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的七言绝句《稻田》赏析

合集下载

描述稻田风景的优美古诗

描述稻田风景的优美古诗

描述稻田风景的优美古诗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衍生注释:“惊鹊”:惊醒了枝头的喜鹊。

“鸣蝉”:蝉叫声。

“稻花香”:水稻散发的香气。

“丰年”:丰收的年景。

二、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夜景图。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

稻花香中传来人们谈论丰收的声音,还有那一片此起彼伏的蛙声,烘托出夏夜的热闹与喜悦。

天上的星星稀疏,山前飘着几点小雨,更是增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

最后作者在寻找旧时茅店时的“路转溪桥忽见”,给人一种惊喜之感。

整首词语言通俗,意境优美,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夏夜之中。

三、作者介绍: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四、运用片段:在那个夏日的夜晚,我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眼前的景象不正是辛弃疾笔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吗?微风拂过,稻穗轻轻摇曳,那醉人的香气让我沉醉。

我闭上眼睛,倾听着那一声声欢快的蛙鸣,仿佛能看到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难道这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吗?原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衍生注释:“陂”:池塘。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漪”:水波。

“腔”:曲调。

“信口”:随口。

二、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先描绘了一幅池塘满溢、青草茂盛的景象,接着展现了落日与山峦相互映衬,倒映在水中的画面,优美而宁静。

随后,牧童悠然地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短笛,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活泼与灵动。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乡村傍晚的闲适与自在,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

三、作者介绍: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我想知道关于稻田的古诗

我想知道关于稻田的古诗

我想知道关于稻田的古诗1、《稻田》唐代:韦庄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译文: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直接云天。

在这绿色海洋的上空,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宛如飞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画屏。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3、《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魏晋:陶渊明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译文: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

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

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

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

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4、《社日》唐代: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

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

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

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5、《新凉》宋代:徐玑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赞美稻田画的七律诗

赞美稻田画的七律诗

赞美稻田画的七律诗《稻田》 - 诗题:《稻田》 - 作者:韦庄(唐) - 诗文: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新凉》 - 诗题:《新凉》 - 作者:徐玑(宋) - 诗文: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横溪堂春晓》 - 诗题:《横溪堂春晓》 - 作者:虞似良(宋) - 诗文: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村晚》 - 诗题:《村晚》 - 作者:雷震(宋) - 诗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诗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作者:辛弃疾(宋)- 诗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日田家杂咏》 - 诗题:《秋日田家杂咏》 - 作者:黄燮清(清) - 诗文: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社日》 - 诗题:《社日》 - 作者:王驾(唐) - 诗文: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江村即事》 - 诗题:《江村即事》 - 作者:司空曙(唐) - 诗文: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观田家》 - 诗题:《观田家》 - 作者:韦应物(唐) - 诗文: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稻田古诗意思

稻田古诗意思

稻田古诗意思
嘿,朋友!你知道稻田古诗到底是啥意思不?就像杜牧写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描绘的不就是在那飘着稻花香气的田野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还传来阵阵蛙声的美好场景吗?这难道不令人心生向往?
再比如说,韦庄的“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那满坡的绿波春浪,还有那长得肥肥壮壮的水稻,你能想象出那是怎样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吗?这可不就是在夸赞稻田的肥沃和丰收的希望嘛!
像这样的稻田古诗还有好多好多,它们可不只是简单地描绘稻田的样子。

难道你不觉得它们更像是诗人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有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歌颂,都一股脑儿地装进了这些诗句里吗?
我觉得呀,稻田古诗就是一扇能让我们穿越时空,看到古代田园风光,感受到古人情感的神奇窗户!。

韦庄《稻田》原文译文鉴赏

韦庄《稻田》原文译文鉴赏

韦庄《稻田》原文|译文|鉴赏《稻田》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不啻于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而且这首诗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流露出作者愉悦之情。

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稻田》原文唐代:韦庄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译文及注释译文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滔田肥。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注释前陂(bēi):前面的池塘。

连云:一望无际好象同云相连。

(禾罢,bà)稏(yà):水稻的别称。

千点雪:白色鹭鹭落入绿色水田中,如同千点雪花一样。

破烟:穿过烟云。

画屏:把前面的景象当成一幅画屏。

鉴赏《稻田》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就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展示了创作背景所述的社会现实,间接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愉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

写景诗为人称道的是“诗中有画”,即用语言的勾勒描绘把周围的景物如画一般的状态呈现出来,这首诗即达到了这样的这样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

这幅画的近景是满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

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

池中的绿水和周围稻田,通过“极目”二字联系起来,使得画面无比开阔。

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置身此间,是何等心旷神怡。

同时,诗人又把眼前池塘和天上的白鹭,通过一个“飞”字巧妙地联起来。

这样,就使得近景和远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地面空间浑然一体。

在这幅图画中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描写了划破静寂的动态。

前边说的清水池塘,连天的稻田,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又将如同“千点雪’的白鹭摄入画面,用一个“飞”字突然使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

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

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堪称佳作。

这样,诗的意境便更加深邃而耐人寻味了。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赏析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赏析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赏析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篇一《稻田》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翻译】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滔田肥。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上小搂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翻译】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

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

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台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翻译】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思帝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篇二《应天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描写稻田的优美诗句古诗

描写稻田的优美诗句古诗

描写稻田的优美诗句古诗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就像在乡村的夜晚,老张和老李坐在院子里,老张说:“你听听,这蛙声,还有这稻花香,不就像诗里说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嘛,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2.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密的树荫中黄鹂婉转啼鸣。

在田野边,小朋友们兴奋地指着天空说:“看呀,那白鹭飞起来多漂亮,这景色不就像诗里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嘛。

”3.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

”韦庄《稻田》。

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稻田,水稻长得茂茂盛盛。

在田边的小路上,游客感慨道:“这稻田一望无际,多壮观呀,不就像诗里说的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嘛。

”4.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在农舍前,主人看着稻田说:“咱这稻田有这山水环绕,不就像诗里写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嘛,多美的地方。

”5.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崔道融《田上》。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在雨中的稻田里,农民伯伯边劳作边说:“咱这辛苦种地,不就和诗里一样嘛,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6.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

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

在打谷场上,人们忙碌着说:“这打稻的场景,不就是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嘛。

”7.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十里平畴,稻穗已黄,香气弥漫。

有槿花为篱,青竹作屏,还有垂垂山果,挂着青黄相间的颜色。

《稻田》韦庄唐诗鉴赏

《稻田》韦庄唐诗鉴赏

《稻田》韦庄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稻田》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不啻于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直接云天。

在这绿色海洋的上空,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宛如飞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画屏,这首诗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流露出作者愉悦之情。

【原文】稻田绿波春浪满前陂⑴,更被鹭鹚千点雪⑶,破烟来入画屏飞⑷。

【注释】⑴前陂(bēi):前面的池塘。

bà)稏(yà):水稻的别称。

⑶千点雪:白色鹭鹭落入绿色水田中,如同千点雪花一样。

⑷破烟:穿过烟云。

画屏:把前面的景象当成一幅画屏。

【白话译文】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滔田肥。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创作背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使黄河和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而长江流域,尤其是蜀地却较少遭战乱浩劫,人民生活安定。

韦庄六十六岁仕西蜀,为蜀主王建所倚重,七十二岁助王建称帝,晚年生活富足安定,遂创作此诗。

【赏析】《稻田》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就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展示了创作背景所述的社会现实,间接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愉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

写景诗为人称道的是“诗中有画”,即用语言的勾勒描绘把周围的景物如画一般的状态呈现出来,这首诗即达到了这样的这样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

这幅画的近景是满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

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

池中的绿水和周围稻田,通过“极目”二字联系起来,使得画面无比开阔。

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置身此间,是何等心旷神怡。

同时,诗人又把眼前池塘和天上的白鹭,通过一个“飞”字巧妙地联起来。

这样,就使得近景和远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地面空间浑然一体。

在这幅图画中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描写了划破静寂的动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庄的七言绝句《稻田》赏析
《稻田》
唐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x稏胖。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田间风光,诗中有画,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x稏胖”两句,描写的是画面的近景:强壮的稻禾长势喜人,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与云天相接。

而后两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描写的则是画面的远景:碧波荡漾的稻田之上飞有千万只鹭鹚,它们像点点飞舞的白雪,冲破了烟云而飞到了画屏之中。

于是,清水池塘、连天的稻田还有雪白的鸥鹭就组成了一幅宁静淡雅的水墨画。

“极目”二字,使得画面无比开阔,令人心旷神怡;“破烟”则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令人振奋不已;一个“飞”字,突然使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

置身于这种和谐自然的画面中,诗人心中的喜悦也自然流露出来。

扩展阅读:韦庄的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宋代张唐英曾高度评价其:“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乾宁元年(894年)韦庄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

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韦庄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

扩展阅读:韦庄的文学地位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

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

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宽敞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

《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

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

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

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

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

他以近体诗见长。

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
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