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主题班会课件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PPT课件

《地质灾害》PPT课件
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触发机制,增加了滑坡发生的可
能和强度)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都是滑坡多发区。
2021
读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河流R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2.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 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 灾害最可能为
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哈尔滨
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பைடு நூலகம்动性断裂带的
分布一致。
乌鲁木齐
沈阳
北京
拉萨
5.0-5.9 6.0-6.9 7.0-7.9 8.0 以上
兰州 西安
成都
武汉
昆明
广州
上海 台北
2021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地区: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 —— (3)西南地区: 青藏高原和它边缘 的四川、云南两省 西部; (4)西北地区: 新疆,甘肃和宁夏
202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 (31°N,103.4°E)发 生8.0级地震,除了造成四川省严重受灾,甘肃、陕西、重庆、 云南、山西、贵州、湖北七个省市也不同程度受灾。
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的类型。对抗震救灾 的不利影响。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面塌陷; 阻断交通,增加救援难度。
45研究性学习2000年4月9日晚8时左右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河扎木弄沟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历时约10分钟滑程约8km高差约3330m截断了易贡藏布河河床高程2190m形成长约2500m宽约2500m的滑坡堆积体其面积约5km2最厚达100m平均厚60m体积约2830108m3

地震防震主题班会PPT课件

地震防震主题班会PPT课件

地震急救知识
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和救援培训,让师生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地震中能互帮互助。
社区地震防护知识
社区应急预案
社区应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响应流程。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社区应对地震的能力。
避难场所设置
社区应指定安全的避难场所,如广场、公园等,并设立明显标识,确保灾时居民能够快速避难。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思考,这是自救的首要前提。
迅速寻找掩护
立即寻找身边的桌子、床铺等坚固物体,迅速伏在下面以防被坠落物砸中。
远离易坠物
远离窗户、家具等易坠落物,避免被砸伤。即使在户外,也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切断危险电源
尽快切断电源,防止发生火灾或触电事故。外出时要关闭煤气总阀。
准备好必需的急救用品、食物、饮用水等,随时待命。在地震来临时可以快速带上逃生包离开。
寻找安全避难所
掌握附近的安全避难所位置,如广场、公园等开敞地带,避免留在高层建筑或靠近危险物品的地方。
地震应急预案编制
1
风险评估
分析可能发生的地震情况和风险
2
预案编制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响应方案
3
组织协调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同机制
救援物资储备
社区应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如干粮、饮用水、医疗用品等,确保地震发生时居民能及时获得必需品。
安全隐患排查
社区应定期排查公共建筑、道路、管线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和加固,提高防震能力。
地震逃生常识
熟悉逃生路线
提前了解办公室、家中及学校的紧急逃生路线和出口位置,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逃离。
准备逃生包
1
制定全面性政策法规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PPT43页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PPT43页

或有明显位移迹象,裂缝发育,后缘壁 和明显位移迹象,
后缘有裂缝发育。 上有不明显变形迹 原有的裂缝已被充
象。
填。
10
(2)崩塌 ①崩塌概念
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 、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 现象。根据运动形式,崩塌包括 倾倒、坠落、垮塌等类型。根据 岩土体成分,可分为岩崩和土崩 两大类。
2021/9/27
龙源村石新建组店门口 汪斌等不稳定斜坡
14
潜在滑坡: 可能发生的滑坡,指已有微量的变
形,但尚未发生明显整体位移的斜坡, 属不稳定斜坡中的一类。
滑坡: 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指斜坡上岩
土体沿着一个或数个贯通的软弱面(带) 发生顺坡剪切滑移的现象,他可能已经 处于稳定状态,形成稳定斜坡,也有可 能在外力作用下继续滑动,形成不稳定 斜坡(潜在滑坡)类型中的滑坡。
2021/9/27
竹棵村切坡建房崩塌
猴坑山顶茶园
13
潜在滑坡、滑坡与不稳定斜坡的区别:
学术界对潜在不稳定斜坡还没有权威定义。可以理解为处于临界 状态即将失稳的斜坡。不稳定斜坡与滑坡最大的区别在于:滑坡有明显 的滑动面,不稳定斜坡则不一定有。 不稳定斜坡:
是指经过对斜坡形态及地质结构分析评价划为稳定性等级较差(欠 稳定)但尚无变形迹象的斜坡。不能确定其可能失稳的方式,在地震、 暴雨、坡脚卸载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滑坡、错落、表层溜坍、崩塌 或者坡面泥石流等现象的斜坡。
易发生泥石流的沟谷大多具有以下地形特征: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 坡陡峻、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沟谷中游山谷狭窄,沟谷纵 坡降较大,束流特征明显;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有利于固体物质停积。
c、沟内能迅速汇集大量水源 流水是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的沟谷、有溃坝危险 的水库或塘坝的下游沟谷、季节性冰雪大量消融区的沟谷,可以在短时间 内产生大量流水,在沟道中汇集成湍急水流,易诱发泥石流。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 和人员采取应对措施。
预警发布与响应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 度,将预警划分为不同级别,如 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预警发布途径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 公众号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确保 相关部门和民众能够及时获取信息。
成功案例介绍
介绍国内外成功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案例,包括工 程设计、施工过程、效果评估等方面。
地面塌陷防治工程案例
地面塌陷灾害概述
01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
落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防治工程措施
02
针对地面塌陷灾害,采取的防治工程措施包括灌浆、注浆、地
下水控制等,以防止地面塌陷的发生。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地质灾害概述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定义
地质灾害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地 质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命财产、 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现象。
特点
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影响 范围广,破坏力强,防治难度大 。
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 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
象。
崩塌
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和其 他外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 、滚动、堆积在坡脚的现象。
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 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
应急响应措施
在接到预警信息后,相关部门应迅 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 抢险救援等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及防治PPT课件

地质灾害及防治PPT课件

滑坡要素图
滑坡要素示意图 a)剖面示意图 b)平面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动面3滑坡床4滑坡周界5滑坡后壁6滑坡台阶7滑坡舌8拉张 裂隙9滑坡封闭洼地10剪切裂隙11鼓张裂隙12扇形裂隙
滑坡要素
1.滑坡体: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
2.滑动面:滑坡体沿其下滑的面。
3.滑坡床;滑动面下稳定不动的岩土体。
(1)比较甲、乙、丙三幅图,简述易贡湖在滑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答案:湖水逐渐增多,滑坡堆积体阻塞了湖泊的下泄出口,而周围的冰雪 融水和上游来水在不断增加。
(2)对比甲乙两图,易贡地区的雪线有什么变化?简述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2000年的雪线较1998年的雪线高度明显降低。 原因是1998年为秋季时的照片,经过夏季的融化冰川量减少,2000年为 春季时的照片,经过秋冬春季的积蓄,冰川量大。
滑坡的分类
按规模大小划分
① 小型滑坡:滑坡体小于10万立方米 ② 中型滑坡:10-100万立方米 ③ 大型滑坡:100-1000万立方米 ④ 特大型滑坡: 1000-10 000万立方米 ⑤ 巨型滑坡:大于10 000万立方米 按滑坡力学性质划分
① 牵引式滑坡 :主要是由于坡脚被切割(人为开挖或河流冲 刷等)使斜坡下部先变形滑动,因而使斜坡的上部失去支 撑,引起斜坡上部相继向下滑动 ,一般滑动速度慢。
第七章 地质灾害及防治
第一节滑坡
第一节 滑坡 Landslide
滑坡的定义:
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有双 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 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滑坡的形成条件:
斜坡岩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即:下滑 力(力矩)大于抗滑力(力矩)。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 软弱面的存在(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培训资料PPT课件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培训资料PPT课件
第10页/共44页
地质灾害的类型
• 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进程划分为两大类。 • (1)突发性地质灾害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 (2)缓变性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地裂缝。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 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严重,既有经济损失,也常有人员 伤亡。
第7页/共44页
• 2、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灾害。由于社会发展和 经济建设的需要,人类对自然无度的索取、各种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不规范的采 矿活动等人为活动,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发生的 严重地质灾害中,有半数以上与人为因素有关,并且还有加剧的趋势。因此,除 了自然因素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地质灾害外,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是本 条例的调整重点。
•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该 隐患点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 确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
第28页/共44页
漆桥镇联合建材厂取土场滑坡隐患点
• 该隐患点为原取土活动形成的土 坡平台,坡体岩性为棕黄色、棕 红色粘土、亚粘土;坡高5m,坡 度65°;坡顶混凝土道路发生开 裂和沉降,裂缝张开1~3cm不 等,裂缝长度最长达12m;局部 坡体有沉降现象,最大沉降达 5cm;在雨水作用下,水体沿裂 缝下渗,加重滑体自重,导致土 体间粘聚力下降,易发生滑坡灾 害。
第8页/共44页
• 3、地质灾害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灾害。发生在人迹 罕至或者人烟稀少地区、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没有或者不会造成危害和潜在威 胁的灾害,不属于本条例的调整范围。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事实求实 的精神。
第9页/共44页
• 4、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已有案例和地质灾害的物质 组成、动力作用、破坏形式和破坏速率,地质 灾害大致可划分10大类38亚类,考虑到关于地 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目前已有《防震减灾法》 及其配套法规予以调整,而且全国各地地质灾 害的种类均不相同,各地可以按照立法权限和 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界定,因此,《地质灾 害防治条例》仅列举了山体崩塌、滑坡、泥石 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常见 多发、危害较大的灾害类型,并明确地震灾害 的防御和减轻依照防震减灾法律、行政法规执 行。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非工程措施
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 络,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应急救援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 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 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减 少灾害损失。
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 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宣传教育
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影响生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 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社会正常
秩序。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分类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动 特征,可分为黄土滑坡、粘性 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等。
滑坡概述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山区、河谷等地区。由于地形、地质 、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滑坡发生原因
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某地区 ,由于地形陡峭、降雨量大、植被破坏等原因,滑坡事件频繁发生。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演练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演练 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 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提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查询、预警信息 发布等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 息。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滑坡事件分析
某地区崩塌事件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讲稿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讲稿ppt课件

照片14崩塌体节理发育情况 照片16崩塌易发区
照片15崩塌体正面 照片17 崩落块石
照片18 绵竹三星岩崩塌
该崩塌的形成主要系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气候条件等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危岩区地形坡度达70~80°、构造裂隙及卸荷 裂隙发育、裂隙面结合构成不利于斜坡稳定的组合等地质构造因素是崩 塌形成的内在因素及主导因素,区内降水丰富、季节温差变化大等气象 因素及地处强烈地震影响区(基本烈度Ⅶ度)等则是崩塌发生的主要诱 发因素。
1、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 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2、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 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 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3、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6 .地面沉降: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7. 地裂缝: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典型滑坡素描
滑坡洼地
坡壁
滑坡周界
滑 滑坡台阶
基岩



滑动面
滑坡裂隙
滑坡鼓丘 滑舌
2010年7月25日,仁寿县遭受特大暴雨,全县多 处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其中一处位于S106线仁寿 县—眉山段,黑龙滩社区辖区范围内,具体情况如 下:
1000-100
100-10
<10
崩塌
体积(104m3)
>100
100-10
10-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主题班会课件
引导语:地质灾害主题班会课件如何设计?下面由小编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主题班会课件一教育目标:
1.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活动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关于地震。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

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容易发生。

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

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

4.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师提问,引发讨论]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三)总结扩展
陆地环境所产生的给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一些现象,我们统称为地质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而地质作用过程一般极其缓慢,并且由量变到质变。

即使地质灾害这些突发现象,也是经过长期能量积累后突变的。

各种地质作用过
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认识自然,掌握其发展规律,就能利用其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人类造福。

地质灾害主题班会课件二 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以向
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

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

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

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
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

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

老鼠乱窜不进洞。

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1)首先要搞好滑坡、崩塌灾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增强全民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科学知识,从而使人们在从事工程经济活动时主动地遵循自然规律,免遭大自然的报复。

(2)加强预先勘察,防患于未然。

避免或禁止的斜坡上修建路坝、矿、建筑物,设堆积场等使斜坡“加载”的工
程;或在斜坡下部挖沟切坡、挖洞采矿等削弱“抗滑能力”的工程;以及大量爆破等诱发滑坡的活动。

在施工以前要首先请专业人员对场地进行勘察,弄清斜坡的稳定情况。

若发现场地斜坡稳定条件差,或者正好碰上老滑坡体则最好避兔在这种场地上施工,若无法避开,那么在施工前必须对该斜坡进行彻底加固治理,以免留下后患。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以兔破坏斜坡的稳定性。

在稳定性较差的斜坡上施工,应该选择在雨季前施工和完工,以避开雨季的影响。

(4)及时治理不稳定斜坡、在施工期间或工程、建筑物运营后,若发现场地斜坡有不稳定迹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治,控制其发展。

(5)要严禁无规划、不合理地向斜坡引流、排泄地表水及地下水和生产。

生活废水,也要防止坡体上蓄水池、渠道等输水、蓄水设施向坡体渗漏,并严禁在稳定性差、裂隙发育的斜坡上进行农业灌溉。

(6)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开荒造田、乱砍滥伐、破坏山坡保护层。

6.降雨等级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质灾害的发生除致灾点所处地质条件地貌特点外,连续降雨后的强降雨或突发性的特大暴雨是其成灾的主要原
因。

(1)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预报分成5级:1级为可能很小;2级为可能性小;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可能性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

当预报预警等级≥3级时,在省电视台一套天气预报节目和省广播电台向社会发布。

(2)≥3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降雨指标。

① 3级预警的降雨指标:本次前期累计降雨量≥100mm,未来24小时预测降雨量≥50mm;
② 4级预警的降雨指标:本次前期累计降雨量≥100mm,未来24小时预测降雨量≥100mm;
③ 5级预警的降雨指标:本次前期累计降雨量≥150mm,未来24小时预测降雨量≥150mm。

7.不同等级预警的相应工作要求。

各级政府可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与自测降雨情况,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当然重点是临灾时的人员避让工作。

具体运作如下:
(1)≤2级预警(日降雨量<50mm)可不作防灾布署。

(2)3级预警时(日降雨量>50mm),实行防灾联系人24小时电话值班。

同时要求监测点人员加密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4级预警或自测日降雨量≥100mm或过程雨量>
150mm,且仍处持续强降雨状态时,应及时通知各灾情隐患威胁对象做好避让的准备,并视情要求人员转移避险。

(4)5级预警或自测日降雨量>150mm,且仍处持续降雨状态时,及时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和应急处置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