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写法(用韵和平仄)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第3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如唐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明刘绩《听胡琴》:“胡弦轻轧语星星,破入甘州便泪零。一种尊前沈醉客,解听争似不曾听”。
第3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如明夏寅《春夜曲》:“宝鸭烟消几缕香,月移花影过长廊。春情一种无聊赖,自起烧灯照海棠”;清沈受宏《同钱太史泛舟座有女郎湘烟戏题》:“酒绿灯青夜语中,家乡同隔海云东。伤心一种天涯客,卿是飞花我断蓬”。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绝句的格律

绝句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每首四句。
绝句的格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字数:五言绝句共20个字,七言绝句共28个字。
2. 句式:绝句的句式分为仄起和平起两种。
仄起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四声),平起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
3. 音韵:绝句的音韵要求相对严格,要求每句的平仄相对,即平声和仄声相互对应。
平仄的搭配有固定的规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4. 对仗:绝句的对仗要求较为灵活,中间两联通常要求对仗工整,即上下句的词语对应位置要有相互呼应、互为对仗的关系。
但并非所有绝句都必须满足对仗要求。
5. 押韵:绝句的押韵要求较为宽松,五言绝句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七言绝句首句通常押韵。
押韵的位置可以是偶数句(第二句、第四句),也可以是奇数句(第一句、第三句)。
总之,绝句的格律要求在字数、句式、音韵、对仗和押韵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制,但相较于律诗等其他格律诗,绝句的格律较为灵活,给诗人留下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七言绝句的四种写法

七言绝句的四种写法展开全文作者:贾忠谦1:七言绝句平起首句入韵-----规则-----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回忆我的童年母校天真烂漫念书香,教室清晨映暑光。
朗朗书声传野外,动人歌曲唱家乡。
注:韵为:香丶光丶乡。
2:七言绝句仄起(首句入韵)-----规则-----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五月天万里无云绿满川,蝶飞鸟唱紫生烟。
纱裙影照清风媚。
留恋温馨五月天。
注:韵为:川丶烟丶天。
3:七言绝句仄起首句不入韵-----规则-----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 乡国风情绿水涓流千影月,青山欲静万归春。
清风映日飞云尽,润雨滋苗碧草垠。
注:韵为:春丶垠。
4:七言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规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自然而然青春易逝难回反,草木初花换季开。
九曲黄河流大海,月儿走了太阳来。
注:韵为:开丶来。
以上四种写法,是按《中华新韵》写的。
《中华新韵》很适合当代人写诗填词而用韵,原因很简单,由于普通话的发展,不但中国人会说普通话,甚至世界人都在学中国汉语普通话。
所以,当代诗人没有必要拒绝《中华新韵》。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诗韵。
唐朝之前用《切韵》,而后演变为《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新刊韵略》,《平水韵》,《词林正韵》,等等的韵书广泛传入民间。
时代在变化,人类在发展。
语言的统一和普通话的普及,必然与旧时代有所变更,有所冲突,为了继承和宏扬中国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用和谐的主人公精神,用好《中华新韵》。
但《中华新韵》还不够完善,应该由专家和学者作出辛勤努力,使它尽善尽美。
七言绝句也是属于格律诗的范畴,提到格律诗,初学写诗的人就感觉很难。
七绝格律56方法

• 如明陆容《题画》:
• 林屋重重枕野塘, • 水花千顷一归航。 • 何年了却公家事, • 来趁山人几日凉。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 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 如唐孟浩然《送杜十 四之江南》:
• 荆吴相接水为乡, • 君去春江正淼茫。 • 日暮征帆泊何处, • 天涯一望断人肠。
• 宋苏轼《又和景文 韵》:
• 牡丹松桧一时栽, • 付与春风自在开。 • 试问壁间题字客, • 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 “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 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 如唐白居易《魏王 堤》:
• 花寒懒发鸟慵啼, • 信马闲行到日西。 • 何处未春先有思, • 柳条无力魏王堤。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 “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
其句首。
• 如唐李贺《南园》:
•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 • 若个书生万户侯。
(若个:谁,那个)
• 唐张继《与贾岛闲 游》:
• 水北原南草色新, • 雪消风暖不生尘。 • 城中车马应无数, • 能解闲行有几人。
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 “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 用在第四句之首。
• 如唐李白《赠汪伦》: • 明解缙《赴广西别甥 彭雪路》:
•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多情为我谢彭郎, • 采石江深似渭阳。 • 相聚六年如梦过, • 不如昨夜一更长。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 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 字。
绝句的平仄

绝句的平仄一般所称绝句,即律体绝句。
它与律诗为唐代建立的新体诗,有严密的格律,时人称今体诗,后人称近体诗。
律体绝句与古绝相对,简称近绝、律绝。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
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
(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
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
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通常看第2、4、6字)。
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
(首句完成之后,由第一句产生出第二句用的是“对”,原则是平对仄,仄对平。
由第二句产生第三句用的是粘,原则是平粘平,仄粘仄。
)近体诗的押韵规则是:(1)全部押平韵;(2)一般偶句押韵。
绝句2、4句必韵,律诗2、4、6、8句押韵。
1句可韵可不韵,3句不得押韵。
(4)一韵到底。
一、五言绝句及平仄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A.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C.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塞下曲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又如,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D.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绝句写作教程 - 格律

第六讲绝句的格律一、押韵汉字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人部分组成的。
韵母相同或其主要部分相同的字,叫做同韵字。
诗人把两个以上的同韵字放在诗的句尾,就叫押韵。
律绝要求二、四句尾字押韵。
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
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细说的是,写近体诗应该依据哪种韵书。
目前的韵书有:《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诗韵新编》、《中华新韵》。
1、《平水韵》是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编写的。
韵部以声调为纲,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分为五大韵部。
其中,上平15部、下平15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约有9500字。
是近体诗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2、《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写的。
分为19个韵部。
其中,平、上、去三声14部、入声15部,是词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3、《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编写的,是曲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4、《诗韵新编》是196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
是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化读音用韵而为旧体诗作者编写的一套“新韵”。
1978年修订后的《诗韵新编》编有十八韵,但《诗韵新编》存在一个旧韵的遗留问题,就是保留了入声。
这个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入声字。
是诗、词、曲的创作均可遵守的韵书。
5、《中华新韵》是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根据《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的要求,参考和借鉴了现代、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吸取了诗词作者的意见,推出的一部由14韵部组成的中华新韵,约有7500字。
是诗、词、曲的创作均可遵守的韵书。
那么,我们写近体诗时,究竟应该遵守哪部韵书呢?目前有多种说法,但我认为写近体诗主要应遵守《平水韵》。
一是因为我们学写近体诗,首先就要从《平水韵》开始,否则,你读不懂近体诗,更谈不上写近体诗了;二是我们肩负传承近体诗这一民族文化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严格地学习和遵守《平水韵》。
同时,为了适应时代,也可以使用《中华新韵》来写,以发展近体诗这一民族文化。
但使用《中华新韵》时,一定要注明“新韵”。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建议写格律诗用平水韵)1,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2,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3,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绝句律诗平仄谱

绝句律诗平仄谱绝句律诗平仄谱【五絕】五言絕句的省稱。
指五言律絕。
四句二韻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仄聲;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平聲。
【五律】五言律詩的省稱。
八句四韻或五韻。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絕】七言絕句的省稱。
指七言律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
(平) 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十五删韵)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十五删韵)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例;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五微韵)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四支韵)
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六麻韵)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起仄收)(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四支韵)
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表示首句平起平收或平起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仄收或平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平收或仄起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仄收或仄起不入韵(以上文字根据《唐诗鉴赏辞典》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