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1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译文及注释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十国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译文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李?)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这二句围绕词中哪个字来写?写法有何特点?(5分)2、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又有发展。

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围绕恨字来写,写法上都是借景热情,前一句写近景,直接热情,后一句写远景,间接热情。

2、丁香在《雨巷》中既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又表达诗人无限的惆怅与依恋。

而《浣溪沙》表达的则离别相思之情或是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和感伤。

阅读练习二(1)简析词中有哪些愁。

(4分)答案:伤春之愁和怀人之情(或身世之忧)。

(2分)上片写卷起珠帘,重楼阻隔,落红飘零,孤苦无依,是伤春,也是感慨;下片写音书难达,愁思中结,楚天暮云,绿波浩荡,正是愁思压抑而又深广的写照。

(2分)(2)赏析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空字的妙处。

(3分)答案:空是徒然的意思。

(1分)词人移情于景,用一空字强烈地表达出愁思难以排遣的无奈和哀伤。

(2分)阅读练习三:1.词的上阕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

下阕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分)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5分)参考答案1.春恨。

恋人无音信的愁苦。

(2分。

每空1分,后一空写出愁苦也可给分)2.①以景作结或以景结情,(答出手法给1分,答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给分)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更见凄迷,更增愁情;(分析1分)②化抽象为具体,(1分,表述近似的也可给分)把哀愁化作不尽之水,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也是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写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忧伤 ! (具体分析给2分,如有缺漏,酌情赋分) (共5分)阅读练习四:(1)结尾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2024年《摊破浣溪沙》的原文

2024年《摊破浣溪沙》的原文
2024年《摊破浣溪沙》的原文
《摊破浣溪沙》的原文1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摊破浣溪沙》的原文3
摊破浣溪沙·葬名花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古诗简介
《摊破浣溪沙》是一首悼亡词,但至于悼亡的是谁就无法准确得知,只有后人的一些推测,但知道的是,容若所悼亡的这位女子一定是有着跟谢道韫一样的才气与风度,一定是一位很美的女子!“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旧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这二句围绕词中哪个字来写?写法有何特点?2、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又有发展。

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围绕恨字来写,写法上都是借景热情,前一句写近景,直接热情,后一句写远景,间接热情。

2、丁香在《雨巷》中既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又表达诗人无限的惆怅与依恋。

而《浣溪沙》表达的则离别相思之情或是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和感伤。

阅读练习二简析词中有哪些愁。

答案:伤春之愁和怀人之情。

上片写卷起珠帘,重楼阻隔,落红飘零,孤苦无依,是伤春,也是感慨;下片写音书难达,愁思中结,楚天暮云,绿波浩荡,正是愁思压抑而又深广的写照。

赏析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空字的妙处。

答案:空是徒然的意思。

词人移情于景,用一空字强烈地表达出愁思难以排遣的无奈和哀伤。

阅读练习三:1.词的上阕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

下阕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春恨。

恋人无音信的愁苦。

(2分。

每空1分,后一空写出愁苦也可给分)2.①以景作结或以景结情,(答出手法给1分,答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给分)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更见凄迷,更增愁情;(分析1分)②化抽象为具体,(1分,表述近似的也可给分)把哀愁化作不尽之水,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也是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写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忧伤 ! (具体分析给2分,如有缺漏,酌情赋分) (共5分)阅读练习四:结尾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依前春恨锁重楼的锁字用得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参考答案】这两句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①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②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③【注释】①真珠:即珍珠,指珍珠帘。

依前:依旧。

②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

见《汉武故事》。

丁香空结:喻愁思郁结。

李商隐《代赠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③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译文】手卷起珍珠帘挂上玉帘钩,依旧把春恨锁在层层高楼。

随风飘的落花谁是它主人?一时间思绪悠悠。

连青鸟都传递远人的音信,丁香花徒然在雨中抱蕾凝愁。

回头远望暮色中三楚的绿波,只见它茫茫接天而流。

【集评】宋·《漫叟诗话》:“前人评杜诗,云:‘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便不是好句。

余谓词曲亦然,李璟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

’或改云‘如春梦’,非所谓遇知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

明·李攀龙:“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

”又:“写出阑珊春色最是恼人天气”(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引)。

明·王世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著诗不得”(《艺苑卮言》)。

清·黄苏:“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蓼园词选》)近代·俞陛云:“此调为唐教坊曲,有数名。

《词谱》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乐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词,又名《南唐浣溪沙》。

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别体。

其结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荡漾出之,较七字结句,别有神味”。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现代·俞平伯:“或疑古代生活即使豪奢,未必用真珠作帘,推金积玉,毋乃滥乎?此泥于写实之俗说,失却前人饰词遣藻之旨矣。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前言】《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oRG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翻译】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十国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译文
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
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
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

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