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教育目标

任务
二、 幼儿手工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三)4~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4~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能较熟练地使用 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1)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 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2)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 现简单的情节。
学前儿童艺 术教育与活
动指导
任务
一、 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如下: (1) 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手工材料和工具的基本 使用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2) 引导幼儿在塑造和制作活动中,发展小肌肉动 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3) 帮助幼儿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 工的兴趣。
任务
二、 幼儿手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2~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以纸张的折叠、 粘贴为主,后期可增添泥等软性材料,重在“动手”, 不在造型、创造。
(1) 引导儿童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 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并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 具和材料的习惯。
任务
二、 幼儿手工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2~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 引导儿童学习用糨糊、胶水等粘贴沙子、种 子等点状材料。
(3) 引导儿童学习撕、拼贴、折(对边折、对角 折)、印等操作,训练手的控制能力。
(4) 引导儿童体验可塑性材料(泥、橡皮泥等), 学习用搓、团、压等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任务
二、 幼儿手工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二)3~4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纸屑、泡沫屑等)粘贴出简单的形象。 (3) 引导儿童学习用纸折出(按照中心线折、双

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手工活动

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手工活动

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手工活动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阶段,旨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

幼儿园手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手工活动以及其对幼儿发展的益处。

一、幼儿园手工活动的定义与分类幼儿园手工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教学环境中,通过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创造、操作和制作有意义的艺术品或手工制品的活动。

根据目标和形式的不同,幼儿园手工活动可分为创造性手工活动和技能性手工活动。

创造性手工活动注重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如绘画、粘贴、剪纸等。

技能性手工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如揉面团、剪纸、制作手工艺品等。

二、幼儿园手工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益处1. 促进幼儿的细小动作发展:幼儿在进行手工活动时,需要运用手指和手腕的动作,如抓、捏、揉、剪等,这些动作对幼儿的手眼协调和肌肉发育都非常有益。

2. 增强幼儿的专注力和耐心:幼儿在进行手工活动时,需要细致地观察、分析和操作,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耐心,提高其注意力的集中度和持久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幼儿园手工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创意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进行操作和创作,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

4. 提升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幼儿园手工活动鼓励幼儿观察、欣赏和评价艺术品或手工制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 加强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与沟通:幼儿在进行手工活动时,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三、幼儿园手工活动的实施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如纸张、颜料、贴纸、剪刀、胶水等,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创造和探索需求。

2. 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手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参与的手工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技巧和指导,以确保幼儿的安全和成功体验。

梅州市大埔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三-100分

梅州市大埔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三-100分

梅州市大埔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三-
100分
题1:我们将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玩耍阶段(约2-4
岁)、()阶段(约4-5岁)、样式化阶段(约5-7岁)。

A. 图式
B.直觉表现
C.想象
D.象征
正确答案:B
题2:学前儿童手工教学主要包含以下五个环节:一、激趣导入,二、感知与体验,三、( ),四、创作与表现,五、欣赏与评议。

A.交流与展示
B.探索与发现
C.精讲与点拨
D.合作与探究
正确答案:B
题3:由于学前儿童注意力维持的时间较短,导入环节不宜占据过长的教学时间,通常( )左右即可。

A.2-3分钟
B.5-6分钟
C.7-8分钟
D.8-9分钟
正确答案:A
题4:探索与发现环节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材料种类较少且不适宜幼儿使用,幼儿对手工材料的认识不足;第二( );第三,刻板加入本环节,幼儿无法自主使用材料。

A.内容与教学主题无关,幼儿兴趣丧失
B.教师过度指导,幼儿缺乏对材料的主动探究
C.时间过长,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
D.与操作主题不匹配
正确答案:B
题5:幼儿园在实践创作与表现环节时,常常出现以下问题:第一,;第二,手工表现形式单一,趣味性不足;第三,创作时教师干预过多,幼儿缺乏创意。

A.时间过长,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
B.忽视幼儿构思的引导,缺乏对操作过程的说明
C.刻板加入本环节,幼儿无法自主使用材料
D.内容与教学主题无关,幼儿兴趣丧失
正确答案:B。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画所知而非所见44夸张式夸张式第二节第二节儿童手工制作能力儿童手工制作能力的发展的发展一玩耍阶段一玩耍阶段2244无目的享受变化的无目的享受变化的快感快感使用手掌使用手掌指尖压挖撕剪指尖压挖撕剪刀随意刀随意二直觉表现阶二直觉表现阶有意图的制作有意图的制作团搓压捏表现基本团搓压捏表现基本特征特征非理性夸大的非理性夸大的单纸折叠和剪出直单纸折叠和剪出直线弧线但幼稚粗线弧线但幼稚粗三灵活表现阶段三灵活表现阶段5577岁制作复杂喜爱的形象制作复杂喜爱的形象拉雕塑等技能出现拉雕塑等技能出现有一定的细节和特征有一定的细节和特征伴有情节场面伴有情节场面自剪自贴光滑整齐自剪自贴光滑整齐多纸折叠且立体精细多纸折叠且立体精细第三节第三节儿童美术欣赏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生理性的直接感知阶段生理性的直接感知阶段视觉感知能力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规律和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比较
0-2岁:感觉运动阶段
(皮)1、模仿、客体永久性A(8-12个月)、B(12-18个月) (罗)2、美术活动的基本背景(触摸、听等感觉经验)

2-4岁:前概念期(符号功能期)
(皮)1、延迟模仿、假装游戏(与现实生活日益分离、自己身份加入 的减少、复杂性提高协调到相互)、独白




(二)直觉表现阶段(4-5岁)
有意图的制作、
团搓压捏表现基本特征、 非理性、夸大的、 单纸折叠和剪出直线弧线、 但幼稚粗糙

(三)灵活表现阶段( 5-7 岁)
制作复杂喜爱的形象、
拉、雕塑等技能出现、 有一定的细节和特征、 伴有情节场面、 自剪自贴、光滑整齐

(罗)2、涂鸦阶段:乱涂、重复性控制、非眼前的复制展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考试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考试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考试一、选择题1.确立艺术教育目标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单选题]*A、社会发展的需求B、学前儿童的人生规划C、素质教育的需求D、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V2.艺术教育活动设计的首要工作是[单选题]*A、制定活动目标√B、准备活动资料C、设计活动流程D、写好活动总结3.现场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动作,或是向儿童演示毛笔的握法以及如何擦笔、调色等都是运用[单选题]*A、调查法B、测验法C、示范法VD、个案法4.能够再现一些短小的儿童歌曲或较长歌曲中比较完整的片断,但对歌词的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儿童是[单选题]*A、2-3岁的儿童B、3-4岁的儿童√C、4-5岁的儿童D、5~6岁的儿童5.按照一定的规则,幼儿单独或集体轮流演唱指定曲部分的歌唱形式是[单选题]*A、齐唱B、接唱√C、合唱D、轮唱6.一名2岁7个月的幼儿能自发地随着6/8拍的音乐转圈。

有学者将儿意的这种行为称为[单选题]*A、本能的缪斯√B、快乐的学习C、活动的模仿D、内心的表达7.适宜幼儿的、适宜的律活动的日常生活动作是[单选题]*A、模仿动作B、基本动作VC、舞蹈动作D、示范动作8.知道不同力度地使用乐器可以发出不同的音响,不同力度的音响可以匹配不同情节的幼儿是[单选题]*A、3岁的幼儿B、4岁的幼儿C、5岁的幼儿√D、6岁的幼儿9.3-4岁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方式是[单选题]*A、齐奏√B、独奏C、间奏D、轮奏10.音乐审美偏好形成的萌芽期是[单选题]*A、乳儿期B、婴儿期C、学前期√D、少年期11.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过程在经历了初始阶段后进入[单选题]*A、模仿阶段B、高潮阶段VC、效应阶段D、运用阶段12.3-4岁儿童最容易掌的图形是[单选题]*A、正方形B、菱形C、长方形D、圆形√13.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托幼机构的手工活动可划分的类型是[单选题]*A、纸工、泥工和综合制作√B、雕塑、纸工和综合制作C、雕塑、泥工和综合制作D、刺绣、雕塑和综合制作14.在良好教育的引导下,可以发展一定的戏剧表演意识和表现力的幼儿年龄是[单选题]*A、2~3岁B、3~4岁C、4~5岁D、4~6岁√15.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评价者可以从造型、色彩的使用和构图等方面制定出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客观标准,然后将每个幼儿的绘画作品都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每个幼儿的绘画作品水平。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第十二章学前儿童手工活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第十二章学前儿童手工活动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手工的发展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手工的教育内容 3.掌握手工活动的教学环节。 手工教育活动是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具有可塑性的各种形 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 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 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手工活动可促进幼儿了 解手工构成原理、造型规律、装饰手段,发展手动作 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形成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等个性品质。
(二)引导幼儿探索工具、材料的用法 1.给儿童充足的时间摆弄工具和材料,了解工具的使 用方法和材料的性质。 2.用儿歌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技法。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幼儿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 3.家长评价 二、教师指导手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准备的范例应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幼儿 的积极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与选择
一、手工活动的教育内容
• 手工工具和材料 • 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1.泥工材料的制作技法 团圆、搓长、压扁、捏、挖、分泥、拉伸、嵌接
2.纸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双正方形、双三
角形、双菱形、组合折
3.剪的基本技法 目测剪、折叠剪、沿轮廓线剪
第一节 学前儿童手工的发展
一、2-4岁儿童手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儿童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 也有限,因此手工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一种纯粹的 玩耍活动,因此称为无目的的活动期。这一时期幼儿不理 解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质,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手工工具和 材料。 二、4-5岁儿童手工的发展 为基4-5本岁形的状儿期童。由无目的动作逐渐呈现有意图的尝试,被称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具有明确的制作意图,他们常常在 制作开始时就宣称,他将做什么,然后,才开始着手制作。 三、5-7岁儿童手工的发展 这一时期,由于学前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 调能力的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 用方法,他们表现的欲望很旺盛。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 材料进行制作,并将这些物体形象组合成具有一定情节的 场面。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包括哪些?它们各自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是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包括哪些?它们各自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是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包括哪些?它们各自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是什么?答: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包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美术欣赏能力。

绘画能力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

涂鸦期经历了由无分化的涂鸦到有控制的涂鸦和命名涂鸦三个阶段,在造型上幼儿还画不出象样的东西,不会主动地调换颜色,把所有的物体随意地安放在纸上。

象征期特征是: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

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

构图上: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图式期的特征是:造型上能用较流畅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细节加以刻画,结构合理;色彩上对色彩的认识日趋精细和完善,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表达事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涂色时做到均匀;构图上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形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题。

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分为玩耍阶段、直觉表现阶段、灵活表现阶段。

玩耍阶段初期,孩子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只是以纯粹的玩耍为中心,此阶段后期的儿童从拍打泥土撕纸的阶段进入了用手掌把粘土压平、伸展、用指甲挖;用手指把纸撕成碎片,或用剪刀随意的剪成纸条或纸片,并给偶然形成的造型命名。

直接表现阶段的孩子表现欲非常强,喜欢使用剪刀等工具来制作。

然而作品谈不上有什么技能,工具使用的稚拙感很明显,他们已有一定的制作意图,能利用粘土的可塑性去开展各种尝试,能用纸张折出简单的物体,也能够运用手,剪刀等工具斯、剪出简单的图形,进而全神贯注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灵活表现阶段随着幼儿手腕动作的逐渐,手眼协调能力的不断发展,此阶段幼儿已不能满足于仅用一两种技能制作简单的物体形象,希望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他们喜欢的较复杂的物体形象,并用几个物体想象构成具有一定情节的场面。

美术欣赏能力分为生理性的直接感知阶段、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

幼儿美术教育基本知识

幼儿美术教育基本知识

1.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部分。

2.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阶段包括无目的的活动阶段、基本形状阶段、样式化阶段。

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包括直觉感知阶段、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

4.幼儿园绘画活动,从题材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命题画、意愿画和装饰画。

5.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包括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

6.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造型、构图和色彩。

7.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西方美术教育界形成两大理论派别,是工具论和本质论。

8.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包括绘画欣赏、雕塑欣赏、工艺美术欣赏、建筑艺术欣赏、自然景物欣赏、环境欣赏。

9.纸工活动技巧包括折纸、剪纸、撕纸、粘贴和染纸。

10.关于人类美术起源的学说有模仿论、游戏论、表现论、巫术论、劳动论。

1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方法有对话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体验法。

1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有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愉悦性原则、个性化原则。

绘画活动主题:
1.有趣的昆虫
2.快乐的一家
3.快乐的小狐狸
4.海底世界
5.放风筝
6.春姑娘
7.弯弯的月亮
美工活动主题:
1.纸袋变变变(手工)
2.秋天的树(剪贴)
3.漂亮的妈妈(剪贴)
4.有趣的脸(泥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
三、 样式化期(5~7岁)
图3-3
学前儿童艺 术教育与活
动指导
任务
一、无目的活动期(1.5~3岁)
在无目的活动期,学前儿童手指小肌肉的发育还不 够成熟,他们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 活动的快乐。在剪纸活动中,学前儿童一开始不知道剪 刀的用途,在成人的指导下逐渐会拿剪刀,但仍不会使 用,纸和剪刀常常配合不好。撕纸是这一阶段学前儿童 非常乐于参加的活动。他们可以用手将大纸撕成块状、 条状,甚至更小的形状(见图3-1)。
任务
一、无目的活动期(1.5~3岁)
图3-1
任务
二、 基本形状期(3~5岁)
3~5岁年龄段的学前儿童开始由无目的的动作逐 渐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学前儿童在泥塑活动常常用 棒状的泥条代替绘出的线条,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宛 如一件“浮雕作品”。到了后期,棒状出现了粗细、 长短的变化,有了部分与部分的连接,但整体感不强, 不能表现事物的细节(见图3-2)。
学前儿童艺 术教育与活
动指导
任务
最早对婴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做出阶段划分的 学者是德国的克申施泰纳(D.Kerschensteiner)。 他花了7年的时间,在分析了近6万名儿童的30万张 图画之后,写了《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一书。在 他之后又有众多学者将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划分为 不同的阶段,虽然说法不一,但历程是一致的。这 里以我国儿童心理学家黄翼的划分为基础,对学前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进行介绍。
任务
二、 基7岁)
随着学前儿童生理机能的发展,他们的手眼协调 性逐步增强,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表现欲 望很强烈。在泥塑活动中,他们能塑造出各种形态的 事物,并乐于将其组合成复杂的形象,如尝试用凹凸 或插接的方法使制作的物体成为一个整体(见图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