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音响知识点整理
音响功能知识点总结

音响功能知识点总结音响设备通常由音频源、音箱和功放器组成。
音频源包括音乐播放器、收音机、电视、手机等,用于传输音频信号。
音箱是将电子信号转换成声音的设备,通常包括喇叭和扬声器单元。
功放器则是用于放大音频信号的设备,使其能够驱动喇叭发出声音。
音响设备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音质、音量、音场和连接性。
音质是指音响设备能够提供的音频质量,包括清晰度、频率响应和失真程度。
良好的音质能够提供逼真的声音体验,使听者能够感受到音乐或声音的真实性。
音响设备的音量功能指的是设备能够提供的最大音量和音频的增益范围。
较大的音量范围和更高的最大音量可提供更强烈的声音效果,适用于较大的场所或需要更高音量的场合。
音场是指音响设备产生的声音空间效果,包括声场宽度、深度和高度。
良好的音场效果可使听者感受到立体立体的音频体验,具有更强的沉浸感。
音响设备的连接性功能指的是设备能够连接的多种音频源和其他设备的能力。
现代音响设备通常具有蓝牙、Wi-Fi、有线音频输入和输出端口等多种连接选项,便于用户连接多种设备进行音频播放或传输。
另外,音响设备还具有调音功能,包括音量控制、音频均衡、音色调节、混响效果和声场模拟等功能。
这些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音频进行调节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听音乐效果。
在音响设备选购时,用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品牌声誉、音质、功率、连接性、音响外观和价格等。
因此,了解音响设备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在音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长期使用和性能持续稳定。
总的来说,音响设备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供优质的音频体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音响设备时,用户需要对其功能和性能有所了解,以获得最佳的音频体验。
音箱基础必学知识点

音箱基础必学知识点
1. 音箱的工作原理:音箱通过电流驱动音圈产生声音,经过振膜的振动传播出去。
2. 音箱的组成部分:音箱主要由振膜、音圈、磁环、磁铁、反射器、扬声器箱体等组成。
3. 音箱的频率响应:指音箱能够播放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表示为20Hz-20kHz。
4. 音箱的灵敏度:指音箱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程度,一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5. 音箱的阻抗:指音箱对电流的阻碍程度,一般以欧姆(Ω)为单位表示。
6. 音箱的功率:指音箱能够处理的电功率大小,一般以瓦特(W)为单位表示。
7. 音箱的声压级:指音箱输出的声音强度,一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8. 音箱的声场特性:指音箱在空间中产生的声音分布情况,包括直射声、反射声、散射声等。
9. 音箱的声学设计:包括音箱箱体结构设计、反射器设计、振膜设计等,以实现更好的声音效果。
10. 音箱的摆放位置:音箱的位置和方向对于声音的传播和感受有很大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
以上是音箱基础必学的知识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音箱。
当然,音箱的知识还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入学习。
音调 音响 音色物理 知识点

音调音响音色物理知识点音调、音响、音色物理是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声音的频率、幅度、谐波结构、共鸣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知识点出发,探讨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调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不同的音调组合成了音乐中的旋律和和声。
音调对于音乐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音调常常被用于表达欢快、明亮的情感,如欢乐的歌曲或愉快的音乐片段;低音调则常常被用于表达沉重、悲伤的情感,如悲剧或忧郁的音乐作品。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音调,音乐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情感效果,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二、音响音响是指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和感知,包括声音的深度、宽度和高度等方面。
音响是音乐表演和录音的重要工具,能够增强音乐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音响系统由音箱、扬声器、调音台等组成,通过调节音响设备的参数,如声音的定位、音量、均衡等,可以使音乐在听众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合理的音响设置可以使音乐更加清晰、动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现代音乐演出和录音中,音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音色物理音色是指不同乐器、声源或人声在相同音调下的独特音质特征。
音色是由音波的谐波结构和共鸣特性决定的。
不同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如小提琴的音色明亮、圆润,大提琴的音色深沉、浑厚。
音色物理研究了音色的形成机制,涉及共振、谐波、泛音等物理原理。
乐器的共鸣腔体和材质会对音色产生影响,乐器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通过对音色物理的研究,音乐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乐器的特点,创作出更具个性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音调、音响、音色物理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基础。
音乐家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创作和演奏音乐。
同时,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知识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对音调、音响、音色物理的研究和应用。
专业音响基础知识

专业音响基础知识什么是分频器: (2)什么是激励器: (2)什么是反馈抑制器: (2)什么是调音台: (2)什么是幻象电源 (2)什么是话筒指向性: (3)什么是压缩限幅器: (3)什么是均衡器: (3)音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4)二、信噪比: (4)三、动态范围: (4)四、失真: (4)五、立体声分离度: (4)六、立体声平衡度: (4)响度 (5)失真度 (5)音箱的灵敏度(单位Db) (5)阻抗 (5)信噪比 (5)音色 (6)动态范围 (6)总谐波失真(THD) (6)17、立体声分离度 (6)18、阻尼系数 (7)l9、等响度控制 (7)什么是分频器:分频器是指将不同频段的声音信号区分开来,分别给于放大,然后送到相应频段的扬声器中再进行重放。
在高质量声音重放时,需要进行电子分频处理。
它可分为两种:(1)功率分频器:位于功率放大器之后,设置在音箱内,通过LC滤波网络,将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音频信号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分别送至各自扬声器。
连接简单,使用方便,但消耗功率,出现音频谷点,产生交叉失真,它的参数与扬声器阻抗有的直接关系,而扬声器的阻抗又是频率的函数,与标称值偏离较大,因此误差也较大,不利于调整。
(2)电子分频器:将音频弱信号进行分频的设备,位于功率放大器前,分频后再用各自独立的功率放大器,把每一个音频频段信号给予放大,然后分别送到相应的扬声器单元。
因电流较小故可用较小功率的电子有源滤波器实现,调整较容易,减少功率损耗,及扬声器单元之间的干扰。
使得信号损失小,音质好。
但此方式每路要用独立的功率放大器,成本高,电路结构复杂,运用于专业扩声系统。
什么是激励器:激励器是一种谐波发生器,利用人的心理声学特性,对声音信号进行修饰和美化的声处理设备。
通过给声音增加高频谐波成分等多种方法,可以改善音质、音色、提高声音的穿透力,增加声音的空间感。
现代激励器不仅可以创造出高频谐波,而且还具有低频扩展和音乐风格等功能,使低音效果更加完美、音乐更具表现力。
音响基础知识

音响基础知识一、声学基础1、名词解释(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
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1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音箱1米处测得的声压(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2、问答(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
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声器音质有影响吗?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
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
当扬声器振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
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4)混响有何特点?混响时间与延迟时间有和不同?答: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直达声与反射声混合而成。
音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音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音响的基本原理1. 音响系统的组成音响系统通常由音源、音频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音箱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音源是指产生声音的源头,如CD/DVD播放器、MP3播放器、电视、收音机等。
音频信号处理器主要负责对音频信号进行调节和处理,包括音量、音色、均衡等参数的调整。
功率放大器则负责将处理过的音频信号转化为电能,驱动音箱发声。
而音箱则是将电能转化为声音的装置,通常包括低音炮、中音单元和高音单元等。
2. 声音的基本特性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它的基本特性包括频率、振幅、相位和声压等。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相位则关系到声音的相位差和相位延迟等,而声压则是指声音的压力,通常以帕斯卡(Pa)来表示。
3. 音响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以及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耳的听觉效果有助于设计和选购合适的音响设备。
理论上,声音的传播和反射会受到空间的大小、形状、材质和声学特性等影响,而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反射状况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音响系统时,需要考虑空间的声学属性和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
二、常见音响设备的类型和特点1. 家用音响设备家用音响设备通常包括CD/DVD播放器、功放、音箱等,其功放和音箱可以组合成2.0声道、2.1声道、5.1声道等多种组合。
2.0声道通常指两个音箱,分别用来发声,适用于一般的音乐欣赏和电影观赏;2.1声道则在2.0声道基础上加入了一个低音炮,能够更好地表现低频音效;而5.1声道则包括五个音箱和一个低音炮,适用于环绕音效的影视欣赏。
2. 专业音响设备专业音响设备通常用于演出、演奏和录音等专业场合,包括混音台、功放、音箱等。
混音台用于混合调音频信号,功放则负责放大音频信号,音箱则用来播放声音。
在专业音响设备中,还有监听音箱、舞台音箱、回音壁等不同类型的音响设备,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专业场合和音响需求。
音乐相关家电知识点总结

音乐相关家电知识点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家电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外,家电产品还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功能和应用,其中与音乐相关的家电产品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音乐相关家电产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产品及其功能。
1. 电视音响系统电视音响系统是音乐相关家电产品中的常见之一,它通常由电视机和音响设备组成。
电视音响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观看电视节目,还可以用于播放音乐。
在音响设备上,用户还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连接手机、电脑等设备,实现无线播放音乐。
此外,一些高端的音响系统还支持语音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音乐的播放。
2. 蓝牙音箱蓝牙音箱是一种便携式的音乐播放设备,它通常内置蓝牙模块,用户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无线播放音乐。
蓝牙音箱通常具有小巧便携的特点,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享受音乐。
除了蓝牙连接外,一些蓝牙音箱还支持TF卡插放,用户可以直接将存储音乐的TF卡插入音箱,实现音乐的播放。
3. 数字音乐播放器数字音乐播放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播放音乐的便携式设备,它通常具有小尺寸、轻便的特点。
数字音乐播放器内置存储器,用户可以将音乐文件存储在其中,然后通过耳机或者蓝牙连接外接音箱,实现音乐的播放。
一些高端的数字音乐播放器还支持高清音质和无损音乐播放,用户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4. 家庭影院系统家庭影院系统是一种集成了音响、影像和控制功能的综合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家庭影院系统来观看电影、电视节目,并且也可以用于播放音乐。
家庭影院系统通常由投影仪、音响设备、影像源、控制器等组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配置,实现影音娱乐的全方位体验。
在家庭影院系统中,音响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将电影和音乐的音效再现的更加真实和震撼。
5. 无线耳机无线耳机是一种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手机、电脑等设备的耳机,用户可以通过无线耳机来享受音乐。
1000条音响常识

1000条音响常识引用完美的贵族的音响师速成1000条一、声学基础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KHZ。
2、把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是传声器。
3、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的设备是扬声器。
4、声频系统出现声反馈啸叫,通常调节均衡器。
5、房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出现声音混浊。
6、房间混响时间过短,会出现声音发干。
7、唱歌感觉声音太干,当调节混响器。
8、讲话时出现声音混浊,可能原因是加了混响效果。
9、声音三要素是指音强、音高、音色。
Rt?-10、音强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振幅。
11、音高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率。
12、音色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谱。
13、人耳感受到声剌激的响度与声振动的频率有关。
14、人耳对高声压级声音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不大。
15、人耳对中频段的声音最为灵敏。
16、人耳对高频和低频段的声音感觉较迟钝。
17、人耳对低声压级声音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很大。
18、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显示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不相同,但人耳感觉的响度相同。
19、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上标注的数字是表示响度级。
20、用分贝表示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公式是20lg(输出电压/输入电压)。
21、响度级的单位为phon。
┖22、声级计测出的dB值,表示计权声压级。
23、音色是由所发声音的波形所确定的。
24、声音信号由稳态下降60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25、乐音的基本要素是指旋律、节奏、和声。
26、声波的最大瞬时值称为振幅。
27、一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28、如某一声音与已选定的1KHz纯音听起来同样响,这个1KHz纯音的声压级值就定义为待测声音的响度。
29、人耳对1~3KHZ的声音最为灵敏。
30、人耳对100Hz以下,8K以上的声音感觉较迟钝。
31、舞台两侧的早期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加重和加厚作用,属有益反射声作用。
32、观众席后侧的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回声作用,属有害反射作用。
3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4、要使体育场距离主音箱约34m的观众听不出两个声音,应当对观众附近的补声音箱加0.1s延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早起的传声器灵敏度和指向性不好,为了保证声音质量而舍弃了流畅的运动镜头。
3.为了保持声音连续性,蒙太奇的使用也受到了影响,镜头的剪辑无法按默片的方式处理。
4.为了追求利润,为了抓住观众,对白片泛滥,粗制滥造。
因此早起电影声音的出现遭到了很多默片大师以及电影理论家的反对。
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创作上受内容制约
影视音乐欣赏时受画面制约
影视音乐结构上的间断性
客观声音
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中的声音包括人声、音响、音乐
主观声音
主观性声音又称画外音、写意性声音等,这种声音是编剧和导演在影片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观点和创作风格的重要手段,同事也是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心理活动的重要方法。
1928年,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关于有声电影的宣言》,这是关于电影声音的最早的理论论述。
爱森斯坦等人认为有声片的发明,已经导致电影中已有的先进技术被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对于声音的潜力的错误理解不仅阻止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很有可能摧毁所有已经取得的成就。这种“错误的理解”就是对白片。在他们看来,对白片中的声音只是体现声音的自然属性,片子里的声音只是对应屏幕上的各个动作,这样使用声音将会摧毁蒙太奇艺术。他们希望声音的出现强化和扩大蒙太奇。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录音设备的数字化已成为主流。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影制作形成了两种摄录方法:单系统和双系统
单系统:一台摄影机,声画同时被记录于一条胶片上,早期使用光学声迹即带光学声迹系统。后磁性材料取代过去光学材料,在影片画面的旁边涂一条磁条,记录在这一磁条的声信号成为磁迹。现在高清摄影机拍摄,声音和画面同时被记录在高清摄像机的硬盘中。
他们意识到声音的出现解决了默片的一些问题。如:默片中的大量字幕;默片中用来解释说明的镜头,为了延缓节奏加入的一些特写镜头。
他们要求声画蒙太奇的对位使用才能为蒙太奇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新的潜力。
1929年2月1日米高梅公司《百老汇的旋律》
采取对口型的制作方式完成声音制作。
后期配音的制作工艺由此产生。
最早此工艺产生于美国,这样
•2.现代音乐
•1)流行风格的音乐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流行音乐,顾名思义,其风格具有流行性,是一种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的音乐,它多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在电影音乐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影片中适当地应用这一风格的音乐,那么不但能起到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作用,还能以其突出的“流行”风格特性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有助于开拓广阔的电影市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反映某一时期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信息。因此,流行音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题材的影片当中具有一定的道理。
大约从60年代开始,声音的清晰度开始逐渐上升,意大利现实主义观念影响世界,开始不再局限在有限的空间里。外景实景开始占有很大比重,自然声响也逐渐受到重视。
80年代中期,数字录音技术开始应用于影视制作。同期中出现了数字录音机—DAT。
数字设备在控制噪音、扩大动态范围、改善频响、降低失真等方面优势明显,且拾取素材可以多次备份及使用。
5、声音后期制作阶段:录音师通过对同期声进行分析、修剪和调整,选取满意的素材
删除质量不好的素材,再进行对白配音、动效配音、音频编辑、音乐创作等工作,然后将音频工程分类预混出来,最后进行终混完成音频工作。
6、发行前的准备:将终混完成的混底进行编码存入指定的介质中(如DOLBY公司使用的MO盘),将光盘送给洗印厂长进行转光,印到胶片上制作出母版胶片,最后制作多份拷贝发行使用。
•过渡性
•利用音乐进行过渡,与画面结合,在时间空间上产生变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烘托气氛
•抒情功能、推动剧情发展。音乐的抒情是音乐最具感染力的功能。在影视中的音乐更充分的展现了这一功能,并且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我们经常能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亲人、恋人、朋友久别重逢时响起的一段段煽情音乐。这时的音乐不但展现了抒情功能还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作曲家为剧情发展进行谱写。(《后天》)
按音乐作用分:
可分为叙事性音乐、主题音乐、过渡性音乐、气氛音乐、片头音乐等等。
录音工艺
根据影片制作流程,我们可以将影视录音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剧本创作期:编剧对剧作中声音的整体构思和设计。(编剧来完成)
•有些音乐的出现为剧情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具有叙事功能。
•揭示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电影音乐所具有的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欢乐、喜悦的画面,便伴以欢乐、喜悦的旋律;悲伤、忧郁的画面,便伴以悲伤、忧郁的乐曲。影片《辛得勒的名单》反复出现的忧伤的曲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恐怖气氛,以及主人公竭尽自己所能去救助犹太人但却阻止不了每天都有犹太人被残忍的杀害的事实。
•塑造人物形象。
•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过演员的外形、形体语言、台词等来塑造,在人物声音方面,音乐等方面塑造形象也时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国的武侠、神话作品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手段。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悬疑片中经常用恐怖的音效来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想象。
总之,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代替字幕、代替现场乐队的作用,音乐几经成为影视艺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同样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
声画对位
声画并行
声画对立
•多元化电影音乐风格
•100多年前的卢米埃尔兄弟在世界上第一次公开放映了电影标志电影的诞生。虽然当时电影银幕本身不发声,但放映厅里可以时常听到音乐声——乐队在现场演奏音乐。由于用当时现有的古典音乐配合画面显得不那么完美,于是经常需要改编进行配合。如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常被用来表现明快、热烈的情绪。而贝多芬的《序曲》则被用来表现大树倾倒、追逐逃跑等场面。
影视作品中,客观写实声音与主观写意声音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当画面里的写实声音不能完成所要达到的效果时,可以把它转化另一种格调相似的写意声音。这种将客观与写实的声音转化为主观写意的声音的手法,可以使画面与声音的相互关系更为和谐统一,使人物的情绪发展更为自然流畅,使画面的感情色彩更为浓厚。
声画关系
声画同步
双系统:即声音画面记录媒介分开录制。在早期使用双系统时,尽量保证胶片和声带的规格相同,如35毫米胶片拍摄,也用过35毫米声带。
影视声音的分类:
语言或人声
音响(环境音响特殊效果音响动作效果)
音乐
独白和内心独白,这些都是表达和抒发人物内心感受的有效手法。独白即剧中人物在自言自语,内心独白即剧中人物未有口型,却有其内心感受被表明。
2、拍摄筹备期:电影录音师参与到影片创作中来,通过对剧本的了解,同导演、制片、摄影等沟通,确定演员、拍摄地点、拍摄方式等具体问题。
3、同期拍摄:录音师通过对剧本、演员、拍摄环境的了解,在同期拍摄过程中拾取对白、动效、特殊效果、环境、有源音乐等声音。
4、剪辑阶段:剪辑师对拍摄后的画面进行采集、选取、剪辑等工作,同时对声音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剪辑,如对板、调整声音剪辑点、调整声音电平等工作。
•2)摇滚风格的音乐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西方“摇滚音乐”的阵营中发生了一些分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它在诸多影片中的表现力不但丝毫未减,反而勃发了新的生机。摇滚风格的音乐将其独有的激情与震撼力展现在银幕之上,在某些影片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3)另类音乐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与流行音乐大量描写爱情内容有所不同,“另类音乐”是一种强调主观感觉的音乐。它不同于其他风格的音乐,它关心的是个人欲望中的困惑与生活中的绝望,具有反抗的精神力量。“另类音乐”集成了摇滚乐的思想性和挑战性。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这种创新的音乐风格很快被电影所接受和融合,造就了一种新的电影视听语言
1补充画面,丰富画面内容。
2塑造形象,使刻画形象更为生动。
3渲染气氛、烘托画面。
4介绍知识、解释和说明内容。
5组接画面,使得衔接更为自然。
1.加强画面真实感
2打破画框,延伸画面,扩大视野
3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4连接时空,串联画面
5增强静态画面动感
按声源分:
1有源音乐,片中出现发出音乐的乐器或者广播,或留声机等物。(《辛德勒的名单》)
•音乐创作风格的特征
•1.古典乐
•古典音乐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已为世人所公认。古典音乐中的不同乐思可以描述不同的情绪气氛:时而辉煌,时而忧郁,亦庄亦谐。因此在有声电影的初创时代,电影音乐人大多以古典音乐作为电影中的配乐,起到了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描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加强影片节奏及揭示影片主题等不同作用。
对白中的内心独白往往是人物的心声,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一种画外音的开头形式,把一些特定的历史、环境、情节、情绪用简洁的语言交代清楚。
在纪录片或专题片中,多用到解说。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调,不同的语速节奏,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内容。解说在配合画面、传递信息、塑造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介绍知识、组接画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影声音的发展情况
电影声音概论
影视声音工艺
影片实例分析
拍摄与制作中的实际问题
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过渡
1877年12月6日,爱迪生用第一台锡箔圆筒留声机录制了人类的声音《玛丽有只小绵羊》,人类对声音的记录有了突破。
第一部公认有声片《爵士歌王》
1928年迪斯尼公司《汽船威利》是声画同步的,以光学方式记录在胶片上的。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磁性录音一进入电影就很快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采用磁性材料记录声音,不但可省去光学录音的各种洗印工序,能及时知道录制的声音效果,操作灵活方便,工作效率高,磁带可反复使用,节省资金,而且磁性还音的频响要比光学还音的频响宽、信噪比高,可以提高录音质量。
20世纪50年代末,能够进行同步录音的无孔窄磁带录音机出现了。它的优点有,体积小,可以使用干电池供电,带速较低,便于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