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与质量构成
标准8:Ⅲb型预应力混凝土枕(工艺细则)工艺规程

QB 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抚州基地企业标准QJ/FZ01.05-2009Ⅲb型无挡肩预应力混凝土枕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编号:受控标识:2009-08-01发布 2009-09-01实施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抚州基地发布Ⅲb型无挡肩预应力混凝土枕工艺规程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Ⅲb型无挡肩预应力混凝土枕长模流水机组法生产工艺(以下简称轨枕)。
本标准规定了轨枕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进厂,钢模及工艺配件投入、生产各工序的控制到产品检验、标记、堆放和运输全过程)工艺操作细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期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铁道部运输局运基线路(2000)396号文铁道部运输局运基线路(2008)616号文TB/T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QJ/FZ01.01-2009 Ⅲb型无档肩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技术条件QJ/FZ01.07-2009 预应力混凝土枕钢模型技术条件。
QJ/FZ01.03-2009 弹条Ⅲ型扣件预埋铁座检查验收技术条件QJ/FZ01.04-2009 Ⅲb型无档肩枕用橡胶密封件检查验收技术条件QJ/FZ01.08-2009 预应力混凝土枕箍筋技术条件QJ/FZ01.06-2009 Ⅲb型无档肩预应力混凝土枕质量检验评定及方法标准QJ/FZ01.09-2009 原材料检验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露筋轨枕内部钢筋(含钢丝、以下称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3.2裂缝轨枕表面伸入轨枕混凝土内部的缝隙。
3.3碰伤、掉角轨枕养护完成后表面和端部的混凝土被碰掉所造成的损伤。
3.4 主筋外伸长度因生产工艺形成的主筋伸出轨枕端部以外的长度。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混凝土及钢筋耗量表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混凝土及钢筋耗量表在铁路建设中,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铁轨提供稳定的支撑,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平稳。
不同型号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在设计和使用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其所需的混凝土和钢筋用量也有所差异。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以及对应的混凝土和钢筋耗量情况。
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1、Ⅰ型轨枕Ⅰ型轨枕是我国早期广泛使用的一种轨枕型号。
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等优点。
然而,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要求的提高,Ⅰ型轨枕在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方面逐渐显露出不足。
2、Ⅱ型轨枕Ⅱ型轨枕在Ⅰ型轨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它采用了更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
3、Ⅲ型轨枕Ⅲ型轨枕是目前我国铁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轨枕型号。
它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Ⅲ型轨枕的设计和制造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能够有效降低轨道的维修成本。
二、混凝土耗量混凝土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主要材料之一,其用量直接影响轨枕的成本和性能。
1、Ⅰ型轨枕的混凝土耗量相对较少,一般在每根 200 公斤左右。
但由于其承载能力有限,在重载铁路和高速铁路中已逐渐被淘汰。
2、Ⅱ型轨枕的混凝土耗量有所增加,通常每根在 250 公斤左右。
这种增加的混凝土用量有助于提高轨枕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Ⅲ型轨枕由于其更高的性能要求,混凝土耗量进一步提高,每根大约在 300 公斤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实际耗量还会受到轨枕的具体尺寸、设计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三、钢筋耗量钢筋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中起到增强和抗拉的作用,其用量对轨枕的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1、Ⅰ型轨枕的钢筋耗量相对较少,一般每根在 20 公斤左右。
2、Ⅱ型轨枕的钢筋用量有所增加,大约每根在 25 公斤左右。
3、Ⅲ型轨枕由于其更高的承载要求,钢筋耗量通常在每根 30 公斤以上。
同样,钢筋的实际耗量也会受到轨枕的设计和生产等因素的影响。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2)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铁路轨道基础建设的工法。
该工法通过预先制作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以提高轨枕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少施工周期和成本。
二、工法特点1. 高强度和稳定性: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采用预应力技术加固,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和变形。
其材料优于传统的混凝土轨枕,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快速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采用预制工艺,工厂化生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
施工过程不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3. 提高施工质量:预制过程可以保证轨枕的几何形状和质量的一致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和缺陷。
4. 维护方便: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维修和更换相对简单,只需替换轨枕即可。
三、适应范围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适用于铁路轨道基础建设,包括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普通铁路。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该工法通过先制作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轨枕上预留的张拉孔用于预应力钢束的锚固,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使轨枕产生压应力,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工程设计根据实际的轨道要求和承载能力确定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尺寸、预应力大小和布置。
预应力钢束在施工现场进行张拉,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应力传递和锚固后,轨枕达到稳定状态。
五、施工工艺1. 预制轨枕: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规范,选取适当的原材料,通过模具和混凝土浇筑制作预应力混凝土轨枕。
2. 钢筋张拉: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中预留的张拉孔中穿入预应力钢束,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并进行锚固。
3. 预应力传递: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应力传递,确保预应力传递到轨枕中,使其达到预设的应力状态。
4. 轨枕安装:使用起重设备将预制好的轨枕安装到施工现场的轨道基础上。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计划和工期安排,确定工程所需的人员数量和职责分工。
混凝土枕木的制作原理

混凝土枕木的制作原理一、前言混凝土枕木是一种常用的铁路道路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轨道和固定轨道,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混凝土枕木的制作需要严格的工艺和控制,本文将从混凝土枕木的材料、制作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材料选择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枕木的主要原材料,其掺合比例一般为1:2.5~3.5。
水泥的品种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使用要求来选择。
2. 砂:砂是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其粒径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来选择。
一般采用细砂或中砂,砂的含量一般为40%~50%。
3. 石子:石子是混凝土枕木的骨料,其粒径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来选择。
一般采用直径为5~25mm的碎石,石子的含量一般为50%~60%。
4. 水:水是混凝土枕木的溶剂,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水泥的含水率一般为25%~30%。
5. 其他材料:根据需要,还可以加入掺合料、改性剂、添加剂等辅助材料。
三、制作工艺1. 准备工作混凝土的制作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和设备,一般需要有混凝土搅拌机、模具、振动器等设备。
在制作混凝土枕木之前,需要对模具进行清洗、涂油等处理,以免混凝土黏附模具。
2. 配合比混凝土枕木的配合比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水泥、砂、石子的配合比为1:2.5~3.5。
3. 搅拌将水、水泥、砂、石子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搅拌时间一般为3~5分钟,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均匀、细腻、无明显颜色分层。
4. 浇注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振动器震动,使混凝土充分坍落,排除空气,保证混凝土密实。
浇注后,用平板刮去多余的混凝土,使模具表面平整。
5. 养护混凝土枕木的养护是确保其质量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枕木应在模具中静置1~2天,然后取出模具,将其放在养护室内进行养护。
养护室内应保持湿润,温度应在10℃~25℃之间,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
四、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枕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其质量。
混凝土轨枕

混凝土轨枕混凝土轨枕模板范本:混凝土轨枕是一种用于铁路轨道的重要支撑组件,在铁路建设和维护中起到承重、固定轨道、减震、隔振等作用。
本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轨枕的材料、制造工艺、安装方法和维护要点等内容。
一、混凝土轨枕的材料1.1 主材料混凝土轨枕的主要材料是普通混凝土,其配制比例应符合国家标准,强度等级应满足铁路运营要求。
此外,还需添加外加剂,如缓凝剂、塑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工艺性能和使用寿命。
1.2 钢筋混凝土轨枕中通常会嵌入钢筋,以提高其抗弯强度和抗震性能。
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制造过程中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钢筋受到腐蚀。
二、混凝土轨枕的制造工艺2.1 模具准备为了保证混凝土轨枕的形状和尺寸准确,制造前需要准备合适的模具。
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表面要光滑平整,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会产生变形或漏料现象。
2.2 混凝土配料和搅拌将准备好的混凝土材料按照配比比例进行搅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搅拌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混凝土过度凝固或过早凝固。
2.3 浇筑和养护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振动器进行振动,以去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并使其充分密实。
浇筑后的混凝土轨枕需要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使其正常硬化。
三、混凝土轨枕的安装方法3.1 轨枕摆放在铺轨之前,需先将混凝土轨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摆放,保证其间距和位置准确。
轨枕的摆放应平整、密实,并注意避免轨枕之间的错位和倾斜。
3.2 固定轨枕将铁轨放置在轨枕上,并使用合适的固定件将其固定在轨枕上,确保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固定件的选择应根据轨道类型和使用要求来确定,通常包括钢钉、膨胀螺栓等。
四、混凝土轨枕的维护要点4.1 清洁定期清洁混凝土轨枕的表面,去除积尘和杂物,以保持其外观整洁。
清洁时应注意避免使用腐蚀性物质或过度力量,以免对轨枕表面造成损伤。
4.2 检查定期检查混凝土轨枕的表面和固定件的状态,发现有裂纹、变形或松动等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分析作者:***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15期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研制技术的不断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作为一种分布面较广,应用力较大,研制较为成功的铁路混凝土制品,在自动化生产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文章围绕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特点、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布置等展开论述。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枕轨生产,如何提升自动化水平,获得长足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分析中图分类号:U21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5-0112-03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leeper, as a kind of railway concrete products with wide distribution and large application force, has been developed successfully.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level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and mechanized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cess layout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leeper in China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automation level and obtai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pillow rail.Keywords: prestressed concrete; sleeper production; process analysis隨着技术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枕轨生产水平,在相关技术人员和生产企业研发以及生产实践后获得了长足进步。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是一种在铁路建设中常用的结构件,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列车的重载和震动,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准备、制模、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检验等环节。
一、材料准备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制作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砂子、骨料、钢筋和预应力钢束等。
首先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准确计量各种原材料,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
水泥、砂子和骨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清洗,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钢筋和预应力钢束需要经过拉拔和切割等加工工序,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预应力。
二、制模制模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的关键环节。
制模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具,并严格按照模具的尺寸和形状要求进行操作。
在制模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具的平整度和尺寸的准确性,以保证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轨枕。
三、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在模具中进行,可以采用人工浇筑或机械浇筑的方式。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以充分填充模具,并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同时,需要在浇筑过程中进行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
四、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主要包括湿养护和覆盖养护两种方式。
湿养护是指在浇筑后立即进行喷水或覆盖湿润材料,以保持混凝土中的水分,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
覆盖养护是指在浇筑后用塑料薄膜或湿润的麻布等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防止水分的蒸发,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五、检验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和预应力等方面。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是检查轨枕表面是否有裂缝、破损和起砂等缺陷。
尺寸偏差检验主要是测量轨枕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参数,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强度和预应力检验主要是进行抗压强度和预应力的测试,以评估轨枕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准备、制模、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检验等环节。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混凝土质量控制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作者:高奇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5期1、前言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火车速度日益提高。
目前我国铁路使用的轨枕已从原来的木制轨枕更新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
混凝土轨枕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质量出现问题,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下面就混凝土轨枕生产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及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和阐述。
2、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在水灰比相等的条件下,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
水灰比与混凝上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不变时,提高混凝土强度,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如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其次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因此我们应优先采用碎石做为粗骨料,粒径宜在5-25mm。
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另外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所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
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给予在养护,冬季要保湿防冻害,一般采取蒸养法。
3、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质量事故3.1此类事故的表现1)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
2)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鼓包。
3.2避免这类质量事故发生必须重视的问题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与质量构成发表时间:2018-09-10T17:25:52.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唐平[导读] 摘要:首先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的特点,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质量构成,供有关人员参考。
佛山市南海商邦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528237摘要:首先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的特点,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质量构成,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质量构成引言我国铁路最早使用的是木枕,但是由于铁路建设的特殊性,木枕需要用较为优质的木材,我国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减少,人均木材占有量严重匾乏,所以将木枕换为混凝土轨枕是铁路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阶段,我国铁路建设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特点我国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主要以流水机组法为主,也就是利用过桥式吊车,将生产模型移动到生产线中各个台位,在台位上设置专用的设备,完成相关的生产工艺,整个生产工艺就是将原材料生产为混凝土制品的过程。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具有最少10道的生产工序,如果全部采用过桥式吊车进行模型移动,会对生产效率以及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过桥式吊车逐渐转变为辊道传送,而桥式吊车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设备检修过程以及模型养护过程中,这种优化后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被称为预应力混凝土流水机组-传送法。
采用流水机组-传送法生产工艺,主要是根据轨枕生产工艺规定,组合钢模型按照生产过程顺序一次通过各个台位,完成混凝土轨枕的成品生产。
可以说,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制品的生产周期本质上也是钢模型的实际周转期。
现阶段,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流水机组-传送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目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主要采用2X4联或2X5 联组合钢模型,每次成型的轨枕数量为8~10根,这样不仅减少了对钢材料的消耗,还提升了轨枕生产的效率。
(2)为了保证2X4联或2X5联组合钢模型能够适应,一般使用1X5联组合式振动台,也就是在每一对并列轨枕上布置对应的单元台面。
在台面与台面之间设置升降辊道,为轨枕模型流水线传送提供便利。
(3)流水组合式-传送法工艺生产混凝土轨枕,其成型主要利用二次振动工艺。
头一次振动采用普通振动法,保证振动台上模型中的混凝土振动密实,并且利用人工将模型内的轨枕生产混凝土用量适当的调整,保证其混凝土用量相一致;第二次振动利用加压振动法,加压的压力需要在5kpa以上。
利用加压振动的作用在子能够使用低流动性以及干硬性的混凝土拌合物,既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轨枕成型具体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还节约了水泥的用量,同时还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在轨枕底部振压出设计的花纹。
( 4)混凝土轨枕生产流水线主要采用辊道传送,逐渐形成了一个闭环工艺流程,保证棍凝土轨枕生产的节奏性与连续性,有效的减少了生产工序中不必要的运输,提升生产效益。
(5)利用我国现行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只需要将生产模型适当的调整,就能够生产岔枕、宽枕以及横腹杆式接触网支柱等混凝土制品。
二、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流程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流水机组-传送法的基本工艺流程,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步骤:(1)预应力拉筋选择高强螺旋肋钢丝,将钢丝穿入挡板和挂板,采用镦头机实施钢丝墩头,接下来进行分板和入模操作。
(2)张拉预应力钢筋,自动张拉机是这一环节需要运用到的设备。
(3)安装螺旋筋、橡胶隔板和箍筋,主要采用的是人工安装的方式。
(4)灌注混凝土,浇灌机是混凝土灌注需要采用的设备。
(5)一次振动,在第一振台中用普通振动方式实施模型中混凝土的振动操作。
(6)二次振动,采取加压振动的方式需要利用悬臂吊加压盖板,二次振动在第二振动台上实施。
(7)利用人工操作拆除橡胶隔板,对模型周边多余混凝土进行清除,我们也将这一工艺流程称之为清边。
(8)在桥式吊车辅助下移动模型至养护池的指定位置,对模型中的混凝土利用蒸汽温度实施自动养护。
(9)采用放张机对预应张力进行释放,切断模型两端的多余钢丝。
(10)将轨枕成品从模型中脱出,也称为脱模,翻转脱模机是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到的重要设备。
(11)传送辊道轨枕成品的过程中需要逐根检查成品外观,在无齿摩擦锯的帮助下切断轨枕中间的钢丝。
(12)取下轨枕下端的挡板,将成品利用码垛机进行装车,并将成品运输至露天厂库当中进行堆放。
此外,对于轨枕的成品还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必要的抽样检查,主要包括静载抗裂检验和尺寸检验等。
(13)清模操作,将脱模剂喷涂到模型上,这便进入到了下个轨枕的生产周期。
三、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的若干问题3.1混凝土自动化搅拌系统当中砂、石含水率的快速测定相关问题从上料、配料、搅拌、计量和出料等环节分析,混凝土轨枕行业搅拌系统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测定骨料含水率方面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多种砂石自动测水仪使用过,但效果差强人意,甚至存在容易损坏和精度不够的问题,目前主要依靠的还是搅拌司机的经验来对砂石含水率进行输入,这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精度无疑是有影响的,这就需要研发更为方便、精度更高的砂石自动测水仪。
3.2混凝土轨枕车间噪音问题噪声严重是轨枕车间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振动台噪音达到近110db,无齿摩擦锯噪音达到近100db,这一高频噪声无疑会影响到工人的健康,此外在辊道上移动和桥吊走行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
曾经采用的方法有在车间内设立隔声间,将液压剪替代无齿摩擦锯以及给工人佩戴耳罩,但由于生产操作不便,这些方法的作用可想而知。
近几年在降噪措施方面为了便于维修和减少空气噪声,利用板式台面替代原有的振动台框式台面,隔离地面基础橡胶平板和振动台基础,以此达到减少振动传递的作用,同时混凝土干硬度的适当减小也是减少噪声的有效途径,总之改进车间噪音问题还需在设备和工艺方面有所研究。
3.3轨枕的安全生产问题采用桥吊运输模型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线在工序防护方面涉及较少,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基于此,采用纵横向辊道改进为模型平面传送,利用桥吊加自动吊架进出养护池,同时采用了防护栏和跨越辊道的天桥,工人无需进入到养护池进行挂钩,避免了钢筋断裂造成的工人受伤问题,将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到各岗位操作人员当中,这对于生产安全性的提升大有裨益。
四、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质量构成在颁布的《预应力混凝土枕Ⅰ型、Ⅱ型、Ⅲ型》中明确规定,轨枕生产应以硬质洁净的天然砂为主,含泥量要保持在1.5%范围内,其他方面的技术标准必须与《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相一致。
4.1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河砂与海砂在水的冲刷下,颗粒会变成球状,而且表面不会产生棱角,光滑性好,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于山砂或者机制砂好,但与水泥的粘结性能不好;山砂与机制砂表面十分的粗糙,且具有很多棱角,从而削弱了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但与水泥的粘结性能好。
在铁路轨枕中,通常会选用天然河砂。
4.2坚固性砂主要是天然岩石在自然风化作用下而形成的,随着冻融或者干湿循环的作用会不断的风化,所以在部分核心工程或者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混凝土用砂,要做好坚固性检验工作。
4.3骨料的品种和粗细程度卵石表面光滑,碎石粗糙且多棱角,因此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好,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则相对较差。
河砂与山砂的差异与上述相似。
对级配砂石料来说,粗骨料粒径越大,砂子的细度模数越大,则流动性越大,但粘聚性和保水性有所下降,特别是砂的粗细,在砂率不变的情况下,影响更加显著。
4.4拌合用水按照《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只要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相一致的水都能够用于各类混凝土的拌制。
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的放射性必须与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相一致,被检验水样要和饮用水做水泥凝结时间对比试验,对比试验产生的水泥初凝和终凝时间差应控制在三十分钟内。
4.5混凝土的振捣科学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防止由于混凝土量不够或者由于量太大、存放时间长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不得使用存放时间30分钟以上的掺加减水剂的混凝土,防止对轨枕质量造成影响。
普通振动时间通常控制在两到三分钟左右,加荷振动时间应达到一分钟以上。
4.6轨枕养护采用机组法进行轨枕生产时会通过蒸汽来养护,以保障早期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蒸汽养护具体涵盖了静停期、升温期、恒温期、降温期。
脱模过程中,轨枕表面与外界温差在二十摄氏度以下,方可将轨枕出池或者撤除养护措施。
4.7放张轨枕在一番蒸汽养护之后,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就算经过降温期的降温,混凝土表现温度依旧会高于气温,若这个时候脱模,会使得轨枕表面温度急剧下降,出现温度梯度,有导致裂缝的危险。
五、结束语综上所述,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具有生产效率快、工艺成熟、成本较低等优点,是我国应用面最广的铁轨建设工艺。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轨枕生产工艺逐渐的成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对轨枕生产工艺的研究,借鉴外国先进的生产工艺,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轨枕生产体系,提高轨枕生产效率,降低轨枕生产的成本。
参考文献[1]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综述[J].汪加蔚,白玲.混凝土世界.2013(08)[2]采用流水机组法生产TK─Ⅲ型轨枕工艺的探讨[J].刘承辕.铁道标准设计.1994(11)[3]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J].邓小华.低碳世界.2016(03)[4]论述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裂缝及结构耐久性[J].霍惠洁,李炜.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5]混凝土轨枕的台座法生产工艺[J].高玉光,汪加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