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神话传说小说。

该作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宏大而奇幻的仙侠世界。

以下是对《西游记》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供读者参考。

一、故事背景与概述《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历尽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的传奇历险。

四位主要角色分别是唐僧(真名叫玄奘),孙悟空(猴王齐天大圣),猪八戒(天蓬元帅),沙僧(悟净)。

二、主要人物介绍1. 唐僧:真名叫玄奘,为唐朝皇室后裔,凭借着自身的悟性和热爱信仰而成为一位高僧。

他身怀佛法,受命西天取经,是故事中的领导者和主角。

2. 孙悟空:猴王齐天大圣,天地造化之灵,拥有变化多端的神通和千般本领。

因调皮捣蛋而被玉帝驱逐出天宫,后来受唐僧委托,成为唐僧师徒团队的护法使者。

3. 猪八戒:天蓬元帅,本名悟能,曾是天宫天蓬元帅,因胡作非为而被罚下凡尘化身为猪形。

他是文武双全的角色,同时也是捣乱者和吃货,负责保护三藏师父。

4. 沙僧:本名悟净,原是流沙河妖,因行善积德被封为沙僧。

他个性刚正,体格高大,擅长扛鼎,是唐僧一行的力量支持。

三、主要故事情节1. 拜师和悟道:孙悟空拜唐僧为师,修炼成为斗战胜佛,脱离佛门恶事。

猪八戒和沙僧也随后加入唐僧团队。

2. 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四人历经重重艰险,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如牛魔王、红孩儿、铁扇公主等,但最终都被孙悟空和师兄弟们所解决。

3. 大闹天宫:孙悟空因得罪天宫而引发一系列神仙之间的争斗,最终被佛祖如来收服,获得了表字“齐天大圣”,并被任命为唐僧西行路上的护法使者。

4. 结伴取经: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却始终坚持前行,相互合作,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5. 授经道:在西天取得真经后,唐僧举办诵经大会,将经书广传,为人间开启了佛教盛世。

四、主题思想与文化内涵1. 佛教思想:整部小说贯穿了佛教对修行者的要求和对人性的思考,强调了佛教中的救度众生的核心理念。

名著导读西游记

名著导读西游记

4、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三、中考题型汇编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

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4、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

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5、“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6、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

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7、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部作品凝聚了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对《西游记》的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

1.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僧人玄奘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历了一系列的奇遇和试炼,终于成功取得了真经,并带回中国。

全书分为七十六回,内容包括封妖除魔、与妖精斗智斗勇等精彩情节。

2.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他们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其中,孙悟空是个狡猾机智、身手不凡的猴子,具有变化多端的能力;猪八戒是个爱吃懒做、但力大无穷的猪妖;沙僧则是个沉默寡言、机智勇敢的沙漠妖怪。

3. 西游记的主题和意义《西游记》的主题是追求真理和正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探索。

通过师徒四人的经历,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寓言故事,探讨了人的理想与欲望、善与恶的矛盾。

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修行、战胜自我和与妖魔斗争的方式来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4. 《西游记》的文化价值《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这部小说融汇了中国古代神话、佛教、道教等各种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现的窗口。

5. 《西游记》的影响和影视改编《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启发了无数的读者,还被改编成了许多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成为了中国影视界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智慧的名著,通过师徒四人的冒险之旅,向人们展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名著导读:《西游记》

名著导读:《西游记》

名著导读:《西游记》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一、作品简评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

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全书极富艺术特色。

结构上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上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

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从十九世纪开始,它便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名著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人物及性格特征1、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

(完整版)名著导读《西游记》

(完整版)名著导读《西游记》

名著导读《西游记》《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八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经典故事:(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3、推荐理由: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4、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

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孙悟空
再次,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他很自信,当三藏在马 上心惊时,他一再表示“只管走路,莫再多心,老孙自有防护。” 他时时细心警惕,才使得红孩儿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他还 幽默诙谐,当唐僧问道是什么人在叫时,他偷换概念回答说: "师傅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 ...也没个人抬你。 ”既化 解了唐僧的紧张,又转移了唐僧的注意。
吴 承 恩
——中国四大名著 ——作者:吴承恩
壹贰叁肆伍
作创主主总 者作要要 简背故人 介景事物结
壹 作者简介
吴承恩
约1500年~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南直隶淮安府 山阳县河下人,祖籍安东,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 《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 仕进,闭门著述。
创作背景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 《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 《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 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叁 主要故事
1、大闹天宫
贰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 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 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 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 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他也有凡人的一些缺点。容易急躁、冲动,当师傅被掳走后, 心急之后,也赌气说过散伙的话。私下寻找师傅,却“没个音 信”时,也会通过舞动棍棒随处乱打发泄一通。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

该书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枣林村出生的美猴王孙悟空为主角,以西天取经的艰辛经历以及唐僧师徒与妖魔鬼怪的斗争为主要情节,展现了其间的英雄壮丽和主题关注。

1. 人物介绍: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唐僧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渴望为世界带来福音的僧人。

孙悟空是四位主要角色中最负盛名的一位,他是个头脑聪明、机智灵活的猴子,拥有神通广大的特异功能。

猪八戒是一位贪吃懒做、野心勃勃的猪精,具有不可思议的勇气和力量。

沙僧则是个沉默寡言、实力强大的僧人,他拥有无限变幻法力。

2. 故事情节:《西游记》的故事主要围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展开。

他们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困难和各类妖魔鬼怪的追杀与欺骗。

3. 主题关注:《西游记》是一部拥有丰富主题和深刻哲理的作品。

其中的主要主题包括人性、信仰、友情和爱情等。

4. 唐僧师徒与妖魔鬼怪的斗争:《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师徒与各种妖魔鬼怪的斗争和磨难。

他们不仅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的攻击与欺骗,还要面对自身的胆怯和懈怠。

唐僧师徒通过智慧和毅力,战胜了许多危险,并得到了诸多神仙和佛祖的保护和帮助。

5.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之一。

他在这个故事中经历了从个人英雄主义到成熟的成长,由一只猴子逐渐演变为有担当的神仙。

他的成长过程展示了个人努力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并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念:只要肯努力,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6. 译文的意义:《西游记》至今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传播,其故事内容和深刻主题使其成为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

通过翻译,《西游记》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对外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它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7. 对现实世界的启示:《西游记》通过描绘唐僧师徒的奋斗历程和各种妖魔鬼怪的追击,向读者展示了克服困难和追求理想的艰辛和必要性。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一、作品简评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

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全书极富艺术特色。

结构上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上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

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从十九世纪开始,它便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名著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人物及性格特征1、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

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

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

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

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性格:(1)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2)乐观、聪明、机智勇敢、忠诚、疾恶如仇、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斗争精神,最受大家喜爱。

(3)反映古人对自身力量增长的幻想和对征服自然的自信,是心目中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英雄。

相关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囚禁五行山、勇闯水帘洞、闹龙宫地府、大闹黑风山、车迟国斗法、四探无底洞等。

2、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他会三十六种变化,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

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

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惰,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

性格:(1)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招是搬非,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2)不失忠勇和善良。

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3)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没有害人之心,自有可爱之处。

相关故事情节:猪八戒背媳妇、天庭戏嫦娥、大战流沙河、义激美猴王、大战青龙山。

四圣试禅心3、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

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保唐僧取经,负责挑担。

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

修得正果的封号为金身罗汉。

性格:(1)任劳任怨,忠心不二;(2)善于调解矛盾。

悟空和八戒生嫌隙,都是沙僧从中调和,没有他,西天取经大业不能完成,所以他是四人的粘合剂。

相关故事情节:大战流沙河、被贬流沙河、大战青龙山、大战黄袍怪。

4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

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性格:(1)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取经之路重重险阻,吉凶难定,但仍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无论遇到多杀困难,多少诱惑,从没动摇;(2)窝囊。

一碰到妖魔鬼怪,就一筹莫展,涕泪交流离开了徒弟,饭也吃不上;(3)太糊涂,太慈悲。

悟空主动降妖除魔,他却妇人之仁,斥责悟空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不知好歹,甚至大念紧箍咒;相关故事情节:女儿国唐僧入赘、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黑松林逢魔5、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6、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权力无限,出尔反尔,徇私情,有时缺少尊神风范。

相关故事情节:收服孙悟空,辨识六耳猕猴,收服大鹏雕,惩罚乌鸡国。

7、观音菩萨:心存仁爱,大慈大悲,普救众生,法力无边,手段高强。

相关故事情节:寻找取经人,设置磨难,鹰愁涧收服小白龙,收服熊罢怪,流沙河点化沙和尚,五庄观医活人参果,火云洞智取红孩儿,捉拿灵感大王,麒麟山招回赛太岁,灭法国化身传信。

8、太上老君:位列仙班,处处维护天庭利益,道行深厚,法力无边,脾气随和,与世无争,胆小怕事,吝啬小气,滑稽可笑。

相关故事情节:金刚琢打孙悟空,三昧真火炼悟空,取经途中设险阻,收服小童,收服青牛。

9、二郎真君:武艺超群,法力深厚,讲义气,重情义。

相关故事情节:大战孙悟空,助悟空打败九头怪。

10、红孩儿:号圣婴大王,红孩儿是他的乳名。

武艺高强,拥有喷烟吐火的法力;奸诈阴险,富有智谋;顽劣凶残,胆大妄为。

相关故事情节:骗唐僧,擒八戒,战悟空,不敬观世音。

11、铁扇公主:狡猾奸诈,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倔强泼辣,温柔多情,富有人情味。

相关故事情节:掌管芭蕉扇,扇走孙悟空,假扇骗悟空,献扇救夫四、主要故事情节1、美猴王出世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

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

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

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

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

2.灵台山遇仙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学艺。

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七十二变的口诀和筋斗云的口诀传授给了悟空。

后来悟空因在师兄弟们面前表演七十二变,惊动了祖师,被须菩提祖师赶回花果山。

3.龙宫借宝悟空学艺归来,花果山水帘洞已被以混世魔王为首的妖魔霸占了。

悟空只几拳就把混世魔王打得动弹不得了,众猴们又重新回到了水帘洞。

悟空带着猴子们在花果山上玩耍、练武。

他试过很多兵器,可总是觉得不合适,后来到东海龙宫找老龙王强行借了定底神珍铁,上面写有“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4.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帝给的官衔,当他发现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没宴请他时,产生了强烈的反抗,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吃完八珍百味、嚼尽九转金丹,后被投入八卦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却没烧死他,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摔倒太上老君,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帝吓得惊慌失措。

5.大战二郎神悟空因大闹蟠桃盛会和偷吃金丹,四大天王奉命围困花果山。

观音菩萨保举玉皇大帝外甥——二郎神参与捉拿。

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

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悟空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

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备,用金刚琢将悟空打晕,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这才将悟空擒获。

(备注: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斩妖台上,玉帝要将悟空斩首,怎奈悟空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得刀枪不入,天王下令用火烧雷劈,却还是无济于事。

太上老君将悟空押至八卦炉中,想用三昧真火将悟空烧死,谁知,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悟空非但没有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冲出八卦炉,再次把整个天庭打搅得一塌糊涂。

玉帝只好向如来佛祖求救。

悟空向如来夸耀自己的筋斗云功夫。

如来提出,只要悟空能翻出自己的手掌心,就叫玉帝将天宫让给悟空。

孙悟空大喜过望,使出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却只跳到如来佛祖的中指处。

悟空汗颜欲逃之夭夭,如来翻下手掌,施展法术,佛祖手掌变成五行山,悟空被压在山下500年。

)6.拜师取经五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经。

唐僧在猎人伯钦的保护来到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收为徒弟,又绐他起了名字叫行者,孙悟空又称孙行者。

悟空请唐僧上马,自己挑着行李在前面开路。

观音菩萨变为老婆婆送唐僧锦衣、花帽,教唐僧念“紧箍咒”用来制服孙悟空。

7.黑风山除妖在蛇盘山鹰愁涧,白马被小白龙吞下肚去。

观音菩萨降伏小白龙,夺回白马。

在寺院投宿时,老和尚发现唐僧的袈裟是极品,遂起歹心,放火烧了禅房,悟空找广目天王借来避火罩。

寺院附近黑风山的妖怪黑熊怪趁火打劫,偷了袈裟,悟空请来了观音菩萨,于是黑熊怪现出了本相,被观音菩萨收留当了守神。

8.收服猪八戒唐僧、悟空离开观音寺,来到高老庄。

高老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精霸占。

妖精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黑脸短毛,长嘴大耳,长得很丑,又特别贪吃。

他本是天上的天篷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了嫦娥仙子而被贬到了人间。

高老太公一心想赶走妖精,解救女儿。

妖怪有九齿钉耙,还会三十六变,但他不是悟空的对手,终于被悟空带去在唐僧面前磕头喊师父,取法名悟能。

唐僧又给他取了别名叫“八戒”。

9.悟净拜师唐僧、悟空和八戒来到流沙河,正在看碑文,突然从水中钻出一个怪妖,跳上岸要来抓唐僧,八戒与他打了起来,悟空前往助战。

妖怪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挑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被贬到流沙河靠吃人度日。

八戒两次跳进河里与他大战。

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让惠岸拿出葫芦喊一声“悟净”,引“悟净”去拜见唐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