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1.情感教育与文本学习相结合。
文本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教材,情感教育可以和文本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朗读、演绎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所体现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教授古文课文《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对大地雄伟壮观景色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情感教育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人生,同时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课堂,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文字,通过阅读和评论彼此的作文,使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谊情感。
3.情感教育与阅读活动相结合。
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文本中感受到各种情感,通过好书的启发,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挑选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感受情感、体会人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本,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文本的阅读和解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本背后的情感,甚至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使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谊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教育水平。
浅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陈 飞
( 沐 阳县 怀 文 中 学 , 江苏 沭阳 摘 要 :在 阅读 教 学 中 学 生 的 情 感 体 验 是 复 杂 的 、 多层 次和 多 角度 的 . 但 其 体 验 的过 程 和 方 式 是 有规 律 可循 的 。 能 否 让 学生 真 正 地体 验 情 感 , 要 看 教 师 能 否提 高 自身 的教 育 智 慧 , 在 课 堂 上 真 正 实 现 师 生 角 色的 转换 ;要 看 教 师有 没 有 胆 量 和 气 魄 真 的放 手 让 学 生揣 摩 人 物 心理 、 体验他们的情感 ; 要 看 教 师 能 否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趣 , 让 学 生在 愉 快 中学 习 , 还 要 看 老 师 能 否 把 文 中的 生 活 场 景 生 动 地 再 现 出来 . 让 学 生在 特 定 的 场 景 中体 验 情 感 。 达 到 这 些 条件 , 就 能把 学 生 的情 感 体 验真 正 落到实处。 关键词 : 初 中语 文 阅读 教 学 情 感体 验 角 色转 换 2 2 3 6 0 0 )
一
、
文本 。
布 鲁纳认 为 : “ 学 习 者 在 一 定 的 问题 情 境 中 , 经 历 对 学 习 材 料 的 亲 身 体 验 和 发 展 过 程 ,才 是 学 习 者 最 有 价 值 的 东 西。 ” 在 阅读教学 中 , 学 生 对 文 本 的 阅读 和 体 验 , 由 于 时 代 背 景 、 年龄特 征 、 生活实践 、 心理机制 等因素 的影响 , 学 生 一 般 只体验 故事 、 获 知新信 息 、 期 待抖 包袱 , 而 不 深 人 体 会 文 学 作 品 的 内涵 。 因 为 学 生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知 识 经 验 及 社 会 经 验 和 人 生 体 会 与 作 品 所 描 写 的 生 活 情 景 之 间 的距 离 比较 大 , 这就 使得 学生 无法 深刻 体会 文本 , 与作 者 、 作 品 之 间 无 法 进行心灵 的沟通 。所 以 , 在 阅读教 学 中 。 教 师 要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知 识 经 验 及 人 之 规 律 .促 进 学 生 对 阅读 的体验 。 2 . 教 学 的 实际 需要 阻碍 了 学生 深 刻体 验 文本 在 教 学 实践 中为 了方 便 教 师 组 织 教 学 顺 序 .教 师 不 敢 真 正 放 手 让学 生 进 行 情 感 体 验 ,害 怕 学 生 说 出 来 的 东 西 不 是 自 己 想要 的答 案 , 在组织教学巾 。 就 会 有 意 无 意 地 把 学 生 往 自己 想要的答案方 面引导 , 这 样 即使 学 生 、 作者 、 作 品 三 者 之 间 进 行 了对 话 , 学 生 独 特 的情 感 体 验 也 得不 到尊 重 。 如 上 周 我 参 加 语 文教 研 活 动 ,展 示 课 的 授 课 内容 是 八 年 级 的 课 外 阅 读 课 本 上 流沙 河 写 的 一 篇 《 就 是 那 么一 只蟋 蟀 》 , 其 中有 一 个 环 节 , 就 是体验作者情感。 老 师 不 敢 放 手 让学 生 深 入 文 本 . 体 验 作 者 的 情感 , 生 怕 学 生讲 的 东 西不 是 自己想 要 的 , 从 而 影 响 整 个 教 学 秩序 。 新课 标倡 导 要 尊 重 学 生 的 独特 情 感 体 验 。 关 于 这 一 点 要求 , 很 多时候 , 老 师 为 了方 便 自己 的 课 堂 教 学 组 织 . 直 接 以
真切的体验 真情的课堂——基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
节奏不断加快 , 人际交往频繁 , 主体意识 日益凸显 , 信息量空
前 丰富, 生活方式渐趋多元 , 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一种 良 在 好 的外部氛 围同时 , 也衍生许多浮躁和焦虑 , 许多学生远离 了宁静和诗意 , 陌生 了真相和实情 , 淡漠了亲情和友情 。 在这
三、 教师激情演绎 , 唤起学生真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曾说“ 在每个孩子最 隐私的一 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 拨动它就会 发出特有的音响。” 在
语 文阅读教学 中, 要使学生感受美 、 味美 , 体 教师本身必须富
・Leabharlann 8 2・ 新 彤
21 0 0年笫 ( 期 ) 3
总第 12 7 期
、
创设情境导入 , 点燃学生激情
罗生 布拉特 曾说 “ 当阅读材料 、 阅读情境 与阅读 者的心 境呈一致时 , 那么阅读效果是最好 的。” 学生的生活经验 、 学 习所得就 是他们学 习新知 、 锻炼能力 的宝贵财富 , 堂上 有 课 意识地经常让学生展示 自己掌握的知识 , 学生就会在 内心生
伤 。我们还清晰地记得 , 这场战争爆 发前 , 联合 国等 国际组
织、 爱好和平的人士力图阻止美英等少数 国家。 但是 , 结果怎 样呢?( : 生 失败了。 美英等国最终还是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 争 。) 那么 , 国际社会 的斡旋为何 以失败告终呢?( : 国太 生 美 强大了, 想称 霸世界 , 谁不听话就打谁。 ) , 看来 阻止战争 , 不 仅要有三寸不烂之舌 , 还要有实力做后盾。 其实 , 我们 的祖先
二、 用心 积 累 感 动 , 回学 生 真 善 美 找
德 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曾说“ 谁要是还没有发展培养 自己 的情感 , 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 当今社会生活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践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蕴含着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艺术结晶。
在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
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往往凝聚着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这些情感包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亲友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等等。
通过对古诗词中情感的解读和领悟,学生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同时,情感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欣赏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独特意境中,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字词的解释和诗句的翻译,而忽略了对诗歌情感的挖掘和引导。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古诗词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其内涵和魅力。
此外,教学方法的单一也限制了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体验。
一些教师仅仅依靠讲解和背诵来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多媒体运用等,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情感元素。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对诗词的字面意思进行解读,更要深入研究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准确把握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李白的《行路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李白在仕途上遭遇的挫折以及他豁达不羁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中的情感。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与古诗词相契合的情境。
比如,在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播放一段宁静优美的山林音乐,展示一些清新淡雅的山水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美妙意境之中,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注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作者:肖萍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04期【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情感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的意义。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情感体验;方法情感体验是一种体验类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与文本进行互动,了解作者的文字用意。
情感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让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
当代初中生对于初中语文阅读学习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意投入到文本当中,也不愿意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就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因此,笔者选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方法进行分析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运用朗读,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朗读对于阅读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的一种方式,更是学生体会汉字节奏的重要方法之一。
汉字的美,不仅来自于其形态,更与其构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视觉上,学生能够了解到文字的内涵美,感受文化的形体美,不能掌握汉字的节奏美,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是非常不利的。
文章的作者在使用文字之时,会考虑到汉字的节奏,以及文字的平仄变化等等。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对一些特殊句型进行更好地体会,比如说排比句,对偶句以及整散句等等。
朗读不仅是一种语文能力,更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媒介。
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比如在讲解《背影》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
朗读的方法有许多,老师可以让一位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朗读者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引导其它同学入境,共同欣赏文字背后的情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己的 观察 、 自己 的想像 、 自己 的语 言 、 自己的真 情 实感 。 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 不 开 创 造 想像 能 力 的培 养 。 离 想 像 是 智 慧 的翅 膀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造 思 维 能 力 的 关 键 。 想 像 是 创 新 的先 导 。 有 想 像 便 没 有 创 新 : 有 想 像 , 没 没 也 就不 会 有 日益 发 达 的 科 技 现 代 化 。因 此 在 教学 过 程 中, 我尽 量 做 到 调 动 学 生 的 想 像 力 ,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 让
上 课 时 .我 尽 量 以朋 友 的身 份 出 现 在 学 生 当从 小 到 大 , 们 都 是 在 父 母 的 呵 解 提 出 自己 的 看 法 。作 为 教 师 . 满 腔 热 情 地 保 护学 “ 我 应 护 中成 长 起 来 的 ,那 么 你 从 哪 里 感 受 到 了父 母 的 爱 生 这 种 敢 问敢 驳 的 积 极 性 . 学 生 的 思 维 沿 着 不 同 的 让 方 向 扩 展 。 多 角 度 地 思 考 问题 、 出 问 题 , 励 并 引 去 提 鼓 健 康 等 方 面父 母 对 他 们 的 关 爱 。 学 生 的 思 维 活 跃 起 导他们根据 自己的想像和经验大胆质 疑 。 激发学生 主
谐 的氛围中 . 学生不用担心 自己说错 而遭到嘲笑和批
评 。 们会 全 身 心 地 投 入 , 抒 己见 , 他 各 自觉 参 与 教 学 活
四、 发掘 潜 能 , 飞 想像 , 养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放 培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首 先是 创 造性 思 维 能 力 的培 养 。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学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渗透情感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课堂设计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教材选择至关重要。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情感渗透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挑选富有人文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和课文。
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善、美的情感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审视自身,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道德情感。
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体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课外拓展阅读、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在教学《边城》小说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小组生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启发,去感悟小说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情感的渗透。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情感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堂设计要具有情感教育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设计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为课堂设计定下情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作品中的情感也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情感的感悟和理解。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中适当的情感引导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技能、心理素质和生命意义观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
一、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要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的真心、微笑和声音的温柔。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种充满感情和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温情的故事,通过情感故事传递爱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生日或节日时为学生们送上一份小礼物或一张贺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祝福。
在教学场所,可以装饰些富有创意和温情的图画和摆设,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好和温暖的氛围。
二、通过课堂话语传达情感课堂话语是情感教育的载体之一。
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传递情感,将语文的真谛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注。
对于学生的话语,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处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背诵诗歌等,也应该注重情感表达的技巧,用动人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将作品的情感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艺术和人文情怀的魅力。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阅读是情感教育最为常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从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同时培育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从情感交流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解析文化内涵、感受情绪和情感,让学生接受和感受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阅读体验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情感问题,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情感体验
摘要: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
只有拥有真切的学生情感体验互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情感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体验文本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理互动感觉,是心理情感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教学更离不开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
只有拥有真切的学生情感体验互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情感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情感体验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就教师而言,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
而激情源于真切的情感体验,开发良好的情感互动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
审视语文教学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有:
在文本的关键处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
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
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
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而教材的情感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
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情感体验便会如约而至。
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触及点就在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上。
因为喜玩,所以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因为好乐,所以三味书屋的教学才枯燥无味。
有了这点契合,对把握整篇文章就有了体验的基础,就能以此生发出更加开放性的理解,而不会回到过去”结论式”的展现。
在入课的导语处引发情感体验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课前激情导入的作用。
好的导语紧紧扣住教材的情感激发因素,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是奠定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
激情导入,教师调动了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无疑为成功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中引入情感体验
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活动中,如果强调了结合生活经验的理解,就能释放师生的个性。
新课改强调课程是生成的,不是给定的制度
化的教育要素。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而在有个性的教学中,学生就会有对文本有真切的理解。
这种理解必定会推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又为课堂教学的沟通提供了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使你感动。
如果你能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学生,并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
在学生朴实和纯真的情感中释放情感体验。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不同的感受,他们的体验是最朴实的。
初中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他们已经有情感的积淀。
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体系。
这样,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与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了。
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么在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也就诞生了。
在课后的深入反思中体验情感
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成熟的。
那么,学生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回味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在课后的反思中,学生往往有两种情感的体验,一是成功的愉悦
和享受,一是失败的懊丧和遗憾。
当回想起课堂上精彩的片段或尴尬与遗憾时,学生会为自己的表现无意识地进行情感体验。
这种感动将引领教师更深入体验教学的甘苦,也将使教师自身不断地走向成熟。
情感体验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乳汁,在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允吸者。
吸着它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