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主要监测指标1~Hg)低于75mmHg2心率(HR)[3 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 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CVP低反映血容量不足,但补液时需考虑左心功能(LVEDP)[4]。
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 准确。
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超过10mmHg升高,升高见于右心衰竭(包括右心室梗死)、三尖瓣狭窄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
当血容量不足时,降低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0~1.07kPa(0~8mmHg)。
收缩压>30mmHg压意义同RAP6肺动脉压~14mmHg 压1.33~肺动脉狭窄或瓣下狭窄,7LVEDP。
容量不足时,则降低。
监测的目的在于,给左心室以一个最适宜的前负荷,使之保持在不足以引起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根据原理,用足够的前负荷使心肌纤维适当的伸长以达到最大的心排血量。
临心脏病病人,一般以PCWP略高(即14~18mmHg)为正常值,这样可充分发挥Frank—Starling定律机制,维持心输出量的要求,又不至于发生肺郁血。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

附件一:BioZ提供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一)主要参数1、心率(HR)HeartRate2、平均动脉压(MAP)MeanArterialPressure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CardiacOutput/Index4、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StrokeVolume/Index5、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6、心肌收缩指数速度指数(VI)VelocityIndex加速指数(ACI)AccelerationIndex7、胸腔液体量(TFC)ThoracicFluidContent8、左室射血时间(LVET)LeftVentricularEjectionTime9、预射血期(PEP)Pre-ejectionPeriod10、收缩时间比率(STR)SystolicTimeRatio11、左室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LeftCardiacWork/Index12、每搏变异率(SVV)StrokeVolumeVariation(二)临床意义1、心率2、血压1)概念: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血液由左室到主动脉最高时的压力100-140mmHg舒张压:血液由主动脉到外周血管时的最低压力70-90mmHg 2)临床意义影响因素:A、左室射血量以左室舒张末期容积衡量(LVEDV)―-前负荷B、左室射血时间HR、前负荷C、主动脉顺应性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进入一主动脉扩张,流出一主动脉回缩Windkessel效应(年龄,疾病影响)D、SVR主动脉顺应性+SVR二后负荷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1)概念:CO每分钟心脏泵血量4-8L/minC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2.5-4.2L/min/m22)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年龄,姿势,运动,体质,体温,性别,环境温度、湿度,危重病人、术后病人,疾病,心理)3)临床意义:A、同血压相比,心输出量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的最早期报警。
血流动力学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 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 正常值为5cmH2O-12cmH2O
中心静脉压的组成
右心室充盈压
静脉内血容量
静脉收缩压和张力压
静脉毛细血管压力
测量CVP的目的
判断血管容量状态 评估心脏的前负荷
容量缺乏 更为严重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容量状态
容量状态评价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脱水表现 皮肤充盈下降 口渴 口干 腋窝干燥 高血钠 高蛋白血症 高血红蛋白 高血球压积
低容量表现 心动过速 低血压(严重者) 高乳酸(严重者) 肢端温度降低
肾脏灌注减少 浓缩尿 (低尿钠, 高尿渗) BUN升高 (与肌酐升高不 成比例) 持续性代谢性 酸中毒
CVP不能预测扩容反应
12 10
RAP (mmHg)
Responders Non-responders 7 5 5
11 10 9 8 7 9 9
8 6 4 2 0 Calvin
方法
经肘部静脉插管法:贵要静脉、正中静 脉或头静脉,静脉切开后,插管深度, 自切口到右侧第二肋间隙胸骨旁。 经大隐静脉插管法: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3cm,股动脉内侧1cm 经颈内静脉插管法 经颈外静脉插管法 经锁骨下静脉
危重病液体治疗常见错误
– CVP高时应当限制输液 – 胸片显示肺水肿时应当限制输液 – 短期内已经大量输液后应当限制 输液 – 心动过速由液体缺乏引起,此时 应当加快速度
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收缩压15-25mmHg 舒张压8-14mmHg 平均压10-20mmHg 意义: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的大 小,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5mmHg时称肺动脉 高压症; 在肺实质及肺血管无病变情况下,它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方法:超声检查测量三尖瓣返流速度,压差加 10,就是肺动脉收缩压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

•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锁骨下静脉穿刺 局部皮肤感染 血气胸患者——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 插管途径
前路
颈内静脉
中路
后路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其他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等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
• 插管技术
体位 暴露穿刺部位 消毒 拟定穿刺点 进针 连接导管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途径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变化
•
窦性心动过速——a.c波融合
•
心房纤颤——v波消失
•
右心房排空受阻——a波
•
三尖瓣返流——v波
•
右心室顺应性下降——a.v波
•
急性心包填塞——x波陡峭,y波平坦
中心静脉压压力变化
正常值:4-12cmH20
中心静 脉压
低 低
高
高
正常
动脉压 原因
低
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构成:a,c,x,v,y
影响中心静脉压旳原因
• 导管位置:13-15cm • 原则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旳通畅度
动脉压波形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NIBP) • 自动化连续测压法
血流动力学旳创伤性监测
• 有创性操作:
•
测定中心静脉压
•
测定周围动脉压
•
自深静脉插管入肺动脉
测定中心静脉压
• 适应证
休克、脱水、血容量不足 颅内较大、较复杂手术 术中需大量输血、血液稀释旳患者 控制性降压、低温 心血管功能不全、手术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 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意义

标准零点
• 采用换能器测压时,换能器固定的 高度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当病人 体位改变时应随时调整高度
导管管口方向
血压是侧压强
采用插管测压比较正确的测法应该是管口方 向与血流方向垂直,但临床上常难以实现
通常测定动脉压的导管口是迎向血流方向, 因此测出的压力是血管内侧压强与血液流动的 动压强之和
不过当血流速度不大时,管口方向的影响可 以忽略
• 在全过程中,动脉血管壁的搏动将使袖带内的气体产 生振荡,这种振荡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存 在确定的对应关系
• 因此通过测量、记录和分析放气过程中袖带内的压力 振动波即可获得被测部位的收缩压、平均压和舒张压
振动法测量血压的优缺点
• 优点
– 消除了人为因素,其测量更具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如果保持相同的测量条件,也有很高的一致性
有创压力监测
生理
传
信
输
信息
感
号
出
器
处
显
件
理
示
有创压力监测图解
有创压力监测的基本装置
压力管道系统
• 动脉置管(A-Line) • 测压导管:特制,管壁硬,长度<100cm,尽量少的
三通
冲洗装置
• 肝素盐水(5u/1cc),压力袋(保持压力在300mmHg) 以维持2-4ml/h的冲洗
有创压力监测的基本装置
有创性动脉压监测
• 创伤性动脉压(IBP)监测的适应征:
各类危重病人、循环功能不全的病人 严重低血压、休克和需反复测量血压的病人 血流动力学波动大,病人需用血管收缩药或扩张药治疗 时,连续监测动脉内压力,不但可保证测压的准确性, 且可及早发现使用上述药物引起的血压突然变化,如嗜 铬细胞瘤病例 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病人 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和pH测量的病人
血流动力学监测

05
PAWP=PADP=LVEDP
肺动脉嵌压(PAWP)
心排血量(CO)
每分钟心脏(左室)泵出的血量 正常值:4-8L/分 CO=HR×SV(每搏输出量) 意义: 取决于 心脏前负荷, 后负荷,心 肌收缩力, 判断心脏泵 功能。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量
小儿 SBP=80+年龄×2
<1岁 SBP=68+(月龄×2)
各年龄组血压正常值(mmHg)
目 录
O1
无创:
O2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O3
无创袖带血压监测
O4
指氧饱和度监测
O5
有创:
O6
动脉血压监测
无创动脉血压(NIBP)
各类休克
心脏大血管手术
大量出血病人手术(脑膜瘤,肝脏)
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
临床意义:
SBP:主要代表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其重要性在于维持脏器血流供应。SBP<70mmHg,脏器血流减少,SBP<50mmHg,易发生心跳骤停。
DBP:其重要性是维持冠状动脉的血流。
脉压:正常值30—40 mmHg,代表每搏量和血容量。
MAP:概念与正常值,1/3收缩压+2/3舒张压。
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阻力有关。
穿刺前行Allen试验
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
防止远端肢体缺血
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防止感染
防止气栓发生
防止局部出血、血肿
监护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定义: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01
正常值: 5~12cmH2O
02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填塞。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临床意义

• 防 治:
自动出现楔压则立即拔管2—3CM;测定 楔压时间缩短,完成后放松气囊。
肺动脉破裂和出血 • 原 因:
导管尖端位于肺动脉小分支,肺动脉 高压
临床表现:
咳嗽、大量咯鲜红色血液
防 治:
注意导管深度、充气速度、X线胸片
导管打结
• 表现:
导管深度增加15CM,但压力波形无变化
• 防 治:
退管重行插入、小心拔管
心脏功能监测
• 后负荷
MAP——小动脉阻力
SVR 室壁张力或应力——心肌耗氧量
心脏功能监测
• 心肌收缩力
• 每搏量 • 心输出量 Swan-Gans导管 • EF:EF<40% 提示 心肌收缩功能受损 • 心功能曲线 • 室壁运动 (TEE)
Frank-Starling定律
有创性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并发症
锁骨下静脉路径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组成:a,c,x,v,y
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
• 导管位置:13-15cm
• 标准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的通畅度
动脉压波形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防 治:
中止静脉输液,降低输液容器高度,心包穿 刺减压。
• 预 防:
选用适当硬度的导管,确定并固定导管深员 度,经常检查导管,X线检查
气
胸
• 原 因:
穿刺操作损伤肺尖
•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低等
• 防 治:
胸片、闭式胸腔引流
血胸、水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X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 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填塞。
CVP低反映血容量不足,但补液时需考虑左心功能(LVEDP)[4]。
1.1.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VP更为准确。
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房压不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超过10mmHg 升高,升高见于右心衰竭(包括右心室梗死)、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
当血容量不足时,降低。
1.1.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X压0~1.07kPa(0~8mmHg)。
异常: 收缩压>30mmHg,舒X压>10mmHg。
收缩压一般反映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后负荷、右室心肌收缩状态,舒X压意义同RAP。
1.1.6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X压1.07~1.87kPa(8~14mmHg),平均压1.33~2.67kPa(10~20mmHg)。
异常:收缩压>30mmHg,舒X压>20mmHg。
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的大小,肺动脉平均压超过3.33kPa时称肺动脉高压症;在肺实质及肺血管无病变情况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在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肺心病、肺栓塞、限制型心肌病、左向右分流得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时,增高。
肺动脉收缩压降低见于:低血容量,肺动脉狭窄,瓣上或瓣下狭窄,Ebstein畸形,三尖瓣狭窄,三尖瓣闭锁。
1.1.7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正常值:0.80~1.60kPa(6~12mmHg)。
反映肺静脉压状况,一般情况下肺循环毛细血管床阻力较低,故PCWP能较准确地反映左室舒X末期压力(LVEDP),从而反映了左心室前负荷大小。
要注意在下列情况下PCWP可能高于LVEDP[5]:①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粘液瘤梗阻左室流入道。
②肺静脉阻塞。
③肺泡内压增高(如持续正压通气)。
在左心室壁病变僵硬时,PCWP可能低于LVEDP。
PCWP升高见于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和血容量过多时;当血容量不足时,则降低。
监测的目的在于,给左心室以一个最适宜的前负荷,使之保持在不足以引起肺充血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根据原理,用足够的前负荷使心肌纤维适当的伸长以达到最大的心排血量。
临床上对心脏病病人,一般以PCWP略高(即14~18mmHg)为正常值,这样可充分发挥Frank—Starling定律的代偿机制,维持心输出量的要求,又不至于发生肺郁血。
急性心肌梗死时,监测尤为重要,因为能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程度、射血功能及左心室壁心肌的顺应性。
研究证明[6],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室长度-X力曲线的顶峰发生在范围内。
若大于此值,心功能极少改善,甚至有害。
不同程度升高于肺充血、肺水肿。
发生关系如下[7]:<18mmHg无肺充血现象:在18-24mmHg开始出现肺充血,肺片可见肺门血管阴影扩大;在25-30mmHg 呈轻度至中度肺充血,胸片可见肺周围模糊和腺泡周围呈花瓣状阴影的融合;>30mmHg 可发生急性肺水肿,胸片呈“蝴蝶状”肺泡性肺水肿的表现。
1.1.8心输出量(CO)CO正常值:4~6L/min。
用温度稀释法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是右室输出量。
输出量大小受心肌收缩力、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心率等4个因素影响。
表示为:CO=SV(心室每搏量)×HR(心率)。
1.2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1.2.1心脏排血指数CI正常值:2.6~4.0L/min/ m2。
CI低于2.50l/min/m2时可出现心衰,低于1.8l/min/m2并伴有微循环障碍时为心源性休克[8]。
1.2.2心脏搏出量(SV)正常值:60~90ml。
SV反映心脏每搏泵血能力,影响因素有: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后负荷,一些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内β-受体及能改变心肌浆网钙离子释放的药物能明显增加SV;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的前负荷或后负荷亦可适当增加SV,但在心肌有严重损伤时心肌耗氧量会增加。
1.2.3肺血管阻力(PVR)及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 ) PVR正常值:100~250 dyn·s·cm-5。
PVRI 220~320 dyn·s·m2·cm-5。
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大小,肺血管及肺实质病变时亦可影响结果。
1.2.4全身血管阻力(SVR)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 SVR正常值:600~112 dyn·s·cm-5。
SVRI2000~2400 dyn·s·m2·cm-5。
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体循环中小动脉病变,或因神经体液等因素所致的血管收缩与舒X状态,均可影响结果。
体循环总阻力增加,见于高血压及休克伴有小动脉痉挛(低排高阻型)。
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亦可引起体循环阻力的增加或降低[9]。
1.2.5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 正常值:40~60Kg/min. m2。
反映左心室肌收缩能力,如果LVSWI低于正常,说明左室收缩无力,高于正常则反映左室收缩力加强,但此时心肌耗氧量亦增加。
1.2.6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l) 正常值:5~10 Kg/min. m2。
反映右心室肌收缩能力。
1.3PICCO参数1.3.1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 总的肺水量=肺血含水量+血管外肺水量EVLW-分布于血管外的液体。
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毛细血管滤出过多或液体排除受阻都会导致EVLW增加,>2倍的EVLW影响气体弥散和肺的功能。
正常EVLW<500ml。
意义为反映肺渗透性损伤的定量指标,帮助了解肺循环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及气体弥散功能[10];指导肺水肿的液体治疗,判断利尿疗效[11];预示疾病严重程度[12];评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炎以及机械通气对其影响[13]。
1.3.2胸内血容量(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ITBV)TBV-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敏感指标,优于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嵌顿压,不受机械通气及通气时相的影响[14]。
2.临床应用2.1判断左心功能[15]:描绘左心功能曲线是衡量心泵功能的适用指标,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意义。
以测得的肺小动脉楔嵌压(与左心室舒X末压大致相同)为横坐标,其对应的心脏指数或每博作功指数为纵坐标来描绘。
正常左心室功能曲线很陡,左心功能受损害时曲线变平坦。
有两种情况:2.1.1PCWP<14mmHg,可用增加血容量办法(如短时间内快速补液)使PCWP升至20mmHg,在左心功能座标图上描出前后两点,可连一线(图3)有三种情况:连线向上,示心功能好;连线平坦,示心功能较差;连线向下,示心功能差。
2.1.2如PCWP>20mmHg,可交替结扎四肢或快速利尿来减少回心血量和降低前负荷,然后测出PCWP下降值,亦取前后两点连一线(图4)。
若原来CI>2.5L/min/M2,而且PCWP下降后连线向下(A),为心功能好。
若原来CI<2.5L/min/M2,而且PCWP下降后连线平坦(B),为心功能差。
2.2疾病的鉴别2.2.1右心室梗死[16]: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右心室舒X末压升高,而肺小动脉楔嵌压代表左心室舒X末压正常。
室间隔穿孔: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右心室压力明显升高、右心室血氧增高,以及出现高大波。
2.2.2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水肿的鉴别,在排除影响PCWP因素后,可用PCWP指标来鉴别,PCWP>2.4kPa(18mmHg)时心源性可能性大,>3.3kPa(25mmHg)时则心源性水肿可以肯定,<1.9kPa(14mmHg)则基本排除心源性肺水肿。
2.2.3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类似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均可表现为PAP、PVR升高,MAP、CI降低,但前者PCWP偏低,后者PCWP偏高[17]。
2.2.4急性心脏压塞与缩窄性心包炎时均可出现SV、CI、MAP下降,RAP与PCWP升高值相近,但后者RAP监测波形呈“平方根号”样特征性改变。
2.2.5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区别不同类型休克亦有鉴别意义[18]。
心源性休克常出现CI下降、心脏前负荷增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为心脏前负荷下降、CI降低、SVRI增加;过敏性休克时全身血管扩X而阻力降低、心脏前负荷下降、CI减少;感染性休克按血流动力学可分为高心排低阻力型和低心排高阻力型休克。
2.3不同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19]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是确定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种类和剂量、以及利尿药的应用,以便维持有效的血液灌注,保证充足的氧供,同时又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心肌氧耗量,故应根据监测指标综合分析,及时解决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