸大, ‘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 适用的范围之外, 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2页 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1995年版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日 地心说 心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瞎子摸象
3、真理的主观形式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它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尽管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推理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2024鲜版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02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03
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
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
2024/3/28
2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维护资产的观点、阶级斗争的观点、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等。
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思 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024/3/28
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 质和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领导水平。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由、平 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观念。
2024/3/2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为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提供思想支持和制度保障。
22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 律
2024/3/28
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全课件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绪论 •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2
01
绪论
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2024/3/24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27
0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02 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两个方面的优势,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0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 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24/3/24
18
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024/3/24
19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2024/3/24
22
0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24/3/24
2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历程
2024/3/24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等为代表,对理想社会制度进行 初步设想。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以梅叶、摩莱里、马布利等为代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提出“ 理性王国”构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协调 发展,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和方法。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4
04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产生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列宁、斯大林等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与观点基本立场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观点包括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等。
这些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物质与意识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世界的本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运动与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24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 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 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 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 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 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 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 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 “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应该到政治经 济中去寻求。
威廉·配第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16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 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 的观点
➢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 开始接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利益对 立的本质
17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18
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
➢ 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 级的发展过程
7
近年来,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 下,欧洲再次出现了“马克思热”。 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
8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
与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
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
转变。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22
(1)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
青年黑格尔派主要由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组成, 他们在哲学上特别强调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在 政治上,认为现存的秩序与黑格尔所主张的理 性与现实统一的相差很远,主张彻底改变这个 不合理的现实。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 律

(2)联系的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 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 他事物处在一定的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 过程。
(3)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 也是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区分,联系可分为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 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①古代朴素辩证法 ②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③唯物辩证法
小结: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究竟谁是世界本原
思维能否认识 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旧哲学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三)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 殊的关系。
1、区别: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 律,具体科学则研究局部世界的特殊规律。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通过各 门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提炼出一般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同时又反过来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词源学考察
“philosophy(哲学)” 是从古希腊的 philein和sophia两个词演化而来。前者 是“爱”的意思,后者是“智慧”的意思, 合起来即“爱智慧”。
毕达哥拉斯和苏格拉底对“哲学” 一词的使用。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

06
无产阶级专政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无产阶级政权
1. 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特征
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起的政治体制。其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无 产阶级政权下,政治权力归无产阶级所有,无产阶级通过政治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控制,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无产阶级政权的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无产阶级生成并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力量;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引 发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社会经济出现了矛盾和危机,需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无产阶级政权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得以建立的。 综上所述,无产阶级政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其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历史条件则是无产阶级生成并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矛盾危机加 深。这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05
社会意识形态
Social Ideology
社会意识形态的定义及实质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观点、信仰、价值观等在意识层面上的表达和传播形式。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利用媒体、教育、文化等手段, 建立起一整套以自由、平等、竞争和私有制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以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被压迫阶级进行思想意识形 态的控制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深化群众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和引导,打造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国家和民族团结奋斗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