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2017年环境质量公报
宝鸡市城市水源地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宝鸡市城市水源地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作者:王婷薛婷贾佳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03期摘要:水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搞清宝鸡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有效保护的对策,对于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全市居民生存和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分析;对策;宝鸡市中图分类号 X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73-02水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未来”。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度,特别是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明显不足,这种状况在西部尤甚。
宝鸡市地处中国西部,明显稀缺的水资源承载着市区近100万人生存、生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着力有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是全市各级党政组织、人民群众,特别是环保相关部门和单位肩负的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职责。
1 宝鸡市水源地基本状况宝鸡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为冯家山水库饮用水源、清姜河饮用水源和石头河水库水源。
其中冯家山水库饮用水源和石头河水库饮用水源的水源类型为湖库型,清姜河饮用水源为河流型,上述均为地表水源。
冯家山水库位于宝鸡市千阳县、凤翔县和陈仓区交界处,千河中下游地区。
水源地服务人口64.97万人,已服务年限15a。
清姜河饮用水水源地位于秦岭北麓,属渭河一级支流共服务人口30.58万人,已服务年限28a。
石头河水库饮用水源位于秦岭北麓,系渭河的一级支流,是我省关中西部一座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
2014年5月,作为宝鸡备用水源的石头河水库水源开始为宝鸡市供水。
目前承担着向西安、咸阳、宝鸡、杨凌供水的重要任务,已服务年限1a。
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日常管理由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千阳县及陇县政府负责。
清姜河饮用水源保护由渭滨区人民政府负责,宝鸡市环保局监管。
2017年宝鸡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宝鸡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按照省卫计委,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稳步提高,健康扶贫工作全面推进,现将有关统计数据公报如下: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量稳定。
2017年底, 全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041个,其中:医院10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35个(内: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个、乡镇卫生院165个、门诊部2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26个、规范化村卫生室184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6个(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采供血机构1个、计生技术服务机构46个),合疗经办机构12个,卫生职业学校3所。
与上年比较,机构总数增加12个,主要是民营医院和诊所增加。
(二)卫生人力总量增加,构成合理。
2017年底,全市卫生人员总数达38518人,比上年增加3178人,增长8.98%。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411人,比上年增加3104人,增长11.37%(执业(助理)医师9858人,比上年增加990人,增长11.17%;注册护士12282人,比上年增加1680人,增长15.74%;药剂、检验与见习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271人,比上年增加434人,增长5.54%);管理人员2342人,比上年增加153人;工勤技能及其他技术人员2281人,比上年增加12人;村卫生室乡医3271人,卫生员213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卫生人力增长原因主要是民营医院人员增加所致。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16年的2.35人增加到2017年的2.61人。
(2017年常住人口:378.1万人) 从人员构成看,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8.95%,比上年增长 1.68%;管理人员占 6.08%,工勤技能与其他技术人员占5.92%;村卫生室人员占9.05%,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XXXX年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辖的一个地级市,也是陕西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是宝鸡市政府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展示了宝鸡市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以下是对该公报的详细介绍。
一、经济发展情况1.经济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XXXX年,宝鸡市的GDP总量为XX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了X%、X%和X%。
2.产业结构宝鸡市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XX%、XX%和XX%。
特别是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为宝鸡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外贸进出口宝鸡市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为X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主要出口产品为XXX,主要进口产品为XXX。
二、社会发展情况1.人口状况截至XXXX年底,宝鸡市的常住人口为XXX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XX 万人,农村人口为XX万人。
人口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2.就业状况宝鸡市的就业形势良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
政府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为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3.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宝鸡市不断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提高了服务水平。
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4.社会保障宝鸡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市民提供了更完善的保障。
5.环境保护宝鸡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环境逐渐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三、未来发展展望宝鸡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力争到XXXX年,宝鸡市的经济总量再次实现新的突破,社会发展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宝政办发[2015]44号【发布部门】宝鸡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7.10【实施日期】2015.07.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宝政办发〔2015〕4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7月10日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政府《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治理目标(一)总体思路。
坚持生态、工程、管理措施并重,节约用水、污染防治和机制创新同步,协同推进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实现干流水质持续改善、支流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体优化,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推动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二)工作目标。
1.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2015年市区、县城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沿渭排污口全截污、全治理;2016年重点镇和人口集中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2.严格推行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浓度“双达标”。
对煤化工(化肥、甲醇、焦化)、食品加工(果汁、淀粉、味精、酿造)、电镀、造纸、印染、制药(原料药制造)、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从严监管,确保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全面达标。
3.强化生态治污工程。
利用市区、县城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建设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水质,2015年新建人工湿地147.4万平方米,2016年新建6.2万平方米。
泾河干流(陕西段)水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

泾河干流(陕西段)水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李晔桦【摘要】在大量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标准比照法分析泾河流域(陕西段)的水质现状,并采用断面水质类比法,对泾河流域陕西段的水质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干流水质由2013年、2014年的轻度污染提高为2015年的良好水质逐年好转.支流三水河水质良好,泔河水质最差,为劣V类水质.黑河水质大部分指标满足Ⅲ类水质.分析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并以“东庄水库”重大课题为契机,针对泾河流域现有污染,提出了近期和远期分期治理方案.【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2)002【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泾河流域;水污染;污染控制;东庄水库【作者】李晔桦【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1 概况泾河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老龙潭,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陕西段干流长258.5 km,流域面积9 210km2.流域涉及行政区包括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和榆林市共计4市13县1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少雨,干旱多风;各县区总人口442.6万人.各县区现有耕地面积1 017.09万亩,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 467.38亿元,占陕西GDP的11%,因此泾河流域的水质对陕西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及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水和废水排放入水体,导致水体遭受污染,并伴随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将水资源开发同水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促进水环境与人口,经济和谐发展[2-3].基于此,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泾河流域陕西段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初步提出了防治对策.2 泾河流域水体污染现状2.1 监测概述本次收集了2011—2015年泾河干流上5个常规监测断面、支流三水河上的3个常规监测断面以及泔河上的3个常规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并在2016年5月对泾河干流东庄水库断面、泾河主要支流黑河、三水河、泔河分别设置补充监测断面,通过对COD、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杆菌群、电导率、pH等24项因子的逐月监测,全面分析泾河流域陕西段干流和支流的水环境状况.具体的监测断面位置如图1所示.图1 泾河流域陕西段水质监测断面图2.2 水质现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中的河流、流域水质评价方法[4],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以干流为例对水质进行定性评价分级.选取COD、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六价铬、石油类、总磷共8项参评指标.对2013—2015年泾河干流5个断面的水质类别进行评价,各断面的水质类别、水质状况、主要污染指标及相应的最大超标倍数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干流上的总体水质由2013年、2014年的轻度污染提高为2015年的良好水质,水质逐年转好.但入境的J-1杨家沟村(长宁大桥)断面未达到水功能区的Ⅲ类水质要求.同时泾河桥断面以下人口密集、工业企业较多,存在水质波动的风险.随着东庄水库的建设,河水流态从河道型变为水库型,2016年在泾河东庄水库坝址处设置1个监测断面(J-6断面)的监测结果显示:坝址处的COD、六价铬、汞、铁和氯化物共5项指标超标,其余24项指标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限值.但以湖库总磷标准判定,各断面水质中总磷均超过Ⅳ类标准要求.应加强现场监测,重点关注六价铬和汞等重金属等指标.表1 干流各断面水质评价结果断面2013水质类别水质状况主要污染指标2014水质类别水质状况主要污染指标2015水质类别水质状况主要污染指标水质变化情况J-1杨家沟村(长宁大桥)Ⅳ类水质轻度污染氨氮(0.036)、总磷(0.07)和石油类(0.4)Ⅳ类水质轻度污染氨氮(0.12)、总磷(0.2)Ⅳ类水质轻度污染氨氮(0.113)、生化需氧量(0.025)稳定J-2亭口镇Ⅳ类水质轻度污染化学需氧量(0.2)、生化需氧量(0.25)和石油类(0.6)Ⅴ类水质中度污染氨氮(0.52)、总磷(0.05)Ⅲ类水质良好/变好J-3香庙乡Ⅳ类水质轻度污染化学需氧量(0.05)、生化需氧量(0.05)Ⅳ类水质轻度污染氨氮(0.07)Ⅲ类水质良好/变好J-4泾河桥Ⅲ类水质良好/Ⅲ类水质良好/Ⅲ类水质良好/稳定J-5西铜高速辅线泾河桥Ⅳ类水质轻度污染石油类(0.4)、总磷(0.11)Ⅳ类水质轻度污染氨氮(0.08)、总磷(0.1)Ⅲ类水质良好/变好为了分析干流各断面水质变化趋势,选取COD、氨氮和总磷这3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析泾河流域干流各断面水质的年际以及丰枯平水期的变化趋势,由图2干流各监测断面水质年际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总体上COD、氨氮和总磷的浓度逐年降低,2015年水质优于2013年和2014年,可能与2012年开展的《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有关,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使得泾河干流水质有所改善.从沿程变化分析,COD、氨氮和总磷的浓度呈现入境和入渭前略高,中间部分略低且平稳,应加强泾河流域陕西段入境和入渭前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水质丰、平、枯水期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图3):各监测断面的COD和总磷在丰、平、枯水期变化幅度不显著,氨氮在枯水期浓度略高于丰水期和平水期.因此,应加强枯水期的生态基流保障和水污染防治.图2 干流各监测断面COD、氨氮浓度、总磷浓度年际沿程变化趋势图图3 干流各监测断面COD、氨氮浓度、总磷浓度丰枯平水期沿程变化趋势图同理可得其他支流的水质现状.三水河支流:旬邑县城上游断面水质明显优于县城下游断面,且逐年提升,县城下游断面的水质满足Ⅲ类标准但略有波动.补充监测断面S-4断面(旬邑县与彬县交汇处上游500 m)和S-5断面(三水河汇入泾河口上游500 m)中:六价铬超标0.4倍和石油类超标0.7倍,其余15项监测指标未超标或者未检出.泔河支流:泔河3个常规监测断面(G-1,G-2,G-3)的各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各断面水质较差.化学需氧量在所有断面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达7倍;氨氮仅在G-3断面2015年为Ⅲ类水质,其他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5.93.补充监测断面(G-4,G-5)中:COD最大超标0.37倍,氨氮、总磷和石油类分别超标0.43、11.2和0.2倍,其余13项监测指标未超标或者未检出.黑水河支流:三个断面(H-1,H-2,H-3)的结果表明黑河支流各断面水质均较好,仅有COD、挥发酚和石油类超标0.105、1.80倍,其余14项指标未检出或未超标;COD和石油类在H-2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0.105、1.80,挥发酚在H-3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0.4.综上泾河流域陕西段2015年干、支流的水质状况见图4.泾河干流水质良好,入境断面较差,为Ⅳ类水质,入渭断面以上符合Ⅲ类水质.支流中,三水河水质良好,旬邑县城以上河段符合Ⅱ类水质,旬邑县出境断面以上符合Ⅲ类水质;泔河水质最差,基本为劣Ⅴ类水质.参考补充监测,黑河水质大部分指标满足Ⅲ类水质.图4 泾河流域陕西段干、支流水质现状图3 水污染成因分析3.1 流域内水资源需求加大,水资源重复利用效率低下根据咸阳市水资源公报,流域内的咸阳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49 m3,远低于全国500 m3的绝对缺水线警戒值.水资源量小,年降雨径流小,年内分配不均,现有供水可供水量不足,属资源性缺水地区[5].泾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流域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均在50%以下,煤炭开采矿井水回用率低,水资源浪费较严重.随着流域内各县区规划、城镇化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除农业用水保持基本稳定外,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持续增加.水资源需求增长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工农业、城镇生活争水挤占生态用水,降低水体自净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下降.3.2 工业点源污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虽然通过关、停、改一批企业,大幅度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受到工业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影响[6],泾河流域(陕西段)工业结构和布局特征明显,结构性污染较突出.上游长武、彬县、旬邑以煤炭开采洗选、火电为主,且工业布局在泾河干流和支流两侧,水污染风险加大;下游的礼泉、乾县、泾阳以果汁、饮料、食品、乳制品、医药、棉纺织业行业为主,高耗水、高污染的果汁、饮料、火电等行业占比高,工业用水和排污量大.流域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污染反弹时有发生.3.3 城镇生活污染处理不足泾河流域(陕西段)各县区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县城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但由于城市建成区的扩大,新建城区配套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新建城区生活污水尚未纳入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水均未进行再生利用[7];从城镇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未处理水量对排污量的贡献较大,占点源排放的73%,使生活源成为流域水质污染的最大贡献者.3.4 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生态破坏风险泾河流域(陕西段)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为主,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8].流域上游的长武、彬县、旬邑是水源的源头,同时也是煤炭开采集中区,土壤自然侵蚀作用较强烈,主要以微度土壤侵蚀为主,占流域面积的46.47%,其次为中度和轻度,分别占18.57%、17.86%,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相对较严重.3.5 环境监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流域水环境管理需求流域内有些县区,环保部门环境监测仪器和基础设施配套尚不到位,监测队伍人员缺乏,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环境监测站尚不具备水质常规监测能力,监测指标缺项较多,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不够.4 泾河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流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条件共同治理[9].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年供水量5.3亿 m3.是国务院确定加快推进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2016年力争开工建设的11个项目之一,也是渭河重点治理规划防洪保安体系骨干工程.东庄水库几乎可控制泾河的全部洪水和泥沙,东庄水库建成后(预计2023年建成),将改变流域水生态系统,可以缓解渭河下游严重的泥沙淤积和频繁的洪水灾害,遏制水质恶化、提高工农业用水.对库区水环境质量及库区下游入渭水质存在潜在影响.现以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课题为契机,将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分为近期和远期.4.1 近期水污染防治任务随着流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城镇化率的提高,近期规划(2020年前)污染防治任务为:(1)开展工业及城镇污水治理,重点控制工业园区污染和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2)结合河流现状,选择适宜区域建设湿地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等,进一步削减河流氨氮及总磷的含量.(3)开展以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为重点的面源污染控制工程.(4)提高环境监管能力,随着东庄水库的建设,水环境质量监控显现其重要性,应同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4.2 远期水污染防治任务随着泾河流域水库规划的实施,特别是东庄水库的兴建,到2025年远期水环境质量巩固提高关注重点:(1)以脱氮除磷为重点,严格环境准入政策,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化工、医药、印染、果汁及淀粉加工等高水耗、高污染项目,狠抓工业污染防控;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现有园区企业工业废水预处理及园区集中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农村面源治理,推进工业及城镇污水处理中污泥的安全处置.(2)以保护东庄水库水质为目标,开展氮磷污染防控及流域水源涵养保护.东庄水库是目前陕西省关中地区最大的河流性水库,工程建设目标是保障泾渭河下游河道长治久安、减缓渭河下游河道淤积、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求。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3.10
•【字号】宝政发〔2017〕5号
•【施行日期】2017.03.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宝政发〔2017〕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宝鸡市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市政府对2016年12月31日前,以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并经2017年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将清理结果公布如下。
一、《宝鸡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办法》等114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目录见附件1)。
二、对《宝鸡市国有土地登记办法》等15件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已被新规定代替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自本决定发布之日起停止执行(目录见附件2)。
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决定要求,切实做好有关规范性文件废止后的
后续管理工作,严格施行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自觉维护法制统一,进一步管理好经济社会各项事务。
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全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视情况对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予以修订或废止,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面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附件:
1.宝鸡市人民政府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2.宝鸡市人民政府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宝鸡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10日附件1
宝鸡市人民政府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附件2。
2017年中山环境质量报告书

1. 二氧化硫 2017 年中山市二氧化硫日 均值范围在 4-28 微克/立方米 之间,全市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 1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均 值第 98 百分位数浓度值为 24 微 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 标 准(GB3095- 2012)》二 级 标 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 365 天,达 标 天 数 365 天 ,达 标 率 达 到 100%。
3. 可吸入颗粒物(PM10) 2017 年中山市可吸入颗粒 物日均值范围在 9-131 微克/立 方米之间,全市年平均值为 49 微 克/立 方 米 ,可 吸 入 颗 粒 物 日 均 值 第 95 百 分 位 数 浓 度 值 为 102 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 气 质 量 标 准 (GB3095-2012)》二 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 365 天,达标天数 365 天,达标率达 到 100%。
9. 城市降水监测结果 2017 年两个降水监测采集 点降水 pH 范围在 4.72~7.14 之 间,全年降水 pH 均值 5.68,高于 5.6 的酸雨界限,比去年下降了 0.26 个 pH 单位。酸雨 pH 均值为 5.22,比去年下降了 0.09 个 pH 单 位。
1. 饮用水 2017 年中山市两个饮用水水源 地 ( 全 禄 水 厂、马 大 丰 水 厂) 水 质 每 月 均 达 到《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B3838-2002)Ⅱ 类 水 质 标 准 ,水 质 为 优 ,饮 用 水 源 水 质 达 标 率 为 100%。
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关于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关于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0.06.08•【文号】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施行日期】2020.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关于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公告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特此公告。
附件: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生态环境部统计局农业农村部2020年6月8日附件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0年6月8日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要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
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生活污染源(以下简称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广大普查人员无私奉献、艰苦努力,广大普查对象相关人员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现已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摸清了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污染治理情况等,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体情况(一)各类普查对象数量。
2017年末,全国普查对象数量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
包括工业源247.74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0万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3497个。
(二)污染物排放量。
2017年,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2143.98万吨,氨氮96.34万吨,总氮304.14万吨,总磷31.54万吨,动植物油30.97万吨,石油类0.77万吨,挥发酚244.10吨,氰化物54.73吨,重金属(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下同)182.54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鸡市2017年环境质量公报
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我们对宝鸡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要素、各类声环境指标及辖区内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等进行了监测。
现将宝鸡市2017年环境质量公告如下:
一、环境空气质量
1.市区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由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竹园沟、陈仓环保、文理学院和三迪小学等7个质量评价站点和庙沟村1个清洁对照站点构成,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SO2、NO2、PM10,PM
2.5、O3和CO指标;2017年共监测365天,优良天数247天,比上年增加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67.7%。
2.2017年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12µg/m3,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浓度为2.1 mg/m3,臭氧滑动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155µ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104µg/m3,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59µg/m3,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41µg/m3,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在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竹园沟设置降尘监测点逐月监测,城区平均降尘量5.15吨/km2·月,较上年略有降低。
4.在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设置大气降水监测点,共采样分析20次降水过程,年采集降水量约1416mm(站点采集均值),降水pH值测定范围为6.65-- 7.04,市区全年未出现酸雨。
5. 依据各县区2017年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优良天数排名见下表、图。
2017年各县区空气质量情况统计表
2017年四区九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名 单位:天
2017年市区颗粒物PM 10、PM 2.5浓度年均值超标,夏季臭氧污染频发,是
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略有超标,市区空
县区 名称
PM 10
均值
(微克/立方米) PM 2.5 均值
(微克/立方米) SO 2 均值
(微克/立方米) NO 2 均值
(微克/立方米)
CO 第95百分位浓度
(毫克/立方米) O 3第90百分位浓度
(微克/立方米) 优良 天数 (天)
优良率 (%)
重度及
以上污染天数 (天)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空气质量
综合指数
排序
渭滨区 94 56 9 34 1.9 156 256 70.1 24 5.38 5 金台区 106 57 11 45 2.0 155 254 69.6 22 5.91 10 高新区 110 57 11 45 2.0 161 235 64.4 22 6.00 11 陈仓区 116 76 23 41 2.8 154 195 53.4 42 6.92 13 扶风县 104 63 11 26 1.7 193 188 51.5 28 5.74 9 眉县 107 66 18 37 2.2 176 193 52.9 30 6.28 12 岐山县 98 59 16 26 2.2 173 202 55.3 24 5.64 8 凤翔县 85 52 14 28 3.4 163 240 65.8 18 5.52 7 麟游县 73 38 9 18 1.6 169 268 73.4 5 4.18 3 千阳县 80 48 19 25 2.0 173 233 63.8 13 5.03 4 陇县 84 53 17 22 3.6 155 254 69.6 17 5.40 6 太白县 56 27 9 17 1.2 144 325 89.0 1 3.32 1 凤县
56
28
19
18
1.5
123
344
94.2
1
3.53
2
气污染类型由燃煤型向复合型污染发展。
2017年空气质量状况主要受本地污染源及气象条件影响,沙尘及区域性静稳天气对颗粒物影响较大。
污染季节性分布明显,冬季污染最重,夏季较好;空间分布上东部污染形势较重,西部最好。
空气中首要污染物各季节有所差别,冬季以PM2.5污染为主,春秋季以PM10污染为主,夏季以O3污染为主,O3污染呈现上升趋势,较往年污染时间提前,污染天数增加。
二、水环境质量
1. 2017年对渭河、嘉陵江、金陵河、清姜河、千河、石头河、宝鸡峡干渠等7个河流(干渠)上的9个国控、6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按月开展24项指标的例行监测,其中个别断面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年均值超过相应水质标准,其他指标年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功能区标准。
2017年河流断面主要污染年均值统计汇总表单位:mg/L(pH除外)
2. 2017年,对两个市级饮用水源地按月进行64项指标、全年进行1次109项指标全分析监测,嘉-清饮用水源地和冯家山饮用水源地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功能区标准。
3.与2016年相比,宝鸡市地表水整体水质明显好转,水质状况由轻度污染上升为良好,优良率从73.4%上升到86.9%;黄河水系--渭河干、支流水质状况由轻度污染上升到良好,优良率从66.6%上升到83.4%;长江水系宝鸡段水质状况由良好上升到优。
三、声环境质量
1. 2017年我市各类功能区噪声按季度进行昼夜24小时等效声级监测,共布设四个类别(居民文教区、工商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两侧)的10个噪声功能区点位,全年监测4次,四个功能区类别的昼、夜等效声级
年均值达标。
2. 2017年4月,对市区28条主要路段进行了交通噪声监测,监测道路总长88926米,监测点位53个,道路平均等效声级值67.4dB(A),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相关标准。
3. 2017年9-10月,对市区111个网格点位区域噪声监测进行监测,平均等效声级值56.3 dB(A),低于国家标准,生活噪声主要为环境噪声源,其次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
2017年区域环境噪声源构成图
2017年,我市持续推进和谐宝鸡创建,连续组织实施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全流域污染补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环保行动,实现环保工作整体、持续推进,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超标指标浓度有一定程度改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42.30%
29.70%25.20%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