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记录表

合集下载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锤击数 (N120')
4 4 4 8 8 8 4 4 4 9 9 9 3 3 3 9 9 9 5 5 5 8 8 8 4 4 4 10 10 10 4 4 4 9 9 9 5 5 5 8 8 8 3
附表:3
杆长 修正 系数
修正后的锤 击数(N120)




0.81
3.24
5
0.81
3.24
5
0.81
第 1 页,共 4 页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120)成果表
工程名称:详细勘察
序号
勘探点 编号
试验点 底深度
(m)
1
ZK2-1
3.10
2
ZK2-2
3.20
3
ZK2-3
3.30
4
ZK2-4
4.60
5
ZK2-5
4.70
6
ZK2-6
4.80
7
ZK6-1
3.30
8
ZK6-2
3.40
9
ZK6-3
3.50
10 ZK6-4
3.95
5
0.79
3.95
5
0.76
6.08
5
0.76
6.08
5
0.76
6.08
5
0.81
3.24
5
0.81
3.24
5
0.81
3.24
5
0.70
7.00
5
0.70
7.00
5
0.70
7.00
5
0.81
3.24
5
0.81
3.24
5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2.6.4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 10 士0.2 63.5 士0.5 120 士 1落距(cm) 50 ± 2 76 士 2 100 士 2直径(mm) 40 74 74锥角()60 60 60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深度(cm 30 10 10锤数N10 N63.5 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 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 试验步骤:(a) 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 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白由落体放下,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 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 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榛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 当N10' >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 资料整理:(a) 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 N10(b) 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

图3-7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 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 (击/30cm) 15 20 25 30fa (Kpa) 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白〈〈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 (击/30cm) 10 20 30 40fa (KP@ 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白〈〈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 (击/30cm) 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 (Kpa) 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 e 1.25~1.15 1.20~1.10 1.15~1.00 1.05~0.90 0.95~0.80<0.80本表引白西安市资料.⑵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3.8.1适用范围13.8.1 .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及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土路基的施工效果,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度以下的碎石及其处理土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岩石状况,评价处理土地基的施工效果;也可以用于检验振冲桩、砂石桩的成桩质量。

超重型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密度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承载力。

13.8.2设备13.8.2.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13.8.2.2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13.8.2.3 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缝。

13.8.3现场检测13.8.3.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13.8.3.2 圆锥动力触探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度宜为15~30击/min,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晃动,圆锥动力触探孔倾斜度不应大于2%。

13.8.3.3 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13.8.3.4 应及时记录试验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记为N’63.5、N’120)。

13.8.3.5 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0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

13.8.3.6 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终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13.8.3.7 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13.8.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3.8.4.1 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附录C的规定修正。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 测试方法 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 测试方法 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测试方法、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一、概述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动力触探试验是用一定质量的击锤,以一定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探头击入土层,根据探头沉入土层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来判断土层性状和评价其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具有勘察与测试的双重性能。

动力触探试验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两大类。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

圆锥动力触探DPT,简称动探,根据穿心锤质量和提升高度的不同,动力触探试验一般分为轻型、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

目前施工现场地基承载力测试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二、标准采用现行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第12.6条“地基检验”第12.6.2款“按桥涵大小、地基土质复杂程度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可采用以下检验方法:1 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2 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地基检验,宜采用触探和钻探﹙钻深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3 特大桥或特殊结构桥梁的地基检验应符合设计规定”。

2009年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第七章《技术规范》第404.03-1-(4)条“地基检验可采用如下方法:对于小型构造物,一般采用直观或触探的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对于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物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一般采用触探和钻探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图纸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7 原位测试3.7.1 原位测试方法可根据勘察目的、岩土条件及测试方法的适用性等按表3.7.1 选用。

表中所列动力触探试验(DPT)对碎石土、砂土很适用,对粉土、黏性土适用,对软土较适用,对承载力测试适用;静力触探试验(CPT)对砂土适用,对粉土、黏性土、软土很适用,对承载力测试适用。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培训资料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培训资料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3.2.6.4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落距(cm) 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 60 60 60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深度(cm) 30 10 10锤数 N10 N63.5 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动力触探报告

动力触探报告

动⼒触探报告受控编号:圆锥动⼒触探报告⼯程名称:检测代码及项⽬:检测单位名称委托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声明1、本报告⽆检验检测报告专⽤章及其骑缝章⽆效;2、本报告⽆检测、审核、批准⼈签名⽆效;3、本报告涂改、增删⽆效;4、报告复印页数不全、未加盖检验检测报告专⽤章⽆效;5、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起⼗五⽇内向本检测单位提出。

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录1 ⼯程概况 (4)2 检测概述 (4)3 现场检测 (4)4 检测结果与分析判定 (5)5 结论 (9)附表1抽检试验点轻型(重型)圆锥动⼒触探试验成果汇总表 (7)附图1抽检试验点轻型(重型)圆锥动⼒触探试验击数与贯⼊深度关系图 (11)附图2抽检试验点平⾯位置⽰意图 (13)附图3现场检测影像资料 (14)附件:⼯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1 ⼯程概况⼯程概况见表1。

2 检测概述2.1检测⽬的采⽤轻型(重型)动⼒触探试验,以评价地基⼟性状(评价地基处理效果/判定地基⼟承载⼒/检验成桩质量)。

2.2检测依据1 设计图纸、岩⼟⼯程勘察报告及相关施⼯记录;2 相关⽅确认的检测⽅案;3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

4 《⼴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45/003-2015)。

2.3 检测仪器设备所⽤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仪器设备如表2.1所⽰。

轻型(重型)圆锥动⼒触探是利⽤⼀定的锤击能量,将⼀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中,根据贯⼊锤击数推定地基⼟的承载⼒。

2.5抽检数量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第8.1.2条:采⽤圆锥动⼒触探试验对处理地基⼟质量进⾏验收检测时,单位⼯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0点,当⾯积超过3000m2应每500m2增加1点。

检测同⼀⼟层的试验有效数据不应少于6个。

根据上述规定及委托⽅要求,本次检测的⼯程地基⾯积为XXm2,本次圆锥动⼒触探试验检测10点,试验点位置由参建各⽅共同确定(详见附图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10±±120±1落距(cm)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60 60 60探杆直径(mm)25 42 50~60深度(cm)30 10 10锤数N10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 20 25 30fa(Kpa)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0 20 30 40fa(Kpa)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Kpa)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e ~ ~ ~ ~ ~ <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二、人为因素
落锤的高度、锤击的速度和操作方法; 读数量测方法和精度; 触探孔的垂直程度、探杆的偏斜度 钻孔的护壁、清孔清孔
三、其他因素
土的性质 触探深度 地下水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试设备与测试原理 第三节 测试程序与要求 第四节 测试数据处理 第五节 测试精度影响因素 第六节 测试成果的应用
2、日本法
qd
4N(10k0P)a
其中 NN1N2 2
qf 5NcAc2NsAs(kN)
式中:N1为桩端处的N值,N2为桩尖上10B范围内的平均N值
四、评价地基土的密实度
孔隙比
砂土的密实度
碎石土密实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五、 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
六、 确定抗剪强度
(2)贯入时应使穿心锤自由落下。地面上的触探杆的高度不 宜过高,以免倾斜与摆动太大;
(3)锤击速率宜为每分钟15~30击; (4)及时记录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 (5)对于一般砂、圆砾和卵石,触探深度不宜超过12~15m;
超过该深度时,需考虑触探杆的侧壁摩阻的影响; (6)每贯入0.1m所需锤击数连续三次超过50击时,应停止试
三、 绘制Nx-H曲线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试设备与测试原理 第三节 测试程序与要求 第四节 测试数据处理 第五节 测试精度影响因素 第六节 测试成果的应用
一、设备因素
穿心锤的形状和质量; 探头的形状和大小; 触探杆的截面尺寸、长度和质量; 导向锤座的构造及尺寸; 所用材料的材型及性能。
一、划分土类或土层剖面
锤击数越少, 土的颗粒越 细;
锤击数越多, 土的颗粒越 粗。
动力触探直方图及土层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中能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钻孔编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试表ZNJC/QN36-05-56
落锤重:
kg
落距:
mm
落锤方式: 自动,非自动 N 值 击 数 (击 /30cm)
钻 杆 长 度 (m)
贯入深度 贯 入 读 数 贯 浮土 预打击数 入 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厚度 N' 起 止 编 (m) (m) (m) (击/15cm) 号 0-10cm 10-20cm 20-30cm


试验:
校对:
试验日期:
杭州中能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标准贯入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钻孔编号:




试表ZNJC/QN36-05-57
落锤重:
kg
落距:
mm
落锤方式: 自动,非自动 N 值 击 数 (击 /30cm)
钻 杆 长 度 (m)
贯入深度 贯 入 读 数 贯 浮土 预打击数 入 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厚度 N' 起 止 编 (m) (m) (m) (击/15cm) 号 0-10cm 10-20cm 20-30cm


试验:
校对:
试验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