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选择题

1.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展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气污染

D.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砍伐

解析:选B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人类活动,不属于环境问题。

2.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①地震②海啸③甲状腺肿大④台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原生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等,还包括一些地方病如甲状腺肿大等。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3~5题。

①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挪威·易卜生)

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上述诗句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诗句①描述的景色是与下列哪幅图片描述的一致()

A.甲B.乙

C.丙D.丁

5.诗句②描述的景象不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植被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酸雨

解析:3.C 4.D 5.B第3题,英国与挪威远隔北海,煤烟云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可随西风扩散,形成酸雨;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材,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诗句③描述的是荒漠景观;诗句④描述的是气候特征。第4题,诗句①描述的是酸雨。甲图表示水资源短缺,乙图表示水污染,丙图表示毁林开荒,丁图表示酸雨。第5题,安徽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读下图,回答6~7题。

6.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7.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解析:6.B7.D第6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这幅漫画说明了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第7题,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8.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该图反映了人口增长过快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恶性循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口问题。

答案:(1)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9.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阶段是________,A~C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B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阶段。

(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之后,其原因有哪些?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阶段以前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A~C阶段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C~B阶段由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被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环境污染程度逐步降低。

答案:(1)A以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B以后

(2)增加环保投入;工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A 级——学考合格性考试达标练 1.已知sin 2α=1 3,则cos 2? ????α-π4=( ) A .-1 3 B .-23 C .13 D .23 解析:选D cos 2? ????α-π4=1+cos ? ??? ?2α-π22=1+sin 2α2=23. 2.已知α∈? ?? ??-π2,0,cos α=45,则tan α 2=( ) A .3 B .-3 C .1 3 D .-13 解析:选D 因为α∈? ????-π2,0,且cos α=45,所以α2∈? ?? ??-π4,0,tan α 2=- 1-cos α 1+cos α =- 1- 4 51+ 45=-13. 3.若sin(π-α)=-5 3且α∈? ????π,3π2,则sin ? ?? ?? π2+α2等于( ) A .- 63 B .- 66 C . 66 D . 63

2 解析:选B 由题意知sin α=-5 3,α∈? ???? π,3π2, 所以cos α=-2 3. 因为α2∈? ?? ?? π2,3π4, 所以sin ? ?? ??π2+α2=cos α 2=- 1+cos α 2 =- 66 .故选B. 4.已知tan α=43,且α为第一象限角,则sin α 2的值为( ) A .- 55 B . 55 C .± 55 D .±1 5 解析:选C 因为tan α=43,所以sin αcos α=4 3. 又sin 2α+cos 2α=1, 所以???? ?sin α=45 , cos α=3 5 或? ????sin α=-45 , cos α=-3 5 . 因为α为第一象限角, 所以α 2为第一、三象限角,且???? ?sin α=45 , cos α=3 5,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本质

教学目标: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 (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

Unit 2 课时跟踪检测(四)

课时跟踪检测(四) Project Ⅰ.单词拼写 1.A kingdom (王国) is a country that is ruled by a king or a queen. 2.Though they ca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they live in perfect harmony (融洽). 3.“Of course I don't mind,” she answered mildly (温和地). 4.They have officially (正式地) announced their engagement. 5.They are surrounded (环绕) with dangers. 6.The article accurately reflects (反映) public opinions. Ⅱ.单句改错 1.His parents died, left him an orphan.left→leaving 2.How many members have official registered in the club?official→officially 3.When her son finally left home, Emily felt completely at loss.at后加a 4.He works at perfect harmony with his colleagues.at→in 5.I have such little interest in English that I almost have to give it up.such→so 6.Being surrounded by big mountains, the village is almost unknown to people outside.去掉Being Ⅲ.句型转换 1.He always thinks of me as a fool. →He always considers me to be a fool. 2.He ran so fast that I could hardly keep pace with him. →So fast did he run that I could hardly keep pace with him. 3.I hope that you will live harmoniously with your new neighbors. →I hope that you will live in harmony with your new neighbors. 4.A group of soldiers in rags were marching in the depth of the forest. →Marching in the depth of the forest were a group of soldiers in rags. 5.The beautiful sunrise on the top of Mount Tai left us speechless. →The beautiful sunrise on the top of Mount Tai left us at a loss for words. Ⅳ.完形填空 Half a year before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my son began to seek a job. __1__ the financial crisis, fewer companies would like to __2__ new staff. My son targeted a company that was __3__ to hire only one person __4__ there were more than twenty people filling their resumes. After the interview, there would only be 3 who could enter the final round, which would later __5__ one person to be employed. Everything seemed to go quite __6__ and my son passed the first round and entered the final round in a week. On the day of the final interview, my son and the other two __7__ arrived at the interview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A 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已知sin α= 5 5 ,则cos 4α-sin 4α的值为( ) A .-3 5 B .-15 C .15 D .35 解析:选D cos 4α-sin 4α=(cos 2α+sin 2α)(cos 2α-sin 2α)=cos 2α=1-2sin 2α=1-25=3 5 . 2.化简sin 235°- 1 2 sin 20°等于( ) A .12 B .-1 2 C .-1 D .1 解析:选B 原式=1-cos 70°2-1 2sin 20°=-cos 70°2sin 20°=-sin 20°2sin 20°=-1 2. 3.已知sin θ=4 5,sin θcos θ<0,则sin 2θ=( ) A .- 2425 B .- 1225 C .-45 D .2425 解析:选A ∵sin θ=45>0,sin θcos θ<0,∴cos θ<0.∴cos θ=-1-sin 2θ=-3 5. ∴sin 2θ=2sin θcos θ=-24 25 . 4.已知tan ????α+π 4=2,则cos 2α=( ) A .-3 5 B .35 C .-45 D .45 解析:选D 由tan ????α+π4=tan α+11-tan α=2,解得tan α=13,则cos 2α=cos 2α-sin 2α=cos 2α-sin 2αsin 2α+cos 2α=1-tan 2α 1+tan 2α =1- 1 91+19 =45.故选D.

5.计算:sin 65°cos 25°+cos 65°sin 25°-tan 222.5° 2tan 22.5°=( ) A .12 B .1 C . 3 D .2 解析:选B 原式=sin 90°-tan 222.5°2tan 22.5°=1-tan 222.5°2tan 22.5°=1 tan 45°=1. 6.已知sin 2θ=3 4 ,则cos 2????θ-π4=________. 解析:cos 2????θ-π 4=1+cos ????2????θ-π42 =1+cos ????2θ-π22=1+sin 2θ2,∵sin 2θ=3 4, ∴cos 2????θ-π 4=1+3 42=78. 答案:7 8 7.已知θ∈????π2,π,1sin θ+1cos θ=22,则sin ? ???2θ+π3=________. 解析:1sin θ+1 cos θ=22?sin θ+cos θ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1+sin 2θ =2sin 22θ,因为θ∈????π2,π,所以2θ∈(π,2π),所以sin 2θ=-1 2,所以sin θ+cos θ<0,所以θ∈????3π4,π,所以2θ∈????3π2,2π,所以cos 2θ=32,所以sin ????2θ+π3=sin 2θ·cos π 3+sin π3 ·cos 2θ=????-12×12+32×32=12. 答案:1 2 8.若1+tan α1-tan α=2 019,则1cos 2α+tan 2α=________. 解析: 1cos 2α+tan 2α=1 cos 2α+sin 2αcos 2α =1+sin 2αcos 2α=(cos α+sin α)2 cos 2α-sin 2α =cos α+sin α cos α-sin α = 1+tan α 1-tan α =2 019.

2020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选择题 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1~3 题。 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公路、航空、河运 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航空、高铁、村村通 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 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 D.终点在乙城外32 km 3.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 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 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 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 解析:1.C 2.B 3.A 第1题,读图可知,线路M长度距离最短,为622 km,但大于两地的直线距离,且海拔基本没有变化;线路N长度为651 km,海拔变化很小;即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线路P长度为899 km,距离较长且沿线海拔变化大,有可能是省道。第2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高铁的运费高;沿线站点最少;速度较快,

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终点距乙城距离从图中读不出来,高铁线路长度不可能等于两城市站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第3题,据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贵;据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据Ⅲ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需要运输的重量更大,故运费更贵;据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运费高于铁锭。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已成功运营十多年。现今它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正将更多的“枝叶”伸向广袤的雪域大地。其中,川藏铁路于2014年动工修建,计划在2025年全线建成通车,预估算投资超过2 000亿元。下图是青藏铁路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图。据此完成4~6题。 4.上图可以反映出( ) A.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均保持逐年增长 B.旅客周转量2014年增长最快 C.货物周转增长幅度超过旅客周转增长幅度 D.旅客周转总量超过货物周转总量 5.修建川藏铁路的意义为( ) ①重构了我国中西部区域发展格局 ②打造了西藏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便捷通道 ③使西藏成为连接东亚和南亚的“枢纽” ④与青藏铁路相比成本更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设的铁路”,目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 A.高寒 B.冻土 C.成本 D.缺氧 解析:4.C 5.A 6.C 第4题,结合图示可明显看出,旅客和货物周转并非逐年增长;旅客周转量2007年增长最快。货物周转增长幅度超过旅客周转增长幅度。旅客周转总量与货物周转总量不具有可比性。第5题,成本不属于交通运输的意义。第6题,因为“青藏铁路已成功运营十多年”,意味着其当年所面临的高寒、缺氧、冻土等问题均已得到成功解决。由题中“预估算投资超过2 000亿元”可知,目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成本。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1SectionⅢ课时跟踪检测

Ⅰ.完成句子 1.It was his courage rather than his skills most.(strike) 最打动我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勇气。 答案:that struck me 2.to see if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it.(take) 将它拆开,看看它是否出了什么故障。 答案:Take it apart 3.he will resign next year. (whisper) 有传言说,他明年将辞职。 答案:It is whispered that 4.It is reported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to build tall buildings. (remove) 据报道,为了修建高楼,政府将拆毁这座广场。 答案:have the square removed 5.he should not know about it. (surprise) 他竟然不知道这件事情,让人感到惊讶。 答案:It is surprising that Ⅱ.多项选择 1.His heart ________ at the thought of losing the game. A.fell B.sank C.set D.went 解析:空格处所缺的是谓语动词,因此首先排除D项;fall“倒下;摔倒”;sink“下沉;沉下”,可以用于心理描述。 答案:B 2.Scientists are not sure about the existence of water on Mars. They are considering using man-made satellites to find more ________. A.evidence B.results C.examples D.source 解析:句意:科学家还不确定火星上水的存在,他们正在考虑使用人造卫星找到更多的证据。evidence“证据”;result“结果”;example“例子”;source“根源;来源”。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原 子 核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原子核 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天津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2.(2011·浙江高考)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3.(2013·丽水模拟)如图1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射线x1,轰击铍(94Be)时会产生粒子流x2,用粒子流x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x3,经研究知道() 图1 A.x1为α粒子,x2为质子B.x1为α粒子,x3为质子 C.x2为质子,x3为中子D.x2为质子,x3为光子 4.(2012·上海高考)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2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图2 A.X射线B.α射线 C.β射线D.γ射线 二、双项选择题 5.(2012·吉林二模)目前,在居家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都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1 g氡放在天平左盘上,砝码放于右盘,左右两边恰好平衡,则7.6天后,需取走0.75 g砝码天平才能再次平衡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 6.(2012·广东高考)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 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 C.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反应 D.23592U+10n→140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 7.由于放射性元素237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83Bi,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20983Bi的原子核比23793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 B.20983Bi的原子核比23793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42He―→126C+10n B.20个23892U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个23892U C.23592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9438Sr和14054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 D.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9.(2012·湖北八校二联)已知氢原子基态的轨道半径为R0,基态能量为-E0,将该原子置于静电场中使其电离,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电子电荷量大小为q。则() A.静电场提供的能量至少为E0 B.静电场提供的能量至少为2E0 C.静电场场强大小至少为k q R20 D.静电场场强大小至少为2k q R20 三、填空、计算题 10.一静止的氡核(22286Rn)发生α衰变,放出一个速度为v0、质量为m的α粒子和一个质量为M的反冲核钋(Po),若氡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钋核的动能。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小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4.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不同步的 B.社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C.生活一段时间后,社鼠种群就会从增长型转变为衰退型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 5.(2014·青岛模拟)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 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7.右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 率。则()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 线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8.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 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 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9.(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10.(2014·深圳模拟)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课时跟踪检测(二) 最后的常春藤叶

课时跟踪检测(二)最后的常春藤叶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苔藓.(xiǎn) 出殡.(bìn) 掺.酒(chān) 扶弱济.困(jì) B.瞥.见(piě) 狭窄.(zhǎi) 昵.称(nì) 蹑.手蹑脚(niè) C.门槛.(kǎn) 着.想(zháo) 一幢.(zhuànɡ) 气喘吁.吁(xū) D.模.特(mó) 咆哮.(xiào) 唠.叨(lāo) 拐弯抹.角(mò) 解析:选A B项,“瞥”应读piē;C项,“着”应读zhuó;D项,“唠”应读l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神密困倦挪动明目张胆 B.蓬松暴燥炫耀疑神疑鬼 C.馋嘴倾泻静侯面色惨白 D.寂寞残缺狭窄流言蜚语 解析:选D A项,“密”应为“秘”;B项,“燥”应为“躁”;C 项,“侯”应为“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位于武昌的武汉理工大学友谊小区内,一辆小车停在小区楼下, 次日凌晨却着火了。车主莫名其妙 ....,看着被烧成空壳的爱车,一脸无奈。 B.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 ....,事实上“长

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 射任务才不过13次。 C.“没录取通知书,没学籍档案,就没法报名。”正在小陈一筹莫 ...展.时,突然接到出租车公司的电话,她赶紧过去拿到了自己的包。 D.《失恋33天》不仅没有大秀恩爱,反而一上来就一反常态地大 肆描写黄小仙失恋后的凄风苦雨 ....,别有新意。 解析:选B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改为“不以为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艾和琼珊相互一谈,发现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对于她们十分相投,结果便联合租下了那个画室。 B.可是每逢我的病人开始盘算有多少辆马车送他出殡的时候,我就得把医药的治疗力量减少一倍了。 C.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 D.它们现在掉得快些了。三天前差不多有一百片左右。数得我头昏眼花。 解析:选C A项,主客体颠倒,“对于她们”应改为“她们对于”,并放在“艺术”前面;B项,“减少”不能用倍数;D项,“差不多”和“左右”重复。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充满了诗意的小说,所歌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女主人公一样是平凡的。 ①贝尔曼无疑是个英雄,但是却平凡异常

课时跟踪检测 (四十六) 三角函数的应用

课时跟踪检测 (四十六) 三角函数的应用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如图所示,一个单摆以OA 为始边,OB 为终边的角θ与时间t (s)满足函数关系式θ=1 2sin ????2t +π2,t ∈[0,+∞),则当t =0时,角θ的大小及单摆频率是( ) A.12,1 π B .2,1 π C.1 2 ,π D .2,π 解析:选A 当t =0时,θ=12sin π2=12,由函数解析式易知单摆周期为2π 2=π,故单摆 频率为1 π ,故选A. 2.在两个弹簧上各挂一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小球,它们做上下自由振动.已知它们在时间t (单位:s)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 1(单位:cm)和s 2(单位:cm)分别由下列两式确定: s 1=5sin ????2t +π6,s 2=5cos ? ???2t -π3. 则在时间t =2π 3时,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不能确定 解析:选C 当t =2π 3时,s 1=-5,s 2=-5,∴s 1=s 2.选C. 3.下表是某市近30年来月平均气温(℃)的数据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 温度 -5.9 -3.3 2.2 9.3 15.1 20.3 22.8 22.2 18.2 11.9 4.3 -2.4 则适合这组数据的函数模型是( ) A .y =a cos πx 6 B .y =a cos (x -1)π 6+k (a >0,k >0) C .y =-a cos (x -1)π 6 +k (a >0,k >0)

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人教版选修3_5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 ) 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 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 解析:选A 若金箔的厚度过大,α粒子穿过金箔时必然受较大的阻碍而影响实验效果,B错;若改用铝箔,铝核的质量仍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散射现象仍能发生,C错;若放置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尘埃对α粒子的运动会产生影响,故D错。只有A对。 2.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解析:选D 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即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能正确反映该实验结果的是选项D。 3.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中 实线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Q两点并与轨 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 原子核对该α粒子的作用,那么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可能在①区域 B.可能在②区域 C.可能在③区域 D.可能在④区域 解析:选A 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对靠近它的α粒子产生斥力,故原子核不会在④区域;若原子核在②、③区域,α粒子会向①区域偏;若原子核在①区域,可能会出现题图所示的轨迹,故应选A。 4.(福建高考)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

2017-2018学年高中英语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 含答案 精

课时跟踪检测(二)Learning about Language & Using Language Ⅰ.单句语法填空 1.Students were given free entrance to the football match. 2.The scientist was_sunk (sink) in thought, and didn't notice what was going on around him. 3.He prefers to walk to school rather than drive a car. 4.Your teacher must think highly of you if he lets you attend the meeting. 5.She nodded smiling to show that she agreed with me. 6.I don't know where to_put (put) the picture. 7.He does not like living downtown, and nor/neither does his wife. 8.The explosion (explode) of Moscow airport was heard 10 miles away. Ⅱ.完成句子 1.—You seemed to be deeply struck by his skill. —Not exactly. It was his courage rather_than_his_skill (而不是他的技能) that really struck me most. 2.I'm new her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_the_entrance_to_the_school_is (学校的大门在哪里) please? 3.Take_apart (拆开) the watch to see if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4.In the society where we grow up, people think_highly_of_careers (相当重视职业). 5.It_was_proved_that (结果表明) the question was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she had supposed. Ⅲ.完形填空 My friends and I had just finished lunch at a hotel when it started to rain heavily. When it became __1__, I decided to brave the drizzle (毛毛雨) to get my car which was __2__ near my company three streets away. My friends said that I shouldn't go, __3__ because I was seven months pregnant (有孕的) then. I __4__ them that I'd be very careful. __5__ of them wanted to come with me, but I insisted that she __6__ another friend who needed help with her baby. I walked out of the hotel and started __7__ my way to the car. At a bus __8__, a passenger got off the bus with an umbrella. __9__ I knew what was happening, he walked right __10__ me and told me he would escort (护送) me to my destination. I kindly __11__ his kindness, but he was very persistent (坚持的). During our walk, he told me that a kind stranger died one month ago after saving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A 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已知2sin α=1+cos α,则tan α 2=( ) A .1 2 B .1 2或不存在 C .2 D .2或不存在 解析:选B 2sin α=1+cos α,即4sin α2cos α2=2cos 2α2,当cos α2=0时,tan α 2不存在, 当cos α2≠0时,tan α2=1 2 . 2.若cos 2α=-4 5,且α∈????π2,π,则sin α=( ) A .310 10 B . 1010 C .35 D .- 1010 解析:选A 因为α∈????π 2,π,所以sin α≥0,由半角公式可得sin α= 1-cos 2α 2 =310 10 . 3.设a =12cos 6°-3 2sin 6°,b =2sin 13°cos 13°,c = 1-cos 50° 2 ,则有( ) A .c <b <a B .a <b <c C .a <c <b D .b <c <a 解析:选C 由已知可得a =sin 24°,b =sin 26°,c =sin 25°,所以a <c <b . 4.已知tan 2α=-22,π4<α<π 2,则2cos 2α 2-sin α-1 2sin ????α+π4=( ) A .-3+2 2 B .3-2 2 C .- 2 D . 2 解析:选A 因为tan 2α=-22,π4<α<π 2, 所以tan 2α=2tan α 1-tan 2α =-22,解得tan α=2,

所以2cos 2α 2 -sin α-12sin ????α+π4=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tan α1+tan α=1-2 1+2=-3+2 2. 5.若sin θ=35,5π 2<θ<3π,则tan θ2+cos θ2=( ) A .3+ 1010 B .3- 1010 C .3+310 10 D .3-310 10 解析:选B 因为5π 2<θ<3π,所以cos θ=- 1-sin 2θ=-45.因为5π4<θ2<3π 2,所以sin θ2 <0,cos θ2<0,所以sin θ 2 =- 1-cos θ2=-310 10,cos θ2 =- 1+cos θ2=-10 10 ,所以tan θ2=sin θ 2cos θ2 =3.所以tan θ2+cos θ2=3-10 10. 6.若3sin x -3cos x =23sin(x +φ),φ∈(-π,π),则φ=________. 解析:因为3sin x -3cos x =23 ??? ?32sin x -12cos x =23sin ??? ?x -π6, 又φ∈(-π,π),所以φ=-π 6. 答案:-π 6 7.若sin α1+cos α=1 2 ,则sin α+cos α的值为________. 解析:∵sin α1+cos α=tan α2=1 2,∴sin α+cos α=2tan α2 1+tan 2α2+1-tan 2α21+tan 2 α2=2×12+1- 1 41+ 14=75. 答案:7 5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正弦值为5 13,则它的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解析: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α,则底角为π-α2,由题意可知sin α=5 13 ,所以cos α=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第3课百日维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第3课百日维新(含解析)新 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解析:选C 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故选C项。 2.19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下列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 ) A.发起“公车上书” 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 C.组建强学会 D.成立保国会 解析:选D “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体现的是保国思想,D项符合题意。其余各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3.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 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 解析:选B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废除八股,与材料中“嗣后我君臣上下……痛除积弊,详筹兴革”相符,故B项正确。 4.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解析:选B 光绪帝是大清的皇帝,其支持推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权和富国强兵,用西学器物来为大清所用是其本意。 5.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案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对于环境问题,只有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因此,本课的内容是学习各类环境问题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要求通过分析、归纳,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案例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哪几种分类方法。二是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三是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以及环境问题的两种分类方法。 2.通过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通过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的探讨,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 【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问题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全球性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问题,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根本原因;资源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传统的发展观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二是通过分析环境问题发展过程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考察学校或家庭所在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如果是环境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有哪些?如果是生态破坏,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