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坐骨神经电位传导和肌肉收缩

合集下载

蛙坐骨神经实验报告

蛙坐骨神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蛙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掌握坐骨神经的分离方法。

2. 观察坐骨神经的生理特性,了解神经兴奋传导的原理。

3. 掌握电刺激神经的方法,观察神经兴奋传导时的生物电现象。

二、实验原理蛙坐骨神经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之一,负责下肢的感觉和运动。

坐骨神经兴奋传导过程中,会产生生物电现象,通过电刺激可以观察到神经兴奋传导的特点。

本实验通过分离蛙坐骨神经,观察神经兴奋传导过程,了解神经兴奋传导的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剪刀、镊子、手术刀、电刺激器、任氏液、培养皿、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示波器、刺激器控制台、电极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青蛙解剖,取出坐骨神经,用任氏液清洗,备用。

2. 分离坐骨神经:用剪刀和镊子小心分离坐骨神经,注意保护神经纤维的完整性。

3. 制作神经标本:将分离好的坐骨神经固定在培养皿中,用生理盐水浸泡。

4. 观察神经兴奋传导:将电极连接到示波器,调整电极位置,观察神经兴奋传导时的生物电现象。

5. 电刺激神经:调整电刺激器,给予坐骨神经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观察神经兴奋传导情况。

6. 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并记录神经兴奋传导的速度、幅度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坐骨神经在电刺激下,兴奋传导速度快,传导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生物电现象。

2. 实验结果显示,神经兴奋传导速度与电刺激强度呈正相关,即电刺激强度越大,神经兴奋传导速度越快。

3. 实验结果还显示,神经兴奋传导过程中,生物电幅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了蛙坐骨神经,观察到了神经兴奋传导的生物电现象。

2. 通过电刺激神经,验证了神经兴奋传导的速度与电刺激强度呈正相关。

3. 本实验有助于加深对神经兴奋传导原理的理解,为生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神经兴奋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神经纤维的完整性等。

2.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神经纤维的完整性,避免损伤神经。

蛙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蛙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蛙肌肉收缩实验报告====================引言肌肉收缩是动物运动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通过刺激神经,肌肉能够产生收缩和舒张的反应。

蛙肌肉收缩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蛙肌肉收缩的影响,并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深入探讨肌肉收缩的机理。

材料和方法材料- 实验蛙:5只新鲜活体蛙- 实验台- 刺激仪- 计时器- 注射器和生理盐水- 实验记录表方法1. 将蛙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肌肉暴露在外,并保持肌肉湿润。

2. 使用刺激仪刺激蛙肌肉,刺激强度可通过调节刺激仪的电流大小控制。

3. 选择一块适合的蛙肌肉进行实验,将电极贴于其表面,确保刺激点与电极紧密贴合。

4. 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记录下实验条件。

5. 开始实验后,使用计时器记录下每次蛙肌肉收缩开始的时间,并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

6. 实验结束后,清洗实验台及仪器,处理实验蛙。

结果和讨论数据记录实验次数刺激强度(mA)刺激频率(次/秒)肌肉收缩时间(秒)-1 2 1 0.52 4 2 0.63 6 3 0.94 8 4 1.25 10 5 1.5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蛙肌肉收缩的时间逐渐延长。

2.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蛙肌肉收缩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3.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蛙肌肉收缩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即刺激强度和频率越高,蛙肌肉收缩的时间越长。

讨论和分析蛙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刺激仪通过刺激蛙肌肉表面的神经末梢,使神经传递肌肉收缩指令,从而触发肌肉收缩反应。

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模拟了不同的神经信号强度和频率,观察其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刺激强度是指刺激仪输出的电流大小,理论上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的力度越大,持续时间也会相对延长。

这是因为较大的刺激强度能够引发更多神经元的兴奋,使肌肉获得更强的收缩信号。

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蛙肌肉收缩的时间逐渐延长。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引言:肌肉收缩是生物体运动的基础,而骨骼肌是人体最常见的肌肉类型。

为了深入了解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我们进行了一项蛙骨骼肌收缩实验。

本实验旨在观察蛙骨骼肌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情况,并分析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新鲜的蛙腿肌肉作为实验材料,将其取出并清洗干净。

同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生理盐水、电极、刺激电源等设备。

2. 实验步骤:a. 将蛙腿肌肉放置在实验盘中,并用生理盐水保持其湿润。

b. 将电极插入蛙腿肌肉中,一个作为刺激电极,另一个作为接地电极。

c. 调节刺激电源的电流强度,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记录下每个强度下蛙腿肌肉的收缩情况。

d. 观察蛙腿肌肉的收缩情况,并记录下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蛙腿肌肉在不同刺激强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收缩情况。

当刺激强度较小时,肌肉没有明显的收缩反应;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开始出现轻微的收缩,直至最大收缩。

在最大收缩状态下,肌肉呈现出紧绷的状态,且无法再进一步收缩。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刺激强度对蛙骨骼肌收缩有直接影响。

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的程度越明显。

这是因为刺激强度的增加导致了神经冲动的传导增强,从而促使肌肉纤维的收缩。

2. 蛙骨骼肌具有最大收缩限度。

一旦肌肉达到最大收缩状态,无论刺激强度再大,肌肉都无法进一步收缩。

这是因为肌肉纤维在最大收缩状态下已经达到了最大的重叠程度,无法再进一步重叠。

3. 蛙骨骼肌的收缩是通过神经冲动引起的。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刺激电极向蛙骨骼肌传递电流,从而模拟神经冲动的传导。

这表明神经冲动在肌肉收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蛙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刺激强度、最大收缩限度以及神经冲动都是影响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研究肌肉收缩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运动过程,并为临床医学和运动科学提供理论依据。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以下是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按照科学实验报告格式书写:摘要:本实验旨在观察蛙骨骼肌在不同刺激强度下的收缩情况。

通过给蛙腿肌肉施加电刺激,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并分析了数据的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蛙骨骼肌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当刺激强度过高时反而会导致蛙骨骼肌的疲劳。

实验设计:为了研究蛙骨骼肌的收缩情况,我们选取了10只健康的蛙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不同刺激强度下记录蛙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蛙骨骼肌电刺激装置和数据采集设备,以记录收缩曲线和数据。

实验步骤:1. 选取10只健康蛙,将它们放置在实验台上。

2. 通过电极将电刺激传递到蛙腿肌肉,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刺激强度。

3. 通过电极记录肌肉收缩的曲线和数据。

4.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足够的数据。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强度下蛙骨骼肌的收缩情况,并计算出了平均值和标准差。

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当刺激强度从0.1V 逐渐增加到1.0V时,蛙骨骼肌的收缩可以逐渐增强。

但当刺激强度超过1.5V时,蛙骨骼肌反而会逐渐疲劳,收缩力度逐渐减弱。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刺激强度(V)平均收缩幅度(mm)标准差(mm)0.1 1.4 0.20.5 2.8 0.31.0 4.6 0.41.5 5.2 0.52.0 4.8 0.5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蛙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可以逐渐增强,但同时也对刺激强度有一定的限制。

当刺激强度过高时,会导致蛙骨骼肌的疲劳。

这一结果说明了在蛙骨骼肌的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刺激强度的选择,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训练效果的提升。

蛙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蛙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蛙神经肌肉实验报告蛙神经肌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蛙神经肌肉的实验研究,探索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原理,深入了解神经传递的过程以及肌肉收缩的机制。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蛙、生理盐水、刀具、电极、电源、示波器等。

方法:首先,将蛙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生理盐水浸泡蛙的后腿,以保持组织的湿润。

然后,小心地剥离蛙的皮肤,暴露出神经和肌肉。

接下来,用电极刺激蛙的神经,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并记录下来。

最后,通过改变刺激的电压和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电极刺激到蛙的神经时,肌肉会出现收缩现象。

通过改变电压和频率,我们发现肌肉的收缩程度和频率都会随之变化。

当电压较低时,肌肉的收缩较弱,而当电压较高时,肌肉的收缩则更加明显。

此外,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的收缩也相对较慢,而当刺激频率较高时,肌肉的收缩则更加迅速。

实验讨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神经肌肉系统是通过神经传递来控制肌肉的收缩。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会释放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会传递给肌肉,引发肌肉的收缩。

而电极在实验中的作用就是模拟神经传递过程,通过电刺激来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引发肌肉的收缩。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压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电压的增加会导致肌肉收缩的程度增加,而频率的增加则会导致肌肉收缩的速度增加。

这说明肌肉的收缩是与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密切相关的。

这个发现对于理解肌肉的生理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对蛙神经肌肉的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神经肌肉系统是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来控制肌肉的收缩。

电压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程度和速度有影响。

这些发现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肌肉收缩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神经肌肉系统的认识,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系统,它在人体运动和其他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蛙坐骨神经干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性,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测定方法和技巧,学习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和分析方法,深入了解神经传导的基本机理。

实验原理:蛙坐骨神经干是神经传导的重要组织,由大量神经纤维构成,是神经冲动的传递通路。

神经冲动传导是指类似于电流的生物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靶细胞上的过程。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产生动作电位,反映神经冲动的传递情况。

动作电位的测量是研究神经传导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验器材:蛙、麻醉器,放大器,隔离器,逆止器,刺激极,探针极,银线,电极膏,实验记录纸等。

实验步骤:1、用适量麻醉剂将蛙麻醉。

2、用剪刀剪去蛙的一部分肌肉,找到大约5毫米左右的坐骨神经干,用银线轻轻固定。

3、将刺激极粘在蛙的大腿部肌肉上,将探针极插入神经干上。

4、将放大器、隔离器、逆止器与刺激极、探针极连接。

5、调整隔离器、逆止器、放大器的参数,使所测波形在记录纸上清晰可见且无噪音干扰。

6、改变刺激极输入电量的大小,记录神经肌肉接头的相应电位。

反复测量并记录数据。

7、根据神经肌肉接头产生的电位波形特征和输入电量的大小,计算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测量了神经肌肉接头产生的电位波形特征和输入电量的大小,计算了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蛙坐骨神经干的生理特性和传导速度,深入了解神经传导机制的基本机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机理,掌握了神经肌肉接头测定方法和技巧,学习了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计算方法。

同时,还深刻认识到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重要性,要时刻保持实验室的安全和高效运作。

蛙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蛙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3. 探讨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兴奋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播,肌肉收缩是指肌肉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收缩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刺激蛙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从而了解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蛙、任氏液、蛙板、蛙钉、手术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刺激器等。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电子刺激器、张力换能器、肌动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取蛙一只,用任氏液浸泡,使其麻醉。

(2)在蛙板上固定蛙,用手术剪剪开皮肤,暴露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3)用眼科镊夹住坐骨神经,用手术剪剪下一段,并剥去外膜,使其裸露。

(4)用金属探针从坐骨神经的近端向远端插入,使其与腓肠肌相连。

(5)将腓肠肌与肌动器相连,记录肌肉的收缩情况。

2.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1)设置不同的刺激强度,分别对坐骨神经进行刺激。

(2)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记录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3)分析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3.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1)设置不同的刺激频率,分别对坐骨神经进行刺激。

(2)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记录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3)分析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大。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值时,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大。

六、实验结论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可行,可以用于研究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蛙肌肉神经综合实验报告

蛙肌肉神经综合实验报告

蛙肌肉神经综合实验报告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和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骨骼肌收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2.掌握蛙类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3.学习电生理实验方法4.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5.学习测定蟾蜍或蛙坐骨神经干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方法6.学习测定神经干不应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8.分析单收缩过程的三个时期9.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10.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11.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二、实验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法处理牛蛙:一手握住牛蛙,另一手使用毁髓针从枕骨大孔处插入,戳断脊髓后,将毁髓针横置伸入颅腔捣毁脑,再反向找到脊椎管,将毁髓针伸入捣毁脊髓。

处理后检查牛蛙四肢是否完全松弛。

2.制备牛蛙坐骨神经干标本:将牛蛙背面朝上,在前肢的水平处将牛蛙脊椎骨剪断,随后沿身体两侧向下剪开,将牛蛙内脏清理出去,剥皮后,只保留牛蛙的背部以及两腿。

沿牛蛙背部脊椎骨的中间剪开,将牛蛙一分为二,随后将一只蛙腿订置于蛙板上。

用玻璃针分隔蛙腿肌肉找到坐骨神经干,并将其剥离出,剥离过程中可翻转蛙腿,保证神经完整。

剪去神经干上的其他分支,最终保留坐骨神经干,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部分脊柱,另一头用棉线打结后,提出坐骨神经干标本。

过程中注意金属器械不要压碰、触及、损伤神经,可用任氏液湿润标本,避免神经干燥失效。

3.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测定:将牛蛙坐骨神经干标本置于仪器上,连接电脑,调节合适的参数进行实验。

3.1刺激强度与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的关系: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刚刚出现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为阈刺激。

在阈刺激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双相,而且其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增大时的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

3.2双向动作电位参数的测量:在最大刺激下,测出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时程和幅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吴月婷同组:陈金纯实验日期: 2016年3月23日室温:20℃
蛙坐骨神经电刺激下的肌肉收缩
一、目的
学习蛙坐骨神经电位传导和肌肉兴奋的特点。

二、原理
给予电刺激的强度增加,兴奋的神经元数量增加,肌肉收缩强度增大。

电刺激的频率增加,在肌肉收缩频率增加,表现为强直收缩。

三、步骤(略)
四、结果
如图1所示,当电刺激强度达到0.04V时,肌肉出现收缩,并且随着刺激电压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幅度也增大。

当电压达到0.08V时,肌肉收缩幅度稳定,所有神经元兴奋。

如图2所示,当电刺激频率为1Hz时,出现单个峰,随着频率的增加,多个峰出现叠加,表明肌肉在舒张前又开始了收缩。

当刺激频率达到21Hz时,肌肉表现为强直收缩。

图1 肌肉收缩幅度和电刺激强度的关系图2 肌肉收缩幅度和电刺激频率的关系
肌肉收缩的幅度随着电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坐骨神经是有许多神经元组成的,电刺激强度的增大,使得兴奋的神经元的数量增加,传递到肌肉,兴奋的肌肉细胞的数量增加,引起肌肉收缩幅度的增大。

当所有的神经元都兴奋时,增加刺激的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加。

电刺激的频率增加时,肌肉收缩的频率也相应增加。

当肌肉再一次的收缩落在前一次的收缩峰时,表现为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是由于持续刺激下,肌浆网中钙离子浓度持续比较高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