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同等学力法学申硕历年真题及答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00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法学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卷一、判断(每题1分,共7分)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宪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和地方性规范。
答案:错解读:中国法的渊源是指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属于部门法,不是法的渊源。
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律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答案:错解读: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律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部代表的过半数通过3.商朝前期在继承上实行“兄终弟及”制度。
答案:对解读:商朝前期在继承上实行“兄终弟及”制度,后改为父死子继为主。
到商朝晚期,出现嫡长子继承的趋势。
“嫡长子继承制”取代“兄终弟及制”,逐渐成为一项固定制度。
4.根据我国宪法第4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答案:错解读:根据我国宪法第4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5.本人知道他人擅自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行为,但未作否认表示的,应当对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对解读:《民法通则》第66条1款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此刻他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6.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
答案: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因此是正确的,虽然学者对该规定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是在法律做出修改之前,我们必须以现行法律规定为规范。
7.与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非近亲属或朋友,依法也可以担任其监护人。
答案:对解读:《民法通则》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2022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B.国家强制力在法的每一环节都是直接暴力介入C.从终极意义上来讲,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D.只有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其他社会规范都没有强制性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______。
A.部门规章B.自治条例C.村规民约D.地方性法规3、根据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否依意思产生,法律行为分为______。
A.表意行为与无效行为B.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C.表意行为与要式行为D.表意行为与消极行为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的司法解释的是__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四条的解释》B.《刑法修正案(九)》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D.《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提高执行工作质效为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提供保障的意见(试行)》5、关于不诉免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不诉免责意味着行为人不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B.所有的违法行为,只要受害人或利害关系人不提出控告或起诉,国家就不追究责任C.在我国,绝大多数的民事违法行为都实行不诉免责D.在我国,所有刑事违法行为都不适用不诉免责6、西周借贷契约在当时不称为______。
A.傅别B.质剂C.书契D.合同7、首次将《刑名》置于律首的法典是______。
A.《九章律》B.《开皇律》C.《北齐律》D.《魏律》8、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______。
A.《北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北周律》9、明代对于“化外人”犯罪的处理原则是______。
A.一律适用明朝律法B.适用其本国法C.不适用明朝律法D.依被告原则10、清末诉讼制度改革,引进西方诉讼审判制度,诉讼程序上实行______。
A.四级三审制B.四级二审制C.三级二审制D.三级三审制11、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包括______。
同等学力申硕法学考试真题

同等学力申硕法学考试真题同等学力申硕法学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A. 罚金 B. 没收财产 C. 剥夺政治权利 D. 管制正确答案是:D. 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列合同中,规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为()。
A. 借款合同 B. 租赁合同 C. 买卖合同 D. 承揽合同正确答案是:C. 买卖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可以指派代表人参与谈判,也可以不指派代表人参与谈判 B. 在个人合伙中,合伙人应当共同执行合伙事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订立的合同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 D. 未成年人未经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不得订立以支付款项为内容的合同正确答案是:A.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可以指派代表人参与谈判,也可以不指派代表人参与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书面委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
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A. 公民甲的电脑赠与公民乙 B. 法人A公司与法人B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合同 C. 公民丙误将一幅画错当垃圾扔掉 D. 公民丁因故未能及时偿还欠款C万人民币给公民A 正确答案是:A. 公民甲的电脑赠与公民乙 B. 法人A公司与法人B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合同。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考试样卷及参考标准答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作者:————————————————————————————————日期:2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该小题不得分)1.法与社会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为()。
A.经济基础是决定法的性状和发展的唯一因素B.法的发展决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C.法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发生作用而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D.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本质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的社会关系,因此()。
A.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法律关系B.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态C.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是由合法行为产生的社会关系3.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法的渊源不同B.法的分类方式不同C.法典编纂技术不同D.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4.在我国,有权对“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以及“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法律规范进行解释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5.适用法律时需要进行辩证推理的情况包括()。
A.法律规定的内容模糊B.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C.不同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发生冲突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发生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6.西周中期制定吕刑时的周王是()。
A.周穆王B.周宣王C.周恭王D.周厉王7.“十恶”规定于()。
A.《晋律》B.《隋律》C.《唐律》D.《北齐律》8.形成以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部分为法典结构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法典不是()。
A.《永徽律》B.《大明律》C.《大清律》D.《大元通制》9.明代中央主审机构是()。
年同等学力法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2002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法学试卷一、判断(判断所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将答案填划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答题纸上的答案无效.每题 1 分,共 7 分)1、汉代“篡囚”罪指组织攻打监狱,救出在押犯的犯罪。
2、唐代用来比照判案的成例叫“廷行事”.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幼女违禁缠足,惩罚其家长。
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修改宪法。
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都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6、徇私枉法罪只能发生在刑事案件的追诉、审判活动中。
7、著作权主体也包括非法人组织.二、单项选择(从所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划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答题纸上的答案无效。
每题 1 分,共 10 分)8、判例法表现为法院对于诉讼案件所作判决之成例,此种判例对于法院以后审理类似案件具有().A.普遍说服力 B.普遍约束力C.个案指导力 D.个案约束力9、法律概念在法的系统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认知功能;(2)( );(3)规范功能.A.预测功能 B.评价功能C.强制功能 D.构成功能10、我国法律规定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因果联系原则;自由与必然统一原则;();公正原则.A.责任法定原则 B.不溯既往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 D.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原则11、在法律推理中,形式推理以下列条件为前提:第一,法律规则明白无误,无含糊不清之处;第二,体系一致,毫无命题间的相互矛盾;第三,()。
A.体系完备,但有所空隙 B.虽体系不完备,但没有空隙C.体系完备,毫无空隙 D.体系不完备,留有空隙12、唐代大理寺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以上案件 .A 死刑 B.流刑C.徒刑 D.杖刑13、明代将传统的御史台改为().A.大理寺 B.刑部 C.法部 D.都察院14、根据我国宪法,城市的土地属于().A.集体所有 B.国家所有C.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 D.公有制15、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批准后生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法学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八分。
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1.法律规则的内容可以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答案】A【解析】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也不是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2.《大清现行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五条。
()【答案】B【解析】《大清现行刑律》是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稍加删改而成的,共36卷389条,另有附例1327条,并附《禁烟条例》12条和《秋审条例》165条。
题干的表述是《大清新刑律》的体系结构。
3.中央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答案】B【解析】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由主席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中央军委主席就中央军委的全部工作,要向全国人大负责,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答案】B【解析】民族自治机关是指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一般行政区域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5.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体现在处罚外国人所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
()【答案】B【解析】我国刑法管辖权包括属人管辖、属地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如果是外国人在境外对我国及我国公民实施犯罪,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的,我国刑法有权对其管辖,体现的是保护管辖;但是如果是外国人在我国境内触犯了刑法规定,我国刑法对其管辖则体现的是属地管辖。
6.正在被羁押或劳动改造的罪犯和依法被拘留,逮捕后正在接受审查和审判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均可以成为脱逃罪的主体。
历年同等学力申硕法学真题 含答案解析

200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法学试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法的自由,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受到法保障或得到法认可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的人的____。
2、公元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史称____。
3、清代仿《明会典》编定《清会典》,计有康熙、雍正、乾隆、____、光绪五部会典。
4、宪法修正案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5、我国任命代表大会体制在组织结构上采取____。
6、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都是____政体。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____的前提下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8、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____。
9、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务,____,不是受贿。
10、民事权利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____和期待权。
二、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ⅹ,每题1分,共5分)1、朱元璋修订的《明大诰》共明大诰》共5编。
()2、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即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3、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3届。
()4、牵连犯的表现之一为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
()5、自然人的身体受到他人伤害,在一年内未提出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对其该项权利即不再予以保护。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10分)1、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____。
A、不利后果B、否定性评价C、特殊义务D、强制措施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____。
A、禹刑B、吕刑C、《法经》D、《九章律》3、北宋时期为加强地方司法监督,在州县之上,设立____。
A、提点刑狱司B、三司推事C、三司史D、督察院4、明代将传统的御史台改为____。
同等学力法学真题答案及解析

同等学力法学真题答案及解析同等学力法学真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诉讼案件中,法官的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可能构成“司法不作为”?() A. 法官对原告的申请不予立案,经原告多次强烈要求后,仍然不予立案 B. 法官根据自己的判断,明显倾向于原告的意见,因此判决原告胜诉 C. 法官多次驳回原告的请求,原告上诉后,二审法院认为应该判决原告胜诉 D. 法官多次驳回原告的请求,二审法院认为应该判决原告胜诉,但是法官以案件太多为由,仍然驳回了原告的请求答案:A解析:司法不作为是指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未按照法定程序或者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履行职责,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A选项中,法官多次不予立案,已经违反了诉讼程序,属于司法不作为。
B选项中,法官根据自己判断,明显倾向于原告的意见,属于滥用职权行为,而不是司法不作为。
C和D选项中,法官虽然做出了错误的判决,但是二审法院认为应该判决原告胜诉,因此法官只是适用了错误的法律,属于适用法律错误,而不是司法不作为。
2、下列哪个国家对“慰安妇”问题的认识和赔罪态度最为诚恳?()A. 韩国B. 日本C. 菲律宾D. 印度尼西亚答案:B解析: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多次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是日本国内否认“慰安妇”存在的历史的人和政治势力仍很强大。
因此,本题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回避申请被驳回?() A. 审判员在庭审过程中多次打断律师的发言 B. 法官是被告的直系亲属 C. 被告申请书记员回避,理由是上次庭审中书记员对庭审做过记录 D. 被告申请翻译人员回避,理由是翻译人员声音过于尖锐刺耳 E. 被告申请审判长回避,理由是审判长曾在一次审判中做出过有利于被告的裁决答案:ABE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回避的理由包括审判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等。
A项属于审判员违反了法庭规则,B项属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E项属于曾经参与过本案的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我们从题库中精选的历年真题,供各位同学参考学习。
1. 作为国家治理方式,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2017年真题】A. 是否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B. 是否有专门的法律实施组织和程序C. 权力是否必须服从法律D. 法律是否体现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目标【考点】法治和人治的主要区别【解析】法治和人治主要区别在于:①领导人或统者的地位不同。
在法治中,法律至高无上,领导人或统治者都必须服从法律。
即使领导人或者统治者认为法律有所不妥,在法律未改变之前,也必须遵守法律,而不能随意改变法律的规定。
而在人治中,领导人或者统治者就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拥有否定法律的特权。
②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这主要体现在法律与权力发生冲突时,在法治社会,法律优先于权力;而在人治社会,权力则优先于法律。
法律只是统治工具。
③是否具有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观念的不同。
法治总以民主作为自己的基础和目标,并以民主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同时把自由、平等、人权等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加以贯彻。
而人治总是与专制相联系,不但不具有自由、平等和人权的价值目标,甚至是反自由、反平等、反人权。
2.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包括( )。
【2017年真题】A. 行为动机B. 行为目的C. 行为方式D. 行为认知【答案】ABD【考点】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解析】从宏观来看,法律行为在结构上可以分解为法律行为主体、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和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是指法律行为的意志方面的内容或因素,根据其对行为发生的影响不同,这些因素可以分解为三个基本方面:①行为认知与控制能力。
行为认知是指行为主体对行为本身和行为意的了解;控制能力是律确认法律行为及种类的一个因素。
②行为动。
人们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推动的,动机是深层的主观因素为目的。
行为行为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时在主观上所追求的目标或后果。
3. 法社会学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017年真题】A. 价值分析方法B. 逻辑分析方法C. 实证研究方法D. 文本分析方法【答案】ABC【考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解析】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科,是法学与社会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探讨法社会学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可类推适用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其具体研究方法包括:①价值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②实证分析方法。
在法学中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有许多具体形态,其中最主的有:社会调查的方法、历史考察的方法、比较的方法、逻辑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等。
4.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提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这一规定属于()。
【2017年真题】A. 任意性规则B. 委任性规则C. 调整性规则D. 相对确定性规则【答案】D【考点】法律规则的分类;【解析】法律规则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①按照指令性法律规则在法律调整中的不作用,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调整性规则和保护性规则;②根据法律规则是否允许个别调整以及允许个别调整的程度,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绝对确定性规则与相对确定性规则;③根据法律整是否允许当事人进行自主调整,可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④按照法律规则中是否直接规定了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A项,任意性规则是指在规定主体权利义的同时,也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围内通过协商自行设定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只有在当事人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律规则的规定B项,委任性规则是指没有明确规定某一行为规的具体内容,只是委任某一国家机关加以规定的法律规则。
C项,调整性规则就是直接体现法对社会关系调整职能的规则,包括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D项,相对确定性规则是对主体权利、义务或法律责任做出概括规定的同时,又允许执法人员在规则规定的范围以内根据具体事实状态进行选择,做出一定自由裁量的规则。
本题中,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可选择管辖法院,适用自由裁量的规则。
故该规定属于相对确定性规则。
5. 一国法律体系的目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宪法和法律( ) 【2017年真题】A. 对国家结构形式的规定B. 对财产所有制的规定C. 对社会财富分配关系的规定D. 对国家立法体制的规定【答案】ABCD【考点】法律体系【解析】法律体系的目的价值,是指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A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
B项,财产所有权制度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的制度。
中国《民法通则》对财产所有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财产所有权的类型主要包括:国家所有权、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
CD两项,一切对社会财富分配关系以及国家立法体制的规定等都能在宪法中找到原则性规定,而法律则是对这些原则性规定的具体细化。
而整个宪法和法律体系构成了国家立法体制。
以上均体现了一国法律体系的目的价值取向。
名词解释6.法治【2015真题】【答案】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法治具有如下特征:①法治强调法的统治,法律至上是应有之意。
②法治,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时代才产生并建立的,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才存在。
③法治要约束权力,对于公共权力或者国家权力的约束,是法治的基本特征。
在法律与权力发生冲突时,在法治社会,法律优先于权力。
④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必然具有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观念。
法治是与相联系的。
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
7. 西周“三不去” 【2015真题】【答案】按西周时期礼制,女子若有三不去理由之一者,夫家即不能休妻。
"三不去具体是指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具体内容为:①有所娶而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尚有娘家可回但休弃时已无本家亲人可依,此时休妻将置女子无家可归的境地,故不能休妻;②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嫁入家后,曾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孝三年,如此则该女子已经对公婆尽子女之孝道,故不能休妻;③前贫贱后富贵是指娶妻时贫贱,但以后变得富贵,贫贱娶之,富贵时休之,义不可取,故不能休妻。
8.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2015真题】【答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查证某个重大问题而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临时性调查组织,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权力机关法定的调查方式。
根据《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产生。
主席团、3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1/10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决定。
这种调查委员会是非常设性组织,针对特定问题提出调查报告。
人大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
9. 贪污罪【2015真题】【答案】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罪具有如下特征:①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时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
犯罪的对象是公共财产。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③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犯罪目的。
10. 取得时效【2015真题】【答案】取得时效,又称为占有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导致权利取得的法律效果,即占有他人的动产、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期限以后,将取得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权和其他财产权。
我国民法目前尚未承认取得时效制度。
11.立法体制【2018真题】【答案】立法体制,主要是指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涉及哪些国家机关具有什么性质、多大范围的立法权限,以及享有不同性质、不同范围的立法权限的各国家机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相互关系。
立法权限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②中央各机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立法体制,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历史传统以及民族情况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决定的。
12. 九卿圆审【2018真题】【答案】明代会审分为九卿圆审与三司会审。
九卿圆审”,是明代重要的复审制度,凡是地方上报的重大疑难案件经过二审后罪犯仍不服判决者,则由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使九卿联合审判,最后报奏皇帝裁决。
明代会审制度虽然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缺陷,但对于减少冤假错案仍是有益处的。
13. 法律推理中,不针对思维实质内容,只强调思维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推理有()【2020真题】A. 辩证推理B. 演绎推理C. 归纳推理D. 系统推理视频讲解隐藏答案【答案】BC【考点】法律推理的种类【解析】法律推理包括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形式推理只强调思维形式符合形式逻辑要求,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辩证推理侧重于对法律规范或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论,而不拘泥于形式上合乎逻辑,类比推理本于相似的事情相似处理的道理,而不拘泥于合乎形式逻辑思维其在本质上属于辩证推理。
14. 我国解决法律相互抵触的特殊方式包括( )。
【2020真题】A. 裁决B. 审查和备案C. 改变或撤销D. 司法审查【答案】ABC【考点】法律冲突解决的特殊方式【解析】法律冲突的解决方式包括一般方式和特殊方式。
法律冲突解决的一般方式包括:①根本法优于普通法;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③新法优于旧法;④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如果对法律冲突不能用一般方式解决时,只能采取特殊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裁决;②改变或撤销;③备案和审查。
15.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2020真题】A. 道德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法律一般保持中立B. 道德不严格区分权利与义务,法律存在严格的权利与义务区分C. 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自觉来实施,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道德不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答案】BCD考点】社会主义法与道德【解析】A项,道德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法律也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就是法律的价值取向,这不是道德与法律的区别点。
BCD三项,作为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法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法通常由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国家认可的习惯表现出来,成为国家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