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并记忆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形特点;2.能够理解文学作品描绘的自然景色,提高阅读推理能力;3.能够了解并掌握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作品描绘的自然景色;2.分析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推理作者的主旨和情感;2.辨析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小黑板、笔;2.学生:听课笔记、课堂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密西西比河风光。

2.出示图片或视频:美国密西西比河的自然风光图片或短视频。

3.引导学生说出图片或视频中的自然景色。

2. 审读文本1.教师分发阅读材料:《小王子和密西西比河》。

2.学生们个别阅读文本,整体阅读发现文本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文中描写的密西西比河有哪些地理特征?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这些特征表达了哪些情感?”/3. 分析文本1.教师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探究这篇文学作品,“小王子和密西西比河”。

2.分角度进行阅读,如语言技巧、情感、描写自然风光等。

3.教师指导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完成探究文本的目标。

4. 总结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学作品会描写自然景色?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哪些思想和情感?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世界和感受生活?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欣赏自然风光。

六、教学反思密西西比河风光是一篇文学作品,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紧凑的课堂时间内,我们需要通过推理和分析等方法来探究文本,从中获得生活和思想的启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多样的探究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使他们能够在文学阅读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和分析探究,借此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欣赏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感受。

第二章: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流经地区。

2.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

2.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

学生听讲并提问。

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地理特征的练习题。

第三章:密西西比河的历史与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河流的重要性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听讲并提问。

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练习题。

第四章: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

4.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

学生听讲并提问。

4.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生态环境的练习题。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和活动。

5.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

5.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

学生听讲并提问。

5.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旅游资源的练习题。

第六章:密西西比河的艺术与文学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在艺术与文学中的地位,包括相关的诗歌、小说和歌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6.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在艺术与文学中的作品和作者。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密西西比河风光教科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密西西比河风光教科版
为实现以上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阅读理解训练、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和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2.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河上生活场景,增进课堂氛围。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和合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并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考进展,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和合作。
2.设计小组任务,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充分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优势。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学习本课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旅游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绘本为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图片,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学习本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1.学生观看PPT,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学生阅读绘本《绿色圣路易斯》,体验旅游的乐趣,了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3.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或心愿,学会以欣赏的态度面对世界。

三、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PPT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主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去过其他城市或国家旅行过?你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城市文化?为什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与类似背景的同学互动。

学习1.阅读绘本《绿色圣路易斯》,了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风景。

2.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文章中哪些语言表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让你更好地体会到故事情节?将你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分享给大家。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大家总结和评价本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拓展1.学生分组或个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想去的地方,要求介绍目的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用刚才学到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概括介绍。

2.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感受世界的美好,学会从欣赏的角度看待一切。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旨在通过欣赏绘本和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美国著名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沿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知识目标: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

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

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

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教案: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材: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点和风光。

2. 学会运用描写性词语,描述河流的特点和美景。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运用描写性词语,描述河流的特点和美景。

教学难点:1. 学生在描述河流的特点和美景时如何运用描写性词语。

2.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发现课文中的隐含信息。

教具准备:1. 课文《密西西比河风光》2. 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关于密西西比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密西西比河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密西西比河有什么特点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描写河流的美景?3.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Step 2 阅读(2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密西西比河风光》,并标注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学生阅读完成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标注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整理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隐含信息。

Step 3 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点和风光。

2. 提醒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注意适当运用描写性词语,让描述更加生动。

Step 4 创作(2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河流进行观察和描写。

2. 学生利用所学的描写性词语,撰写一篇描写所观察河流特点和美景的文章。

3. 学生修改并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对方建议和意见。

Step 5 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对河流的描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们学到了哪些描写性词语?2.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Step 6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河流进行观察和描写。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密西西比河的简介。

2.熟悉课文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受运用修辞所展示的语言魅力。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重点】按顺序介绍景物的写作思路。

【难点】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查找作者夏多勃里昂的资料和密西西比河的资料,搜集有关河的诗词。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字词积累语音字形词义夏多勃里昂的资料和密西西比河的资料与写河的诗句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学习要点】学习有关夏多勃里昂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把握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按顺序介绍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一、诗词引读背诵与河有关的诗词。

二、走进新课昨天我们被奔腾呼啸、汹涌澎湃的黄河所震撼,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着华夏儿女,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这节课我们就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原野风光!一、诗词引读学生背诵课前搜集到的诗词。

其他同学边听边积累。

二、导入新课教师激情导入,并出示密西西比河图片。

三、预习检测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旖旎()逶迤()踌躇()满志棕榈()媲美()酩酊()熠熠()踟蹰()聒()噪俯瞰()魅力()啁啾()2.解释下列词语:旖旎逶迤踌躇满志媲美3.填空:《密西西比河风光》作者,国作家,浪漫主义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著有小说《》和散文集《》等,本文选自《》。

4.根据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简介一下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风光》阅读教案分享

《密西西比河风光》阅读教案分享

《密西西比河风光》阅读教案分享一、教材课标*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教学目标)1.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scenery along the Mississippi River.e reading skills to comprehend the texts.3.Improve reading skills of skimming, scanning, and prediction.4.Develop students’ interes ts in the natural scenery.5.Learn vocabulary and idioms about the Mississippi River.*Key and difficult points(重点与难点)1.Key Poin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2.Difficult point: Vocabulary and idioms in the passage.*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1.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2.Text-based teaching.3.Interactive teaching.二、教学内容安排*The First Period(第一课时)1.Introduction (5 min)A. Ask the students if they have heard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B. Show pictures of the river and ask the students totalk about the scenery.C. Introduce the passage and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ey will read about the scenery along the Mississippi River.2.Pre-reading activities (5 min)A. Ask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B. Show the cover of the passag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of some words related to the cover.3.Reading comprehension (20 min)A.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silently.B.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C. Ask the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 key points of the passage.4.Post-reading activities (10 min)A.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paragraph summarizing the passage.B. Ask the students to identify and explain the meanings of the vocabulary and idioms.*The Second Period (第二课时)5.Vocabulary and idioms (20 min)A. Introduce the meaning of the vocabulary and idioms.B. Ask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vocabulary and idioms in sentences.C.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usage of the vocabulary and idioms.6.Reading skills (20 min)A. Introduce the skills of skimming, scanning, and prediction.B.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skills with the passage.C. Ask the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methods of using the skills.7.Review and conclusion (10 min)A. Review the vocabulary, idioms and reading skills.B.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Mississippi River.C. Re-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scenery.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说明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生课试教教案
备课时间2021年3月2日
教学课题
《密西西比河风光》
年级班次
六(4)班
授课时间
2021年3月4日
课时数
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密西西比河的美丽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4)感悟密西西比河的美。 读读这些写景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6)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大自然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四、布置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密西西比河风光,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二、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反义词:
3、课时作业。
教学后记
一篇课文承载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是很多的,一节课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囊括进去,这时就要学会“做减法”,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最需要什么,他们可以接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等等,尽可能多地剔除那些不需要教的,才能使教学内容提炼得很精粹任务规定得很集中,避免了繁杂。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法设计
导引法
课型
第一课时
教具
1.读不同作家写大自然的作品。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及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包含板书设计及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处理等)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观。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