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教案
六年级阅读复习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六年级阅读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通过讨论、练习,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教学重难点:通过讨论、练习,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常用方法,做到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给学生印发人手两份阅读材料:《雨夜》、《霍金——轮椅上的勇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谈自己的小时候学习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
二、复习旧知,归纳方法1、回忆老师教过或者你自己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生答,师归纳、板书)2、简述每种方法的具体做法。
三、小组合作,讨论方法1、课件出示四篇课文题目,指名说说它们的体裁。
3、学生汇报。
4、小结:细心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四、自主练习,拓展延伸1、出示练习要求:(1)默读短文《雨夜》,各自用合适的方法口头概括主要内容。
(2)小组内交流、评议,选出最好的答案和方法。
(3)选出小组的发言代表。
2、学生进行合作练习。
3、汇报。
4、学生独立完成短文《霍金——轮椅上的勇士》的阅读练习。
5、展示优秀答案。
五、总结提高1、谁来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2、师总结。
板书设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方法:题目扩展法摘录句段法要素综合法段意合并法……(方法多样灵活运用)。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一讲:概括主要内容(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
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现阶段小升初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小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语文能力。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吧!【高分秘籍】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一讲:概括主要内容(含答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小学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试中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概括片段内容。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①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
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②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
我感激的点点头,拿著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
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③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
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④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
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
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
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⑤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
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
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教案)

阅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课题导入:让学生概括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一篇优秀的文章=1%的灵魂+99%的骨肉 主要内容:一篇文章内容的浓缩或内容提要。
中心思想:一篇文章的灵魂与精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主旨”。
中心思想是从主要内容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里蕴含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必须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展开叙述或讨论。
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了什么?结合例文《兴隆山的五彩叶》进行讲解:兴隆山的五彩叶①我有一个小小的爱好,那就是每到一个旅游区,总爱收集点树叶做标本。
因而在我取名“树叶之锦”的本子里,总夹着一些树叶。
有吐鲁沟的松树叶、有五泉山的槐树叶、还有白塔山的杨树叶……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兴隆山的五彩计……②看到这些树叶,风景如画的兴隆山仿佛就在眼前。
那里的小溪像浮动的彩色绸带,微风吹来,水面上泛起层层鱼鳞波纹。
溪水清澈见底,水中的小石子,有红的,白的…-那里的树,非常多,远远望去,就像一片树的海洋……有一种人们叫它盘龙树……我每次去总要从它身上摘一片树叶。
一路上,我仔细观察周围的每一片叶子,把形态各异颜色美丽的叶子轻轻地摘下来,小心翼翼地夹在日记本里……③兴隆山的树叶,不仅使我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中,还留给我美好的记忆。
今年暑假,叶老师叫我们“七色花”剪纸小组,以树叶作素材,创作剪纸。
我就挑兴隆山的树叶标本里最漂亮的,最奇特的作素材,剪成五彩叶。
④我爱五彩叶,我愿做一片五彩叶,把自己多彩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大地。
我们将各段段意连起来就是:“我”爱收集树叶,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兴隆山的五彩叶。
看到兴隆山的五彩叶,“我”就想象着兴隆山如画的美景。
兴隆山的树叶,不仅使“我”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中,还留给“我”美好的记忆。
“我”愿做一片五彩叶,把自己多彩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大地。
段意合并法切忌把每段的段意简单相加,而要抓住重点进行概括、整理。
阅读练习:用段意合并法概括下文主要内容。
我爱春蚕去年春天,我的好朋友魏薇送给我四只小蚕,还给了一袋桑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备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备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一、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进行期末复习备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 写话题作文•通过复习写话题作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识记词语•复习巩固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造句和识记,帮助学生提升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针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理解和概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古诗文鉴赏•复习古诗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文,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5. 作文评析•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指导学生如何提升写作水平,注重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6. 背诵篇目•复习背诵的篇目,加深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设计方案根据以上主要内容,设计以下教学方案:1. 复习写话题作文•提供不同主题的作文题目,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要求完成作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词语记忆与运用•设计词语记忆游戏,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记忆,并提供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 阅读理解训练•提供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自主思考答案,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古诗词鉴赏训练•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选取几首古诗进行解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作文评析指导•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通过篇目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6. 背诵篇目训练•安排每日背诵古诗文篇目,定期测试背诵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加深对篇目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内容安排根据以上教学方案,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周:复习写话题作文和词语运用•第二周:阅读理解训练和古诗文鉴赏•第三周:作文评析和背诵篇目训练•第四周:整体复习和测试准备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练习、评析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升初阅读分析文章主旨解析版教案完美版

第十二讲分析文章主旨【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主旨的相关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作者及考生感悟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问答教学法范例演示法练习教学法【教具准备】教学PPT【课时安排】2小时【教学步骤】一、课前交流与学生交流讨论最新时事热点,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教师根据当时的最新时事热点,自行准备)二、题型讲解1.复习导入【问】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相关技巧。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用哪些方法分析人物形象(2)说说分析人物形象的公式及答题步骤【练】学生回答:略【过渡】今天,我们专题学习分析文章主旨的答题方法。
【问】中考试卷中考查分析文章主旨有哪些常见的题目类型?【练】学生回答【评】学生互评常见的题目类型有:(1)请分析文章的主题。
(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愿望(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悟)。
(3)阅读文章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公式解说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有什么样的答题公式?(1)真题展示一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PPT出示炊烟赵丰①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②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村就缺乏生气。
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拥抱那乳白色的晨雾。
农人们扛着锄、吆着牛走出村庄,伴着鸡鸣、狗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
“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
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巢,农人们荷锄而归。
③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
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
小升初阅读专题复习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讲解(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要求: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二、常见题型: 1. 概括文章记叙(说明)的主要内容。 2. 文章某个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三、答题格式: 1. 记叙文 :人物+事件 (1)一般的题型必须要写的两个要素,即“人物+事件”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四、技巧点拨 3. 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 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了。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四、技巧点拨 4. 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 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 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⑸夏日里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 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位追我而来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了 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 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亲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 猫惊动出来,野鸡、麻雀、鸽子也从绿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 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⑹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 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升初阅读:把握文章内容(解析版)部编版

第十讲把握文章内容【教学目标】让同学把握理解文章内容的相关学问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让同学把握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概括以及情感变化的过程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问答教学法范例演示法练习教学法【教具预备】教学PPT【课时支配】2小时【教学步骤】一、课前沟通与同学沟通争辩最新时事热点,挂念同学积累素材。
(老师依据当时的最新时事热点,自行预备)二、题型讲解1.复习导入【问】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技巧。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表现手法包括哪些内容?其作用分别是什么?(2)简述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答题步骤【练】同学回答:略【过渡】今日,我们专题学习把握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问】中考试卷中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有哪些常见的题目类型?【练】同学回答【评】同学互评常见的题目类型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
(2)概括段意及文中的要点。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4)依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5)阅读全,依据人物、行为(大事或情节)、情感,填写表格。
(6)体会文中情感的变化。
2.公式解说如何把握文章内容?有什么样的答题公式?(1)真题呈现一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大国手清朝末年,围棋界消灭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
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
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战胜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
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
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
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其次要输得风光。
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
竞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殊对局室。
段提督亲自担当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竞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吵闹非凡。
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小升初语文阅读核心考点0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中心思想(考点解读)人教部编版

核心考点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中心思想第一节考点解读【考点解读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明确考点,对症下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讲事例是阅读中常考题型。
完成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白全文讲的是什么,然后以一两句话简要概括出核心事件或核心内容。
例:铅笔头下的坚持他是一名大学青年教师,却有一个不良习惯:手心随时握着一支铅笔头,兴之所至,会将所思所想随手记下来,从他的办公室、家庭到实验室,到处都有他“信手涂鸦”的杰作。
进校第10年,他40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也是他10年“涂鸦”思想的结晶。
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了一场无情的嘲弄。
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异想邪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
学校不支持,就意味着多年的心血泡汤。
这位青年教师不甘心,他决定不改初衷,克服种种困难,又费去了10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自己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
一开始,研究院对他的测试成果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其人其事失去了信任。
这样,他20年的心血,因为一只小小的铅笔头,又一次被束之高阁。
一次次被“铅笔头”捉弄,他还是没有气馁。
相反,这许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
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自助,他便自己想办法,经过东凑西借,自筹资金对试验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4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的“铅笔头”事件表达了歉意。
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验。
两年后,他在一只小鼠身上试验获得成功。
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
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真题来源:上海市宝山区红星小学期末测试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点拨】掌握方法,一举攻破题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摘句法总起句: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概括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现代文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现代文的阅读,从文章体裁来讲,大致可分为四种:寓言故事,说明文,散文和记叙文的阅读。
寓言故事,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
考寓言的阅读,常常是考核我们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这就需要我们读懂文章故事,并善于概括。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
常常考我们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填空),二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散文和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是检测我们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分析概括、主旨大意、写作技巧、表达方法、结构形式、情感体验等,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在考试中,常常是“1+1”的组合方式,即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或说明文,加一篇记叙文组合。
(有时也以一篇文言文加一篇现代文的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更接近中学的考试形式)1、阅读题常见失误及扣分分析没读懂、做漏题、格式错、方法偏、书写差、错别字、做不来有近一半的同学因上述失误被扣去5分以上。
(1)没读懂要求(没读懂)一是因粗心没读懂要求。
如“请将下列表述有误的加以更正,正确的就打钩”,部分同学做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二是因理解错误而没读懂要求。
如让回答某句话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同学写成了修辞手法;让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同学写的是心情。
如例题6:“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有同学写的是老人此时心情郁闷、不开心、郁郁寡欢等,与题目要求不符。
(2)做漏题(如加标点、填空)(做漏题)一般是在文中加标点、选择正确的词(注音)等题容易做漏题。
(3)格式不正确(格式错)一是提行空格;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一类题,一定要先将词写下来,打冒号,再写上“在这里是……”或“在文中指……”如:3、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意思(1)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忤逆:在这里是……的意思。
(4)方法不对,不完整、准确(方法偏)一是如像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是(“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谁的什么品质”)之类从文中梳理、筛选答案的题,容易出现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情况;二是像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的题。
这类题一般分值较高(3—4分),很多同学都会因为找不到话说,认识肤浅,内容干瘪,空洞无物,无话可说等因回答不够完整有原因而被扣分。
如例文7: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许多同学找到一处就不再找下去,结果因为不完整而扣分。
还有如:9、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许多同学因为方法不对,或懒于思考,回答较肤浅,或太片面被扣分。
(5)书写不工整,潦草难认(书写差)(6)答案中有错别字(错别字)(7)没见过,做不来(做不来)2、阅读题的方法:做阅读题,首要的是阅读懂文章,这是做阅读题的前提。
有的同学做阅读题,往往是大概浏览一下,就开始动笔做后面的题,这样往往由于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较肤浅,没弄懂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在答题的过程中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或回答不够完整、准确,白白丢失分数。
如例文:8、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许多同学因为没认真阅读分析文章,所以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这一过程大概在5分钟左右。
基本方法: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合。
整体理解就是通过认真阅读文章,弄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的顺序是什么,写作的意图(目的)是什么等等。
咬文嚼字就是对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回到文中进行字斟句酌。
3、阅读题题型及答题方法指导题型1:概括文章关键词——抓主要内容,简洁,完整概括文章的主要方法是:①在什么情况(时候)下,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常见的记叙性文章可用此法。
)以《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的第一题“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为例。
谁:一位菲律宾老华侨;干什么:资助贫困学生。
在什么情况下:以捐书的方式寻找值得资助的贫困学生;谁值得他资助:懂得感恩的孩子。
一位菲律宾老华侨以捐书的方式寻找懂得感恩的孩子作为自己的资助对象。
再如:《夜莺的歌声》二战时期,一名小男孩通过学夜莺叫的方法传递消息,将一队德国鬼子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
《小英雄雨来》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在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他时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②找中心句。
中心句有:总起句(开头),过渡句(中间),总结句(结尾)。
(一些抒情性或说明的文章可用此法。
)如: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总起句(开头)《美丽的西沙群岛》《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以总起句的形式将文章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放在最前面,使读者印象清晰。
第9册《太阳》一文中,有这么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渡句(中间)《马踏飞燕》的结尾:“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总结句(结尾)③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些分类别介绍的科学小品文和科技说明文常用此法。
如《松鼠》、《水与生命》、《奇异的激光》等。
)练习:《松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
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松鼠不敢下水。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
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
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这篇文章先总写松鼠的讨人喜欢,再分别从松鼠的外貌、活动范围、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介绍松鼠,因此,可以这样概括文章:本文从松鼠的外貌、活动范围、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介绍松鼠的美丽、驯良,讨人喜欢。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
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
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
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
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
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
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
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
2 2、将“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改成陈述句。
3 3、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意思(1)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2)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4、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答:5、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