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

合集下载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途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珍惜食物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实物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如苹果、花生、豆子等)、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种子传播方式的动画视频。

2. 材料准备:放大镜、篮子、纸张、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2. 种子生长过程:教师展示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种子是如何生长的。

3. 种子传播方式:播放种子传播方式的动画视频,让幼儿知道种子是如何传播的。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他们知道的种子传播方式。

5. 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特点,用画笔和纸张记录下来。

6. 分享交流: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种子传播的知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设置“种子旅行”主题展示区,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和操作。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种子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食物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参与观察、讨论和操作活动。

2. 评估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程度,是否能正确描述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3. 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是否能用画笔和纸张记录种子的特点。

4. 评估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食物的意识,是否能体现在活动中。

七、安全提示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安全地观察和操作种子。

小班喜欢旅行的种子教案[精选五篇]

小班喜欢旅行的种子教案[精选五篇]

小班喜欢旅行的种子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小班喜欢旅行的种子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2、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种子的旅行三.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师:你们都去旅行过吗?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2、师: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好朋友,它们也想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3、出示PPT课件:看,谁来了?4、师:认识它们吗?谁能来说说它们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苍耳、莲子)归纳提升:蒲公英、莲子和苍耳,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

(二)、认识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1、师:这些种子都一样吗?它们有哪些区别?归纳提升: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是带钩还长刺呢。

2、师:这些小种子呀迫不及待的要开始自己的旅行了,它们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钻进土壤里,吸取着阳光和雨水,落地、生根、发芽。

但是,小种子没有手也没有脚,它们要怎样才能开始自己的旅行呢?追问: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呢?3、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蒲公英、莲、苍耳等植物的传播方式。

蒲公英旅行(1)师:咦,是谁在说话?《蒲公英的自述》: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绒绒的小花。

微风轻轻地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啊,原来是蒲公英的种子在说话,你们听清楚它说了些什么?(2)追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 归纳提升: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旅行的,风能帮助蒲公英传播种子。

苍耳旅行(1)师:苍耳旅行要靠谁来帮忙呢?(2)追问:为什么小动物能帮助苍耳去旅行?归纳提升: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所以动物和人都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凤仙花种子旅行(1)师: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非常有趣,原来许多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去旅行的。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含反思

小朋友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含反思【--中班科学教案】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喜爱旅行的种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运用肢体动作仿照表现种子的传播,初步了解植物种子不同的传播途径,愿意参加嬉戏,喜爱探究,快来看看小朋友园中班优秀科学《喜爱旅行的种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春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觉了在草丛中生长的毛茸茸的蒲公英,他们对蒲公英产生了深厚的爱好,谁见了都想伸手上去采一下。

当风儿吹来时,蒲公英会分作了很多小伞迎空飞起,白色的小伞带着坚韧的种子随风飘舞。

小朋友们也伸出小手随着小伞处处追。

追不到就会喊:老师,蒲公英飞走了,蒲公英飞走了。

我问:飞到哪里,你们知道吗?有的说:飞到天上。

有的说:飞到地上有的小朋友还问:老师小伞飞走会怎么样?。

它们究竟去了哪里?看到孩子对蒲公英产生了如此大的爱好和探究欲望,就有了设计本次活动的想法。

设计活动名称为《喜爱旅行的种子》。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植物种子不同的传播途径。

2、运用肢体动作仿照表现种子的传播。

3、愿意参加嬉戏,喜爱探究。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预备】1、活动前小朋友收集各种种子实物或图片。

2、老师事先了解一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故事《蒲公英旅行记》。

4、课件《喜爱旅行的种子》、电视机等。

5、扇子、鼓。

【活动过程】一、激发爱好。

老师引导小朋友观赏故事《蒲公英旅行记》,激起小朋友对种子的传播探究的爱好。

老师提问,小朋友沟通争论。

1、故事里讲到了谁?(蒲公英)2、它们用什么好方法让自己旅行?(利用风来让自己旅行)3、你还知道其他种子是怎样旅行的吗?二、感知探究。

1、小朋友观赏课件《喜爱旅行的种子》,一起看看自然界中的植物是用什么方式把种子传播出去的呢?蒲公英是靠风来让自己旅行的。

(风的传播)苍耳等植物会粘在动物的身上,被传送到其他地方去。

(动物的传播)豆荚等植物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弹出去旅行。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及亲身参与,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特点与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种子的珍惜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紧闭的种子2. 透明容器3. 培养土或纸巾4. 水5. 小铲子6.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辅助材料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和幼儿互动,引起他们对种子的兴趣,询问幼儿是否见过、了解过种子,并简要介绍种子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展示紧闭的种子,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或猜测种子内部的结构。

步骤二:观察种子(10分钟)1. 向幼儿展示透明容器中的种子,让他们仔细观察,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种子的大小、颜色等特征。

2.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外部的各种部分(如种皮、种芽等),并与日常见到的植物进行对比。

步骤三:种子的试验(15分钟)1. 向每位幼儿提供一个小容器、培养土(或纸巾)以及水,并指导幼儿进行实验。

2. 幼儿将培养土倒入小容器中,然后将种子轻轻埋入土壤中,并用水轻轻浇湿土壤。

3.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每天种子的变化,包括发芽、生长速度等。

步骤四:种子的旅行(20分钟)1. 使用彩色纸和辅助材料帮助幼儿制作一张“种子的旅行”主题的图画,并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

2. 引导幼儿围绕自己制作的图画,讲述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可以是种子从出生到成长的旅程。

步骤五:小结与评价(10分钟)1. 组织全班幼儿共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引导他们总结种子的特点和功能。

2. 打开讨论,询问幼儿对种子的新认识,听取他们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鼓励互相分享。

四、教学延伸:1.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带领幼儿到室外进行小区或公园的种子探索活动,让他们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

2. 鼓励幼儿将自己种植的种子带回家并继续观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种植的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的教学,幼儿们通过观察、实验与亲身体验的方式,对种子的特点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

中班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

中班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繁殖方式。

2.了解和探究果实传播的方式。

3.培养孩子对旅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观察种子和果实:表面形态和大小、颜色等。

2.探究种子和果实传播的方式。

3.通过玩游戏的形式培养孩子对旅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种子和果实1.引导孩子认识种子和果实的区别: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果实是种子的保护壳。

2.展示不同种类的果实和种子,让孩子观察它们的外观、形态和颜色,并与孩子分享植物的繁殖方式。

第二步:探究种子传播的方式1.让孩子尝试用手按压、卷曲、摩擦等方式,探索种子散布的方式,并进一步探讨各种方式的优劣。

2.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每种植物都有不同的种子散布方式。

3.进一步探究种子传播的方式,例如种子可以通过动物传播,或者靠水流飘到其他地方。

第三步:探究果实传播的方式1.让孩子尝试用手沿着果实的边缘切开,观察果实内部的种子和结构,并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果实要保护种子。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模拟动物吃掉果实后,种子散布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3.探究果实的种类:有些种子会被吃掉,通过动物排泄到其他地方,也有种子会通过风力或水流散布到其他地方。

第四步:培养孩子对旅行的兴趣和好奇心1.引导孩子观察不同地方的植物,对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进行猜想和探讨。

2.让孩子想象一种奇妙的种子传播方式,例如“从星星中降落”,“骑在彩虹上进行传播”等,以培养孩子对旅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观察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发言和表现,来了解孩子对种子和果实等方面的理解情况。

2.通过游戏环节,评估孩子对植物传播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让孩子讲述或者画出自己喜欢的种子传播方式,评估孩子对旅行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通过《喜欢旅行的种子》这节科学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繁殖方式,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了解种子和果实的传播方式,并培养对旅行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年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答辩

2024年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答辩

2024年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答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种子的旅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掌握种子传播的基本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的方式及特点。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传播的基本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标本、种子传播动画PPT、植物图片、放大镜。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幼儿园里的植物,让幼儿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出种子的传播话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种子的结构,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认识种子的各个部分。

(2)讲解种子传播的方式,结合动画PPT,让幼儿了解风力、水力、动物等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种子传播方式。

(2)动手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模拟种子传播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种子的结构:种子、种皮、胚、胚乳。

2. 种子传播方式: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种子,并说明其传播方式。

2. 答案示例:种子名称:蒲公英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种子的传播方式。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种子的传播过程,加深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种植植物,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2024年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

2024年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

2024年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第三节《种子的旅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探索种子在自然界的奇妙旅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种类的种子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了解种子传播方式,激发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难点:理解种子传播的原理,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样本、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放大镜、白纸、彩笔、种子粘贴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

(2)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种子,教师展示种子样本,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大小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2)教师以具体的例子,如蒲公英、苍耳、豆类等,说明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种类(2)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其他传播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孩子,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特点。

(2)用画笔和种子粘贴画材料,创作一幅关于种子旅行的画。

2. 答案:(1)种子特点记录表(示例):种子名称:苍耳特点:带刺,可以粘在动物身播(2)种子旅行画(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

(2)开展“我心中的种子旅行”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故事、绘画等,展示种子的奇妙旅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前言这份科学教案针对幼儿园中班,教授的是《喜欢旅行的种子》这一科目。

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意识。

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原理;2.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意识;3.激发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材料•图书《喜欢旅行的种子》•种子•果实教学流程1. 导入1.1 引言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本课的主题:喜欢旅行的种子。

告诉孩子们种子能够自行旅行,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就像我们去旅行一样。

1.2 提问老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种子是怎么飞到远方的吗?”。

引导孩子们开始探究。

2. 观察实验2.1 认识种子通过展示实物,让孩子们观察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学习和认识种子。

2.2 观察果实展示果实,引导孩子们观察果实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引导他们发现果实中的种子。

2.3 探究种子传播的方式和原理通过向孩子们讲述种子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原理,让孩子们理解种子旅行的原因。

3. 学习内容3.1 种子传播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的种子以及它们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的方式。

3.2 种子传播的原理让孩子们学习风力、动物、水流等因素如何促进种子的传播。

4. 总结4.1 问题解答回顾问题:“大家知道种子是怎么飞到远方的吗?”通过本课学习,老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4.2 感性理解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

教学要点1.本节课重点讲解了种子传播的方式和原理;2.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分类、观察、分析,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3.要根据年龄段,适当简化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与可行性。

思考1.孩子们能否找到身边的种子,并通过今天学习的内容分析它们的传播方式?2.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哪些事物和种子的传播有相似之处?结语这是我们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探索了种子传播的方式和原理,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________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喜欢旅行的种子》
【活动设计】
春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在草丛中生长的毛茸茸的蒲公英,他们对蒲公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谁见了都想伸手上去采一下。

当风儿吹来时,蒲公英会分作了许多“小伞”迎空飞起,白色的“小伞”带着顽强的种子随风飞舞。

小朋友们也伸出小手随着“小伞”到处追。

追不到就会喊:“老师,蒲公英飞走了,蒲公英飞走了。

”我问:“飞到哪里,你们知道吗?”有的说:“飞到天上。

”有的说:“飞到地上……”有的小朋友还问:“老师‘小伞’飞走会怎么样?。

“它们到底去了哪里?”……看到孩子对蒲公英产生了如此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就有了设计本次活动的想法。

设计活动名称为《喜欢旅行的种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植物种子不同的传播途径。

2、运用肢体动作模仿表现种子的传播。

3、乐意参与游戏,喜欢探索。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收集各种种子实物或图片。

2、教师事先了解一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故事《蒲公英旅行记》。

4、课件《喜欢旅行的种子》、电视机等。

5、扇子、鼓。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第 2 页共 5 页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蒲公英旅行记》,激起幼儿对种子的传播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问,幼儿交流讨论。

1、故事里讲到了谁?(蒲公英)
2、它们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旅行?(利用风来让自己旅行)
3、你还知道其他种子是怎样旅行的吗?
二、感知探索。

1、幼儿欣赏课件《喜欢旅行的种子》,一起看看自然界中的植物是用什么方式把种子传播出去的呢?
蒲公英是靠风来让自己旅行的。

(风的传播)
苍耳等植物会粘在动物的身上,被传送到其他地方去。

(动物的传播)
豆荚等植物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弹出去旅行。

(自然的传播)
有的是靠水来传播的,我们叫它水力传播,如:睡莲,椰子。

(水的传播)
2、幼儿利用实物,了解种子传播方式。

幼儿手拿蒲公英,用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

苍耳的椭圆形种子中,有尖尖的刺。

可以沾附在动物的身体上,到处去旅行。

教师取出一颗豆荚种子,演示。

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亲自试一试。

三、游戏表现
幼儿以肢体动作表现传播的方式:
第 3 页共 5 页
——-女孩当花,手举高,手掌张开,并拢手腕做开花状;男孩张开双臂拍动当蜜蜂。

游戏进行时,全体幼儿唱小蜜蜂歌,当花的幼儿蹲下,手随音乐摆动,当蜜蜂的幼儿拍动翅膀,穿梭于花丛间,每一段歌词停顿处做在花中吸蜜状。

——-蒲公英的重在像降落伞一样,随风飞来飞去,风强就飞得高、飞得远。

请幼儿扮演蒲公英,教师拿扇子扇风,被扇到的幼儿假装自己离开蒲公英开始漂移,教师用鼓声代表风势的强弱,让幼儿随节奏、风向做移动,最后双臂张开,安全降落。

附故事:蒲公英旅行记
顶棉筐的小姑娘妈妈送我们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绒伞。

她说:“孩子们,飞吧,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到遥远的地方,飞向四面八方,记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于是,我们飞呀飞,飞过小河,越过山冈,在蓝天下飞了好久。

我们就各自落地生根长大,终于有一天,一个个也像赶集一样,顶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听,路边的孩子们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们吹呀吹呀,于是,我们又像当年妈妈送我们一样,将我们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第 4 页共 5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5 页共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