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楼梯荷载转换为梁间线荷载和集中荷载
关于PKPM楼梯间荷载问题

关于PKPM楼梯间荷载问题2011-11-15 14:39cs90541514|分类:工程技术科学| 浏览3767次现在有2种方法1中楼梯间楼板厚输入为0然后恒荷载输入6-8 那么这个6-8是怎么算出来的?第2种方法楼板全开洞把荷载换算成线荷载加到楼梯两边梁上这个线荷载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回答详细、全的有加分!提问者采纳2011-11-15 16:041.6~8为梯段板斜板的自重,计算方法:a.荷载标准值:可变荷载:q = 3.50kN/m2 面层荷载:qm = 1.70kN/m2栏杆荷载:qf = 0.20kN/mb. 楼梯几何参数:踏步高度:h = 0.1438 m梯板厚: t = 100 mm踏步宽度:b = 0.3000 m计算跨度:L0 = L1+L3+(b1+b2)/2 = 2.10+1.00+(0.20+0.20)/2 = 3.30 m梯段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余弦值:cosα = 0.902c. 荷载计算( 取B = 1m 宽板带):(1) 梯段板:面层:gkm = (B+B*h/b)*qm = (1+1*0.14/0.30)*1.70 = 2.51 kN/m自重:gkt = Rc*B*(t/cosα+h/2) = 25*1*(0.10/0.902+0.14/2) = 4.57 kN/m抹灰:gks = RS*B*c/cosα = 20*1*0.02/0.902 = 0.44 kN/m恒荷标准值:Pk = gkm+gkt+gks+qf = 2.51+4.57+0.44+0.20 = 7.73 kN/m2.将换算后的梯板面荷载(6~8)+楼梯活荷载按照单、双向板的分配原则换算到梁上,得到梁上线荷载追问单、双向板的分配原则换算到梁上,得到梁上线荷载是怎么换算的呢?公式好多能说下这些公式的来源么谢谢回答单、双向板的区分看混规9.1.1条,双向板的计算公式大学混凝土课本里有。
PKPM荷载设置

PKPM里面的梁间荷载,一般的就是梁上墙所产生的荷载。
计算时,设墙为二四墙取普通砖容重18(一般用的是普通机制砖,取19)KN/平米,摸灰层取17(石灰沙浆,混合沙浆)KN/平米,这么一来,每平方墙面产生的荷载为: 19乘0.24+17乘0.02乘2=5.24 KN/平米(摸灰层一般取20厚,双面摸灰,所以要乘以2。
)最后,用5.24乘以梁上墙面面积,就得梁上荷载。
5.24是一个用得很多的数据,熟悉了就自然知道,算的时候直接用。
pkpm中的荷载输入:当建筑模型建好后,输完楼板上的恒载、活载后,输梁上荷载时:那么梁上的恒载应该包括那些呢?活载应该包括哪些呢???“楼面荷载传导计算”是做什么用的??梁上的恒载是不是包括:主梁:梁的自重+梁上自承重墙重?楼板下的主梁:梁的自重。
还要不要加上主梁上的次梁的自重、楼板的自重和其上所承担的荷载??柱子上的恒载是不是只包括其所在的楼层这个区段内自重,要不要加上该楼层以上的载???这样理解对吗?:在楼板上布置完恒载和活载后,布置梁的荷载时只考虑梁自身的自重。
然后在荷载传导计算中就把梁所承担的所有荷载就算出来了??一般只要输入楼板上的恒载和活载,注意楼板恒载应包括楼板自重(钩选了自动计算楼板自重的除外)。
程序会自动将楼面荷载传导至梁上,因此梁上一般只要输入上面一层的填充墙自重作为恒载,所有梁柱的自重都不需要输入,程序会自动计算。
对于柱子,一般不用输入荷载,所有梁传来的荷载会自动倒算到柱子上。
以上是一般情况,要注意按实际情况输入荷载。
比如说梁上没有填充墙,但是有一个比较重的设备,那么就不用输入梁的恒载,但要按设备的实际作用力输入梁上活载。
再比如柱子在中部受到一个水平力,例如设置了一个雨篷斜拉杆拉在柱子上,那么就要输入柱子的活载。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就是把楼面的荷载传至梁上,再把梁的荷载传至柱上,再把柱的荷载传至最低层,为基础计算做准备。
求教高手pkpm梁间荷载:均布、集中荷载分别指什么?加载在哪里呢?均布荷载(jun bu he zai)distributed load(uniform load)连续作用在构件表面的较大面积上,不能看成集中荷载,且任意两个荷载的大小方向均相同的荷载称为均布荷载集中荷载是对应于均布荷载的一个概念,其作用面积相对于被作用的面来说很小,可以简化成一个点的荷载就是集中荷载了。
PKPM关于梁间荷载的计算浅析

关于梁间荷载的计算浅析在网上看到大家很多的帖子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而我本人也是刚刚步放设计院,正在学习PKPM ,可谓一菜鸟,经过一天的摸索,现对梁间荷载的计算总结如下,以求抛砖引玉:框架梁间荷载即墙荷载墙的线荷载=墙体容重×墙体厚度×墙体高度 注:墙体高度=楼层高度-梁高 一般用墙的面积-门窗洞面积后的墙荷均布在跨度上+窗的自重+抹灰总荷载折算成均布线荷载即可.例:假设现有一层高3.5m ,梁高0.5m ,窗高2.1m ,宽1.8m ,窗台高0.9m ,墙容重20kn/m ³,钢窗容重4.5kn/m ²,墙面采用20mm 厚水泥砂浆双面抹灰,水泥砂浆容重取20 kn/m ³。
现在把窗1.5m*1.8m 按面积换算成3.6m*0.75m 的窗。
即1.5*1.8=3.6*0.75,如上图所示。
所以现在的墙高相当于为2.25m ,通过此换算等于把窗的面积在墙上扣除了。
墙的均布线荷载: 200.2 2.259/kN m ××=水泥砂浆双面抹灰:200.04 2.25 1.8/kN m ××=窗重均布线荷载: 4.50.75 3.375/kN m ×=合计: 14.175/kN m此计算结果与软件结果吻合。
如有门洞方法一样。
把门的尺寸设定为窗的尺寸即可。
大家认真看软件计算可以发现,本人所输入的层高为3m ,梁高为0。
本人经过反复验算发现,如果层高为3.5m ,梁高为0.5m ,所计算的结果14.575/kN m ,会偏大,两结果相差0.4/kN m 。
因为程序是按抹灰高度墙高2.25m+梁高0.5m=2.75m 计算的。
水泥砂浆双面抹灰:200.04 2.75 2.2/kN m ××=。
显然梁上抹灰不计算在墙上的。
所以在用该程序时把层高值设为墙高,梁高为0就可以了。
现在用另一小程序给以核对,不难发现,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PKPM计算流程最全

利用PKPM 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1 执行PMCAD 主菜单: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1.1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1. 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1) 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2) 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3) 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2. “网格生成”——轴线命名3. “楼层定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1) 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1) 梁:框架主梁的经济跨度是6-9米,次梁跨度一般为4-6米。
○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 ≥200;○2主梁:h = (1/8~1/12) l ,b =(1/3~1/2)h ;○3次梁:h = (1/12~1/16)l ,b =(1/3~1/2)h2) 柱:○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 、hc ≥300,圆形柱d ≥350;○2控制柱的轴压比cc c c f wnS f N A λγλ== λ——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γ——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γ=1.2~1.4w ——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w =13~15kN/m 2n ——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S ——柱的负荷面积 3) 板:单向板跨度位于1.7-2.5米,一般不宜超过2.5米;双向板跨度不宜超过4米。
○1单向板: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 ≥60mm ;○2 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 ≥80mm(2) 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PKPM08版考虑楼梯的计算方案

PKPM08版考虑楼梯的计算方案GB50011-2001(2008局部修订版)第3.6.6.1条规定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条文说明中指出考虑到楼梯的梯板等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建议在结构计算中予以适当考虑。
为了适应新的抗震规范要求,PKPM08版给出了计算中考虑楼梯影响的解决方案:在PMCAD的模型输入中输入楼梯,可在四边形房间输入二跑或对折的三跑、四跑楼梯。
程序可自动将楼梯转化成折梁,此后接力SATWE等的结构计算即包含了楼梯构件的影响。
模型输入退出时可由用户选择是否将楼梯转化为折梁到模型中,如用户选择此项,则程序将已建好的模型拷入工作子目录下的lt子目录,并自动将每一跑楼梯板和其上、下相连的平台板转化成一段折梁,在中间休息平台处增设250500mm层间梁。
二跑楼梯的第一跑下接于下层的框架梁,上接中间平台梁,第二跑下接中间平台梁,上接于本层的框架梁。
原有工作子目录中的模型将不考虑模型中的楼梯布置的作用,其计算与往常相同。
而在lt子目录下的模型中,楼梯已转化为折梁杆件,该模型可由用户进一步修改。
在lt子目录下做SATWE等的结构计算,此时的计算可以考虑楼梯的作用。
1 楼梯输入在PMCAD主菜单一的结构建模中输入楼梯,楼梯建模应在楼层组装后完成,因为此时各楼层的层高已经确定,只有层高确定之后,各楼梯跑才能正确布置。
在楼层定义】菜单下增设楼梯布置】子菜单,在楼梯布置】菜单下有三个子菜单,分别为楼梯布置】、楼梯删除】、层间复制】。
楼梯建模步骤如下:1)点击楼梯布置】菜单,选择需布置楼梯的四边形房间(目前程序只能选择四边形房间);2)点击鼠标右键,程序弹出图1所示对话框,对话框右上角显示楼梯的预览图,程序根据房间宽度自动计算梯板宽度初值,用户可修改楼梯定义参数。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楼梯定义与布置,如图2所示。
梁上线荷载计算(pkpm专用,不计梁自重)

线荷载 每延米恒载
此列后不必填,自动换算 换算 C4/1000 m C7/1000 m C8/1000 m C9/1000 m 4.2 m 0.25 m 0.7 m 没有门窗时与此参数无关 6 m
mm mm kN/m^2 mm mm kN/m^2
C13/1000 m C14/1000 m
G13/1000 m G14/1000 m
2500 mm 1800 mm 1 0.5 kN/m^2 800 mm 2100 mm 1 0.03 kN/m^2 1560 mm 3500 mm 0 4.5 kN/m^2
2500 1800 0 0.5 800 2100 0 0
墙宽 砖密度 砂浆密度 抹灰厚度(单面厚度)
240 19 20 20
墙面1每平米重量
梁上砌体转为线荷载不含梁自重层信息层高4200mm梁参数自重不计梁宽梁高长250mm700mm6000mm门窗参数窗类型1窗宽窗高窗个数窗密度玻璃窗类型2窗宽窗高窗个数窗密度玻璃2500mm1800mm10
梁上砌体转为线荷载(不含梁自重) 层信息 层高 4200 mm
梁参数(自重不计) 梁宽 250 mm 梁高 700 mm 长 6000 mm 门窗参数 窗类型1 窗宽 窗高 窗个数 窗密度(玻璃) 门类型1 门宽 门高 门个数 门密度 洞口宽 洞口高 洞口个数 墙参数 墙体密度 窗类型2 窗宽 窗高 窗个数 窗密度(玻璃) 门类型2 门宽 门高 门个数 门密度
2.5 m 1.8 m
0.8 m 2.1 m
1*C22+M19*M20*G21*G22)/K9 数*窗密度+门宽*门高*门个数*门密度)/墙长度
2.5 m 1.8 m
C19/1000 m C20/1000 m
PKPM里面的梁间荷载

PKPM里面的梁间荷载,一般的就是梁上墙所产生的荷载。
计算时,设墙为二四墙取普通砖容重18(一般用的是普通机制砖,取19)KN/米3,摸灰层取17(石灰沙浆,混合沙浆)KN/米3,这么一来,每平方墙面产生的荷载为:19乘0.24+17乘0.02乘2=5.24 KN/平米(摸灰层一般取20厚,双面摸灰,所以要乘以2。
)最后,用5.24乘以梁上墙高,就得梁上荷载。
5.24是一个用得很多的数据,熟悉了就自然知道,算的时候直接用。
pkpm中的荷载输入:当建筑模型建好后,输完楼板上的恒载、活载后,输梁上荷载时:那么梁上的恒载应该包括那些呢?活载应该包括哪些呢?“楼面荷载传导计算”是做什么用的??梁上的恒载是不是包括:主梁:梁的自重+梁上自承重墙重楼板下的主梁:梁的自重。
还要不要加上主梁上的次梁的自重、楼板的自重和其上所承担的荷载?柱子上的恒载是不是只包括其所在的楼层这个区段内自重,要不要加上该楼层以上的荷载?这样理解对吗?:在楼板上布置完恒载和活载后,布置梁的荷载时只考虑梁自身的自重。
然后在荷载导计算中就把梁所承担的所有荷载就算出来了?一般只要输入楼板上的恒载和活载,注意楼板恒载应包括楼板自重(钩选了自动计算楼板自重的除外)。
程序会自动将楼面荷载传导至梁上,因此梁上一般只要输入上面一层的填充墙自重作为恒载,所有梁柱的自重都不需要输入,程序会自动计算。
对于柱子,一般不用输入荷载,所有梁传来的荷载会自动倒算到柱子上。
以上是一般情况,要注意按实际情况输入荷载。
比如说梁上没有填充墙,但是有一个比较重的设备,那么就不用输入梁的恒载,但要按设备的实际作用力输入梁上活载。
再比如柱子在中部受到一个水平力,例如设置了一个雨篷斜拉杆拉在柱子上,那么就要输入柱子的活载。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就是把楼面的荷载传至梁上,再把梁的荷载传至柱上,再把柱的荷载传至最低层,为基础计算做准备。
pkpm梁间荷载,均布、集中荷载分别指什么?加载在哪里呢?均布荷载(jun bu he zai)distributed load(uniform load)连续作用在构件表面的较大面积上,不能看成集中荷载,且任意两个荷载的大小方向均相同的荷载称为均布荷载集中荷载是对应于均布荷载的一个概念,其作用面积相对于被作用的面来说很小,可以简化成一个点的荷载就是集中荷载了。
PKPM中楼梯间荷载如何输入及方法-最新年精选文档

PKPM中楼梯间荷载输入
值得注意的是地梁这一层和楼梯最上面一层的荷载
有楼板的楼面层上,我采用的方法是梯板板厚取为0,楼面恒载分别取7.0和1.8(常见。
其他情况查规范),在架梯柱的框架梁上输入梯柱的集中荷载(梁间荷载)
地梁层如果也按这种方法输入的话,比实际的荷载要大一点,大的那一点,以双跑楼梯为例,多了上部那块梯板的一半荷载,这一半荷载已经考虑在了上一层的楼面恒载中。
这时,我们按以下方法处理:
起步的这块梯板一半的荷载加在地梁上,并且只分布在这根地梁一半的长度上;
与梯梁连接的两块梯板有一半的荷载加在梯梁上,沿梯梁全长分布,另外还要加上平台板一半的荷载;
在两边框架梁上各加上一个梯柱的集中荷载。
如下图示:
计算过程:
荷载2*10.000*1.30:梯板长2800,宽1300,楼板面荷载取7.0
7.0*2.8/2=9.8,取10
荷载1*11.500:平台板宽1.8。
1.8*1.8+10,取11.5
梯柱(200*250*1800)集中荷载:0.2*0.25*1.8*25
楼梯最上面一层,只有一块梯板两端分别搭于上一层的次梁和中间的梯梁上,没有其他荷载,楼面恒活载均为0,这板块梯板的荷载加在次梁上如下图示:
计算过程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一板式楼梯剖面图如下,请计算楼梯荷载并画出荷载输入示意图。
在进行楼梯设计时通常需要将楼梯荷载转化为梁间线荷载以及将梯柱的荷载施加在梁上—集中荷载。
计算较为繁琐下面是实例;
楼梯间的梁柱荷载计算
三、计算梯间异型柱轴心处的集中荷载
异型柱轴心处的集中总恒荷载=梯间平台的恒荷载/2+③梁的自重
=8.02/2 + 3.56= 7.57 (KN)
(③梁的自重同②梁的自重)
每条异型柱分得的恒荷载=7.57/2 = 3.79(KN)
异型柱轴心处的集中总活荷载=梯间平台的活荷载/2
=5.94/2 = 2.97 (KN)
每条异型柱分得的活荷载=2.97/2 = 1.49 (KN)
在工程实例中,楼梯荷载一直困扰很多初学设计者,我认为: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公共建筑的公用楼梯活荷载均应取 3.5,对于复式住宅内的住户楼梯活荷载可取2.0。
《建筑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1.1条11项中“(3)当人流可能密集时”楼梯活荷载取3.5。
在火灾发生时公共楼梯是主要的逃生通道,所以是可能出现人流密集的。
故我认为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公共建筑的公用楼梯活荷载均应取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