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

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

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
1.闲暇和消遣,摆脱单调的乏味的日常生活,缓解压力。

2.开拓视野,增长见闻。

3.社会交往,结识新的朋友。

4.寻求独立的需要,体验新的生活。

5.游览著名风景名胜地。

6.游览著名历史遗迹。

7.增进感情(亲情、友情、爱情)
8.探亲访友。

9.运动的需要(游泳、钓鱼、航海等),锻炼身体。

10.了解异地他乡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

11.跟风、赶潮流。

12.寻求精神价值、朝圣旅游。

13.满足探险心理。

14.受教育、修学旅游、上补习班。

15.品尝各地美食和风味小吃。

16.参加会议,如运动会等。

17.实习。

18.从事考察活动或社会社会调查。

19.购物。

20.疗养、防病。

21.逃离城市生活,亲近大自然。

22.找工作顺便游览当地。

大学生旅游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大学生旅游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大学生旅游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旅游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大学生旅游的影响因素却是一个复杂的议题。

本报告将分析大学生旅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大学生选择旅游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首先,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大学生对旅游的消费能力增强,从而增加了他们选择旅游的可能性。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对较低,吸引了大学生的参与。

最后,大学生在寻求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时,选择旅游作为一个相对廉价的娱乐方式。

2. 教育因素教育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旅游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大学的假期给予了学生较长时间的旅游机会,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参与旅游活动。

其次,学校组织的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也促进了大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认识,进一步推动了他们选择旅游的动力。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旅游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大学生群体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扩散,使得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和社交活动,激发了大学生的旅游热情。

其次,社会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旅游信息、分享旅游经验的平台,增加了他们选择旅游的动力和信心。

再次,社会对旅游的推广和宣传,也让大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旅游的信息和机会。

4.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大学生选择旅游的内在动机。

首先,个体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推动了大学生选择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旅游活动。

其次,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对旅游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冒险精神较强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探险旅游,而情感需求较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浪漫的旅游目的地。

影响因素作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旅游选择。

首先,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

经济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多地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人格特征的旅游活动。

“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成为了中国人日益重视的一种休闲方式。

特别是“90后”大学生群体,由于成长在相对稳定、安全、富裕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经济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对旅游有了更多的关注和需求。

本文旨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以期了解和探究他们选择旅游的原因和所采取的相关行为。

一、旅游动机分析1. 探索与体验新事物的动机作为成长在各种新技术和技能中的“90后”大学生,他们渴望探索和体验新鲜事物。

旅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文化,使他们能够拓展眼界、丰富知识、培养胸怀和塑造个性。

2. 减轻学业压力的动机高强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是“90后”大学生的常态,而旅游作为一种放松和减压的途径得到了广泛认同。

在放松自己的同时也能增加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和理解。

3. 社交交流与拓展社交圈的动机“9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交需求,他们通过旅游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并且获得与朋友、同学的更多交流与互动的机会。

二、旅游消费行为分析1. 旅游规划与决策“90后”大学生在进行旅游消费时,注重个人兴趣和偏好。

他们更愿意采用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各种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和评价,以便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2. 旅游预算与消费水平鉴于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相对有限,“90后”大学生在旅游消费时更倾向于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短途旅游和经济型住宿,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其他活动。

3. 旅游产品选择与满意度“90后”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不仅在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活动、体验和服务。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求和追求特色的欲望。

4. 旅游后的行为与反馈旅游结束后,“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旅游经历和感受,以期获得更多的社交反馈和认同。

同时,他们也愿意参与旅游目的地评价和反馈的活动,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动机激发及其实例

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动机激发及其实例

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动机激发及其实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渐上升的态势。

而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则是要有旅游动机,从而产生了旅游活动。

收入水平、休暇时间、生活环境和旅游欲望是产生旅游动机的基本条件,在这些基础上,不同的群体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旅游动机,本文将从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激发过程和实例论证的方面具体阐述大学生旅游群体的旅游动机及其激发。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群体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激发一、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旅游动机就是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人们的社会性需要以及好奇心是产生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客观条件,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人们的旅游行为最终也不会发生。

一般而言,促使旅游动机产生的主、客观条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要满足这种消费就要在经济上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收入水平的高低是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它不仅决定着旅游动机能否产生,同时还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旅游消费方式。

但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没有固定的工作,也谈不上固定的收入。

大学生群体每个月的经济来源普遍都是来自于家庭,少数的大学生会自己打工赚钱,当然收入也很少。

所以经济条件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出游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

(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所谓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之外,用于满足精神需要的时间,即可以闲暇时间,包括一天工作之后的闲暇时间、周末的闲暇时间和休假时间。

一般而言,大学生群体每周有两天休息时间。

这个时间长度并不足以让大学生群体去居住地以外的地方尽情游玩,而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等国家法定假期就成了大学生群体出游的集中时间段。

因此,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出游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自身旅游的意愿之前所说的两点属于客观条件,但仅仅满足客观条件也不一定能将出游落实在行动上。

对于日日处在学习生活中的大学生而言,偶尔换换环境,享受一下轻松的生活,调整疲惫的身心是他们的渴望。

“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90后”大学生在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特征和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90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以期为旅游行业和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首先将对“90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进行细致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他们选择旅游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诱因,如寻求新鲜感、体验不同文化、放松身心等。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90后”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行为,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产品的购买、旅游方式的选择等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的普遍特征和规律。

同时,结合深入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挖掘其背后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文化因素。

文章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旅游行业更准确地把握“90后”大学生这一重要消费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服务。

另一方面,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丰富和完善现有的旅游消费行为理论,为推动旅游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90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以期为旅游行业和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90后”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和行为模式,为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二、“90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分析“9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他们的旅游动机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深度化的特点。

以下是对其旅游动机的深入分析:自我发展与成长: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旅游不仅是为了休闲娱乐,更是为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他们希望通过旅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和社会现象,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全球视野。

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分析摘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加入了旅游大军的行列,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这一细分客源市场的旅游动机。

从大学生的角度深入分析研究他们出游的主要动机,分析了他们出游的动机,然后以问卷形式归纳出六个主要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动机旅游市场旅游活动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之一,旅游业也是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人群数量大,据调查可以发现高校大学生出游的意愿在9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本文所调查的大学生一年的出游率为有93%,大学生们每年用于旅游的支出平均约为300元左右,若加上实习和社会实践的费用大约为600元,按2004年2000多万在校生来算,这是一个约130多亿元的市场,约占2004年全国6840亿元的旅游收入的2%,隐藏着巨大的旅游商机。

一、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要发展大学生旅游市场首先应当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出游动机,才能有的放矢,设计适合大学生的旅游营销策略。

本文调查对象为大学在校生,征集对象中男生占60%,女生40%,年龄多处于18~25岁。

据调查,大学生旅游大多处于以下动机:(1)闲暇和消遣,摆脱单调的乏味的日常生活,缓解压力虽然大学生已经从繁重的高中课业中摆脱出来了,进入了相对轻松的大学校园生活,但是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教室、食堂和宿舍的三点一线。

枯燥的生活和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出游愿望,渴望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使他们身心彻底放松,消除忧愁与烦恼。

(2)开阔视野、增长见闻自古中国就有教育旅游、认知旅游的存在,以及“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古训,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一拥有较多闲暇时间,就迫不得已地背上背包走出校园去体验行天下的感觉。

血气方刚的大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迫切,他们已不满足通过报刊书籍、电视、电台广播等间接的方式去接受新的知识,而把视野延伸到漫长的过去、遥远的未来。

大学生外出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外出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外出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外出旅游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动机1. 探索与冒险的动机大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以及追求冒险体验方面具有较强的动机。

他们渴望通过旅游来寻找新的感受和体验,开拓眼界,挑战自我。

2. 放松与解压的动机大学生面临着大量的学业压力,外出旅游成为一种放松和解压的方式。

在旅途中,他们可以暂时抛开繁重的学业负担,享受与家人或朋友相聚的快乐,缓解压力。

3. 文化与历史的动机很多大学生对外地的文化和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渴望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遗迹,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4. 人际交往的动机外出旅游提供了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他们可以结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拓展人脉,增加社交圈子。

旅行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影响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是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由于经济压力和学业负担,部分大学生面临旅游成本的限制。

因此,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是否选择外出旅游的重要因素。

2. 时间因素大学生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需要时间的平衡。

如果学生的课程表和其他活动过于紧张,时间不够自由支配,很可能会影响他们外出旅游的意愿和能力。

3. 安全因素安全是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重要考虑因素。

家长对于孩子的安全关切以及目的地的安全形势,对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目的地被认为不安全或存在风险,大学生和家长可能会抵制或延迟旅行计划。

4. 视野与教育观念大学生的视野和教育观念对于外出旅游的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广阔的视野,会使大学生更加愿意外出旅游,积极探索不同的文化和社会。

5. 朋友和家人的影响大学生对家人和朋友的态度和意见往往会影响他们对旅游的决策。

如果身边的人支持和鼓励他们外出旅游,大学生会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旅游计划。

在校大学生的旅游偏好研究

在校大学生的旅游偏好研究

在校大学生的旅游偏好研究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利用假期进行旅行。

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旅游放松心情,还可以增长见识,感受不同的文化。

那么,大学生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有怎样的偏好呢?本文将对在校大学生的旅游偏好进行研究。

我们来分析一下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意愿。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在有假期的时候会选择出去旅游,他们认为旅游可以让自己放松心情,尽情享受生活。

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意愿普遍较高,这与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追求自由、自我表达的心理特征有关。

我们来看一下在校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偏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喜欢选择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进行旅游。

比如海滨城市、山区风景区、湖泊等地方。

他们认为这样的地方可以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到宁静与美好。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大学生们热衷的旅游目的地,比如北京、西安、苏州等。

他们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增长知识见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来分析一下在校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的偏好。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自由行,他们不喜欢过多的旅游团体安排,而更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旅行安排。

大学生们在旅游时也比较喜欢体验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文化,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感受到当地的人文气息。

在行程安排上,大学生们也更倾向于选择类似户外运动、徒步旅行等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来锻炼身体,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来探讨一下在校大学生旅游的动机。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在选择旅游时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摆脱学习压力。

他们认为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暂时远离学业压力,放松身心。

一些在校大学生还选择旅游是为了增长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他们希望通过旅游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增广见识。

一些在校大学生也认为旅游是一种锻炼自己的机会,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应变能力,也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大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目录一. 引言 (2)1. 旅游动机概念界定 (3)2. 调查内容 (3)3. 调查方法 (4)二.调查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 (4)(一)旅游行为相关信息调查 (4)1. 受访者性别及年级构成: (4)2. 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后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数额 (4)3. 旅游频次 (5)4. 旅游费用来源 (5)5. 对于被试一般倾向于选择旅游目的地范围的调查 (6)6. 不能出游的原因 (6)7. 期望出游的结伴方式分析 (7)8. 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的影响因素 (7)9. 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 (8)10. 对旅游地的偏好选择分析 (8)(二)旅游动机专项调查结果及分析 (9)1. 求知创新动机 (11)2. 健康动机 (12)3. 购物娱乐动机 (12)4. 交往动机 (12)5. 业务动机 (12)6. 地位、声誉动机 (12)三.研究结论与不足 (12)1.研究结论 (12)2.研究不足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6)附录 (17)摘要:大学生群体是当今旅游市场中的一股生力军。

本文针对西北师范大学16~19级本科生进行调查,运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旅游频次,对旅游的态度,旅游偏好,阻碍大学生外出的因素,以及旅游动机等做一探究,整理数据后进行分析。

所得结论显示:大学生是支持旅游的,在外出旅行时倾向于结伴而行,并且更多大学生选择与朋友一起外出;大多数学生的可自由支配资金在0~1000元,尽管大学生会通过兼职或获得奖助学金等得到旅行资金,但研究表明旅行花费大多来源还是来自于父母;一般来说,大学生年均旅行2次,且更倾向于国内游;使得大学生不能进行外出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时间与金钱,没有合适的人一同前往成为阻碍出游的第三个主要原因;大学生群体最主要的旅游动机是健康动机,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们通过旅行来释放压力,寻求心理状态的相对平衡。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动机旅游行为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a new force in the tourism market. This paper conducts asurvey on undergraduates from grade 16 to 19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By means of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ourism frequency, attitude towards tourism, tourism preference, factors hindering travel and tourism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data after sorting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pro-tourism and tend to travel with others when they travel,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to go out with friends. Most students' discretionary funds range from 0 to 1000 yuan. Although college students get travel funds through part-time jobs or grants, studies show that most travel expenses come from their parents. Generally speaking, college students travel twice a year and prefer to travel in China. The main factors that hinde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raveling are still time and money. Not having the right people to go with them is the third main reason that hinders travel;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travel is health motivation. Due to the pressure from various aspects, college students release their pressure by traveling and seek a relative balance of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Key word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 Undergraduate ; Tourist motivation ; Tourism behavior一.引言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认识到教育重要性的人与日俱增。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扩招政策的发布,以及对高考年龄的限制放宽等政策,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总人数,也在不断扩增。

网络上关于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的数字很多且不一,秉承着准确、科学的态度,本人结合国家统计局官网以及一些官方媒体所发布的数字,得知:截止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达30315000人。

就该人数以及相对应的出游能力来说,大学生成了旅游消费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相对应的旅游市场也会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并且随着主题“毕业旅行“的热度不断飙升、新出现的”打卡网红地“以及各网络平台对于旅游景点的推广等因素,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因子也更加丰富。

2020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人民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其中旅游就是一大重点。

在这样一个大众旅游的时代,由于受到国度、民族、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满足于自身需要的认识,和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导致人们外出的旅游动机也更加丰富。

1.旅游动机概念界定关于旅游动机国外学者已有很多种分类。

将旅游动机分成:健康、好奇、体育、探亲访友、公务、寻求乐趣、精神寄托或宗教信仰动机以及自我尊重这八大类别的是美国的学者奥德曼;然后是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他通过实证研究,把众多由具体需要所促发的旅游动机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的旅游动机,即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他的这一认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后来也被世界各地的旅游研究者们所引用;以及日本的学者田中喜一,他把旅游动机也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心理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以及经济动机;还有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总体上对人的需要进行了一个划分,即人类只有在满足基本生存条件的情况下,并且只有在不需要考虑生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时,类似于旅游这样更高级的精神需要才会产生;在旅行途中,要想做到全身心地去投入、体验旅行过程,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吃饱穿暖,且不去考虑物质条件,不为生存发愁。

当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有“绝对化”的倾向,在某种情况下,人们的底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但他们依旧去尝试高级需要,因此高级需要也应运而生,如从事登山、蹦极、攀岩等旅游项目,虽然在这种情况中安全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依然还是有许多人为此去冒险。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我以西北师范大学的16~19级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并对学校的26个学院均有涉及。

调查内容包括出游次数、出游态度、旅游花费来源、影响出游的因素等13个问题对于旅游动机的一个专项调查,该专项调查包括33种因素,并对变量进行了部分语句的修改,以使受访者在填写问卷时能够更准确地领会其真正含义。

3.调查方法本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由于疫情影响,本人选择了线上调查,运用调查app“问卷星”对受访者发放电子问卷。

提问的方法有填空、排序、单选、多选,对旅游动机的专项调查采取了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测量,并对于该专项调查的所得数据,运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每一旅游动机的平均值及排名、满意度以及排名,再进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工作于1月21日开始,在2月18日截止,共发放126份问卷,收回126份,有效问卷为126份。

二.调查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一)旅游行为相关信息调查1.受访者性别及年级构成:在126名调查对象中,男生所占比例为20.63%,共26人;女生占的比例是79.37%,共100人。

其中大一的学生有68名,大二学生有19名,大三的有14名,大四的学生有24名。

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男女比例不均,女生偏多,所以调查结果的男女比例才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现象。

2.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后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数额根据图表得知:大多数被调查者在除去生活开支后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在500元以下,所占比例为52.38%;还有多数被调查者拥有500~1000元的可自由支配资金,占31.75%;1000~2000元与2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分别所占比例为12.7%和3.17%。

由上图可知,大学生每个月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后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1000元以上的人有但在少数,大多数学生的可自由支配资金在0~1000元,而这些资金不包括来自于父母的生活费。

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产生一种离“诗与远方”很近的错觉,但事实上,很多同学还无法做到经济独立。

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除去家中给予的生活费,他们也参加勤工俭学,运用课余时间参加兼职,并获得奖助学金,因此是有一部分小积蓄的,已具备可以出游的最基本的经济条件。

3.旅游频次在大学生出游频次的调查中,由数据可知,0~2次、3~5次、6次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1.75%、16.76%、1.59%。

大学生进行旅游活动的时间一般来说是: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

因此他们还应根据假期长短等现实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旅游计划,一些短的节假日无法支持大学生进行远距离的旅行。

4.旅游费用来源大学生的旅游费用主要来源是父母,占60.32%,兼职打工所得、其他与奖助学金分别为19.05%、12.7%和7.94%。

从图表可看出大多数大学生们外出旅行时的经济来源依旧是父母。

有关热度很高的“大学生该不该花父母的钱去旅游”这一论点,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旅行来说,有人把它当做拓宽视野的平台,有人把它当做独立的标志,也有人把它当做放松游乐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