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文化概述
古滇名城景点

古滇名城景点摘要:1.古滇名城景点概述2.古滇名城的历史文化背景3.古滇名城的著名景点介绍4.旅游指南:如何更好地游览古滇名城正文:古滇名城,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它见证了滇国的兴衰,自秦汉时期以来,便成为滇族、爨族、南诏、大理国等历史时期的都城,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滇名城,了解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探访那些著名的景点。
古滇名城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 年,当时楚国将领庄蹻率领部队来到滇池地区,建立了古滇国。
古滇国历时500 余年,历经了滇族、爨族、南诏、大理国等历史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滇名城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研究滇文化的重要遗址。
古滇名城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滇王宫。
滇王宫是古滇国的皇家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78 年,占地面积约30 余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群巍峨壮观,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滇族的建筑艺术。
此外,还有滇国宰相府、太和寺、金刚塔等景点,它们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古滇名城的璀璨文化景观。
游览古滇名城,不妨参考以下旅游指南:首先,可以参观滇王宫,领略古滇国皇家宫殿的气派;接着,游览滇国宰相府,了解滇国政治体制和权力运作;然后,到太和寺感受一下古滇国的宗教文化;最后,参观金刚塔,欣赏这座具有神秘色彩的古建筑。
当然,游览过程中,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过桥米线、云南菜肴等,感受滇菜的美味。
总之,古滇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游览古滇名城,不仅能让我们领略滇国历史的辉煌,还能感受到古滇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滇国的传说

古滇国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古代国家,其疆域范围大致包括现在的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部。
古滇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古滇国的青铜文化。
古滇国的传说中,有一位名叫庄蹻的王子,他是一位英勇善战、聪明机智的领袖。
庄蹻在古滇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并成为了古滇国的国王。
在他的领导下,古滇国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许多国家和民族前来贸易和交流。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是该国最为著名的文化之一。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使用的一种金属器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古滇国的青铜器制作技艺十分精湛,各种形态逼真的动物、人物和场景等青铜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青铜艺术品不仅是古滇国文化的代表,也是该国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在古滇国的传说中,还有许多神秘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为神秘的是古滇国的“滇池之谜”。
滇池是古滇国境内的一座湖泊,被认为是古滇国先民最早的定居地之一。
然而,关于滇池的形成和用途,却有许多神秘的传说。
据说,在古滇国时期,有一位神秘的“水神”掌控着滇池的水源和命运,而古滇国的人民则要向他祭祀和祈求平安和丰收。
除了青铜文化和“滇池之谜”,古滇国还有许多其他神秘的文化遗产。
例如,古滇国的墓葬文化也是该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滇国的墓葬中,有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古滇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反映了该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在古滇国的传说中,还有许多神秘的神话和故事。
例如,“牛虎灵”的故事,传说中有一位名叫“虎”的神灵,他不仅是古滇国人民的保护神,也是该国农业和畜牧业的象征。
在古滇国的神话和传说中,人们相信通过祭祀和祈求这位神灵,可以获得平安、丰收和幸福。
总之,古滇国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国家,其文化和传说不仅见证了该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反映了该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传说和文化遗产将继续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昆明古滇名城古滇之门介绍

昆明古滇名城古滇之门介绍
昆明古滇名城是昆明市内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景观
区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便是古滇之门。
古滇之门始建于清代,是昆明古城南门之一,也是城墙上唯一一座砖石结构的城门。
古滇之门呈“凸”字形,门楼高约16米,门洞宽8米,门楼上方还有两座瞭望台,整座建筑设计简洁大方,古朴典雅。
门洞内部设有三个门洞,中间的门洞为正门,两侧门洞为侧门。
门顶上方嵌有石匾,上书“古滇之门”四个大字,气势恢弘,格外引人注目。
在历史上,古滇之门曾经是昆明城南部的重要门户,也是通往云南其他地区的重要出口,是昆明市内流传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现在,古滇之门已经成为了昆明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昆明城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也能够享受到现代昆明城市的美丽与便利。
- 1 -。
《古滇文化》

江川路居光坟头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抚仙湖向南两千米,便是光坟头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漫山遍野的螺壳
众多的文物,经断代属于新石器石器,表现了当时人 王 国的背景。他们极为精美工艺水平极 高其风格和造型与中原地区的文化绝 无相同之处,是一种在独立的地域中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毫不逊色的文明。
古滇国文化的界定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要求,所有这 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 腰傣,两一个就是铜鼓。
铜鼓
铜鼓是古滇文化的一个重要证据 年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其起源地。 铜鼓,由实用器具逐步演变成礼 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利和实 力的象征。
李家山青铜文化和三星堆青铜文化的类似之处 三星堆文化目前被认为是长江文明的起源。 李家山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古滇文化
江川路居甘棠箐文化遗址 江川路居光坟头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李家山青铜文化 澄江金莲山
江川路居甘棠箐文化遗址
江川路居甘棠菁化石断代迄今大约多少年?
千 年 文 化 古 村 甘 棠 景 区
甘棠箐旧石器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化石、石器,品种丰 富,在云南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呼吸时旧石器时代无证可考的空白, 为云南省在认识早更新世时代的文化遗址增添了不可 多得的实物资料,唯i我国旧石器早期文化的研究提供 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
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
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滇国曾长期藏身 于历史尘埃之中,因此显得更加神秘而离奇。
古滇国文化留给世人无数谜团。
澄江金莲山
金莲山是澄江县右所镇旧城村东侧的一座小山包,是玉溪 境内青铜器时代最大的古墓群。
墓葬中的出土文物主要包括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兵器三 大类。
古滇国青铜文化发展历史

古滇国青铜文化发展历史古滇国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概述古滇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
1. 起源和初期发展古滇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
当时,滇池地区的原始居民开始使用青铜器,并通过冶炼技术的发展逐渐改进了制作工艺。
这一时期主要以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为主要特征。
2. 高度繁荣期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500年是古滇国青铜文化的高度繁荣期。
在这个时期,古滇国人民的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
这些器物不仅在形制上独具特色,还融入了当地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展现了古滇国的独特艺术风貌。
3. 影响与传承古滇国青铜文化不仅在当地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对周边地区造成了积极的影响。
它为滇池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共同体,同时也促进了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青铜文化的核心技术和艺术风格在后来的时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古滇国青铜文化的保护和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关机构和学者们积极参与到古滇国青铜文化的保护、考古和研究工作中,为后人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结:古滇国青铜文化经历了起源和初期发展、高度繁荣期、影响与传承等阶段。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展现了古滇国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特点。
同时,古滇国青铜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身份认同和文化共同体,并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
古滇国青铜文化的保护和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为后人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秀美古滇名城简介

秀美古滇名城简介秀美古滇名城简介1. 历史悠久的大理古城大理古城,又名大理镇,是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处古镇。
大理古城位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大理古城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有人居住,是滇南地区的首府和商贾云集之地。
如今,这里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古朴的白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2. 展现古老文化的建筑大理古城的建筑风格多样,主要有汉、白族和藏族等建筑风格。
这里的建筑多以木材为主,采用石板、灰瓦、青石、竹、木棍等材料建造,整个古镇呈现出一种非常原始的自然风情。
在古城内,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三塔寺、南诏风情园、古城墙等。
三塔寺得名于寺内三座塔,是大理古城内保存最完好的古老建筑之一。
3. 传承独特的白族文化大理古城保存了许多白族传统文化和民俗,如白族三道茶、白族舞蹈、白族织锦等,这些都是当地民众几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宝藏。
同时,大理古城每年还会举办白族节日庆典和民俗表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4. 深入了解白族文化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大理古城的白族文化,可以前往附近的白族村寨游览。
这里的白族民居非常具有代表性,外观极具白族特色,大多数是木质结构、青瓦黑墙、曲径通幽的小院子。
在白族村寨内,你还可以体验白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欣赏白族舞蹈表演等。
5. 美食之旅到大理古城旅游,怎么能少了美食之旅呢?这里拥有许多独特的美食,如烤乳猪、酸汤鱼、烤菜和百合等,尤其是白族三道茶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你可以在大理古城内的小吃摊上品尝到各种特色小吃,也可以前往当地的大型商场和餐厅尝试更多美食。
总之,大理古城是一处展现古老文化和传统民俗的瑰宝,来到这里,你可以品味美食、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更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古滇国历史渊源及研究现状

这里是关于古滇国历史渊源及研究现状的简要概述:
古滇国是中国西南地区古代一个重要的国家,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古滇国位于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古滇人是古代百越族的一个重要族群。
古滇国形成的历史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1. 春秋时期,这里居住着许多古代百越族部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
2. 战国时期,居住在滇池、昆明附近的各族逐渐联合,形成了以曲靖为中心的古国滇。
3. 秦汉时期,古滇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是西南地区一个局部强大的国家。
4. 东汉时期,古滇国进入鼎盛时期,范围最大时东至今四川,西至云南大理,南至越南。
目前对古滇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古滇国的地域范围和民族构成。
2. 古滇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
3. 古滇文化的特点,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
4. 古滇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及互动。
5. 古滇国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联系。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考古发现的增加,人们对古滇国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古滇文化作为中
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浅析古滇国及其青铜文化

浅析古滇国及其青铜文化作者:王丽华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5期摘要:战国至西汉时期盛极一时,东汉时期却又突然衰亡,古滇国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短暂却又灿烂的文明。
尤其是古滇国的青铜文化,更是成了独立的青铜文化类型,在艺术构思及表现手法上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古滇国人民的社会生活。
青铜文化在古滇国文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中原文明的民族文明,也向我们展示了文明的多样性及其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古滇国;青铜文化由于文献记载不详,对古滇国的研究难度较大,所以在其研究问题上存在众说纷纭的情况。
古滇国的研究不仅要对比历史文献,更重要的是结合考古发掘与之相互佐证。
从《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关于古滇国的记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晋宁石寨山滇王墓葬群、江川李家山等古墓群的发掘以及“滇王之印”的出土,证明了历史上古滇国的存在,也说明这些墓葬群及发掘的青铜文化与古滇国有关。
对此,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滇文化的研究与古滇国青铜器的发掘一样,都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到目前为止,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100余篇论文涉及到古滇国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等各个方面。
黄懿陆先生的《滇国史》将各个研究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最终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详尽地叙述了古滇国历史的各种猜测与史实证明[1]。
梁庭望在对《滇国史》的评述中表达了他对黄懿陆先生执着的钦佩和他找到突破口的欣慰[2]。
而黄懿陆在他的《古滇国历史渊源及研究现状》中则是对古滇国的由来及消亡的各种可能性做了对比研究,提出国内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未来研究的一套方法,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启示[3]。
张增祺在《滇国与滇文化》中系统地叙述了古滇国的发展由来、青铜文化、民族组成、经济及生活的构成、军事宗教以及其社会特征,让大家对古滇国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4]。
尤中在他的《古滇国、夜郎考》中对古滇国的民族成分、地域范围与其存在时间做了详尽的考证[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滇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在云南两千多年有史可稽的发展史上,曾经有一个古代国家,就是以滇池区域为中心的古滇国;有一段璀璨的文化,就是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古滇文化。
古滇国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中,与整个华夏民族一样,在祖国的西南边疆繁衍生息,开创了农牧业,冶金制造业,纺织业,建筑业,与中原、东南亚、南亚通商的国内外贸易业。
古滇国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古滇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基石,大量史籍说明,古滇国与古滇文化是云南发展史的渊源。
古滇国兴盛的农产品、畜产品、矿产品、工业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古滇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一、何谓古滇文化(概述)(一)定义古滇文化作为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名片之一,是春秋末期至东汉初期以滇池为中心,劳浸、靡莫、叟等部落融合周边兄弟民族文化、中原汉文化、楚文化、外国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
据考古人员的调查及发掘证明,在晋宁,除石寨山外,金沙山、小梁王山、大湾山、左卫山等四个滇池东南岸小山丘的地下文物蕴藏也极为丰富。
研究资料显示,以上述五座小山为主的滇池东南岸是古滇文化的重点分布区,亦即东南亚青铜文明的中心。
(二)对古滇文化的界定学界对古滇文化的界定有比较相近的认识。
从江川李家山出土墓葬的情况看,古滇文化上至战国,下至东汉时期,历时约五六百年,其地域范围为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等滇中地区,中心地带在滇池南岸至江川星云湖一线,总面积应在1-2万平方公里。
其文化特征是以滇中多民族聚居的古代文明为源,以战国末期入滇的楚将庄蹻带入的楚文化相汇合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述看,西汉以前滇池及周边地区已经进入部族社会,有着数以百计的部族和更多的尚无君长的族群聚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
”(《史记·西南夷列传》);滇池地区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古滇先民以水稻种植和渔猎为生,有比较发达的稻作文化,聚落而居,“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史记·西南夷列传》),而滇池地区西南面的广大地区则有游牧为生的昆弥等游牧民族。
这种农耕、渔猎、游牧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古滇文化的本土之源,是古滇的原生态文明,也是古滇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相区隔的重要标志。
庄蹻入滇后,将古代中国南方的楚文化带入滇池地区,建立了有封建意义的古滇政权,庄蹻本人由此称王并世袭之,滇池地区从此开始与华夏文明的主要支系开始融合。
我们将古滇文化的点定于庄蹻入滇,基本的依据就是两种古代文明由此而汇合,并共同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
古滇文化的终结点定于东汉、三国,其史实依据是此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内地的战乱和衰落,中原政权自顾不暇,对云南等西南边地的管控和联系较前大为削弱,云南大部地区逐步进入到由地方士族大姓自为自治的状态,其文化特征有别于古滇时期,也不再具有古滇文明的特征。
二、古滇文化的发源与形成过程(历史发展进程)晋宁是古滇国的都邑治所,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
据考古研究推断,古滇国约于公元前5世纪即已形成存在。
滇国时期,滇池地区的社会经济等方面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史记》记载:“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
”可见古时的滇中地区真的非常富饶。
“郡土大平敞,有原田,多长松,臬有鹦鹉、孔雀、盐池田渔之饶,金银蓄产之富”,古滇国在历史上曾一度辉煌。
公元前286年,楚人庄蹻率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用武力降服了“靡莫之属”各部落。
这时,秦军攻下了四川、贵州,截断了他回楚国的路,庄蹻便“变服,从其俗”,加入了当地民族社会行列,史书称其为“滇王”。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王朝发巴蜀兵数万人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请置吏入朝”。
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区设置了益州郡,并赐给“滇王”金印,仍令其为“长帅”。
1955——1996年,考古工作者在晋宁石寨山先后进行了共5次发掘,清理了战国晚期至东汉年初的古墓86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
这些出土文物以青铜器居多,种类有兵器、生产、生活用具、乐器、宗教器物、装饰品等。
文物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反映了古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这使国内外学术界更多地了解到了古滇文化,古滇国的历史之谜也将随着古滇文化遗物的不断涌现而越来越真相大白。
更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枚金质的“滇王之印”,有力地印证了司马迁在其《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
滇王始首善…...举国降,请置吏入朝。
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的记载。
这就使得古滇国的中心范围基本得到确定,也使得扑朔迷离的古滇文化变得清晰起来。
三、古滇文化的形态与价值(一)基本形态云南的古代文明与中原内地的古代文明各有其源。
庄蹻带来的楚文化虽然将滇池地区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并没有从总体上改变滇池地区古代文明的基本形态,反而是庄蹻本人连同所部“变服从其俗”,接受了古滇的本土文化,以至到了司马迁的时代,从内地来到古滇国的人带回去的古滇印象依然是“异俗殊风”(《史记·西南夷列传》)。
因此可以推定,古滇国文化的基本形态就是古滇先民的文化。
从出土的古滇青铜器上可以看到,古滇先民多环湖而居,占水利条件,以种植水稻为生,在这种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出现了便于水田劳作的“魋结”发型和腰扎宽带的短袖贯头衣、方便傍水而居的杆栏式建筑、便于水田锄掘的宽口铜锄;有与水田生产生态密切相关的牛神、蛙神、蛇神崇拜等原始信仰;与渔猎生活相关的虎崇拜和骑射狩猎的尚勇精神等。
这些都是古滇文化的源头要素和重要标志,也是今天发掘弘扬古滇文化必须坚持的重要形式和基本内容。
那么,庄蹻入滇对古滇文化的贡献和发展表现在哪里,古滇文化的特征在哪里?古滇青铜器记录了这种发展与贡献。
在石寨山、李家山出土的滇王墓青铜器中,多组有关祭祀活动的场景和器物透露了这种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一组滇王庙的祭祀场景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周礼》中规定的祭祀礼制。
滇王庙的功能结构都按周制的左祖右庙形制而设,配有祭祀广场、祭柱、观礼台等。
这种具有鲜明政治功能的广场的出现,标志着西周以来的中原政治文化对古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渗入与融合(易学钟《滇王庙的功能结构》)。
正是这种自战国末期而起,延绵不断的文化内核层面的长期融合,使古滇王国与同是以楚文化为承继的汉王朝具有相互亲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表现为自汉武帝起,就对滇国给予了最优的礼遇和特殊的关照,“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滇小邑,最宠焉”(《史记·西南夷列传》)。
(二)表现形式(物质载体)古滇青铜器是古滇文化存在和表达的重要形式。
古滇文化之源的滇池地区的古滇族群,都以农耕和游牧渔猎兼有的方式生产生活,特点是农牧渔业相融合。
特别是以水稻种植为根本的农耕文明,在耕作方式、建筑理念、祭祀对象等方面均显示着南方地区水利资源较好的特征。
但古滇文化有着明显异于南方其他文明的特点,有源于自身资源禀赋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理念。
云南是有色金属的王国,而滇中和滇东北则是铜与铅的富集地。
科技考古的大量成果已间接证明,早在商周时期,云南中东部的铅、铜采掘、冶炼、铸造技术就已高度发达,技艺娴熟。
据云南学者李晓岑报告,早在1983 年,中国科技大学就从河南商丘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原料中,检测分析出产自滇东北一带的铅铜原料。
此后,中、美、日科学家又联合对保存于中国、美国的部分商周青铜器进行了铅同位素检测,证明其原料均含有滇中和滇东北特有的同位素异常的铅。
而后来的三星堆青铜器原料分析也发现,其原料也来自上述同一地区。
这说明,远在商周时期云南就有发达的采矿与采掘业,产自会泽、永善等地的青铜原料,通过现在还未发现的青铜之路,源源流入中原。
由于有丰富易得的铅、铜资源,古滇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就有自己的特征。
古滇地区的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从铸造难度较大的大型铜鼓,到写真度极高的“八人猎虎”、“牛虎铜案”等群雕造型,以及大量高度写真的人物、动物的生动造型,展显着古滇在经济、文化、科技已达到的水平,使我们在没有文字文献资料的条件下,仍能通过古滇青铜器了解古滇文化的概貌。
古滇国孕育了独特的古滇文化。
古滇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充满神奇色彩的古滇青铜器,它是开启古滇文化神秘大门的钥匙。
古滇的青铜文化,是云南古代文化史上充满神奇色彩的灿烂篇章,是云南古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寨山滇国古墓群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古滇国神秘的面纱,滇王金印及大量青铜器物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它和安阳的殷墟、陕西的秦俑成为了被国际公认的三大出土奇迹。
考古界认为,“石寨山文化”以青铜文化为核心,是古滇青铜时代文明的标志和代表。
此外,元代观音洞壁画、石将军山北方天王石刻像、佛教圣地盘龙寺等文物古迹也充分印证了晋宁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
(三)文化特性古滇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广博的包容性和开放的世界性。
在其产生、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因此最终形成了一种包容性强、博大恢宏的古滇文化。
古滇文化之后产生的南诏文化、大理文化,乃至今天云南境内26个民族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都深受古滇文化的影响和滋润。
从云南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的轨迹来看,没有古滇文化,就不可能有后世的南诏文化、大理文化以及今天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
因此,古滇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龙头、纽带与桥梁作用。
古滇文化深厚的底蕴,也成就了晋宁一大批的杰出人士。
如被称为“一王、一帅、一大师”的古滇王庄跷,明朝七下西洋的海军统帅郑和,清朝诗、书、画“三绝”的担当大师。
此外,还有晋朝替父代兵平叛的“古滇花木兰”李秀,明朝“杨门六学士”之一的题书黄陵的唐琦,清代一门三代四翰林的李因培以及被袁枚赞誉为“一代闺秀之冠”的才女李含章等。
追溯古滇青铜文化谜一样的源头,可以认为,古滇文化是以云南本土多民族的原生文明为源起,以与楚汉文明的汇入融合为流变,形成的古代中国西南边地与内地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的文化典范。
这是华夏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古滇文化的精华所在,是我们今天弘扬古滇文化应坚持和强调的核心价值。
四、古滇文化的历史地位古滇国是云南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华章,是云南两千多年来发展的基础。
古滇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源头和基石,后来的爨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以及其他地方文化都是在古滇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滇文化的历史地位或者说历史价值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认定。
(一)古滇国是云南发展的社会基础两千多年前云南处于氏族社会后期和部落割据的时代,以滇池区域为中心的民族先人在部落基础上成立了奴隶制国家,这是巨大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