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帮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详案《好帮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详案《好帮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工具》,详细内容为“好帮手”。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作用,培养幼儿对工具使用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钳子、剪刀、锤子等,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幼儿对工具使用的安全意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伤。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重点: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培养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常见工具(钳子、剪刀、锤子等)、图片、PPT。
2. 学具:每组一套工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幅画,画面中有各种工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选取几种工具,如钳子、剪刀、锤子,详细讲解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结合PPT,展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5分钟)老师分发工具给每组幼儿,让他们观察并尝试使用。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意识。
4. 互动环节(5分钟)老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展示他们学会的工具使用方法。
其他幼儿观察并评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的感受,强调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好帮手》2. 内容:常见工具:钳子、剪刀、锤子等工具作用:剪、夹、敲等安全注意事项:使用时要小心,避免受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工具,并描述它的作用。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工具是剪刀,它可以用来剪东西,还可以剪纸做手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在工具使用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还有哪些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并尝试使用。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帮手》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帮手》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二册,第五章,活动名称《好帮手》。
本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认识各种工具及其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各种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工具及其用途。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工具的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如锤子、锯子、螺丝刀等。
学具:每人一组工具模型,如锤子、锯子、螺丝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个小朋友在用工具修理玩具。
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工具,让学生说出他们认识的工具。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发放工具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3. 操作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工具的使用实践,如用锤子敲击、用锯子锯木头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的情况。
六、板书设计工具名称用途锤子敲击锯子锯木头螺丝刀拧螺丝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使用的工具,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张使用工具的照片,并附上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的文字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工具及其用途。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在下一节课中,我可以增加一些复杂的工具,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同时,我也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中来,增强家校互动。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自制锤子、锯子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一次工具使用大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帮手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帮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帮手”。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认识常见的辅助工具,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辅助工具及其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运用辅助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如剪刀、钳子、螺丝刀等)、PPT。
2. 学具:每组一套辅助工具(如小锤子、螺丝刀、起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挂图,内容为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辅助工具。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使用辅助工具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剪刀、钳子、螺丝刀等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
邀请幼儿模仿教师操作,确保他们正确掌握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场景,如拆装一个小玩具,让幼儿分组讨论并使用辅助工具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纠正。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点评并给予表扬,强调正确使用辅助工具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好帮手2. 常见辅助工具及其作用3. 使用辅助工具解决问题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观察家里有哪些辅助工具,并尝试用它们解决问题。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描述使用的辅助工具及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中尝试使用不同的辅助工具,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是生活小帮手”,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紧密围绕“好帮手”这一主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挑选合适的辅助工具进行教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帮手》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幼儿介绍每 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你最喜欢 哪种工具?为什么?”鼓励幼儿
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巩固练习环节:操作实践,加深理解
设计一系列与工具使用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用锤子钉钉子、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等。 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工具,体验工具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帮 手》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 •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 • 幼儿活动组织安排及指导建议 • 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创设建议 • 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及优化调整方案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 种工具及其作用。
06 资源开发利用及 环境创设建议
教材资源挖掘利用
教材内容分析
结合《好帮手》主题,分析教材 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点,如工具的
使用、简单机械原理等。
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内容及幼儿认知水平, 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如让幼儿 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培 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等。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工 具使用演示、实践操作、角色扮 演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
将评价标准向家长和幼儿公开,让他们了解评价的依据和方式,增加评价的透明 度和公正性。
反馈渠道畅通有效
多种反馈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家长会议 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幼儿的学习情 况和家长的反馈意见。
定期反馈
定期向家长和幼儿反馈学习成果和进 步情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表现, 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自己使用工具的经验等。
任务难度适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详案《好帮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详案《好帮手》一、教学内容《好帮手》是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第三节《我们小帮手》。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详细讲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小帮手,让孩子们解和认识到工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小帮手及其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各种小帮手工作原理。
重点:让幼儿掌握各种小帮手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小帮手实物或模型,如剪刀、钳子、螺丝刀、扳手等。
学具:安全剪刀、儿童扳手、螺丝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小帮手,请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名字和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剪刀:展示剪刀实物,讲解剪刀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介绍钳子:展示钳子实物,讲解钳子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3)介绍螺丝刀:展示螺丝刀实物,讲解螺丝刀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4)介绍扳手:展示扳手实物,讲解扳手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请孩子们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教具,讨论并分享该小帮手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4. 小组合作(10分钟)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让孩子们使用学具完成相应任务,如用安全剪刀剪纸、用儿童扳手拧螺丝等。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上各种小帮手简笔画,旁边标注它们名字和用途。
2. 在另一侧板书“我们好帮手”,引导幼儿关注和讨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画出自己最喜欢小帮手,并说明它用途。
2. 答案:孩子们作业答案可能包括各种小帮手,如画剪刀、钳子等,并简单描述它们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更多小帮手,解它们用途,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我身边小帮手”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小帮手使用方法。
幼儿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好帮手》

幼儿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好帮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好帮手》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辅助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辅助工具,知道它们的基本用途。
2. 培养幼儿运用辅助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技能。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辅助工具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
重点:认识常见的辅助工具,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各种辅助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画笔等)、图片、实物、教学课件。
幼儿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把一张纸剪成两半?”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解决方法。
2. 讲解辅助工具(10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辅助工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讲解各种辅助工具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它们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剪刀为例,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并示范剪一个简单的图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辅助工具,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1)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介绍使用辅助工具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好帮手》2. 内容:常见辅助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画笔等辅助工具用途:剪、粘、量、画等使用方法:正确使用辅助工具,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辅助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
2. 答案:(1)准备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制作步骤:在画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小兔子。
用剪刀沿轮廓线剪下小兔子。
在另一张画纸上画出小草、小花等背景。
将小兔子粘贴到背景上,用胶水固定。
用彩笔为作品添加色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辅助工具的兴趣浓厚,能积极动手操作,但部分幼儿在使用辅助工具时还需加强指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帮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帮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章节为《好帮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好帮手,如剪刀、胶带、订书机等;学习好帮手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好帮手,知道它们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好帮手及其作用。
难点:学习好帮手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好帮手(如剪刀、胶带、订书机等)实物或图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实践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纸张混乱的桌子,提问幼儿如何整理。
2. 讲解好帮手:向幼儿展示各种好帮手实物或图片,讲解它们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好帮手,完成任务。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好帮手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好帮手:剪刀、胶带、订书机等作用:整理、粘贴、固定等使用方法:讲解具体使用步骤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好帮手,并演示如何使用。
2. 家长协助幼儿,用所学好帮手整理家庭物品,拍照记录,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引导,使他们都能够掌握好帮手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好帮手,如自制订书机、胶带卷等,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课堂,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增强家校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实践情景引入是引起幼儿兴趣和关注的重要环节。
中班科学教案《好帮手》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好帮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帮手——认识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用途,并能够正确使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锤子、钳子、螺丝刀等,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 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
难点:正确使用工具,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常见的工具(锤子、钳子、螺丝刀、扳手等),工具箱。
学具:每组一套小工具,如儿童安全锤、小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情景,如修理一辆坏掉的玩具车,引导孩子们关注到工具的使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让孩子们了解并记住它们。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工具,如用锤子敲打钉子,用钳子夹取物品等。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使用工具的经历,讨论使用工具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帮手——认识工具》2. 内容:工具名称:锤子、钳子、螺丝刀、扳手等工具用途:敲打、夹取、拧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工具,记录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 答案示例:名称:剪刀用途:裁剪纸张、布料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和认识工具,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工具。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并拍照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分享。
环境创设:在活动区设置一个“小小工具箱”,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尝试使用工具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帮手
设计意图:
“帮手”这一话题内涵广泛,包罗万象,孩子们画画用的笔,吃饭的筷子,上幼儿园坐的各种交通工具等等都是我们的好帮手,生活中吃、住、穿、行,样样离不开帮手。
《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根据这一原则,我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活动入手,选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螺丝玩具、每天接触到的图书、多种绘画用具等,巧妙组合设计生成本节活动。
让孩子们身边常用的生活用品成为他们认识生活、动手操作、探索秘密的重要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
(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
师: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
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
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 (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
)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
)
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
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么帮助它?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
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照片的形式能帮助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4.借助课件,幼儿交流、总结自己的好办法
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帮助小动物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
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助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
师:我们苗苗爱心队今天又帮助了别人,真开心! (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么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
)
师:好险哪,怎么办?用什么来修呢? (幼儿自由回答。
)
(2)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
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返回。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自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数学延伸:
在活动过后将一部分工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尝试,并继续鼓励孩子关注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好帮手,比如清洁工具、交通工具、劳动工具等等。
教学反思: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
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组织教学实施后证明,经过前三稿的设计、教学组织、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标清晰,环节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活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一直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1.取材方便,材料简约。
本节活动选用的材料为幼儿建构区的螺丝玩具,损坏的图书,彩笔,印章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
2.活动设计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有相关经验,才容易引起活动兴趣。
经常看到成人使用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但成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对孩子操作这些工具。
而在本次活动中,却鼓励孩子们大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使用钳子、螺丝刀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3.整节活动始终贯穿着孩子发现问题、猜测解决方法、验证解决难题这条主线,孩子们始终在探索的氛围中,在自主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